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学青年教师必读【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郑秉洳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 ISBN:7310005171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376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7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大学青年教师必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人才战略是治国兴邦的大计 内蒙古科左后旗第四中学&刘英1
第二节 高等教育的功能6
一.传授知识和发展知识的功能6
二.传授社会意识的功能7
三.发展人的个性的功能8
四.发展科学的功能10
五.发展经济的功能11
六.为社会服务的功能12
七.培养专门人才的功能14
第三节 教育的社会制约16
一.政治经济的变革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16
二.生产力水平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18
三.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19
第二章 党的教育方针与专业培养目标2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21
第二节 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23
一.关于我国教育方针表述的历史回顾24
二.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25
三.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27
第三节 高等教育的专业培养目标30
一.科类培养目标的一般规定性30
二.专业培养目标的规格31
三.优化智能结构34
第三章 高等教育结构体系及改革优化39
第一节 结构改革的指导思想和依据39
一.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39
二.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40
三.大学毕业生在企业供职概况41
四.人才供求关系分析43
第二节 高等教育的层次水平结构45
一.人才层次结构与国民经济技术结构45
二.层次结构的调整和优化47
三.我国高等教育的层次划分模式48
第三节 高等教育的科类专业结构49
一.科类专业结构与国民经济产业结构50
二.科类专业结构的改革和优化52
第四节 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54
一.形式结构概述54
二.我国高等教育形式结构状况55
三.形式结构的改革和优化56
第四章 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57
第一节 办学方向的社会化趋势58
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58
二.高等教育的终身化61
第二节 教育模式的一体化趋势64
一.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一体化64
二.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体化66
第三节 教学结构的综合化趋势70
一.关于学校建制的综合化72
二.关于拓宽专业的综合化74
三.关于课程设置的综合化76
第五章 高等学校的教学论基础79
第一节 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79
一.教学过程的内涵79
二.教学过程的理论模式80
三.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82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84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84
二.传授知识与培养智能相结合的原则85
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85
四.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86
五.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的原则87
第三节 高等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87
一.教学计划88
二.教学大纲90
第四节 高等学校的课程建设91
一.课程结构91
二.教材建设93
第五节 教学方法与课堂讲授95
一.教学方法改革概述95
二.课堂讲授96
第六章 高等学校的德育论基础99
第一节 德育的意义和任务99
一.德育的意义99
二.德育的任务101
第二节 德育的内容102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102
二.基本路线的教育103
三.共产主义道德的教育104
四.爱国主义教育105
五.民主法制和自觉纪律的教育106
第三节 德育过程108
一.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思想行为规范、受教育者三者相互联系的矛盾运动108
二.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诸心理因素辩证发展的矛盾运动110
第四节 教书育人111
一.教书育人是教师义不容辞的天职111
二.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的结合点112
第七章 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114
第一节 高等学校的两个战略性重点114
第二节 科学研究在高等学校中的作用和特点116
一.高校开展科研的意义和作用116
二.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特点119
第三节 高等学校的科研分类及重点配置120
一.高等学校的科研分类120
二.“三类”科研力量的合理配置122
第四节 科研与情报资料125
一.情报资料的概念125
二.情报资料在科研工作中的意义126
三.情报资料的整理与加工127
第八章 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和组织职能128
第一节 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128
一.高校领导体制的演变轨迹129
二.正确认识和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31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及其职能134
一.行政领导机构及其职能134
二.党的领导机构及其职能137
三.教代会及其职能139
第九章 高校教师应该研究学生学习141
第一节 管教与管学141
一.教与学的双边运动141
二.教与学关系上的钟摆现象142
三.重教轻学的弊端144
四.教学并重,管教管学146
第二节 教学改革与学习改革148
一.教学改革应该与学习改革同步进行148
二.大学学习亟待改革的几个问题149
第三节 学习指导与学习教育152
一.学习教育的意义152
二.学习教育的目的和任务154
三.学习教育的基本内容156
四.学习教育的途径158
第四节 学习教育与学习研究159
一.学习研究与学习科学的产生159
二.高校教师应该研究学习科学161
第十章 指导学习战略162
第一节 学习战略的重要性162
第二节 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163
一.学习目标163
二.学习动机163
三.确立学习动机目标的依据164
第三节 学习主体的素质结构168
一.素质结构的意义168
二.素质结构的优化169
三.知识与能力172
四.博与专174
五.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176
第四节 如何进行学习战略指导178
一.因势与因材相结合178
二.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180
三.鼓励学生自立自强180
第十一章 培养学习品质181
第一节 学习品质的重要性181
一.学习品质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181
二.培养学习品质也是德育183
第二节 大学生应有的学习品质184
一.奋斗献身精神184
二.科学求实精神190
第三节 如何培养学习品质194
一.端正教学思想194
二.改革教学,多方渗透196
三.依靠学生集体教育学生198
四.师表示范199
五.指导学生自我修养200
第十二章 授予学习方法201
第一节 学习方法的重要性201
一.学贵有方201
二.破除“努力主义”202
三.科学学法不能自发获得202
第二节 修学方法和应考方法203
一.五环修学法203
二.应考方法208
第三节 自学方法212
一.自学的途径212
二.计划学习和科学用时219
第十三章 大学生心理的一般特点223
第一节 高校教师应当学一点大学生心理学223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的一般特点225
一.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226
二.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227
第三节 大学生内心的矛盾和冲突231
一.大学生的内心矛盾231
二.八十年代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冲击234
第十四章 大学生的需要和动机235
第一节 需要和动机概述235
一.需要和动机的概念235
二.有关需要系统的理论237
第二节 大学生需要系统的结构特点239
第三节 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243
一.大学生的成就动机243
二.大学生成就动机差异的原因244
三.大学生的抱负水平245
第十五章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247
第一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概述247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247
二.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249
三.影响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的主要因素250
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252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总趋势252
二.大学生自我认识的主要特点254
三.大学生自我体验的主要特点256
四.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主要特点258
第三节 大学生自我统一和转化的类型259
一.大学生自我统一和转化的一般类型259
二.大学生自我统一与转化的特殊类型261
第十六章 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262
第一节 大学生的气质262
一.气质的概念262
二.气质的类型263
三.大学生气质的特点265
第二节 大学生的性格269
一.性格的概念269
二.性格的分类269
三.大学生性格特征分析271
四.大学生的性格类型272
第三节 大学生的能力277
一.大学生一般能力结构的分析277
二.大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279
第十七章 大学生的心理挫折与心理健康286
第一节 大学生的挫折和产生挫折的原因286
一.挫折与挫折阈286
二.心理挫折的适应机制289
第二节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293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293
二.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常见症状295
第十八章 高校教师的地位和作用303
第一节 教师的地位303
一.政治地位304
二.社会地位305
三.经济地位307
第二节 教师的作用309
一.在人类发展中的巨大作用309
二.在国家发展中的巨大作用311
三.在个人发展中的巨大作用313
第三节 高校教师特有的地位和作用314
一.高校教师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队伍314
二.高校教师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军315
三.高校教师是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的一支力量316
第十九章 高校教师劳动性质和特点316
第一节 教师劳动的性质316
第二节 教师劳动的特点318
一.育人性318
二.互动性322
三.长时性326
第三节 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328
第二十章 高校教师应有的素质330
第一节 思想政治素质330
一.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331
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332
三.勇于坚持真理333
第二节 科学文化素质334
一.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渊博的文化素养334
二.必备的教育学、学习学和心理学知识335
第三节 业务能力素质336
一.组织教学管理学生的能力337
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能力337
三.妥善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能力337
四.语言表达的能力337
五.板书和使用各种教具的能力338
六.开展社会活动的能力338
七.从事创造和开展科研的能力338
第四节 身心性格素质339
一.身体健康,精力充沛339
二.心理健康,情绪良好340
三.风度优美,仪态万方340
第二十一章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341
第一节 道德、职业道德和师德342
一.什么是道德342
二.什么是职业道德343
三.什么是师德344
第二节 高校师德的特点345
一.高要求性345
二.多方面性345
三.高自觉性346
第三节 高校师德原则347
一.热爱高等教育原则347
二.教学育人原则348
三.以身立教原则349
四.勤奋进修原则351
第四节 高校师德规范352
一.调节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矛盾关系的师德规范352
二.调节教育者内部矛盾关系的师德规范357
三.调节教育者与外部社会矛盾关系的师德规范359
第二十二章 高校教师的自我修养360
第一节 素质完善与自我修养360
一.高校教师自我修养的意义360
二.高校教师自我修养的特点362
第二节 自我修养的方法途径364
一.深化理论364
二.自我激励366
三.见贤思齐368
四.从善如流370
五.身体力行371
主要参考书目374
后记376
热门推荐
- 1432307.html
- 1055903.html
- 1293898.html
- 12145.html
- 598853.html
- 3541324.html
- 3831033.html
- 1932878.html
- 159696.html
- 14850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331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791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844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348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122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162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887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022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937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74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