图书介绍

护理药理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护理药理学
  • 何月光,薛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326819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61页
  • 文件大小:114MB
  • 文件页数:373页
  • 主题词:护理学:药理学-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护理药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药理学总论2

第一章 绪言2

第一节 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2

第二节 药理学在护理用药中的应用3

一、药理学在药物治疗中的应用3

二、药理学在用药咨询中的应用3

第三节 护理程序在临床用药中的运用4

一、用药前护理评估4

二、用药期间护理4

三、用药后护理评价5

第四节 学习护理药理学的目的和方法5

一、学习护理药理学的目的5

二、学习护理药理学的方法5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6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6

一、药物作用6

二、药物基本作用6

第二节 药物作用的方式6

一、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6

二、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7

三、药物作用的选择性7

第三节 药物作用的二重性7

一、药物防治作用7

二、药物不良反应8

第四节 药物作用机制9

一、非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9

二、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10

三、药物与受体作用机制11

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14

第一节 药物的跨膜转运14

一、被动转运14

二、主动转运15

三、膜泵转运与膜动转运15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15

一、药物的吸收15

二、药物的分布16

三、药物的生物转化18

四、药物的排泄19

第三节 药物的消除和蓄积19

一、药物的消除19

二、药物的蓄积19

第四节 血药浓度的动态变化20

一、时量关系和时效关系20

二、房室模型及概念20

三、生物利用度21

四、表观分布容积21

五、清除率22

六、半衰期22

七、稳态血药浓度22

第四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24

第一节 药物方面的因素24

一、药物的化学结构24

二、药物的剂量24

三、效能和效价强度25

四、药物剂型26

五、给药途径26

六、给药次数和给药时间27

第二节 机体方面的因素29

一、年龄29

二、性别31

三、个体差异31

四、病理因素31

五、心理因素31

六、营养状态32

七、联合用药和反复用药32

第二篇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34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述34

第一节 传出神经的化学传递及传出神经分类34

一、化学传递的概念34

二、传出神经按递质分类35

第二节 传出神经递质的合成与代谢35

一、ACh的合成与代谢35

二、NA的合成与代谢35

第三节 传出神经的受体分布及效应36

一、胆碱受体36

二、肾上腺素受体37

三、多巴胺受体37

第四节 传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产生效应的机制38

一、NA的β型作用机制39

二、ACh的M样作用机制39

三、ACh的N样作用机制39

第五节 传出神经系统药的作用方式和分类39

一、直接作用于受体39

二、影响神经递质39

三、传出神经系统药分类40

第六章 拟胆碱药41

第一节 胆碱受体激动药41

一、M、 N受体激动药41

二、M受体激动药41

第二节 抗胆碱酯酶药42

一、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42

二、难逆性抗胆碱酯酶药——有机磷酸酯类中毒与胆碱酯酶复活药44

第三节 拟胆碱药的用药护理程序44

第七章 抗胆碱药46

第一节受体阻断药46

第二节N受体阻断药49

一、NN受体阻断药(神经节阻断药)49

二、NM受体阻断药(骨骼肌松弛药,肌松药)50

第三节 抗胆碱药的用药护理程序51

第八章 拟肾上腺素药53

第一节α、β受体激动药53

第二节α受体激动药55

第三节β受体激动药57

第四节α、β 、 DA受体激动药58

第五节 拟肾上腺素药的用药护理程序59

第九章 抗肾上腺素药61

第一节α受体阻断药61

第二节β受体阻断药62

第三节α、β受体阻断药64

第四节 抗肾上腺素药的用药护理程序64

第三篇 麻醉药物68

第十章 全身麻醉药68

第一节 吸入麻醉药68

一、麻醉分期68

二、常用药物69

第二节 静脉麻醉药69

第三节 复合麻醉70

第四节 全身麻醉药的用药护理程序71

第十一章 局部麻醉药73

第一节 局麻药的作用73

一、局麻作用73

二、局麻药作用机制73

三、吸收作用73

第二节 局麻药的给药方法74

第三节 常用局部麻醉药74

第四节 局部麻醉药的用药护理程序75

第四篇 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药物78

第十二章 镇静催眠药78

第一节 苯二氮草类78

第二节 巴比妥类79

第三节 其他镇静催眠药81

第四节 镇静催眠药的用药护理程序81

第十三章 抗异常运动药84

第一节 抗癫痫药84

第二节 抗惊厥药86

第三节 抗帕金森病药87

一、中枢拟多巴胺药87

二、中枢性抗胆碱药89

第四节 抗异常运动药的用药护理程序90

第十四章 抗精神障碍药93

第一节 抗精神病药93

一、吩噻嗪类93

二、硫杂蒽类96

三、丁酰苯类96

四、其他抗精神病药96

第二节 抗躁狂症药和抗抑郁症药96

一、抗躁狂症药97

二、抗抑郁症药98

第三节 抗焦虑药99

第四节 抗精神障碍药的用药护理程序99

第十五章 抗疼痛药102

第一节 麻醉性镇痛药102

一、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102

二、人工合成镇痛药105

三、其他镇痛药107

四、阿片受体阻断药107

五、麻醉性镇痛药用药护理程序108

第二节 解热镇痛抗炎药109

一、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共同药理作用109

二、常用解热镇痛抗炎药110

三、解热镇痛抗炎药用药护理程序114

附:抗痛风药115

一、抑制尿酸生成药115

二、促进尿酸排泄药116

三、抑制痛风炎症药116

第十六章 中枢兴奋药及促进大脑功能恢复药117

第一节 大脑皮质兴奋药117

第二节 呼吸中枢兴奋药118

第三节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兴奋药119

第四节 促进大脑功能恢复药119

第五节 中枢兴奋药及促进大脑功能恢复药用药护理程序120

第五篇 抗心血管系统疾病药物124

第十七章 钙通道阻滞药124

第一节 钙通道阻滞药的分类124

第二节 常用钙通道阻滞药126

第三节 钙通道阻滞药的用药护理程序127

第十八章 抗心律失常药129

第一节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129

一、正常心肌电生理129

二、异常心肌电生理130

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机制及分类131

一、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机制131

二、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132

第三节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133

一、Ⅰ类——钠通道阻滞药133

二、Ⅱ类——β受体阻断药135

三、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135

四、Ⅳ类——钙通道阻滞药136

第四节 抗心律失常药的用药护理程序137

第十九章 抗高血压药139

第一节 抗高血压药的分类139

第二节 常用抗高血压药140

一、利尿降压药140

二、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141

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142

四、钙通道阻滞药144

五、交感神经抑制药145

六、血管舒张药146

第三节 抗高血压药的用药护理程序147

第二十章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150

第一节 正性肌力药150

一、强心苷类药150

二、非强心苷类正性肌力药154

第二节 减轻心脏负荷药154

一、利尿药154

二、血管舒张药154

第三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药155

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155

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155

三、醛固酮拮抗药155

第四节 β受体阻断药156

第五节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用药的护理程序156

第二十一章 抗心绞痛药158

第一节 硝酸酯类158

第二节β受体阻断药159

第三节 钙通道阻滞药160

第四节 抗心绞痛药的用药护理程序160

第二十二章 调血脂药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162

第一节 调血脂药162

一、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药162

二、苯氧酸类药163

三、烟酸及其衍生物164

四、胆酸螯合药164

第二节 抗氧化药165

第三节 多烯脂肪酸类166

第四节 保护血管内皮药166

第五节 调血脂药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的用药护理程序166

第二十三章 抗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药168

第一节 抗贫血药168

一、铁制剂168

二、维生素类169

三、促红细胞生成素170

第二节 影响凝血功能药170

一、促凝血药171

二、抗凝血药173

三、溶血栓药175

四、抗血小板功能药175

第三节 促进白细胞增生药176

第四节 血容量扩充药176

第五节 抗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药的用药护理程序177

第六篇 抗内脏系统疾病药物182

第二十四章 抗呼吸系统疾病药182

第一节 镇咳药182

一、中枢性镇咳药182

二、外周性镇咳药183

第二节 祛痰药183

一、痰液稀释药183

二、黏痰溶解药183

第三节 平喘药184

一、松弛支气管平喘药185

二、抗炎抗过敏平喘药186

第四节 抗呼吸系统疾病药的用药护理程序187

第二十五章 抗消化系统疾病药189

第一节 助消化药189

第二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190

一、抗酸药190

二、胃酸分泌抑制药190

三、胃黏膜保护药192

四、抗幽门螺杆菌药193

五、胃肠解痉药193

第三节 止吐药193

第四节 泻药194

一、容积性泻药194

二、接触性泻药195

三、润滑性泻药195

第五节 止泻药196

第六节 利胆药196

第七节 肝炎辅助用药和抗肝性脑病药196

一、肝炎辅助用药196

二、抗肝性脑病药197

第八节 抗消化系统疾病药的用药护理程序198

第二十六章 利尿药及脱水药201

第一节 利尿药201

一、肾泌尿生理和利尿药作用部位201

二、利尿药分类202

三、常用利尿药202

第二节 脱水药205

第三节 利尿药及脱水药用药护理程序206

第二十七章 子宫兴奋药及子宫抑制药208

第一节 子宫兴奋药208

第二节 子宫抑制药210

第三节 子宫兴奋药及子宫抑制药的用药护理程序210

第七篇 激素类药物214

第二十八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214

第一节 糖皮质激素214

第二节 盐皮质激素218

第三节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218

第四节 皮质激素抑制药218

第五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的用药护理程序219

第二十九章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221

第一节 甲状腺激素221

第二节 抗甲状腺药222

一、硫脲类222

二、碘及碘化物223

三、放射性碘223

四、β受体阻断药224

第三节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用药护理程序224

第三十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226

第一节 胰岛素226

第二节 口服降血糖药227

一、磺酰脲类227

二、双胍类228

三、葡萄糖苷酶抑制药229

四、胰岛素增敏药229

五、餐时血糖调节剂229

第三节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的用药护理程序230

第三十一章 性激素类药232

第一节 雌激素类及抗雌激素类药232

一、雌激素类药232

二、抗雌激素类药233

第二节 孕激素类药233

第三节 雄激素和同化激素类药234

一、雄激素类药234

二、同化激素类药235

第四节 性激素类药的用药护理程序235

第三十二章 避孕药237

第一节 主要抑制排卵的避孕药237

第二节 主要干扰孕卵着床的避孕药238

第三节 主要影响精子生成的避孕药238

第四节 抗早孕药238

第五节 人工流产或引产药239

第六节 避孕药的用药护理程序239

第八篇 化学治疗药物242

第三十三章 抗病原微生物药物概论242

第一节 抗病原微生物药物基本概念242

第二节 抗病原微生物药物作用机制243

第三节 病原微生物耐药性产生的方式及机制244

一、细菌获得耐药的方式244

二、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244

第三十四章β-内酰胺类抗生素245

第一节 青霉素类245

一、天然青霉素246

二、半合成青霉素247

第二节 头孢菌素类248

第三节 新型β-内酰胺类249

一、头霉素类249

二、碳青霉烯类250

三、单环β-内酰胺类250

四、β-内酰胺酶抑制剂250

第四节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用药护理程序251

第三十五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253

第一节 常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253

第二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用药护理程序255

第三十六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257

第一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共同特点257

第二节 常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258

第三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用药护理程序259

第三十七章 四环素类与氯霉素类抗生素261

第一节 四环素类抗生素261

第二节 氯霉素类抗生素262

第三节 四环素类与氯霉素类抗生素的用药护理程序263

第三十八章 林可霉素类、多肽类及其他抗生素265

第一节 林可霉素类265

第二节 多肽类及其他抗生素266

一、多肽类抗生素266

二、其他类抗生素267

第三节 林可霉素类、多肽类及其他抗生素的用药护理程序267

第三十九章 人工合成类抗菌药270

第一节 喹诺酮类270

第二节 磺胺类药和甲氧苄啶273

一、磺胺类药273

二、甲氧苄啶276

第三节 硝基咪唑类276

第四节 硝基呋喃类277

第五节 人工合成类抗菌药的用药护理程序278

第四十章 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280

第一节 抗真菌药280

一、抗生素类抗真菌药280

二、咪唑类抗真菌药281

三、其他类抗真菌药283

第二节 抗病毒药283

一、抗疱疹病毒药283

二、抗反转录病毒药284

三、其他抗病毒药286

第三节 抗真菌药与抗病毒药的用药护理程序287

第四十一章 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病药289

第一节 抗结核病药289

第二节 抗麻风病药293

第三节 抗结核病药的应用原则293

第四节 抗结核病药的用药护理程序293

第四十二章 消毒防腐药295

第一节 常用的消毒防腐药295

一、醇类295

二、醛类295

三、酚类296

四、酸类296

五、卤素类296

六、氧化剂297

七、表面活性剂297

八、染料类297

九、重金属化合物298

十、其他类298

第二节 消毒防腐药的合理选用299

第三节 消毒防腐药的用药护理程序299

第四十三章 抗寄生虫病药301

第一节 抗疟药301

一、疟原虫的生活史及抗疟药的作用环节301

二、抗疟药的分类302

三、常用抗疟药302

第二节 抗阿米巴病药及抗滴虫病药304

一、抗阿米巴病药304

二、抗滴虫病药306

第三节 抗血吸虫病药及抗丝虫病药306

一、抗血吸虫病药306

二、抗丝虫病药306

第四节 驱肠虫药307

第五节 抗寄生虫病药的用药护理程序309

第四十四章 抗恶性肿瘤药311

第一节 细胞增殖周期与药物治疗的关系311

一、细胞群分类311

二、抗恶性肿瘤药的分类312

三、抗恶性肿瘤药的作用机制312

四、抗恶性肿瘤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313

第二节 常用抗恶性肿瘤药313

一、抗代谢药313

二、烷化剂315

三、抗生素类抗肿瘤药315

四、植物类抗肿瘤药316

五、金属类抗肿瘤药317

六、激素类和抗激素类抗肿瘤药317

七、其他抗肿瘤药318

第三节 抗恶性肿瘤药的用药护理程序318

第九篇 其他药物322

第四十五章 组胺及抗组胺药322

第一节 组胺322

第二节 组胺受体阻断药323

一、H1受体阻断药323

二、H2受体阻断药324

第三节 组胺及抗组胺药的用药护理程序324

第四十六章 调节免疫功能药物326

第一节 免疫抑制药326

第二节 免疫增强药328

第三节 调节免疫功能药的用药护理程序331

第四十七章 维生素类药333

第一节 脂溶性维生素333

第二节 水溶性维生素334

第三节 维生素类药的用药护理程序337

第四十八章 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339

第一节 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药339

一、钠盐339

二、钾盐339

三、钙盐340

第二节 调节酸碱平衡药341

第三节 葡萄糖342

第四节 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的用药护理程序342

第四十九章 解毒药344

第一节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及解药344

第二节 金属及类金属中毒解毒药347

一、含巯基的解毒药347

二、金属络合剂348

第三节 氰化物中毒的解毒药348

一、高铁血红蛋白形成药348

二、供硫药349

第四节 有机氟中毒解毒药349

第五节 解毒药的用药护理程序349

中英文药物名称索引35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