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恒星观测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恒星观测史
  • 潘鼐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学林出版社
  • ISBN:7805100519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485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494页
  • 主题词:恒星-天文观测(学科: 历史 地点: 中国) 天文观测-恒星(学科: 历史 地点: 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恒星观测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我国早期的恒星观测1

第一节 夏、商、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星象著录与二十八宿的问世1

一、我国最早的恒星观测记录与关于恒星的释义1

二、甲骨文中的星名与《尚书·尧典》的四仲中星3

三、《夏小正》星象的年代6

四、《诗经》、《左传》、《国语》中的星名8

五、二十八宿名称的全部出现8

第二节 二十八宿星座的系统化观测11

一、二十八宿星座的组织及距星的证认11

二、二十八宿作为昏旦中星的观测时代13

三、石氏的二十八宿观测值16

四、早于石氏的二十八宿古度26

五、石氏宿度与古度的时代考订31

一、四象与十二次的产生和使用38

第三节 四象、十二次与二十八宿38

二、十二次、十二辰与二十八宿的结合及宿名诠释42

第二章 甘氏、石氏与《石氏星经》年代的论定48

第一节 对甘氏与石氏的考查48

一、甘、石的姓氏与时代48

二、甘、石《星经》的流传与内容探索49

三、有关《石氏星经》研究的不同论点51

第二节 《石氏星经》观测年代考辨53

一、各家研究的得失53

二、《石氏星经》中观测年代的推算55

第三节 甘、石《星经》的恒星记事与《甘氏星表》69

一、传本甘、石《星经》的恒星观测记事69

二、《甘氏星表》辑佚71

第三章 秦、汉时期星象观测的发展73

第一节 秦、汉时期的星象观测与记述73

一、汉初的恒星名数及星座组织74

二、两汉时期的星象观测与记载80

三、《周髀算经》中的星象资料86

第二节 有关星象观测的几个问题88

一、恒星观测的几项进展88

二、对《石氏星表》的补充90

三、星象在政治、文化与生活中的反映90

第四章 两晋、南北朝甘、石、巫咸三家星经的流传与整理94

第一节 三家星经的定纪与敦煌写本94

一、陈卓及其天文星占著述94

二、《敦煌写本》中的三家星经95

第二节 《玄象诗》的勘订110

一、《玄象诗》的内容与性质110

二、校点《玄象诗》111

一、从汉末的星图到吴、晋间对恒星名数的整理113

第三节 两晋、南北朝至隋统一时期三家星官的流传113

二、《巫咸星表》质疑116

三、南北朝至隋恒星图象的制作与流传117

第五章 星象体制的演变与唐代的恒星观测及星图120

第一节 《步天歌》的形成及其影响120

一、南北朝、隋、唐的星象著述及星象体系的变化120

二、《步天歌》的产生及三垣二十八宿星象体制的成立123

三、校订《步天歌》127

四、若干星名的注释135

第二节 一行对恒星观测的贡献137

一、一行对二十八宿所作的新观测139

二、关于二十八宿去极度变化与恒星自行的论议140

三、对恒星位置变化的观测和修正144

四、一行在其他方面的贡献146

一、敦煌星图概述148

第三节 传世的两本敦煌星图148

二、敦煌星图文字的勘证149

三、两本星图上星象的校核150

四、星图时代的考辨156

五、近年发现的墓葬及其他星图159

第六章 宋代恒星观测及恒星图表165

第一节 宋代天文仪器的制作与星象的观测165

一、宋代天文观测仪器的制作165

二、对历次恒星观测的考查166

第二节 景祐年间的恒星测量与《杨惟德星表》175

一、《景祐乾象新书》与《乾象通鉴》175

二、景祐测验资料的整理校定与《杨惟德星表》176

三、宋《杨惟德星表》对应于今通用星名的归算和分析187

一、皇祐年间周天星次的测定与《周琮星表》189

第三节 皇祐年间的恒星测量、《周琮星表》与皇祐星官图的复原189

二、宋《周琮星表》对应于今通用星名的证认和皇祐星官图204

三、恒星的中西对应与皇祐观测的实用价值219

第四节 《新仪象法要》星图的考证238

一、苏颂的撰书与书内的星图238

二、星图的取材及其年代与地点241

三、星图的体制与星象的校勘244

四、星图的制图技术水平及其价值248

第五节 苏州天文图碑的考释253

一、天文图碑的来历及其作者254

二、星图时代笺证255

三、天文图星象的校核259

四、天文图的科学价值263

第六节 元丰恒星测量、黄道十二宫及《宋史·天文志》264

一、元丰恒星测量与《元丰星表》264

二、黄道十二宫在我国的传播266

三、《宋史·天文志》经星述评268

第七章 元、明时期星象观测的延续与星座纪数的变易271

第一节 元初对恒星位置的测量271

一、郭守敬制仪与天文观测精度的提高271

二、至元年间的二十八宿观测与元《郭守敬星表》拾遗272

三、元《郭守敬星表》对应于今通用星名的证认282

第二节 传世的元、明星图与星象著作309

一、北京隆福寺正觉殿藻井星图309

二、常熟县学天文图碑316

三、朝鲜与日本的中国恒星图像318

四、元、明时期的其他著作与星图327

第三节 航海天文学中的星象指认329

第四节 西方天文学的传入及《祟祯历书》中恒星观测成果334

一、西方历算天文的东传经过及《经天该》的产生334

二、徐光启对恒星观测所作的贡献342

三、《崇祯历书》中恒星表与星图及《赤道南北两总星图》346

四、莆田涵江天后宫藏本星图卷轴357

第五节 客星的观测与元、明的阿拉伯星表362

一、客星记事和几颗著名的客星362

二、《明译天文书》和《七政推步》中的星表366

第八章 清代三次恒星测量与恒星的中西对应关系372

第一节 康熙、乾隆、道光三朝的恒星观测372

一、《灵台仪象志》中的恒星测量372

二、《仪象考成》与《仪象考成续编》中的恒星测量378

第二节 清代恒星图表与恒星中西对应的历史388

一、清代其他恒星图表及有关的著述388

二、三百年来对恒星星名中西对应的探索395

三、从天象凌犯纪事寻求恒星的中西对应关系399

结束语 中国星象体制的历史变迁及恒星名数的汇总4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