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明代历史理论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明代历史理论研究
  • 廉敏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13677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63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75页
  • 主题词:史学理论-研究-中国-明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明代历史理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 明代史学研究新领域:明代史论1

(一)明代史学长期遭受贬抑1

(二)近年明代史学逐渐扬起3

(三)明代史论隐现洞天5

二 明代史论研究新视角:历史理论8

(一)史义:史论的宗旨8

(二)历史理论:近现代逐渐形成的史学观念11

(三)坎坷艰辛的中国古代历史理论遗产发掘18

(四)明代史论中蕴藏着亟待探索的历史理论遗产20

小结22

第一章明代史论考略24

一 明代史论的起因24

(一)隋唐儒学转向义理,暗伏远因24

(二)科场逐渐重“论”成为近因29

二 明代史论至多35

(一)明人对史论的参与35

(二)明人对于时人论史的评论37

(三)明人对史论之史学意义的揭示39

三 明代史论的历史进程42

(一)洪武至宣德时期:明代正统史论的建立42

(二)正统至弘治时期:正统史论的发展与异端史论的萌芽46

(三)正德至万历时期:异端史论与正统史论的对立48

(四)泰昌至崇祯时期:明代史论的衰落51

小结53

第二章关于历史之论:天人、治道、古今54

一 天人:谁掌管历史55

(一)多以“气”为造化之本原56

(二)偏信“心”为造化之生命力61

(三)“气”与“心”(也即“天”与“人”),何物主祸福69

二 治道:循天道与顺人情77

(一)深虑:在天道与人为之间的摇摆与勘定77

(二)行道:“唯其时”与“要诸人心”84

三 古今之辨:正俗、乘势与积今成古92

(一)习、俗与义:对客观之“势”的怀疑92

(二)遇时、乘势、因情:把握“势”99

(三)积今成古104

小结105

第三章关于社会演变之论:世变、君职、朝代与人物107

一 世变论:对社会纵向变化的关注107

(一)天运思想下的历史终始循环论108

(二)正统思想下的世道两变论110

(三)形势论下的世道三变论115

二 君职论:思想上对君权的削弱118

(一)以义利给君臣定位119

(二)以职责来界定君民关系122

(三)君家与天下有分别125

三 朝代论:对明代历史走向的深思127

(一)先秦及秦论128

(二)宋论135

(三)元论142

(四)明论145

四 人物论:视角多样,胆魄超绝154

(一)商鞅论154

(二)武则天论156

(三)岳飞论158

小结161

第四章关于历史认识方法之论162

一 关于正统论的论难162

(一)正统论导致历史认识混乱163

(二)正统论混乱的由来与影响165

(三)提出新的正统标准与原则169

二 是非之论与历史评价175

(一)是非之论的起因175

(二)是非之论与历史评价标准180

三 对传统历史评价标准的揭露与批判185

(一)批判“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185

(二)倡扬以“童心说”为原则评价历史人物188

小结197

余论198

一 明代历史理论的特点198

二 明代历史理论对前代史论的究讨203

三 明代历史理论对清代史论的影响207

四 明代历史理论研究的启示212

小结216

附录一 明代部分史论编年217

洪武至宣德朝(1368—1435)217

正统至弘治朝(1436—1505)218

正德至万历朝(1506—1619)221

泰昌至崇祯朝(1620—1644)228

附录二 明代部分史论叙录230

(一)论体史书230

(二)其他著述239

参考文献245

(一)工具书与丛书(以时代及出版时间为序)245

(二)历史文献(以人物及论著所属时代为序)246

(三)近人与今人书目(以出版时间为序)252

(四)近人与今人论文(以发表时间为序)256

(五)学位论文260

后记26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