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赋学历史与批评【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许结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 ISBN:7534341833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583页
- 文件大小:217MB
- 文件页数:596页
- 主题词:赋(学科: 文学研究 地点: 中国 年代: 古代) 赋 文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赋学历史与批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 本体论1
绪论1
一、赋学批评方法论4
(一)以诗代赋批评的反思4
(二)赋的文化学批评6
(三)赋的结论理论与批评9
(四)赋体性征与批评12
二、骚学与中国古代文论16
(一)楚骚艺术的审美意识16
(二)诗骚传统与庄骚审美21
(三)楚骚情感理论的历史选择24
三、汉赋渊源与文化学批评28
(一)从汉人论赋谈起28
(二)汉赋文化机制的多元性30
(三)汉赋文化的主体精神35
四、汉赋流变与儒道思想38
(一)汉赋流别与儒道渊源38
(二)汉赋二体与儒道绌补40
(三)汉赋分期与儒道衍变41
(四)儒道思想与汉赋审美44
五、论小品赋47
(一)小品赋探源47
(二)小品赋题材与内涵50
(三)小品赋艺术的历史演进56
(四)小品赋的理论价值64
六、律赋论69
(一)律赋立名、成因与文献述要69
(二)律赋创作史与科举试赋74
(三)律赋写作技巧与审美特征81
(四)律赋艺术的理论批评86
七、赋话论92
(一)赋话的缘起92
(二)赋话“别立一宗”理论探源95
(三)赋话理论内涵考索106
八、明人“唐无赋”说与赋学复古113
(一)“唐无赋”说辨析113
(二)“唐无赋”说的现实意义与文化品格118
(三)明赋复古的理论精义123
九、论清代的赋学批评129
(一)赋学文献与历史动因129
(二)赋学的复古思潮133
(三)赋学的尚律批评138
(四)赋学批评三大原则143
十、古律之辨与赋体之争149
(一)唐以前赋学批评概况149
(二)唐代科举与赋学论争151
(三)宋代科试诗赋与经义论辨155
(四)元明赋学复古之异同160
(五)清代赋学古律之辨与会通165
十一、历代赋集与赋学批评170
(一)历代赋集编纂述略170
(二)从赋集编纂思想看赋论演进轨迹175
(三)赋集及其相关的批评形态182
中编 因革论187
绪论187
一、中国辞赋流变全程考察190
(一)赋源于诗的省察190
(二)由汉赋奠定的艺术范式193
(三)晋唐赋的诗化历程197
(四)近古辞赋介于诗文间的嬗变201
二、论汉代以文为赋的美学价值207
(一)以文为赋说厘定207
(二)以文为赋展示了汉大赋的审美风貌209
(三)散体大赋的艺术内涵211
(四)散体大赋的艺术形态216
三、中古辞赋诗化论221
(一)中古辞赋的诗化阶段221
(二)中古辞赋诗化的审美特征226
四、论唐代赋学的历史形态233
(一)唐赋艺术的历史衍变233
(二)科举试赋与古律问题239
(三)唐代赋学的文化内蕴245
五、论宋赋的历史承变与文化品格250
(一)仿汉心态与体制新变250
(二)赋意表现与损悲自达256
(三)尚理特征与冲淡风格262
六、南宋辞赋艺术探索268
(一)两宋之际的赋心与世情268
(二)骚情中的哲思272
(三)赋明义理与情境创造276
(四)以高似孙《骚略》为例的思考280
七、金源赋学简论283
(一)金赋的历史状况283
(二)北宋文学沾溉下的赋境285
(三)南渡后赋风的潜变289
(四)元好问赋的典型意义292
八、元赋风格论296
(一)重情特征的文化考索296
(二)审美形态的骚化与诗化300
(三)艺术嬗变与赋史地位305
九、明清辞赋艺术流变论310
(一)创作的审美体验310
(二)风格的双向选择315
(三)赋史的交互流变317
十、清赋概论322
(一)清赋复兴与政治文化322
(二)作家队伍与辞赋创作326
(三)艺术风貌与时代特征331
十一、二十世纪赋学的回顾与展望336
(一)二十世纪赋学历程336
(二)新批评的领域与成就344
(三)赋学研究的三大走向357
下编 批评论363
绪论363
一、论宋玉赋的纯文学化倾向366
(一)战国文学与宋玉赋366
(二)审美实践与艺术内涵369
(三)艺术形式的凝定及对汉大赋的影响374
二、《汉赋研究》得失探——兼谈汉赋研究中几个理论问题378
(一)从两部《汉赋研究》谈起378
(二)汉赋立名与汉赋研究范围384
(三)汉赋研究的基本批评方法386
(四)汉赋学体系建立之构想389
三、马扬赋学思想同异论393
(一)历史的评价393
(二)相承西汉赋坛的双璧395
(三)从创作心理观其赋学思想398
(四)从思维结构观其赋学思想401
(五)马扬赋学地位之异同404
四、论扬雄与东汉文学思潮407
(一)引语407
(二)两汉之际变革中的文化思想408
(三)辞赋创作的三大系列413
(四)双重主旨的文学思想体系419
(五)对东汉文学思潮形成的积极影响427
五、论王逸楚辞学的时代新义435
(一)王逸与汉代楚辞学435
(二)诗骚精神的凝合与更化437
(三)玄儒思潮与楚骚审美的复兴442
六、论张衡赋的三个世界445
(一)引语445
(二)“物”的世界:京都赋之风采445
(三)“情”的世界:田园赋之趣味451
(四)“玄”的世界:言志赋之哲理453
七、张衡《思玄赋》解读——兼论汉晋言志赋458
(一)从“范书”选文谈起458
(二)《思玄》的艺术结构:托神游以写实460
(三)《思玄》的创作精神:借骚怨以表心465
(四)《思玄》的文化哲学:言玄理以寄意470
(五)《思玄》与汉晋言志赋476
八、明心物与通人禽——对魏晋动物赋的文化思考481
(一)魏晋赋学与动物形象481
(二)辨物理:魏晋动物赋的思想基础487
(三)通禽性:魏晋动物赋的伦理内涵493
(四)寓情境:魏晋动物赋的人生意识500
九、《闲情赋》的思想性与艺术特色505
(一)纵放之情与隐含之讽505
(二)诗心与骚情的宣扬509
十、说《浑天》谈《海潮》——兼论唐代科技赋的创作与成就513
(一)从赋史演进看科技赋的产生513
(二)《浑天》《海潮》的科学内涵514
(三)科技史上形象化的成果517
(四)科技研究中的文学才智521
(五)博物知类的审美价值524
(六)取则天象与人文情感526
(七)科技赋独立的文化省思531
十一、苏赋新论535
(一)苏赋新变的历史因缘535
(二)苏赋创作体类与艺术537
(三)苏赋的审美风格541
十二、清代的地理学与疆舆赋548
(一)疆舆赋产生的学术背景548
(二)地理文学与盛清气象550
附录一 赋学要籍简介559
附录二 主要参考书目574
后记581
热门推荐
- 3835951.html
- 3013896.html
- 3302125.html
- 1421641.html
- 3657021.html
- 3049672.html
- 1153047.html
- 62366.html
- 2358159.html
- 17957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931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173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133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56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264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7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717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570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554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41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