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台湾原住民族系统所属之研究 第1册 本文篇【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杨南郡译注;台湾帝国大学土俗·人种学研究室调查 著
- 出版社: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南天书局有限公司
- ISBN:986026787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740页
- 文件大小:355MB
- 文件页数:79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台湾原住民族系统所属之研究 第1册 本文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泰雅族(ATAYAL)21
1.1 总论23
1.2 分论27
1.2.1 以赛考列克(S?qoleq)系统为主的地域性团体考察27
1)北港溪上游的族群27
(1)福骨群、马列巴群27
(2)眉原群29
2)大甲溪上游的族群30
(1)志佳阳群、撒拉矛群30
3)大浊水溪(和平溪)流域的族群32
(1)南澳群32
4)宜兰县浊水溪(兰阳溪)流域的族群45
(1)溪头群45
5)大嵙崁溪(大汉溪)流域的族群与其他少数族群51
(1)卡奥湾地方泰雅族与先住民互动的传说51
(2)基纳吉群移动路线59
(3)卡奥湾群移动路线62
(4)马里阔湾群移动路线64
(5)卡奥湾地方的外来份子66
1.2.2 以泽敖列(Ts??ole?, S??ole?)系统为主的地域性团体考察67
1)后垅溪上游地方的族群67
(1)汶水溪沿岸与大湖溪上游各族群67
2)大安溪上游地方的族群73
(1)北势群73
3)大甲溪中游地方的族群79
(1)南势群79
4)南投县浊水溪上游地方的族群82
(1)万大群82
1.2.3 以赛德克(S?deq, S?jeq)系统为主的地域性团体考察86
1)南投县浊水溪上游地方的族群86
(1)雾社群87
(2)托洛阁群90
(3)道泽群92
2)立雾溪流域及其周边的族群93
(1)太鲁阁群93
a.立雾溪流域各社94
b.木瓜溪流域及山麓地带各社100
c.立雾溪流域的先住民103
(2)陶塞群105
(3)木瓜群108
第二章 赛夏族(SAISIAT)113
2.1 地域性分布、发祥传说与移动115
2.1.1 总论115
2.1.2 大隘社一带赛夏族的祖先发祥传说与迁徙116
2.1.3 大东河一带赛夏族的祖先发祥传说与迁徙117
2.1.4 纸湖一带赛夏族的祖先发祥传说与迁徙119
2.1.5 赛夏族所传的小矮人传说120
2.2 赛夏族与周边外族的关系120
2.2.1 赛夏族与道卡斯平埔族的关系120
2.2.2 赛夏族与泰雅族的关系,以及迁徙年代121
第三章 布农族(BUNUN)125
3.1 部族127
3.2 氏族组织、各氏族的起源与系统128
3.2.1 卓社群128
3.2.2 卡社群134
3.2.3 峦社群138
3.2.4 丹社群148
3.2.5 郡社群150
3.2.6 塔克布兰群160
3.3 各部族的移动161
3.3.1 第一期的移动162
1)旧大社(Asang-?dainga?)的创设162
2)与异族的接触和混淆168
3)塔克布兰群(Takopulan)的移动178
3.3.2 第二期的移动184
1)东迁花莲县境内184
(1)丹社群的移动184
(2)峦社群的移动185
(3)郡社群的移动187
(4)与阿美族的互动190
(5)与卑南族的互动191
(6)与北邹族的互动192
2)南迁台东县新武路溪和大仑溪流域193
3)继续南迁至鹿野溪流域内本鹿地方197
4)转向西部高雄县山地的移动199
第四章 邹族(TSOU)213
4.1 北邹族216
4.1.1 部族和氏族216
4.1.2 各氏族的起源、系统,以及移动221
4.1.3 各部族的成立,以及与异族的互动关系242
4.2 南邹族254
4.2.1 卡那卡那富群(Kanakanabu)254
4.2.2 沙阿鲁阿群(La?roa )260
4.2.3 南邹族与平埔族的互动关系272
第五章 鲁凯族(RUKAI)279
5.1 总论281
5.2 分论290
5.2.1 部落类别290
第一类(有分脉关系的部落群)290
第二类(无分派关系的部落群)310
第六章 排湾族(PAIWAN)323
6.1 总论325
6.2 分论326
6.2.1 拉瓦尔系统(Raval )327
6.2.2 布曹尔系统(Butsul )330
(1)北排湾333
(2)中排湾342
(3)南排湾355
(4)东排湾群371
第七章 卑南族(PANAPANAYAN)407
7.1 族名与部落组织409
7.2 卑南族各社的起源、系统及其移动412
7.2.1 知本社412
7.2.2 射马?社419
7.2.3 吕家望社424
7.2.4 大巴六九社428
7.2.5 北丝阄社431
7.2.6 斑鸠社和阿里摆社437
7.2.7 卑南社438
7.2.8 槟榔树格社446
7.2.9 总结447
7.3 排湾化的卑南族453
7.3.1 太麻里、虷仔仑地方各社「排湾化的卑南族」453
7.3.2 恒春地方各社「排湾化的卑南族」462
第八章 阿美族(PANGTSAH)473
8.1 部族和氏族475
8.2 各氏族的起源与移动481
8.3 属于氏族制度欠缺或模糊的阿美族各社,其起源、系统及移动576
8.3.1 北部「秀姑峦阿美」方面各社576
1)太巴塱社576
2)马太鞍社582
8.3.2 「南势阿美」方面各社587
1)薄薄社588
2)荳兰社590
3)里漏社593
4)七脚川社598
5)撒奇莱雅系统598
6)其他部落和特殊种族604
8.4 阿美族的起源、系统及移动的综合性考察607
8.4.1 祖先发祥传说的三个类型607
8.4.2 以故址的异同分类的三个氏族群616
8.4.3 口碑所传的海外岛屿620
8.4.4 阿美族与西方山岳地带的异族628
8.4.5 阿美族移动的原因631
8.4.6 近代的移动637
第九章 雅美族(YAMI)653
9.1 总论655
9.2 「发祥传说」与「部落」的连带关系656
9.2.1 Di-paptok发祥地656
9.2.2 Di-paon发祥地662
9.2.3 Di-pighagun发祥地663
9.2.4 海外发祥地663
9.3 部落人的户口移动与部落的连带关系665
9.4 雅美族的祖居地和南方巴丹群岛667
台湾原住民族影像集681
图版目次737
图版出处740
热门推荐
- 1127273.html
- 1441201.html
- 1119284.html
- 2632565.html
- 1224368.html
- 3510278.html
- 200189.html
- 3265355.html
- 186648.html
- 15786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817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376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812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187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470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821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08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620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843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16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