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课标初中数理化基础知识词典【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新课标初中数理化基础知识词典
  • 翁振权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 ISBN:9787801036087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95页
  • 文件大小:65MB
  • 文件页数:423页
  • 主题词:理科(教育)-课程-初中-教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课标初中数理化基础知识词典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数学3

第一部分 实数3

第一讲 有理数3

正数3

负数3

分数3

有理数3

数轴3

相反数3

绝对值3

常用的几个特殊整数4

有理数大小的比较4

加法法则4

减法法则4

乘法法则4

除法法则4

有理数的乘方法则4

加法交换律4

加法结合律4

乘法交换律4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4

乘法结合律4

科学记数法4

准确数4

近似数4

有效数字4

四舍五人法5

第二讲 实数6

完全平方数6

平方根6

平方根的表示方法6

开平方6

算术平方根6

立方根6

开立方6

开方6

方根的性质6

无理数6

无理数有两大特点6

无理数的几种常见形式6

实数6

实数的分类6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之间的对应关系7

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7

实数的运算7

第二部分 代数式9

第一讲 整式的加减9

字母表示数9

代数式9

代数运算10

代数式的值10

求代数式的值的步骤10

代数式中字母的允许值10

单项式10

单项式的系数10

单项式的次数10

多项式10

多项式的项10

常数项10

多项式的次数10

零多项式10

零次多项式10

齐次多项式10

降幂排列10

升幂排列11

整式11

同类项11

同类项的判定11

合并同类项11

去括号法则11

添括号法则12

第二讲 整式的乘除13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13

幂的乘方法则13

积的乘方法则13

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13

零指数幂的运算法则13

负整指数幂运算法则13

分式的乘方法则13

单项式的乘法法则13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13

多项式的乘法法则14

平方差公式14

完全平方公式14

立方和、立方差公式14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14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14

多项式除以多项式14

第三讲 因式分解16

因式分解16

公因式16

提公因式法16

运用公式法16

分组分解法16

十字相乘法16

拆项、添项法16

第四讲 分式18

分式18

有理式18

分式的基本性质18

约分18

最简分式18

最简公分母18

分式的通分18

分式的乘法法则18

分式的除法法则18

繁分式18

分式的乘方法则19

分式的混合运算19

第五讲 二次根式20

二次根式20

无理式21

代数式的分类21

二次根式的性质21

最简二次根式21

同类二次根式21

分母有理化21

有理化因式21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21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21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21

二次根式的值22

二次根式的大小比较22

根式22

根式的基本性质22

最简根式22

同类根式22

根式的化简22

根式的运算22

第三部分 方程与不等式24

第一讲 一元一次方程24

等式24

恒等式24

方程24

方程的解24

方程的根24

同解方程24

一元一次方程25

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和解25

移项法则25

方程的检验25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25

第二讲 二元一次方程组26

二元一次方程26

二元一次方程组27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27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27

代人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7

检验27

代入法与加减法的选择27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28

三元一次方程28

三元一次方程组28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28

第三讲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9

不等式30

同解不等式30

不等式的解集30

解不等式30

一元一次不等式30

不等式组30

不等式组的解集30

解不等式组30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30

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31

第四讲 分式方程32

简单公式变形32

分式方程32

分式方程的应用32

换元法解分式方程32

方程的增根32

第五讲 一元二次方程34

一元二次方程34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34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35

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36

第六讲 无理方程37

无理方程37

有理方程37

第七讲 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38

高次方程38

双二次方程38

二元二次方程38

二元二次方程组38

第四部分 函数及其图象40

第一讲 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函数40

有序数对40

平面坐标系40

点的坐标40

象限40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特征41

图形平移与图形上点的坐标变化的关系41

点的坐标与线段长度关系41

旋转变换与轴对称变换的坐标41

函数42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42

函数值42

函数的表示方法42

函数的图象43

由函数解析式画图象的步骤43

判断点在函数图象上43

第二讲 一次函数44

正比例函数44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44

一次函数45

一次函数的图象45

一次函数的性质45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46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联系46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联系46

两函数图象的交点46

分段函数46

第三讲 反比例函数48

成反比例48

反比例函数48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49

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49

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49

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49

第四讲 二次函数50

二次函数51

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51

二次函数y=ax2(a≠0)图象51

y=ax2(a≠0)与y=ax2+b(a≠0)图象的关系51

二次函数y=2y=ax+bx+c的图象与性质51

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52

三种表示方法的特点52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法52

二次函数y=ax2 +bx+c的图象的画法53

第五部分 统计与概率55

第一讲 统计55

普查和抽样调查55

总体55

个体55

样本55

样本容量55

选取样本容量的原则55

平均数56

总体平均数56

样本平均数56

平均数简化计算公式56

加权平均数56

平均数的运算性质56

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56

频数56

频率56

统计表56

统计图56

众数56

中位数57

极差57

极差的计算公式57

极差的主要作用57

方差57

方差的简化计算公式57

方差的意义57

标准差57

标准差的计算公式57

方差的运算性质57

几个重要公式57

数据分析58

第二讲 概率59

必然事件59

不可能事件59

确定事件59

不确定事件59

随机事件59

概率59

概率与频率的关系60

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的计算60

概率的精确定义和求法60

面积问题的概率60

第六部分 视图与投影63

几何图形的结构63

几何图形的形成63

立体图形63

平面图形63

平面展开图63

常见的几何体63

棱柱的有关概念及特征63

三视图63

主视图63

俯视图63

侧视图64

由立体图形到视图的画法64

截面64

投影64

视点视线与盲区64

第七部分 角 相交线 平行线66

第一讲 线段 射线 直线66

点66

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66

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67

直线的性质67

线段长短的比较67

线段的中点67

两点间的距离67

线段、长度与距离67

线段的性质67

线段的度量67

数线的条数67

数交点个数67

第二讲 角68

角68

角的表示68

角的分类69

角的度量69

角的大小比较69

数角的个数69

尺规作图69

用尺规作图法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69

几种特殊关系的角70

角的有关性质70

角的平分线70

方位角70

方向角(象限角)70

常用的等量公理70

基本图形71

第三讲 相交线 平行线7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71

平行线71

平行公理71

平行公理的推论72

平行的画法72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72

垂线的性质72

垂线段72

点到直线的距离72

垂线的画法72

垂线段与距离72

三线八角72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特征73

两直线平行的条件73

平行线的性质73

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识别的区别73

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平行与垂直关系73

平行线间的距离73

常见的几种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的结论73

第八部分 三角形75

第一讲 三角形75

三角形75

三角形的边75

三角形的顶点75

三角形的内角75

三角形的元素75

三角形的表示75

三角形的分类75

不等边三角形76

锐角三角形76

钝角三角形76

斜三角形76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76

三角形的中线76

三角形的高76

三角形的面积76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76

推论76

辅助线76

三角形的外角76

三角形的外角和7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77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77

三边关系的应用77

三角形的稳定性77

三角形的内心77

三角形的外心77

三角形的重心77

三角形的垂心77

三角形的旁心77

第二讲 全等三角形79

全等形79

对应顶点79

对应边79

对应角79

全等三角形79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79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79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79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80

三角形全等条件的选择80

如何选择三角形探求全等80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80

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80

添辅助线的作用81

第三讲 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82

等腰三角形8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82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82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82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83

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关系83

三角形的边角关系83

直角三角形83

勾股定理83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83

勾股定理的各种表示式83

勾股定理的应用84

勾股数84

第九部分 四边形86

第一讲 多边形与平行四边形86

四边形的概念86

四边形的内、外角和86

n边形(多边形)86

多边形和内、外角和86

多边形的对角线86

正多边形86

多边形的镶嵌86

平行四边形87

平行四边形的特征87

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87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87

平行四边形的识别方法87

第二讲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89

几种特殊四边形的性质90

几种特殊四边形的常用识别方法90

第三讲 梯形91

梯形91

梯形的底91

梯形的腰91

梯形的高91

等腰梯形91

等腰梯形的性质91

等腰梯形的判定方法91

在变换中做辅助线的方法91

在梯形中常用辅助线的位置92

第四讲 三角形 梯形的中位线93

三角形的中位线93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93

三角形中位线的判定93

梯形的中位线93

梯形的中位线定理93

第十部分 图形的变换95

第一讲 相似三角形95

两条线段的比95

比例线段95

比例中项95

比例的基本性质及比例定理95

黄金分割96

黄金三角形96

比例尺96

相似形96

相似图形的特征96

相似三角形96

相似比(或相似系数)96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96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96

相似多边形97

相似多边形的相似比97

位似图形97

位似图形的性质97

怎样识别相似图形中的位似图形97

第二讲 平移 轴对称 中心对称98

平移98

平移的性质98

轴对称图形98

轴对称99

轴对称的性质99

角平分线的性质99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99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99

旋转对称图形99

中心对称99

中心对称的性质99

中心对称的识别99

中心对称图形99

两种对称的异同点99

两种对称的关系99

几种特殊四边形的对称性99

第十一部分 解直角三角形102

第一讲 锐角三角函数102

锐角三角函数102

锐角三角函数的关系102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103

锐角三角函数的变化情况103

第二讲 解直角三角形104

解直角三角形104

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104

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及解法104

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105

水平线105

铅垂线105

视线105

仰角和俯角105

方位角105

象限角(方向角)105

坡度、坡角105

测量物体的高度105

第十二部分 圆108

第一讲 圆的有关性质108

圆的定义108

圆的确定108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108

弦108

直径108

弧108

半圆108

优弧108

劣弧108

等弧108

同心圆108

等圆108

圆的性质108

圆的旋转不变性109

扇形109

弓形109

确定圆的条件109

三角形的外接圆109

四点共圆109

圆心角109

弦心距109

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109

圆心角度数定理109

圆周角109

圆周角定理110

圆周角定理的推论110

圆内角110

圆内角定理110

圆外角110

圆外角定理110

第二讲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11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112

切线的判定定理112

切线的性质112

切线长112

切线长定理112

切线长定理对应的一个基本图形112

三角形的内切圆112

三角形内心的性质112

圆的外切三角形112

多边形的内切圆112

圆的外切多边形112

圆外切四边形的性质112

圆外切四边形的判定112

弦切角112

弦切角定理及其推论112

与圆有关的辅助线112

第三讲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114

两圆的位置关系114

圆的内接正多边形115

正多边形的性质115

圆、扇形、弓形的面积公式116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116

圆柱的侧面积和全面积116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116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116

公切线长计算公式116

连接116

物理121

第一部分 声学121

第一讲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21

声音的产生121

声源122

声音的传播122

声音的传播速度122

回声122

第二讲 声音的特征124

响度124

音调124

音色—声音的另一个重要特征125

第三讲 噪声与人耳听不见的声音125

噪声125

噪声的危害126

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126

超声波126

次声波126

第二部分 光学129

第一讲 光的色彩与人眼看不见的光129

光源129

光的色散130

物体的颜色130

色光的混合130

颜料的混合130

红外线130

紫外线130

第二讲 光的直线传播131

光的直线传播131

光线131

光速131

第三讲 平面镜和球面镜13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32

平面镜的应用132

球面镜133

第四讲 光的反射134

光的反射134

光的反射定律134

反射种类:镜面反射与漫反射135

平面镜成像的实质135

第五讲 光的折射和光的折射规律136

光的折射136

光的折射规律136

光线通过三棱镜时的传播路径137

第六讲 透镜137

两种透镜及其识别方法137

有关透镜的几个概念138

透镜对光线的作用138

通过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38

远视眼镜的焦距的测定139

第七讲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40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40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140

第三部分 热学143

第一讲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143

温度的概念143

温度计143

物质的三种状态144

第二讲 熔化和凝固145

熔化和凝固145

熔化图象和凝固图象145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145

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145

熔化和凝固的应用145

第三讲 汽化和液化146

汽化146

蒸发146

沸腾146

观察水的沸腾实验146

液化147

第四讲 升华和凝华148

升华和凝华148

日常生活中的升华现象148

日常生活中的凝华现象148

第五讲 水循环149

第六讲 分子动理论150

分子动理论150

扩散现象150

第七讲 内能151

内能151

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151

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151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151

内能的单位151

第八讲 比热容热值152

比热容152

热值153

第九讲 热传递热量154

热传递154

热量154

第十讲 内能的应用热机155

内能的利用155

热机155

第四部分 力学158

第一讲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58

测量158

长度的单位158

刻度尺的使用158

误差158

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158

时间测量159

第二讲 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160

“物体”与“物质”的区别和联系160

质量160

质量的测量161

第三讲 物质的密度及其测量162

密度的概念162

密度的测量162

密度知识的应用163

第四讲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65

参照物165

运动和静止165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65

相对运动速度165

第五讲 速度167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67

速度167

速度的测量167

第六讲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168

运动168

匀速直线运动168

匀速直线运动的有关计算168

变速直线运动169

平均速度的测定169

第七讲 力 力的测量 力的表示171

力的概念171

力的作用171

力的单位171

力的测量工具171

力的作用效果171

力的三要素171

力的图示171

力的示意图172

第八讲 弹力和重力173

弹力173

重力173

第九讲 摩擦力175

摩擦力175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175

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176

第十讲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177

牛顿第一定律177

惯性178

第十一讲 二力的平衡 力和运动的关系179

平衡时的运动179

二力平衡的条件179

力和运动的关系179

第十二讲 压力和压强181

压力181

压强181

第十三讲 液体的压强182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182

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183

液体压强的公式183

测量液体压强的工具—压强计183

第十四讲 大气压强185

大气压强185

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85

第十五讲 浮力188

浮力的概念188

浮力的测量188

阿基米德原理188

第十六讲 物体的浮沉190

物体的浮沉条件190

漂浮190

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190

第十七讲 杠杆193

杠杆193

力臂193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93

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193

杠杆的分类193

第十八讲 滑轮195

定滑轮195

动滑轮195

滑轮组195

第十九讲 功196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96

功的公式和单位197

关于重力做功197

功的原理197

斜面197

第二十讲 功率199

功率的物理意义199

功率的定义199

功率的公式和单位199

功率的计算199

第二十一讲 机械效率201

总功、有用功、额外功201

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201

探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201

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和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202

第二十二讲 动能 势能 机械能203

能的概念203

动能203

势能204

机械能204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204

第五部分 电学207

第一讲 电路207

电路的组成207

电路207

电路图208

电路的连接208

第二讲 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209

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209

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209

识别串联、并联电路209

画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路图209

串联和并联电路中开关的作用209

第三讲 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211

电流的形成211

电流强度211

电流表211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212

第四讲 电压和电压表的使用213

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213

电压及其单位214

常见的电压值214

电压表214

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214

电压与电流的对比214

第五讲 电阻与滑动变阻器215

导体215

绝缘体216

电阻216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216

滑动变阻器216

电阻箱217

第六讲 欧姆定律219

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219

欧姆定律219

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和两个变形公式的含义219

注意事项219

第七讲 欧姆定律的应用(一)—电221

阻的测定221

测电阻的方法—伏安法221

原理:欧姆定律221

实验电路图221

实物连接图222

实验步骤222

实验记录表格222

滑动变阻器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电路中的作用222

第八讲 欧姆定律应用(二)—研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224

串联电路的特点224

并联电路的特点224

第九讲 电功227

电功的概念227

电功的计算227

电功的单位227

电功的测量227

第十讲 电功率229

电功率的概念229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229

电功率的单位229

用电器的额定功率229

测量小灯泡的功率229

第十一讲 电流的热效应 焦耳定律232

电热器232

焦耳定律232

电热的其他计算公式232

电热的利用和防止232

第十二讲 生活用电234

家庭电路的组成及其连接方式234

家庭电路的防护235

触电的防止235

安全用电常识235

测电笔的使用235

第六部分 电磁学237

第一讲 磁体与磁场237

简单的磁现象237

磁场238

地磁场238

第二讲 电流的磁场239

通电螺线管239

安培定则239

电磁铁239

电磁继电器240

第三讲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电动机241

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241

磁场对通电线圈的作用242

直流电动机—用直流电源供电的电动机242

第四讲 电磁感应 发电机243

电磁感应现象243

发电机243

远距离输电243

第七部分 现代通信与能源245

第一讲 电磁波及其传播245

波的基本特征245

电磁波246

无线电通信的原理246

电磁波的应用及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246

第二讲 现代通信的方式247

卫星通信247

光纤通信248

“信息高速公路”的主干线—互联网248

第三讲 能源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249

能源利用249

能源的分类249

能量转化与效率249

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率249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249

第四讲 核能与太阳能251

原子和原子核的构成和放射性现象251

核能与获取核能的两条途径251

核裂变和链式反应251

核电站251

核聚变252

太阳能的优点252

地球上的能源可概括为四大类252

地球上的能源分类252

第五讲 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253

能量的转化和转移253

能量的守恒定律253

能量转移和转化的方向性253

第八部分 附录255

附录一 主要物理量及常用单位255

附录一 初中物理公式表256

附录三 初中物理规律表257

化学261

第一部分 物质组成的奥秘261

第一讲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261

元素261

分子262

原子262

离子263

原子团263

电离与电离方程式264

第二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65

物理变化265

化学变化266

物理性质266

化学性质266

反应基本类型266

非基本反应类型269

反应中的一些规律269

第三讲 物质的分类和命名271

混合物271

纯净物271

单质272

化合物272

氧化物272

酸273

碱274

盐275

第四讲 化学用语和化学量276

元素符号276

化学式276

化学方程式277

相对原子质量277

相对分子质量278

第五讲 基本理论279

元素周期表279

离子化合物280

共价化合物280

化合价281

质量守恒定律281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282

物质的溶解性282

溶液的酸碱度282

第二部分 身边的化学物质287

第一讲 空气和氧气287

空气287

氧气288

催化剂289

第二讲 水和氢气292

水292

氢气294

第三讲 溶液296

溶液297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297

固体溶解度297

溶解度曲线298

风化和潮解298

过滤298

结晶299

溶质的质量分数299

如何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300

第四讲 碳和碳的化合物303

碳303

二氧化碳304

一氧化碳304

碳酸钙305

第五讲 几种常见的有机物308

有机物309

甲烷309

酒精309

醋酸309

糖类及其对生命和生活的重要性309

油脂310

蛋白质及其对生命和生活的重要性310

维生素311

第六讲 金属和金属材料315

铁315

铜316

合金316

第七讲 酸 碱 盐320

酸320

盐酸与硫酸320

硝酸321

酸的通性322

碱322

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322

干燥剂的选择322

碱的通性323

盐323

常见盐的知识323

精盐提纯324

盐的化学性质324

部分离子的检验方法324

常见化学肥料的种类与作用325

农家肥与化学肥料的比较325

第三部分 科学探究330

第一讲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330

常用的仪器330

托盘天平的使用330

量筒的使用330

玻璃棒的使用331

酒精灯的使用331

胶头滴管的使用331

分液漏斗的使用331

蒸发皿的使用331

试管的使用331

烧杯的使用331

集气瓶的使用331

试管夹332

锥形瓶332

广口瓶332

细口瓶332

长颈漏斗332

基本操作332

药剂的取用332

固体药品的取用332

液体药品的取用332

物质的加热332

溶液的配制333

过滤333

蒸发与结晶333

仪器的装配334

仪器的洗涤334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34

收集气体的方法334

常用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334

常见气体的净化和干燥(一定先净化后干燥)334

实验基本操作中的数据335

实验中的规律335

第二讲 常见的化学药品338

常见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名、特征性质338

常见物质的颜色339

常见药品的存放340

有毒的物质340

第三讲 物质的检验342

根据某些性质检验或区分氧气、二氧化碳、甲烷、空气、二氧化硫342

根据某些性质检验或区分乙醇、醋酸、油脂、蛋白质343

根据某些性质检验或区分盐酸盐、硫酸盐、碳酸盐343

根据某些性质检验或区分铜盐、银盐、钡盐、铵盐343

物质的鉴别344

第四讲 物质的提纯345

第五讲 实验方案设计及评价348

第四部分 化学计算354

第一讲 根据化学式计算354

第二讲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357

第三讲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361

溶液中的基本质量关系362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362

第五部分 化学与生活366

第一讲 化学与健康366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366

化学元素与人类健康368

第二讲 化学与环境370

还人类洁净的空气371

空气污染物371

空气污染的来源371

空气污染带来的危害371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371

保护水资源371

水污染的来源371

水污染的危害371

净化水步骤371

防治水污染的措施371

回收利用固体废弃物371

固体废弃物的危害371

垃圾的处理方法372

几种与环境有关的标志372

第三讲 化学与能源373

燃烧、爆炸、自燃与缓慢氧化373

燃烧373

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374

防火灭火374

逃生的方法374

化学燃料及其对环境的影响374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375

氢能源375

氢能源的优点375

氢能源的缺点375

氢能源的发展前景375

实验室制取氢气375

氢气的性质与应用375

开发新能源376

第四讲 化学与材料377

金属材料377

无机非金属材料378

有机合成材料378

三大合成材料378

塑料378

合成橡胶379

合成纤维379

复合材料379

第六部分 化学总复习的策略382

第一讲 如何进行初中化学最后总复习382

知识技能要掌握382

单元知识网络化382

四类知识复习好382

第二讲 信息迁移题及综合题的解题技巧383

信息迁移题383

情景型信息迁移题383

拓展型信息迁移题383

应用型信息迁移题384

隐蔽型信息迁移题385

干扰型信息迁移题385

开放型信息迁移题386

综合题386

STS问题386

第三讲 初中化学中的知识归纳387

化学之最387

初中化学中的“三”387

初中化学中的“一定”和“不一定”388

熟记下列物质的化学式390

单质390

化合物390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391

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391

一些重要实验的注意事项392

空气中氧气的测定392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39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39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和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392

电解水实验392

化学实验异常现象剖析393

第四讲 考前复习与答题技巧指导394

考前十五天复习的技巧394

考前五天复习的技巧394

考前两天复习的技巧394

进入考场的答题技巧39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