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犯罪构成若干问题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犯罪构成若干问题研究
  • 包雯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ISBN:780198305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44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60页
  • 主题词:犯罪构成-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犯罪构成若干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题 犯罪构成理论体系研究1

一、犯罪的概念1

(一)大陆法系刑法学中犯罪的概念1

(二)英美法系刑法学中犯罪的概念3

(三)我国刑法学中犯罪的概念4

二、犯罪的特征6

(一)我国学说中对犯罪特征的观点6

(二)对上述诸说的共同点的阐释8

(三)对上述诸说分歧点的评价9

三、犯罪构成的概念12

四、犯罪构成是法律规定还是理论体系15

五、犯罪构成理论体系17

(一)递进式的犯罪构成理论体系17

(二)耦合式的犯罪构成理论体系19

(三)“双层次犯罪构成理论体系”22

第二题 犯罪客体研究28

一、犯罪客体的含义28

二、犯罪客体的独立意义32

三、犯罪客体的种类33

四、关于犯罪客体的争论34

五、对传统犯罪客体理论错误的修正37

第三题 犯罪客观方面研究40

一、犯罪客观方面概说40

(一)犯罪客观方面的含义40

(二)犯罪客观方面的内容41

(三)犯罪客观方面的意义43

二、危害行为45

(一)危害行为的概念和特征46

(二)危害行为的基本形式48

(一)行为对象的概念53

三、行为对象53

(二)研究行为对象的意义55

四、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55

(一)时间、地点和方法对定罪的影响56

(二)时间、地点和方法对量刑的影响56

五、危害结果57

(一)危害结果的概念57

(二)危害结果的种类58

(三)危害结果在刑法中的地位与作用61

六、行为与结果的因果关系63

(一)刑法因果关系的研究范围63

(二)研究刑法因果关系的哲学理论基础66

(三)关于刑法因果关系的联系性质69

(四)不作为犯罪的因果关系问题73

(五)刑法因果关系的地位74

(六)刑法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75

七、客观归责论评价75

(一)客观归责论的理论渊源76

(二)客观归责论的基本内容79

(三)对客观归责论的简单评价86

(四)客观归责论与因果关系的定位88

一、犯罪主体的含义93

第四题 犯罪主体研究93

(一)犯罪主体必须是自然人或者单位94

(二)犯罪主体是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者单位95

(三)犯罪主体是实施了犯罪行为的自然人或者单位95

(四)犯罪主体必须能够承担刑事责任96

二、自然人犯罪主体97

(一)自然人犯罪主体的含义97

(二)刑事责任能力98

(三)决定和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103

(四)自然人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112

三、单位犯罪主体115

(一)单位犯罪主体的概念116

(二)单位犯罪的基本特征117

(三)关于单位犯罪理论介绍119

(四)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121

第五题 犯罪主观方面研究123

一、犯罪主观方面概述123

(一)犯罪主观方面的含义123

(二)犯罪主观方面的意义126

(三)犯罪主观方面符合性判断127

(一)罪过的概念128

二、罪过的概念128

(二)罪过的形式131

(三)罪过的构成因素131

(四)西方国家的罪过理论133

三、犯罪故意134

(一)犯罪故意的概念134

(二)犯罪故意的类型139

四、犯罪过失144

(一)犯罪过失的概念144

(二)犯罪过失的类型145

(三)与过失相关的原则151

(一)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概念152

五、犯罪动机与目的152

(二)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关系153

(三)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意义154

六、认识错误与意外事件155

(一)认识错误的含义155

(二)意外事件159

(一)期待可能性的含义160

(二)期待可能性理论的起源和发展160

七、期待可能性理论述评160

(三)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完成及现状162

(四)期待可能性理论存在的合理性163

(五)判断期待可能性的标准165

(六)期待可能性理论在我国刑法中的地位166

第六题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研究171

一、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概述171

(一)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的概念和类型171

(二)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与犯罪过程阶段172

(三)不完整罪负刑事责任的根据173

(一)犯罪既遂形态的概念和特征175

二、犯罪既遂175

(四)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的存在范围175

(二)犯罪既遂的表现形式176

(三)既遂犯的处罚原则178

三、犯罪预备178

(一)犯罪预备的概念178

(二)犯罪预备的构成条件178

(三)预备犯的处罚原则181

四、犯罪未遂181

(一)犯罪未遂的概念181

(二)犯罪未遂的构成条件182

(三)未遂犯的类型184

(四)未遂犯的刑事责任185

五、犯罪中止185

(一)犯罪中止的概念与类型185

(二)犯罪中止的构成条件186

(三)中止犯的刑事责任189

第七题共同犯罪研究191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191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191

(二)刑法学中关于共同犯罪本质问题的学说191

(一)共同犯罪的主体条件194

二、共同犯罪的构成条件194

(二)共同犯罪的主观条件195

(三)共同犯罪的客观条件197

(四)共同犯罪的客体条件198

三、共同犯罪的类型198

(一)任意的共同犯罪和必要的共同犯罪198

(二)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中通谋的共同犯罪200

(三)简单的共同犯罪和复杂的共同犯罪200

(四)一般的共同犯罪和特殊的共同犯罪200

四、国外刑法中共同犯罪人的分类201

(一)正犯的分类202

(二)共犯的分类204

(三)共犯的共犯204

(四)共犯的竞合205

五、我国刑法中共同犯罪人的分类及其刑事责任205

(一)主犯及其刑事责任206

(二)从犯及其刑事责任208

(三)胁从犯及其刑事责任208

(四)教唆犯及其刑事责任209

六、共同犯罪的特殊问题212

(一)片面共犯212

(二)犯罪集团213

(三)共同犯罪的停止形态215

七、共同过失能否成立共犯问题216

(一)肯定说217

(二)否定说218

(三)笔者赞成的理由219

(四)共同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220

第八题 不符合犯罪构成的正当行为222

一、从个人本位到社会本位嬗变中的正当防卫222

(一)正当防卫——从本能的反应到理性的肯定222

(二)正当防卫——从个人本位到社会本位的嬗变223

二、法治社会中正当防卫制度的法律价值追求226

(一)正当防卫制度与秩序227

(二)正当防卫制度与正义228

(三)正当防卫制度与人权231

(四)正当防卫制度与效益232

三、我国正当防卫制度法律价值的考察233

(一)“不法侵害”界定中的法律价值失衡的倾向234

(二)绝对否定对防卫过当的防卫权造成正义的缺失236

(三)“无限防卫权”的规定导致法律价值的错位238

主要参考文献2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