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饮食文化史 第1卷 先知后行 中华饮食文化理论与思想【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赵荣光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 ISBN:7553640743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32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243页
- 主题词:饮食-文化史-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华饮食文化史 第1卷 先知后行 中华饮食文化理论与思想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四维底定食道精——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理论的建构与研究1
第一节 正确解读“饮食文化”1
第二节 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四大基础理论4
(一)食医合一6
(二)饮食养生8
(三)本味主张11
(四)孔孟食道13
第三节 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五大特性17
(一)食物原料选取的广泛性17
(二)进食心理选择的丰富性19
(三)肴馔制作的灵活性20
(四)区域风格的历史传承性22
(五)各区域间文化的融通性23
第四节 中华饮食文化历史演进的阶段性24
(一)史前期24
(二)三代期25
(三)两汉期26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期26
(五)隋唐五代期27
(六)宋辽金元期27
(七)明清期27
(八)清末至20世纪中叶时期28
(九)现代时期28
第五节 中华饮食文化研究的历史过程29
(一)历史上相对滞后的饮食文化研究29
(二)近代至20世纪中叶中国大陆的饮食文化研究31
(三)兴起于海外的中华饮食文化研究热潮34
(四)以中国人为主体的中华饮食文化研究36
(五)20世纪末以来的中华饮食文化研究47
第二章 珠撒玉盘文化圈——中华饮食文化区域的历史概况49
第一节 饮食文化圈:区域空间饮食文化研究的理论49
第二节 中华饮食文化区域性特征形成的历史原因51
(一)自然生态系统的食料资源因素51
(二)文化生态系统中的社会经济、政治与科技因素52
(三)社会族群及其习俗传统因素53
第三节 中华饮食文化区位的历史概况54
(一)东北地区饮食文化圈54
(二)京津地区饮食文化圈57
(三)中北地区饮食文化圈59
(四)西北地区饮食文化圈61
(五)黄河中游地区饮食文化圈63
(六)黄河下游地区饮食文化圈65
(七)长江中游地区饮食文化圈67
(八)长江下游地区饮食文化圈70
(九)东南地区饮食文化圈74
(十)西南地区饮食文化圈77
(十一)青藏高原地区饮食文化圈79
(十二)素食文化圈82
第四节 当代中国大陆流行的菜品文化表述法85
(一)“帮”的传统表述法85
(二)“以地名菜”法的广泛流行86
(三)“菜系”说辨正87
第三章 金塔等级文化层——中国饮食史上的层次性结构92
第一节 “饮食文化层”理论的认定92
(一)饮食文化层示意图93
(二)各饮食文化层之间的关系94
第二节 饮食文化层历史概况95
(一)果腹层饮食文化95
(二)小康层饮食文化99
(三)富家层饮食文化101
(四)贵族层饮食文化109
(五)宫廷层饮食文化115
第三节 当代中国人餐饮的文化特征125
(一)外食大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125
(二)家庭餐桌和灶房的历史性变革129
(三)餐饮经营中文化与文明主题的凸显133
第四章 知而后行始善烹——中国历代饮食审美思想135
第一节 “甘”“美”“善”——史前先民的饮食审美思想135
(一)“甘”:甜与味美天性135
(二)“美”:羊大为美137
(三)“善”:美食理解的放大138
第二节 “五味调和”——三代期饮食和谐美的探求138
(一)“鼎中之变”:羹中美味的思考138
(二)“五味调和”:美味的感觉境界139
第三节 “五世长者知饮食”——中世纪富贵阶层的饮食审美141
(一)“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美味经验与自觉的辩证141
(二)“五世长者知饮食”:实践机会的垄断与美味认知积累142
第四节 “十美”原则——中国饮食审美思想的历史性系统总结144
第五节 享受与顾虑——20世纪以来中国人饮食生活的美学价值与追求151
(一)“饿了吃糠甜如蜜”:期盼吃饱饭的美好151
(二)“好吃不过肉”:“吃好”的追求153
(三)物极必反:中国人重新解读“病从口入”154
第五章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中华传统食礼的演变156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食礼156
第二节 孔子认定的食礼159
(一)宾主送迎相让及升堂行步之礼159
(二)主、客堂上交接之礼160
(三)主为客扫除布席之礼160
(四)宾主进食之礼161
(五)卒食之礼162
(六)侍尊长饮酒之礼162
(七)礼食或其他共食场合的另外一些应循之礼162
第三节 中国封建时期的食礼163
(一)分餐与合食163
(二)宴客的延请礼仪与请柬164
(三)筵宴座次166
(四)进食礼仪168
第四节 近现代宴席礼仪169
(一)近代中国上层社会宴席礼仪169
(二)现代宴席礼仪174
第六章 金声玉振始大成——中国古代饮食思想179
第一节 饕餮贵族的食思想179
第二节 庶民大众的食思想183
(一)果腹知足184
(二)备荒防饥185
(三)节俭持家187
(四)安贫自慰188
(五)“不干不净吃了没病”189
第三节 清正之士的食思想189
第四节 本草家的食思想201
第五节 素食者的食思想206
(一)准素食者群206
(二)方士、道家的冀长生食观207
(三)佛教戒律的素食思想211
(四)其他素食者群214
第六节 美食家的食思想218
(一)关于茶饮的思想219
(二)关于酒饮的思想222
(三)关于膳事的思想223
热门推荐
- 486423.html
- 2287291.html
- 2266694.html
- 2407817.html
- 3409577.html
- 3394636.html
- 3813316.html
- 2627031.html
- 3509094.html
- 5880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999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315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00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199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865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91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528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930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249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66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