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文明的动力【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现代文明的动力
  • 倪维斗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3128605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31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4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文明的动力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我国能源及其利用现状9

第一节 全世界的能源资源分布10

第二节 我国能源利用概况12

一、50年来成绩巨大12

二、能源家底薄,供需矛盾突出14

第三节 我国能源利用前景22

一、我国能源利用前景展望22

二、我国能源利用发展特点24

第二章 我国发电设备历史沿革33

第一节 我国发电设备的现状34

一、煤电设备发展状况35

二、水电设备发展状况37

三、核电设备发展状况38

四、风力发电设备的开发40

第二节 我国发电设备发展历史42

一、一穷二白的家底(1938~1949年)42

二、白手起家,艰苦创业(1950~1965年)43

三、向大容量、高参数机组发展(1966~1976年)48

四、更新换代上等级、上水平,努力赶上世界水平(1976~ )50

第三节 骄人的成绩,历史的责任63

一、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63

二、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国际首创64

三、引进机组的改进与优化66

四、1米长末级叶片--世界水平的标志72

五、进入国际市场75

第三章 高效低污染发电技术77

第一节 高参数汽轮发电机组81

一、蒸汽轮机发电设备的基本热力循环83

二、提高汽轮发电机组热效率的措施86

三、我国亚临界参数汽轮发电机组的热力循环系统93

四、开发超临界参数汽轮发电机组势在必行97

五、开发超临界汽轮发电机组的关键技术103

六、常规煤粉锅炉减少污染排放的措施106

第二节 流化床燃烧技术111

一、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原则性方案117

二、发展现状与趋势123

三、开发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技术难点125

第三节 燃气轮机126

一、燃气轮机及其与汽轮机的比较126

二、燃气轮机发展趋势154

三、中国发展燃气轮机的途径160

第四节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164

一、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具有高效率164

二、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原则方案及其特点164

三、国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发展171

四、高性能、大功率、低污染燃气轮机的研制与发展176

五、燃气轮机排气热能利用的重要设备--余热锅炉182

第五节 整体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189

一、原则方案及其主要的组成部分190

二、IGCC方案的优缺点198

三、IGCC的发展现状与趋势201

四、世界IGCC发展的现实水平205

五、发展IGCC的关键技术207

第六节 增压流化床燃气--蒸汽联合循环208

一、第一代PFBC-CC的原则方案210

二、第二代PFBC-CC的原则方案212

三、PFBC-CC的优缺点214

四、PFBC-CC的发展现状与趋势215

五、发展PFBC-CC的关键技术219

六、PFBC-CC与IGCC技术特性的比较220

一、程氏双流体联合循环223

第七节 其他形式的联合循环223

二、湿空气透平联合循环228

三、卡林娜循环230

第八节 核电发展方兴未艾235

一、为什么要发展核能发电235

二、核电站工作的原理239

三、世界和我国核电站的现状和预测244

四、核电的一些争议和问题247

第九节 能的品位分级与合理使用249

一、能的品位249

二、能的梯级利用与联产技术253

三、以蒸汽轮机为核心的热电联产255

四、以燃气轮机为核心的热电联产259

五、能源有效利用的新趋势--分布式的热电冷联产技术261

六、热电联产的经济性指标262

第十节 燃料电池--一种直接从化学能变为电能的新型发电动力装置264

一、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与优点264

二、几种燃料电池及其对比267

三、燃料电池的前景276

第四章 面向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发电系统279

第一节 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利用280

一、得天独厚的水力发电资源281

二、有待大力开发的风力发电资源288

三、炽热的阳光--取之不尽的能量292

四、生物质能的现代化利用--变废为宝297

一、多联产系统的提出303

第二节 以氧吹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战略303

二、一些环境友好的能源系统分析305

三、以煤氧吹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系统308

四、多联产系统的优越性311

五、多联产系统与纯发电IGCC的比较317

六、多联产系统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分析319

七、多联产系统的关键所在322

第三节 氢能系统--零排放322

一、氢能系统应用的驱动力322

二、氢气的大规模制备324

三、氢的储存和运输327

四、氢气的应用32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