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患者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姜学林,李晓波,郁申华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0607940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22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237页
- 主题词:医药卫生人员-人际关系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患者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患者和构建患者学的必要性1
一、我国患者研究的基础薄弱1
二、现代医学的失人性化缺陷1
三、医学模式变革是患者学产生的孕床1
四、医患关系实践要求加强患者研究2
五、患者学研究是当代医学研究的必由之路2
第二节 患者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3
一、患者学的研究对象3
二、患者学的研究范畴4
第三节 患者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6
一、患者学的学科性质6
二、患者学的学科特点6
三、患者学的理论体系6
第四节 研究患者学的意义和方法6
一、学习和研究患者学的意义6
二、学习和研究患者学的方法7
第二章 人、环境与医学8
第一节 人的属性8
一、人的自然属性8
二、人的社会属性8
三、人是自然与社会的统一9
第二节 人与环境9
一、环境概述10
二、自然环境和健康11
三、社会环境致病因素12
四、心理内环境13
第三节 医学目的和责任14
一、医学的定义和性质14
二、医学的目的14
三、医学的责任16
第三章 人的生命历程18
第一节 人的生命18
一、什么是人的生命18
二、人的生命质量19
第二节 健康与亚健康20
一、健康概要20
二、亚健康状态23
第三节 病感与疾病24
一、病感的内涵24
二、疾病的表述24
三、疾病的成因24
四、疾病的特征25
第四节 衰老和死亡26
一、衰老的本质26
二、死亡的认识27
第四章 患医关系30
第一节 患医关系概要30
一、患医关系的含义30
二、患医关系的特点30
三、患医关系的内容31
四、患医交往的层次和类型32
第二节 患医关系的形成与发展34
一、患医关系的起源34
二、患医关系的历史发展34
三、患医关系的发展趋势35
第三节 患医关系的影响因素36
一、患者方面的因素36
二、医务人员方面的因素36
三、医疗机构方面的因素38
四、社会方面的因素39
第四节 和谐患医关系建设39
一、患医交往中存在的问题39
二、和谐患医关系的基本特征40
三、和谐患医关系建设途径42
第五章 医学模式44
第一节 医学模式概要44
一、医学模式的概念44
二、医学模式的研究意义44
第二节 医学模式发展历程46
一、西方医学模式发展历程46
二、中国医学模式发展沿革50
三、中西方医学模式发展比较53
第三节 医学模式发展趋势55
一、人本医学模式55
二、生态医学模式55
三、循证医学模式56
第六章 患者观念57
第一节 患者疾病观57
一、患者不良疾病观的表现57
二、患者不良疾病观的危害58
三、患者不良疾病观的对策58
第二节 患者就医观59
一、影响患者就医观的因素59
二、患者不良就医观及其危害60
第三节 患者隐私观62
一、隐私及隐私权62
二、患者的隐私观62
三、患者隐私权被侵犯的界定原则63
四、患者隐私权被侵犯的主要表现63
第七章 患者心理66
第一节 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66
一、心理社会因素概要66
二、心理因素与疾病67
三、社会因素与疾病68
第二节 患者心理活动71
一、患者心理活动概要71
二、患者一般心理活动及其调适71
三、患者特殊心理活动及其调适74
第三节 患者临床疾病心理79
一、患者临床疾病中的心身问题79
二、患者临床疾病心理概要80
三、患者临床疾病心理的种类及治疗80
第八章 患者需要87
第一节 人的需要87
一、需要的内涵及分类87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88
第二节 患者需要的一般规律89
一、患者需要的错综复杂性89
二、患者需要的个体差异性90
三、患者需要的动态变化性90
第三节 患者需要的基本内容91
一、生存的需要91
二、情感的需要91
三、信息的需要92
四、安全的需要92
五、人文的需要93
六、康复的需要94
第九章 患者行为95
第一节 人的行为及行为健康95
一、人的行为95
二、人的行为的社会化96
三、健康行为96
第二节 患者行为97
一、就医行为97
二、偏差行为100
三、行为障碍104
第三节 患者行为的调控105
一、患者行为的影响因素105
二、患者行为的社会控制107
三、患者行为的医学调节108
第十章 患者疾苦110
第一节 生理性疾苦110
一、疼痛的概念110
二、疼痛的特点110
三、疼痛的分类111
四、疼痛的生物学意义111
五、引起疼痛的原因112
第二节 心理性疾苦113
一、焦虑113
二、挫折113
三、恐惧114
四、愤怒114
五、抑郁114
六、自信丧失115
第三节 社会性疾苦115
一、活动受限制115
二、交际圈缩小116
三、适应难度大116
四、受外界歧视116
第十一章 患者道德118
第一节 道德与患者道德118
一、道德118
二、患者道德118
三、患者道德与社会道德的关系120
第二节 患者道德的形成121
一、患者道德形成的原因121
二、患者道德形成的类型122
三、患者道德的影响因素123
第三节 患者道德建设125
一、患者道德规范125
二、患者道德建设的条件127
三、患者道德建设的途径127
第十二章 患者语言129
第一节 患者语言概要129
一、患者语言的类型129
二、患者语言的特点129
三、患者语言的作用130
第二节 患者言语的听解131
一、听解的涵义和地位131
二、影响听解的因素132
三、怎样实施“倾听”134
第三节 医患语言博弈136
一、语言博弈136
二、医患语言博弈的特征137
三、医患语言博弈的准则和要求139
第十三章 患者待遇143
第一节 患者待遇概要143
一、什么是患者待遇143
二、患者待遇的特点144
三、强调患者待遇的意义145
四、中外患者待遇比较146
第二节 我国患者待遇缺陷的原因147
一、资源短缺对患者待遇的影响147
二、医疗制度不合理对患者待遇的影响148
三、社会认识偏差对患者待遇的影响149
第三节 提高患者待遇的途径151
一、加大国家投入151
二、改善医德医风152
三、善心与法规并行153
第十四章 患者角色155
第一节 患者义务155
一、患者义务概要155
二、患者义务的认识误区157
三、患者如何文明就医158
第二节 患者权益159
一、患者权益的提出159
二、患者权益的内容159
第三节 医患权益冲突163
一、医方侵权163
二、患方侵权167
三、患者如何维权168
第十五章 患者康复171
第一节 患者康复概要171
一、康复与患者康复171
二、患者康复的基本原则171
三、患者康复发展的基础173
第二节 人类健康观173
一、健康是永恒的主题173
二、人类健康观的演变173
三、树立正确的健康观174
第三节 生活方式与疾病175
一、生活方式的定义175
二、生活方式与疾病175
三、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176
第四节 疾病转归177
一、疾病转归的分类177
二、影响疾病转归的因素178
三、控制疾病转归的方法180
第五节 患者的社会适应181
一、社会适应障碍181
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182
第十六章 患者关系183
第一节 患者与家庭的关系183
一、家庭的结构和功能183
二、亲情关系184
三、伦理关系186
四、经济关系189
五、权益关系191
第二节 患者与社会的关系193
一、患者是社会生产力的组成部分193
二、患者与社会关系的本质194
三、回报社会是患者公德的体现195
四、患者与社会的和谐是社会发展的目标195
第三节 患者群体关系196
一、患者群体形成因素196
二、患者群体的特征197
三、患者群体的存在价值197
第十七章 健康促进199
第一节 健康教育199
一、健康教育的内涵199
二、健康教育的意义和目的199
三、健康教育的方式和途径200
第二节 健康素质203
一、身体素质203
二、心理素质204
三、卫生素质206
第三节 健康促进207
一、健康促进的概念207
二、健康促进的目标和内容208
三、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209
第十八章 患者未来212
第一节 人—自然关系与患者212
一、人—自然关系概述212
二、古代对人—自然关系的理解212
三、当代人—自然关系恶化213
四、未来人—自然关系发展趋势214
第二节 社会文明发展与患者215
一、当代社会文明发展现状215
二、世界各国医疗保障体系现状215
三、未来医疗服务的原则216
第三节 医学发展与患者217
一、现代医学模式建立的必然217
二、预防是现代医学模式的基点217
三、现代医学模式与患者218
第四节 患者自身发展变化219
一、患者观念变化219
二、患者需求变化220
三、患者角色变化220
热门推荐
- 2368069.html
- 205676.html
- 2067947.html
- 3531275.html
- 2302687.html
- 530765.html
- 28807.html
- 2777322.html
- 1884158.html
- 24702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592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532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170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758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0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919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092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173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806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49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