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哲学思潮发展史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立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31863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782页
- 文件大小:363MB
- 文件页数:812页
- 主题词:哲学史-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哲学思潮发展史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哲学与哲学思潮1
二、标志中国哲学创新的三规则5
三、中国哲学的哲学规定8
四、实现中国哲学转生的和合学12
五、《国语》诠释文本的选择15
六、中国哲学思潮史的分期16
第一编 先秦元创期的道德之意哲学思潮23
第一章 哲学思潮的人文语境23
一、巫术与礼乐文化24
二、德、力、富兼人28
三、道术裂而不断32
第二章 “六经”为诸子依傍的诠释文本39
一、“六书”与“六经”39
二、诸子之学的开新43
三、文本诠释的特点49
第三章 《周易》的阴阳之道63
一、上古时代的三易之法64
二、政治决疑的功能65
三、保合太和的道术宗旨68
四、与时偕行的理论思维73
五、民族精神的塑造75
六、中华思维的孕育79
七、对自然科学的影响81
第四章 “五经”道德论84
一、何谓时代哲学思潮84
二、潜哲学的巫术文化86
三、“绝地天通”的改革89
四、礼乐文化的主导93
五、信仰体系的改革96
六、道德之意的追求100
七、《易经》论道德102
八、《尚书》的道德价值理性105
九、《诗经》讲德论道111
十、《周礼》的德性道艺118
第五章 道家的道德之意122
一、道学之所谓道学123
二、道家与《归藏》易133
三、人学的精神价值136
四、可道与恒道的追究140
五、理想人格的追求144
六、道儒为中国哲学的两轮153
第六章 儒家的道德体认157
一、儒学之谓儒学157
二、道与德核心话题的体贴165
三、孔、孟、荀之道的融合168
四、儒学价值理想的追求173
五、儒家文化的人文精神185
第七章 管仲道德法三和合209
一、道与德和合210
二、天、地、人三道和合213
三、四维为立国之本224
四、道法礼德的关系229
第八章 墨翟的救治社会之道237
一、墨家的道德意蕴237
二、衡量是非的三表法250
三、墨家哲学的人文精神260
第九章 孙武、孙膑兵道兵德270
一、儒、道、墨的兵道观270
二、兵家的道德意蕴274
三、修道与保法278
第十章 法术之学的融突292
一、法、术、势的融突和合292
二、法的规定和功用295
三、法、术、势的意蕴298
四、法术之学的人性根基303
五、法术之学的道德之意306
第二编 秦汉奠基期的天人相应哲学思潮321
第十一章 法、道、儒人文价值的导向321
一、由法向黄老的转向321
二、独尊儒学325
三、儒学的法定化330
第十二章 《公羊春秋》的文本依傍336
一、法、道、儒的冲突336
二、经学诠释文本的选择340
三、《公羊春秋》的社会价值344
第十三章 诸子之学的和合350
一、《吕氏春秋》的道术路线图350
二、天人因应的为政治国之学356
三、核心话题转换的端倪360
第十四章 道家的究天人之际365
一、人道效法天道366
二、《淮南子》究天道而接人事370
三、天人相通相感376
四、形、神、气和合380
五、人道无为而为383
第十五章 儒家天人相应之道389
一、陆贾行仁义、法先王的思想389
二、贾谊“民为万世之本”的哲学393
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哲学400
四、中华礼乐文化的开显418
第十六章 扬雄的太玄哲学436
一、究天人相应437
二、复孔子正道441
三、太玄哲学448
第十七章 王充的天人之间456
一、符瑞是应说457
二、性命善恶决定论464
三、天的二重性471
四、感知、思知和学知478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发展期的有无之辨哲学思潮485
第十八章 玄学思潮的人文语境485
一、清谈玄理485
二、玄远之学492
三、道儒会通496
第十九章 “三玄”的文本依傍499
一、“三玄”的唯变所适499
二、“三玄”文本选择的依据503
第二十章 王弼以无为本的哲学514
一、天地万物以无为本514
二、崇本息末的追究517
三、一与多的思议522
四、崇本举末的体认525
五、有情无情之辨528
六、名教本于自然534
第二十一章 阮籍、嵇康的越名任心哲学539
一、越名教而任自然539
二、养生与难养生547
三、声无哀乐论552
第二十二章 裴頠的崇有论556
一、护名教而斥自然556
二、《崇有论》的世界图式559
三、自生而必体有562
第二十三章 郭象的独化自生哲学566
一、名教自然冥合说567
二、独化自生论574
三、自因、自为、自得、自有说579
第四编 隋唐深化期的性情之原哲学思潮593
第二十四章 哲学核心话题的转换593
一、儒、释、道三教融突593
二、性情之原的转生600
第二十五章 佛、道、儒诠释的经典609
一、佛教各宗的宗经609
二、道教各派依傍的经典620
三、儒教与《大学》、《中庸》622
第二十六章 探赜佛性之原(上)625
一、玄佛融通626
二、不真空论629
三、十二家佛性说634
四、天台法华宗的无情有性说637
五、法相唯识宗的理行佛性653
第二十七章 探赜佛性之原(下)665
一、华严宗的性起论665
二、禅宗的识心见性论686
第二十八章 求至道之境718
一、得道成仙718
二、重玄之道728
三、众生与道性不离740
第二十九章 儒学道统的倡导748
一、天、地、人三极之道748
二、道统和性情760
三、统合儒释与天人之辨774
热门推荐
- 1129788.html
- 879181.html
- 592047.html
- 2866592.html
- 563302.html
- 2258669.html
- 1053079.html
- 398130.html
- 2567101.html
- 21952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555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544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091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981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568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986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147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713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680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2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