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治学新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政治学新编
  • 金太军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74619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21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33页
  • 主题词:政治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政治学新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3

导论3

第一节 政治与政治学的一般问题3

一、政治的涵义3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7

三、政治学的历史发展12

四、政治学的研究方法17

第二节 政治权力20

一、政治权力的涵义20

二、政治权力的基础23

三、政治权力的类型24

一、国家的起源29

第一节 国家的本质和职能29

第一章 国家29

第一篇 政治主体29

二、国家的本质32

三、国家的职能33

第二节 国家的形式35

一、国家管理形式35

二、国家的结构形式39

第三节 国家的历史类型40

一、奴隶制国家40

二、封建制国家41

三、资本主义国家41

四、社会主义国家42

五、国家的消亡43

第四节 国家的机构43

二、资本主义国家机构44

一、国家机构的涵义和特点44

三、社会主义国家机构48

第二章 政党51

第一节 政党的涵义和特征51

一、政党的涵义51

二、政党的特征52

三、政党和阶级、群众、领袖的相互关系53

四、政党的产生54

第二节 政党的类型与作用56

一、政党的类型56

二、政党的作用57

第三节 政党制度60

一、政党制度的涵义和类型60

二、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61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63

第三章 政治团体67

第一节 政治团体的涵义与特征67

一、政治团体的涵义67

二、政治团体的特征70

第二节 政治团体的类型71

一、政治团体的分类71

二、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集团72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社团78

第四章 政治人82

第一节 人民82

一、人民的概念和人民的作用82

二、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84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88

一、政治家的概念和特征90

第二节 政治家90

二、政治家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92

三、资产阶级政治家93

四、无产阶级政治家95

第二篇 政治过程99

第五章 政治过程的实质99

第一节 政治过程概述99

一、政治过程的涵义99

二、政治过程的特性100

第二节 政治过程的实质102

一、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102

二、政策制定、政策实施和政策反馈103

第三节 政治过程的要素108

一、政治资源109

二、政治主体的政治能力113

三、政治关系114

第六章 政治行为117

第一节 政治行为概述117

一、政治行为的涵义117

二、政治行为的特性118

三、政治行为和政治过程研究的意义119

第二节 政治行为的类型121

一、政治主体角度的分类121

二、政治行为性质角度的分类123

三、政治行为作用方式角度的分类125

四、政治行为活动范围角度的分类126

第三节 政治行为的动因127

一、政治行为的利益、权力和权利动因127

二、政治行为的心理动因128

第四节 政治行为的制约因素和基本模式130

一、政治行为的制约因素130

二、政治行为的基本模式131

第七章 政治信息和政治舆论134

第一节 政治信息134

一、信息和政治信息134

二、政治信息的作用136

三、政治信息的处理139

第二节 政治舆论144

一、政治舆论和政治信息144

二、政治舆论的特点和作用145

三、社会主义政治舆论工作的特点和原则148

一、完善党和国家领导机关的信息系统149

第三节 完善政治信息系统、改革舆论管理149

二、实现我国舆论管理的民主化、法制化150

第八章 政治监督153

第一节 政治监督的一般理论153

一、政治监督的涵义和类型153

二、政治监督制度的演变和比较155

三、政治监督在社会主义民主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58

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政治监督162

一、政治监督的基本原则162

二、我国的自政治监督163

三、我国的他政治监督166

第三节 完善我国的政治监督制度167

一、分清两类政治监督的根本区别167

二、实现我国政治监督的有效性168

第一节 政策的涵义和功能172

一、政策的涵义172

第九章 政策172

二、政策的分类174

三、政策的重要性175

第二节 政策的制定177

一、制定政策的指导思想177

二、政策制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79

三、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181

第三节 政策的实施和执行183

一、政策的实施183

二、政策的执行184

三、政策与法律的关系185

第四节 政策的评估185

一、政策评估的内容185

二、政策效果的评估187

三、政策评估的方法188

第三篇 政治意识193

第十章 政治文化193

第一节 政治文化概述193

一、政治文化的涵义193

二、政治文化的要素194

三、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197

四、政治文化的功能199

第二节 政治文化的类型200

一、封建主义政治文化201

二、资本主义政治文化203

三、社会主义政治文化205

第三节 政治社会化206

一、政治社会化的涵义206

二、政治社会化的过程207

三、政治社会化的功能208

第四节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现代化209

一、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现状209

二、实现中国政治文化现代化的途径212

第十一章 政治思想217

第一节 政治思想的涵义217

一、政治思想的性质和研究范畴217

二、政治思想的定义218

第二节 政治思想的基础及特征219

一、政治思想的基础219

二、政治思想的特征220

第三节 政治思想的构成及类型222

一、政治思想的构成222

二、政治思想的类型225

第四节 政治思想发展的原因和作用227

一、政治思想发展的原因227

二、政治思想发展的作用228

第十二章 政治道德231

第一节 政治道德的一般理论231

一、政治道德的概念231

二、政治道德的基本特征232

第二节 政治道德的产生与发展234

一、政治道德的产生234

二、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政治道德235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道德235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政治道德建设237

一、建设社会主义政治道德的意义237

二、我国社会主义政治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238

三、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道德建设240

第四篇 政治发展245

第十三章 政治革命245

第一节 政治革命的涵义与特征245

一、广义的革命与政治革命245

二、政治革命的特征247

第二节 政治革命的根源与条件250

一、政治革命的根源250

二、政治革命的条件252

第三节 政治革命的方式与类型256

一、政治革命的方式256

二、政治革命的类型258

第四节 政治革命的作用与续展260

一、政治革命的作用260

二、政治革命的续展262

第十四章 政治改革263

第一节 政治改革的涵义与特征263

一、改革与政治改革263

二、政治改革的特征264

第二节 政治改革的原因与条件266

一、政治改革的原因266

二、政治改革的条件267

第三节 政治改革的内容和策略270

一、政治改革的内容270

二、政治改革的策略273

第四节 政治改革的作用和巩固274

一、政治改革的作用274

二、政治改革的巩固275

一、政治稳定概念的界定277

第一节 政治稳定的涵义277

第十五章 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277

二、政治稳定变量的分析279

三、政治稳定类型的划分280

第二节 政治发展进程中的政治稳定284

一、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互动关系284

二、政治稳定对于政治发展的意义286

第三节 转型时期影响中国政治稳定的因素288

一、改革中利益格局的调整288

二、社会期望和社会满足之间的差距289

三、政治参与的失序289

四、集权与分权的摩擦290

五、不同政治文化的冲突290

第四节 构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稳定机制291

一、政治系统的包容和平衡机制291

二、政治系统的吸纳和分配机制293

三、政治系统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机制295

第十六章 政治发展的目标298

第一节 政治现代化298

一、政治现代化的涵义298

二、政治现代化的动力301

三、政治现代化的发展道路302

第二节 政治民主304

一、政治民主的涵义304

二、政治民主的类型305

三、政治民主的动力因素310

四、政治民主化313

第三节 政治消亡316

主要参考文献319

后记32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