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传媒史 1978-2010 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当代中国传媒史 1978-2010 下
  • 李春著 著
  • 出版社: 桂林:漓江出版社
  • ISBN:7540771065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965页
  • 文件大小:774MB
  • 文件页数:1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传媒史 1978-2010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下册465

第五章 集中化政策的酝酿(1994—1997)465

第一节 武装、引导、塑造和鼓舞人的任务466

一、重温“政治家办报”467

二、《焦点访谈》成为舆论监督的样板470

三、动员新闻界开展扶贫助困宣传475

四、突发事件报道的虚弱480

五、针对有偿新闻立规范484

第二节 内容市场化潮流489

一、周末报、周末版的衰落与专刊的兴起489

二、都市报的兴起492

三、都市报发行竞争初起497

四、文人刊物的活跃501

五、白领杂志的兴起502

六、低俗内容的增多512

七、民营节目制作机构的艰难求生与电视剧市场的培育516

第三节 巩固宣传阵地520

一、互联网的引进及境外电视的渗视521

二、党报读者群的萎缩529

三、计算机采编、传输、排印、摄录、管理等技术的应用533

四、刺激国产电影业:引进大片、影视合流与9550工程538

五、国产少儿读物和视听作品的缺乏545

第四节 治散治滥与集中化政策的试点549

一、制止擅自办报刊、转化内部报刊和压缩行业报刊549

二、制止擅自建台、重复建台、中断转播和乱播乱放行为553

三、限额发放书号与批发进场制度的实行558

四、广州日报社成为报业集中化的试点单位561

五、一批图书发行集团与大卖场的出现564

六、部台、厅台、局台不分办大事567

本章余话:精神文明574

第六章 集中化政策的实行(1998—2002)578

第一节 占领和防守宣传阵地579

一、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西新”工程的实施579

二、广电部门独建有线广播电视传输网络583

三、由提倡到否定制播分离588

四、限制境外信号接收、节目合作及影视片进口、播放592

五、抢占和控制互联网舆论阵地597

第二节 “做强做大”的任务599

一、印刷业、出版物分销业、电影业和广告业的对外开放600

二、治理散滥:继续压缩部门行业报刊602

三、治理散滥:地县台转变职能、有线台网分离与有线无线合并603

四、报刊和图书出版业的集团化与图书发行业的连锁化608

五、广播电视业的集团化及有线网络的整合615

六、电影业的集团化与院线制的建立618

七、鼓励多渠道融资和跨地区经营621

第三节 激烈竞争格局的形成625

一、机关、行业报刊通过子报子刊闯市场626

二、都市报降价发行大战629

三、图书发行折扣大战636

四、卫星频道市场的出现638

五、随意插播和超量播放广告640

六、采编部门承担创收任务641

七、遍布体制内外的被剥夺感644

第四节 新闻和娱乐的开发649

一、“一定要有舆论监督”649

二、理性和建设性:开辟政商两通的新闻路线656

三、平民化和娱乐化:民生新闻的登场660

四、综艺娱乐节目的流行664

五、《著作权法》的修改与保护范围的扩大668

第五节 “唱响主旋律 打好主动仗”672

一、抓“导向”与保“大局”672

二、导向偏差的频发与防范680

三、国产动画片行步蹒跚688

四、国产电影有待振兴691

本章余话:各有侧重695

第七章 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2003—2005)697

第一节 非公有资本和外资准入门槛的放低698

一、书报刊分销业对民资及外资开放699

二、电影制作、发行与放映业对民资及外资开放704

三、非新闻类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对民资及外资开放708

四、有关国家文化安全的防范710

第二节 产业结构的调整718

一、广电传输网络整合的困境718

二、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启动722

三、大规模压缩党政部门报刊730

四、传媒的跨地域跨媒体扩张735

五、报业高增长的停止739

第三节 重塑传媒的市场主体地位742

一、集团化的休整742

二、企业化管理的改进与事企分离的尝试745

三、身份转换:事转企的艰难突破750

第四节 行业规范之忧754

一、民营节目制作公司盼望公平交易754

二、以公约和认证应对都市类报纸的恶性竞争762

三、城市台与省级台、省级台与中央台的竞争770

四、党报上报摊的尝试775

五、部门(行业)报刊的市场化779

六、建立报刊退出制度的框架783

七、整治虚假和过量广告785

八、记者职业规范与职业认同的危机788

第五节 舆论影向力之忧796

一、关注正面宣传的有效性798

二、SARS灾难后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改进805

三、舆论监督规范的强化811

第六节 主旋律之忧818

一、多样化对主旋律的冲击818

二、新闻报道及妇女报刊卷入低俗之风824

三、影视剧、纪录片及历史叙事的浅薄化827

四、少儿频道的开办833

五、扶持本国动画片的生产和播映837

本章余话:走出去842

第八章 体制改革的展开(2006—2010)845

第一节 艰难的体制改革846

一、在业界观望中启动的制播分离改革846

二、新闻出版和电影业转企改制进入冲刺阶段850

三、跨地区跨行业合作的活跃855

四、三网融合进程中电信与广电之争861

五、书号实名申领制的实行867

第二节 应对市场失序现象869

一、都市报联合提价870

二、独播剧大战873

三、继续整治利用版面或节目寻租的行为876

四、整治假报刊、假记者、假记者站和假新闻883

五、针对网络及其他媒体侵权的维权行动887

六、从业者权益引发关注891

第三节 三令五申的内容监管894

一、影视剧备案制度的建立与内容审查制度的巩固894

二、整治互联网淫秽色情等不良内容898

三、整治性产品及其他不良广告900

四、整治节目低俗之风906

第四节 强力扶持主流媒体和主流文化913

一、对农村文化服务的增加915

二、国产商业电影的成功919

三、国产动画片的数量激增925

第五节 政府话语权的强化与公民知情权、表达权的扩充929

一、“压下去”与“传出去”的任务930

二、塑造领导干部的亲民形象936

三、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化939

四、网络成为中国社会的强大舆论场943

本章余话:缺什么945

参考文献95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