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农政系论 第3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当代中国农政系论 第3卷
  • 李文学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141537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1288页
  • 文件大小:299MB
  • 文件页数:53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农政系论 第3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时鲜思考篇2

中国农村五十年2

迎接十六大7

历史又跨过一座里程碑8

矫正对农民的剥夺10

消除GDP增长拜物教12

修正“经济循环链”13

增长与发展的博弈16

城乡发展的“统”与“筹”18

均衡发展与“两个趋向”20

农业科技悖论三驳22

支农政策的“代数学”24

“管”与“不管”有辩证法27

善待我们的衣食父母29

从温饱到小康 历史性的跨越30

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新农村41

百姓的期盼42

京城三月拂新风44

大好时光都忙些啥46

发展是健康的基石48

但愿情长久50

七月“流火”别“流水”51

对“粮补”的商榷53

迎接“三农”的春天55

漫话粮食安全57

农业对“和谐”有作为59

疫情稍息话养殖61

精确农业经济核算63

农村能源之忧66

解读粮食综合生产能力68

会诊“民工荒”70

读公报话农桑73

给土地“配餐”75

创造农业与农民的和谐78

农村建设新思维80

“以工补农”战略与策略83

节约与相关经济学原理联想86

漫话疫情与舆情89

创新发展理念 建设现代农业91

建设新农村的哲学思考99

永葆先进的楷模102

“急”中生“智”104

领袖风范与百姓福祉106

喝牛奶强健民族109

强化农业管理111

守护国人生存“警戒线”114

从改革中获取建设的动力116

正确处理影响社会和谐的十大关系119

构建和谐的新农村121

改写粮食生产周期率124

别“误读”粮价126

透过数字议发展128

喜中话忧识农情130

“龙门阵”的听后感132

中国农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135

为“普惠制”而欢呼148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151

农业是灾后重建的难点153

农村宅基地之“困”155

同张五常教授商榷157

攻克农民增收难关160

慎言“爱国消费”162

“新流感”感言164

丰收喜思录166

喜看广东农业“不容易”168

德州发展品质农业的启示171

夜宿“栗花沟”173

围绕奔小康加强精神文明建设176

应用辩证法来研究和指导农村改革178

有关深化农村改革的几个问题181

要完整准确地把握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195

在治理整顿中深化农村改革和发展经济196

公有制与多种分配形式202

构造公平竞争的产业政策208

珍惜和发展经济运行的良好走势211

思想教育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15

推进农业技术进步218

依靠科技兴农222

经济形势与经济体制改革225

对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的几点建议232

“货卖一张皮”浅议243

“种子”与“果子”244

“用人”与“养老”245

钱归原主事没完246

还是要轻徭薄赋247

“减员”也是一种加强249

经营承包治了“滥竽充数”250

创造条件 取消民代国储251

村组干部设置之我见253

实行集约经营 再攀产量高峰254

做活粮食生意 以流通促生产259

农村财产管理要靠制度263

“大豆之乡”发展经济的设想264

增强农业后劲不能光靠投资268

改革住宅制度好处多269

北京房价看涨的理由及相关因素272

经济工作不能突击283

繁荣农村商品经济要树立新观念284

“补贴县”实现财政经济状况好转的几点思考287

年终抢产不能拼设备293

建立粮区牧业基地的可行性研究294

关于加强土地管理的意见297

土地转让问题刍议299

选拔人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302

认真解决农村资金供求矛盾304

农村筹资与投资环境的改造310

把农田水利工程“夯”实318

粮食优势与“丢卒保车”319

农村走向商品经济时代的新机遇321

别开“谎花儿”324

家庭承包派生的新问题不容回避326

稳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328

千方百计实现农业的新突破332

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策335

关于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几个问题339

积极调整农产品结构 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347

准确理解全会《决定》的新精神352

夯实农业基础356

民主与法制建设——农村当务之急360

品种质量效益——也是农业的选择363

洪水过后的沉思365

先富带未富 促进共同富370

深化农村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建议——全国深化农村改革座谈会综述377

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科技进步的借鉴研究385

系列时评篇400

万众一心再奏丰收曲——元旦献辞400

扬起跨世纪的风帆——热烈庆祝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召开401

落实新部署 开创新局面——热烈庆祝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闭幕403

农业上台阶,增加投入是关键405

放下对策 执行政策407

把统计数字夯实408

让文明之花开遍村村镇镇410

实现农业生产目标 促进农村社会进步411

七谈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419

四谈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429

民以食为天435

深入学习讲话 继续抓紧落实438

十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439

架起生产与市场对接的金桥——祝贺第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圆满闭幕457

动检战线一枝花462

齐心合力战胜禽流感464

跳出农业看农业466

让祖国山川更秀美——写在《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实施时468

坑农触目惊心 呼吁痛打“李鬼”470

干部和农民就是要“心碰心”472

由《问心》碑说开去474

农民负担和法的观念475

人民愤恨“豆腐渣”477

令人发怵的饭局478

用具体的工作方针指导农民进城就业480

积极行动起来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483

打一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群防群控战胜“非典”487

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492

值得推荐的机制创新497

伟大的党 伟大的农民——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499

理论升华篇506

马克思主义农业基础论的演进506

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奠基——周恩来同志农业经济思想撷要517

精辟的论述 伟大的实践——邓小平同志经济思想研究527

对农业基础论的继承和发展——《江泽民文选》读书笔记542

经济增长方式论纲548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课题思考笔记——研究范畴问题180例566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哲学思考578

关于经济、经济问题和经济问题研究582

经济实践与经济理性研究584

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把政策研究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586

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594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597

必须注意加强农业这个国民经济的基础600

务必注意研究和解决农民问题608

农村工作的“两手抓”618

论交通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在汽车运输企业技术安全员集训班上的讲稿623

运用社会综合功能 缓解交通运输窘境630

缓解吉林交通运输紧张的双重途径633

关于医疗卫生部门的经济效益问题636

农民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体力量——兼论农民的历史和现实社会地位641

加强对县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培养教育646

从实际出发把“党要管党”落到实处655

注重从思想上建设党659

乡村调查篇666

实施宏观调控 稳定粮食市场——全国粮食市场情况调研666

现代农业看南桂——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发展见闻录671

在自立中强本 在反哺中固基——青岛市建设现代农业撷要679

评论:农业当自强687

在京郊希望的田野上——北京市郊区都市型现代农业见闻录689

豪吉之路——一个藏于大凉山深处的企业集团695

发挥粮食优势 振兴吉林经济702

吉林粮食生产的喜与忧710

关于粮增债长的问题——一个商品粮重点县的呼声714

金秋、金玉粟、金光大道——来自粮仓的报告717

一个深受农民欢迎的合作经济联合社720

粮农不富的原因何在——对吉林省榆树县的调查722

关于吉林省扶贫工作的研究报告726

守摊吃饭企业山穷水尽 艰苦创业工厂起步振兴——对吉林省榆树县油脂化工厂的调查736

建设美丽富饶的浑江739

这样的农村基层组织需要强根固本——对湖北房县土城镇的调查742

一项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有益探索——对河北省赵县建立村民代表会制度的调查750

自然保护区保护资源与农民脱贫的矛盾——对湖北省神农架林区的调查757

病树前头万木春——对大兴安岭林区的调查759

借鉴国外经验 发展中国林业764

解决实际问题 加强农村工作——与黑龙江省几位县委书记的谈话纪要767

关于内蒙古改革与发展情况的调研汇报772

一位省委书记的“三农”观——听回良玉同志一席谈775

专题研究篇780

第一章 中国“三农”问题论纲780

第二章 未来发展目标801

第一节 百年功勋801

第二节 未来的阶段性目标803

第三节 实现战略目标的操作要点804

第四节 应注意处理好的几个关系811

第三章 农业基础条件814

第一节 历史的简要回顾814

第二节 农业再攀新高的有利条件817

第三节 农业基础薄弱的表现820

第四节 农业基础薄弱的原因822

第五节 夯实农业基础的战略选择826

第四章 农业增长方式833

第一节 增长方式的理性思考833

第二节 增长方式的阶段性评估837

第三节 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为集约型的有效途径839

第四节 转变增长方式的条件846

第五节 消除对转变增长方式的误解851

第五章 农业现代化854

第一节 农业现代化概念的历史演变854

第二节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858

第三节 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859

第四节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意义862

第五节 农业现代化的指标体系866

第六节 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和农民知识化的关系868

第七节 农业现代化的道路选择872

第八节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应注意的问题877

第六章 土地经营管理881

第一节 土地管理和使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881

第二节 土地管理和使用的基本原则885

第三节 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887

第四节 土地的成片开发利用889

第五节 取得土地使用权的途径和方法892

第六节 土地使用权的转让895

第七节 土地使用权的出租与抵押897

第八节 土地的出让金与税费899

第九节 国家建设征地902

第十节 外商投资土地的开发与经营905

第七章 粮食安全908

第一节 粮食安全战略推论908

第二节 中长期供需预测911

第三节 中国能够实现粮食自给的理论支持913

第四节 影响粮食安全的隐性因素918

第五节 实现均衡的宏观调控取向922

第八章 农业产业化经营927

第一节 产业化经营的内涵和基本特征927

第二节 产业化经营的发育形态929

第三节 产业化经营的经济学依据932

第四节 产业化经营的经济意义937

第五节 产业化经营与解决农民问题的关系941

第六节 产业化经营的相关因素945

第七节 产业化经营的操作选择948

第九章 农村经营体制954

第一节 农村经营体制理性概述954

第二节 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975

第三节 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992

第四节 积极进行经营体制的创新1019

第十章 农业改革和发展的两个飞跃1031

第一节 两个飞跃思想的演进1031

第二节 两个飞跃的重大意义1033

第三节 第一个飞跃与第二个飞跃的关系1034

第四节 第二个飞跃的内涵1035

第五节 第二个飞跃的时效1037

第六节 第二个飞跃的实现途径1039

第十一章 农民负担1042

第一节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农民负担问题1043

第二节 减轻农民负担的重大举措1045

第三节 减轻农民负担的效果评估1048

第四节 加重农民负担的表现1050

第五节 加重农民负担的特性1054

第六节 加重农民负担的主要原因1055

第七节 加重农民负担的危害1058

第八节 亟待澄清的模糊认识1062

第九节 减轻农民负担的对策1063

第十节 矫正对中央文件的误解1067

第十一节 值得商榷的几个具体问题1073

第十二节 现行统筹提留款筹集制度的不足之处1077

第十三节 改革农村统筹提留款筹集制度的选择1080

第十二章 农民就业1085

第一节 就业的压力1085

第二节 就业条件的变化1090

第三节 就业岗位的再造1093

第四节 就业的政策支持1096

第五节 消除民工潮的周期性“痉挛”现象1101

第十三章 农业发展与加入WTO1106

第一节 对WTO的初步认知1106

第二节 中国加入WTO的运作1110

第三节 加入WTO给中国农业发展带来的机遇1115

第四节 加入WTO给中国农业带来的挑战1119

第五节 应对WTO的策略选择1122

第六节 消除对加入WTO的误解1127

第七节 利用WTO加快发展的国际经验1130

第八节 从八个方面深化对“入世”的认识1145

第十四章 农村生态环境1151

第一节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共识1152

第二节 中国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列入基本国策1154

第三节 从人与自然的和谐高度上认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155

第四节 生态环境的理性特征1157

第五节 人类与生态环境关系的三个阶段1159

第六节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形势严峻1161

第七节 依据已有成绩确定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1165

第八节 科学认识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意义1167

第九节 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历史进程1170

第十节 新时期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和任务1175

第十一节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措施1178

第十二节 从源头上治理城市对农村的输出性污染1184

第十五章 农村能源建设1192

第一节 从经济循环理论上认识能源革命的必要性1193

第二节 解决农村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是革命1194

第三节 农村能源建设的简要回顾1196

第四节 农村能源建设的历史经验1199

第五节 农村能源建设前景与形势1201

第六节 农村能源建设要坚持的基本原则1211

第七节 建立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支持体系1213

第十六章 西部大开发1217

第一节 西部开发理论概说1217

第二节 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意义1223

第三节 西部大开发的指导方针1227

第四节 西部大开发的重点1233

第五节 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支持1241

第六节 西部大开发的法律保障1250

第十七章 农民经济权益保障1256

第一节 保障财产所有权1257

第二节 保障土地使用权1262

第三节 保障经济收益权1265

第四节 保障民主理事权1268

第十八章 经济发展的组织资源1272

第一节 提高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认识1273

第二节 改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方式1274

第三节 解决基层干部后继乏人、党员年龄老化问题1275

第四节 研究干部自己致富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矛盾1277

第五节 关注村干部的工作和待遇1277

第六节 完善村民委员会组织制度1279

第七节 壮大集体经济实力1280

第八节 抓紧乡镇企业党的建设1282

第九节 乡镇干部应转变工作作风128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