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债权法 第4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债权法 第4版
  • 张民安主编;张民安,铁木尔高力套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604472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73页
  • 文件大小:161MB
  • 文件页数:497页
  • 主题词:债权法-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债权法 第4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债法总论3

第一章 债的性质3

第一节 各种意义上的债3

一、债的含义的多样性3

二、广义的债3

三、中义的债5

第二节 狭义债的界定6

一、债是一方当事人和另外一方当事人之间的一种法律关系6

二、债或者是债权,或者是债务,或者同时是债权和债务7

三、对债作出狭义界定的原因7

第三节 债的特征7

一、债是一种法律关系8

二、债是一种财产性的法律关系9

三、债是两方或者多方当事人之间的一种法律关系10

四、债是一种相对性的法律关系13

第二章 债法15

第一节 债法的特征15

一、债法的界定15

二、债法的稳定性15

三、债法的变动性16

四、债法的复杂性19

五、债法的国际性21

第二节 债法的地位21

一、债法的极端重要性21

二、债法在民法当中的核心地位21

三、债法的一般理论对商法的渗透22

四、债法的一般理论对公法领域的渗透23

第三节 债法的渊源23

一、债法渊源的类型23

二、债法的国内渊源23

三、债法的国际渊源26

第四节 债法的历史演变28

一、罗马法当中的债法28

二、近代债法29

三、现代债法31

第五节 当代债法的改革34

一、导论34

二、德国的债法改革35

三、法国的债法改革35

四、我国是否应当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债法总则》38

第六节 债法所涉及的一般理论问题41

一、债的法律关系的性质和特征41

二、债的渊源41

三、债的法律效力42

四、债的转让42

五、债的法律关系的消灭42

第三章 债的构成要件43

第一节 债的主体43

一、债的主体的三分法43

二、债权人与债务人43

三、等同于债权人或者债务人的人45

四、债权人和债务人之外的第三人46

第二节 债的内容之一:债权48

一、债权的性质48

二、债权的特征49

三、债权与人格权的联系与区别52

四、债权与物权的联系与区别53

五、债权与知识产权的联系与区别56

第三节 债的内容之二:债务56

一、债务的特征56

二、债务的构成要件:义务和责任58

三、自然债62

第四节 债的客体65

一、债的客体的界定65

二、债的客体与债的客体的客体的区别65

三、债的客体的构成要件66

第四章 债的渊源68

第一节 债的渊源概述68

一、债的渊源的界定68

二、债的渊源在债法当中的地位68

三、债的渊源与债的类型之间的关系69

四、债的渊源所面临的主要问题70

第二节 大陆法系国家债的渊源70

一、罗马法关于债的渊源的规定70

二、《法国民法典》关于债的渊源的规定71

三、法国民法学者关于债的渊源的争论72

第三节 我国债的渊源73

一、我国民法学者关于债的渊源的分类73

二、我国《民法通则》所规定的债的渊源76

三、缔约上的过失不是我国债的渊源78

第四节 作为债的渊源的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83

一、债的渊源的重新归类的可能性83

二、债的渊源的新分类:“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83

三、作为债的渊源的法律行为85

四、作为债的渊源的法律事件87

第五章 债的分类90

第一节 债的分类概述90

一、债的分类的意义90

二、法国民法学者对债的分类90

三、我国民法学者对债的分类91

四、本书对债的分类92

第二节 特定物债和种类物债93

一、交付财产的债的二分法93

二、特定物债93

三、种类物债95

四、区分特定物债和种类物债的意义96

第三节 作为债和不作为债97

一、作为债97

二、不作为债100

三、区分作为债和不作为债的意义101

第四节 金钱债和代物债101

一、金钱债102

二、利息债103

三、代物债104

四、区分金钱债和代物债的意义105

第五节 简单债、并列债、选择债和随意债106

一、简单债106

二、并列债107

三、选择债107

四、随意债109

五、区分简单债、并列债、选择债和随意债的意义110

第六节 简单债、按份债和连带债111

一、简单债与复杂债112

二、按份债112

三、连带债114

四、区分简单债、按份债和连带债的意义118

第七节 简单债、附条件债和附期限债119

一、简单债119

二、附条件债119

三、附期限债122

四、区分简单债、附条件债和附期限债的意义124

第八节 手段债和结果债124

一、手段债和结果债的界定124

二、手段债和结果债二分法理论的确立126

三、区分手段债和结果债的标准127

四、区分手段债和结果债的原因129

第二编 债的主要渊源133

第六章 合同债133

第一节 合同的界定133

一、导论133

二、两大法系国家法律关于合同的界定133

三、我国法律对合同的界定135

第二节 合同法137

一、合同法的性质137

二、罗马法时代的合同法138

三、近代合同法138

四、现代合同法139

五、我国合同法的渊源142

第三节 合同的类型144

一、导论144

二、双务合同和单务合同145

三、有偿合同和无偿合同147

四、实定合同和射幸合同149

五、有名合同和无名合同151

六、一次性给付合同和连续性给付合同152

七、通过谈判所订立的合同、附合合同和强制性合同155

第四节 合同的成立156

一、合同成立的界定156

二、合同成立的必要要件156

三、协议合同的成立方式158

四、格式条款合同的成立方式162

第五节 合同的法律效力163

一、合同法律效力的界定163

二、合同债务人所承担的义务164

三、合同债务人对所承担的合同义务的履行168

四、合同债务人承担的违约责任171

五、合同对第三人的法律效力173

第七章 侵权债176

第一节 侵权行为的界定176

一、侵权行为与侵权债之间的关系176

二、法定义务违反理论177

三、法定利益侵犯理论178

四、本书对侵权行为的界定179

第二节 侵权行为的种类180

一、侵权行为的分类180

二、人的侵权行为与物的侵权行为180

三、本人的侵权行为与第三人的侵权行为182

四、单独侵权行为与共同侵权行为183

五、故意侵权行为与过失侵权行为189

六、作为侵权行为与不作为侵权行为191

第三节 侵权法192

一、侵权法的性质192

二、侵权法的历史发展195

三、侵权法的目的198

四、我国的侵权法203

第四节 侵权责任的法律效力208

一、侵权责任的二分法208

二、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209

三、侵权责任的免除和减轻210

四、损害赔偿责任之外的侵权责任210

五、损害赔偿责任214

六、侵权责任对第三人的法律效力218

第八章 无因管理债222

第一节 无因管理概述222

一、无因管理债的本质222

二、无因管理制度的历史224

三、无因管理的理论根据225

四、无因管理与其他民事制度的关系226

第二节 无因管理的构成条件228

一、管理人的条件228

二、管理行为的条件230

三、被管理人的条件232

第三节 无因管理的法律效果232

一、管理人对被管理人承担的义务233

二、被管理人对管理人承担的义务235

三、管理人、被管理人和第三人之间的关系236

四、无因管理向委托合同的转换237

第九章 不当得利债238

第一节 不当得利概述238

一、不当得利和不当得利债的界定238

二、不当得利制度的理论根据238

三、不当得利制度的社会功能239

四、不当得利制度在债法中的地位239

五、不当得利制度与其他制度的关系240

第二节 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241

一、不当得利构成要件的分类241

二、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之一:事实要件241

三、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之二:法律要件243

第三节 不当得利的种类:不当给付244

一、给付与不当给付244

二、不当给付的种类之一:返还原因在给付当时就存在的不当给付245

三、不当给付的种类之二:返还原因在给付之后才存在的不当给付248

第四节 不当得利的种类:其他形式的不当得利249

一、因为夫妻关系产生的不当得利249

二、因为非婚同居关系产生的不当得利250

三、因为费用的支出产生的不当得利250

四、因为其他原因产生的不当得利251

第五节 不当得利的法律效果252

一、受益人承担的义务252

二、受损人承担的义务253

第三编 债的效力257

第十章 债的效力的基本理论257

第一节 债的效力概述257

一、债的效力的法律根据257

二、债的对内效力257

三、债的对外效力258

第二节 对债权人的效力258

一、债的请求力259

二、债的执行力或者强制力260

三、债的保持力260

四、损害赔偿260

第三节 债务不履行261

一、债务不履行概述261

二、履行迟延263

三、履行不能265

四、拒绝履行267

五、不完全履行270

第四节 受领迟延273

一、受领迟延概述273

二、受领迟延的法律性质276

三、受领迟延的法律后果276

第十一章 债的一般担保278

第一节 债的一般担保概述278

一、债的一般担保的概念278

二、债的一般担保的特征280

三、债的一般担保权的保护281

四、债的保全在民法典中的地位281

第二节 债权人代位权282

一、债权人代位权概述282

二、债权人代位权行使的条件282

三、债权人代位权的具体行使285

四、债权人代位权的法律效果286

第三节 债权人撤销权288

一、债权人撤销权概述288

二、债权人撤销权的构成条件290

三、债权人撤销权的具体行使295

四、债权人撤销权的法律效果296

第十二章 债的特别担保298

第一节 债的特别担保概述298

一、债的特别担保的概念298

二、债的特别担保的功能298

三、债的特别担保的性质299

四、债的特别担保的分类300

第二节 保证302

一、保证的概念302

二、保证的方式303

三、保证的设立305

四、保证的范围307

五、保证期间308

六、保证责任的免除与消灭310

第三节 定金311

一、定金概述311

二、定金的设立311

三、定金的种类312

第四节 抵押权313

一、抵押权概述313

二、抵押权的设定314

三、抵押权的效力318

四、抵押权的实行与抵押权的消灭320

第五节 质权321

一、质权概述321

二、质权设定合同322

三、动产质权323

第四编 民事责任债329

第十三章 民事责任的性质与类型329

第一节 民事责任概述329

一、责任与法律责任329

二、民事责任的界定331

三、民事责任的特征333

四、民事责任的性质334

第二节 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335

一、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之间的关系335

二、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主要区别335

三、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主要联系337

四、民事责任对刑事责任的优先适用339

第三节 民事责任的类型339

一、民事责任的二分法或者三分法339

二、大陆法系国家民事责任的二分法339

三、英美法系国家民事责任的三分法340

四、我国民事责任三分法理论的确立340

五、违约责任、侵权责任和返还责任342

第四节 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关系345

一、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之间的主要差异345

二、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之间的共同性347

三、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之间的竞合349

四、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统一350

第十四章 民事责任的根据352

第一节 民事责任根据的性质352

一、民事责任根据的界定352

二、“民事责任归责原则”用语的扬弃352

三、“民事责任根据”用语的合理性353

四、民事责任根据的重要性353

五、民事责任根据的多样性与统一性356

第二节 民事责任的各种根据358

一、损害358

二、主观状态359

三、客观的义务违反行为360

四、异常危险行为362

五、无过错行为364

六、公平366

第三节 过错侵权责任368

一、过错侵权责任的界定368

二、过错侵权责任的特征369

三、过错侵权责任的理论根据370

四、过错推定规则372

五、过错侵权责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374

第四节 严格责任379

一、严格责任的两种界定方法379

二、严格责任在侵权责任制度中的地位379

三、严格责任的主要特征380

四、严格责任的理论根据382

第五节 违约责任的性质384

一、民法学者关于违约责任性质的争论384

二、法国民法学者对违约责任性质的争论385

三、我国违约责任的过错性质387

四、侵权责任领域的客观过错理论在违约责任领域的适用391

第十五章 民事责任的构成、限制和免除396

第一节 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396

一、民事责任构成要件的界定396

二、民事责任构成要件的统一396

三、作为民事责任一般构成要件的致害行为398

四、作为民事责任一般构成要件的损害400

五、作为民事责任一般构成要件的因果关系413

第二节 民事责任的限制417

一、民事责任的限制方式417

二、过失相抵规则对民事责任的限制418

三、减损规则对民事责任的限制421

四、损益同销规则对民事责任的限制423

第三节 民事责任的免除426

一、民事责任免除的各种手段426

二、违约责任的特有免责方式426

三、侵权责任特有的免责方式428

四、不可抗力的抗辩430

五、第三人行为的抗辩432

六、他人行为的抗辩434

第五编 债的变动439

第十六章 债的转移439

第一节 债的转移概述439

第二节 债权让与440

一、债权让与的概念及特征440

二、债权让与制度在实践中的运用441

三、债权让与的要件442

四、债权让与的效力446

第三节 债务承担449

一、债务承担的意义449

二、免责的债务承担449

三、并存的债务承担451

第四节 债权债务的概括转移451

一、债权债务概括转移的界定451

二、债权债务概括转移的类型451

三、因为法律规定产生的债权债务概括转移452

第十七章 债的消灭454

第一节 债的消灭概述454

一、债的消灭的意义454

二、债的消灭的原因454

三、债的消灭的效力456

第二节 债的清偿457

一、债的清偿的意义457

二、清偿人458

三、清偿受领人460

四、清偿标的460

五、代物清偿461

六、清偿地、清偿期限与清偿费用462

七、清偿抵充463

第三节 债的抵消464

一、债的抵消的意义464

二、债的法定抵消464

三、债的抵消的效力465

第四节 债的提存466

一、债的提存的意义466

二、债的提存的要件467

三、债的提存的效力468

第五节 债的免除470

一、债的免除的性质470

二、债的免除的要件471

三、债的免除的效力472

第六节 债的混同472

一、债的混同的意义472

二、债的混同成立的原因473

三、债的混同的效力47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