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清末民国时期中华民族自觉进程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清末民国时期中华民族自觉进程研究
  • 高翠莲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084634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32页
  • 文件大小:73MB
  • 文件页数:354页
  • 主题词:中华民族-民族性-研究-清后期~民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清末民国时期中华民族自觉进程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本课题的缘起1

二、国内外学术界相关研究的现状3

三、相关概念辨析及本课题的范畴规定9

四、本课题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意义15

五、研究方法、资料来源和研究难点19

第一章 中华民族从自在到自觉发展的转折22

第一节 “天下体系”与中华民族自在实体的发展22

一、中华民族自在实体的一体性发展趋势22

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性发展的内在动因27

三、中华民族自在发展而非自觉发展的内在原因33

第二节 西方民族国家的挑战与中华民族传统意识的新变化38

一、西方民族国家对中华民族传统形态与民族意识的挑战38

二、统治阶级上层、“士”的民族观念的变化41

三、中国下层民众传统民族观念的变化48

第二章 中华民族自觉进程的起步56

第一节 中华民族自觉的最初形态与步骤56

一、“精英阶层”的种族自觉56

二、种族意识与民族意识的矛盾运动63

三、中华民族意识的初步自觉72

四、中华民族文化的初步自觉78

第二节 中华民族自觉意识的横向扩展88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与中华民族意识的传播88

二、“五族共和”及少数民族中华民族意识的出现97

第三章 中华民族自觉进程的曲折发展106

第一节 中华民族自觉进程中的困惑106

一、民国初年国家观念与民族观念的分离106

二、分裂的政治格局与构建联合式统一体尝试的失败112

三、精神分裂:民族文化的自觉与困惑120

第二节 救亡压力下中华民族群体自觉的开始127

一、中华民族群体自觉的逐步开始:主权意识与中华民族命运意识的觉醒127

二、少数民族先进分子的民族自觉与中华民族地理认同的结合136

第四章 中华民族自觉理论与政策的不同取向与共性追求143

第一节 国家主义与中华民族的自觉145

一、国家意识与中华民族意识的同一性理论——国家主义145

二、国家主义的文化政治价值取向与中华民族的自觉152

三、国家主义的理论价值及其局限性157

四、国家主义理论的发展与中华民族自觉161

第二节 国族主义理论政策与中华民族的自觉171

一、孙中山的“国族主义”理论及其评价171

二、国民政府对国族主义的“继承”与国族政策181

第三节 反帝反封建的民族主义取向与中华民族的自觉192

一、反帝反封建视角下的中华民族观192

二、民族危机下的中华民族观和中华民族自觉理论与政策205

第四节 学者视野中的中华民族观214

一、知识阶层对“中华民族”概念和中华民族范畴的讨论214

二、中华民族观的发展与中华民族团结论221

第五章 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的全体自觉226

第一节 民族主义理论政策的新自觉与整合226

一、中华民族观的新发展与中华民族含义的多重性阐发226

二、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自觉理论的整合与推进民族自觉的政策236

三、国民政府民族主义的统合作用与民族政策245

四、知识阶层的中华民族自觉追求与方法252

第二节 中华民族自觉的群体性与表现形态259

一、地方利益、党派利益的让位与国内政治格局的重组与一体259

二、中华各民族一体意识的形成与表现形态267

第三节 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与趋向276

一、中华民族文化自觉的新模式:民族文化认同的回归与创新276

二、文学艺术的民族化、大众化与中华各民族的文化自觉288

结论297

参考文献303

附录1325

附录2326

后记33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