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岂之主编;陈振江,江沛本书主编 著
- 出版社: 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 ISBN:9571128988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655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67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编 晚清篇3
第一章 清帝国被迫开放3
第一节19世纪前期的中国与世界3
一、清王朝的衰落3
二、西方资本主义列强觊觎中国5
三、中外贸易与鸦片走私8
第二节 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开端11
一、正义的禁烟运动11
二、鸦片战争与中国军民奋勇抗英14
三、不平等条约与社会半殖民地化的开端18
四、新思潮的兴起21
第三节 旧式农民战争的新使命26
一、社会矛盾的激化26
二、太平天国起义29
三、太平天国的各项制度32
四、领导集团的腐化与天京悲剧38
五、《资政新篇》提出新的历史使命40
第二章 学西方图自强的洋务运动43
第一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43
一、修约活动与发动战争43
二、英法扩大战争,俄国趁火打劫46
三、清廷政变及其政策调整48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起51
一、练兵制器51
二、「先军工、后民用」的近代化模式54
三、军工企业带动民用企业的发展56
四、创建海军与筹设海防59
第三节 民族资本的产生63
一、民族资本的早年63
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诞生64
三、封建军事资本主义的雏形68
第四节 兴学育才——洋务运动的深化70
一、洋务学堂的设立70
二、派遣幼童赴美留学73
三、官费生徒赴欧洲留学与考察75
第五节 近代外交关系的建立77
一、近代外事机构与体制的构建77
二、走向世界的出访活动80
三、驻外使领馆的设立83
第三章 民族危机与民族觉醒85
第一节 从边疆危机到中法战争85
一、同光年间的边疆危机85
二、中法战争89
第二节 甲午战争与瓜分狂潮92
一、日本发动侵略战争92
二、《马关条约》及其危害98
三、「公车上书」与反割台斗争100
四、瓜分狂潮的形成103
第三节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民族觉醒106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06
二、洋务运动的新动向107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早期活动109
四、改良思潮与维新运动的兴起111
第四节 戊戌变法运动115
一、维新运动的高涨115
二、光绪皇帝亲政与百日维新120
三、变法运动的失败及其历史意义125
第四章 庚子国难与清王朝的最后改革131
第一节 各地教案与义和团运动131
一、反教会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兴起131
二、义和团的成分、组织和口号136
三、八国联军入侵与义和团运动的失败138
四、《辛丑条约》与半殖民地的确立141
第二节 从新政至预备立宪时期的政体改革144
一、光绪末年的新政改革144
二、预备立宪政体改革的序曲149
三、预备立宪时期的各项改革151
第三节 列强侵华的新形势与人民的抗争155
一、列强掠夺中国的铁路、矿山155
二、日俄战争与英国入侵西藏157
三、人民大众的新灾难159
四、人民的反抗斗争160
第五章 清王朝的覆亡163
第一节20世纪初期的中国社会163
一、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163
二、中国资产阶级的成熟和商会的涌现164
第二节 民主革命与立宪运动的高涨167
一、民主革命思潮的勃兴167
二、同盟会的成立及其纲领170
三、革命派与立宪派的论战173
第三节 清王朝的末日177
一、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177
二、立宪派的三次请愿活动180
三、收回矿权、路权与保路运动182
第四节 武昌起义与清帝退位185
一、武昌起义185
二、袁世凯东山再起与南北议和188
三、袁世凯逼宫与清帝退位192
四、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192
第六章 晚清社会风貌195
第一节 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195
一、开埠通商与城市近代化195
二、物质生活的新变化200
三、晚清婚姻家庭与习俗的变革204
第二节 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209
一、少数民族的分布状况209
二、少数民族的经济和社会形态210
三、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变化与发展212
第三节 晚清时期的灾害与荒政214
一、持续不绝的灾荒214
二、灾荒的严重影响216
三、救灾与防治217
第七章 学术思想及其成果221
第一节 进化论的传入221
第二节 史学成就225
一、当代史研究的兴起225
二、边疆史地与世界史地研究的兴盛228
三、史学研究的新局面232
第三节 文学艺术236
一、诗与散文的繁荣236
二、晚清小说与此间外国小说的翻译238
三、白话文与拼音的提倡241
四、戏剧、音乐、电影艺术的改良与引进242
第四节 近代科学技术的引进与发展245
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端245
二、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确立247
三、近代建筑的传入与发展250
第二编 民国篇255
第八章 北京国民政府时期255
第一节 中华民国建立255
一、南京临时政府成立255
二、清帝逊位与政权北移257
三、国会变异与内阁更叠260
四、独裁统治与帝制灭亡265
第二节 军阀政治演变270
一、军阀割据大势270
二、新旧约法之争与府院之争273
三、军阀政治与社会动荡277
四、弱势外交284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初创与国民革命勃兴293
一、中国共产党建立293
二、民众运动掀起高潮296
三、第一次国共合作299
四、黄埔军校与平定商团叛乱303
五、五卅运动与全社会动员305
第四节 南方国民政府分立307
一、广州国民政府建成307
二、北伐战争310
三、南方民众运动的勃兴313
四、武汉国民政府成立315
五、内争与反共事件316
六、武汉国民政府危机321
第五节 经济与社会变迁323
一、夹缝中的财政体制323
二、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328
三、东部城市巨变332
四、农村社会的变动336
第六节 新文化的崛起339
一、思潮纷涌与观念冲突339
二、新文化运动343
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346
四、东西文化论争348
五、新式教育的推进353
六、舆论、学术及文艺新变化356
第九章 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361
第一节 统一中国的内战361
一、南京国民政府建立361
二、二期北伐365
三、中原大战366
四、武装起义与红色割据368
五、「围剿」与反「围剿」373
第二节 寻求政治集权377
一、重新诠释三民主义377
二、确定「党国」体制381
三、强化行政与社会控制382
四、法西斯主义泛起与特务体系构建384
第三节 财政变革与经济发展386
一、财经政策重大变革386
二、金融资本国家化及其影响390
三、十年经济建设概况393
第四节 土地改革与乡村社会397
一、国民政府农村政策及其失败397
二、中共领导的农村革命399
三、乡村改造的诸种尝试402
第五节 多元化的文化教育405
一、近代文化的发展与成熟405
二、城乡教育若干模式408
三、生机勃勃的社会科学412
四、科学技术艰难起步416
五、三大宗教的发展419
第六节 日本侵华与抗日初兴423
一、九一八事变423
二、伪满洲国统治与东北抗日427
三、一·二八事变430
四、日本蚕食华北432
五、抗日救亡运动勃兴437
六、西安事变443
第十章 八年抗战449
第一节 中日战争全面爆发449
一、中日国力的对比449
二、七七事变452
三、八一三事变455
四、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457
第二节 战略防御阶段459
一、国共两党抗战方针459
二、日军攻掠华北462
三、淞沪会战与南京大屠杀466
四、徐州会战471
五、中共开辟敌后战场474
六、武汉保卫战478
第三节 战时体制变异481
一、政治集权481
二、战时经济体制运行484
三、官僚资本膨胀与腐败486
四、战时外交与世界支援488
第四节 战略相持阶段495
一、日本侵华政策转变495
二、汉奸势力纷起497
三、敌后游击战争与中共政治变革501
四、国共关系起伏508
五、正面战场持续抵抗511
六、中国军队入缅作战516
第五节 抗日战争胜利518
一、豫湘桂溃败518
二、局部反攻与战后政治方针520
三、日本无条件投降522
第六节 社会变动526
一、社会重心西移526
二、农村经济衰落530
三、恶性通胀与民众负担532
四、抗战文化风起536
五、敌后根据地社会变化539
六、沦陷区实态542
第十一章 南京国民政府的终结551
第一节 战后政治局势551
一、战争遗留问题的处置551
二、政治联合构想的失败557
三、停战谈判与政协会议559
四、民众的反内战运动563
第二节 内战爆发565
一、「戡乱」内战开始565
二、制宪「国大」召开568
三、战场的攻守转换570
第三节 经济与社会总危机572
一、美国独占中国市场572
二、财政总危机574
三、经济的艰难维持577
四、恶性通胀与社会动荡580
五、教育危机凸现582
六、台湾「二二八」事件585
第四节 结构性的政治腐败588
一、三民主义信仰危机588
二、国民党自我解体590
三、权力运作无序化592
四、「行宪」国大丑闻594
第五节 南京国民政府崩溃597
一、「第三条道路」的失败597
二、「第二条战线」的斗争598
三、人民解放军转入反攻600
四、国共军队大决战603
五、国民党政权退守台湾607
晚清篇大事记613
民国篇大事记633
热门推荐
- 2974312.html
- 1180686.html
- 72632.html
- 1364134.html
- 897715.html
- 692795.html
- 2349868.html
- 695212.html
- 1068906.html
- 3553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369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097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563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594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990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242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703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770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514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53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