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红壤特性与高效利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红壤特性与高效利用
  • 徐明岗,文石林,李菊梅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801678451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48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59页
  • 主题词:红壤-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红壤特性与高效利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南方低产稻田特性与改良利用技术1

第一节 潜育型稻田的形成与低产原因1

第二节 冬干鸭屎泥(潜育型)水稻“坐秋”的原因及改良技术2

第三节 紫色泥田(潜育型)水稻僵苗及防治技术8

第四节 深泥脚田(潜育型)水稻低产原因与起垄栽培增产技术14

第二章 红壤丘陵区稻田培肥技术23

第一节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稻田的培肥与增产作用23

第二节 不同轮作方式对稻田的培肥作用29

第三节 绿肥对稻田的培肥作用及高产栽培技术32

第三章 红壤丘陵区稻田磷钾养分状况与磷钾肥的合理施用技术37

第一节 红壤丘陵区稻田磷素特性与磷肥施用技术37

第二节 主要水稻土磷的吸附特征与磷肥施用技术40

第三节 稻田钾肥效果与施用技术42

第四节 双季稻绿肥轮作制稻田钾肥效应及土壤钾素变化47

第四章 红壤丘陵区稻田肥料氮的转化与环境保护型氮肥施用技术51

第一节 不同控释氮肥在稻田的转化动态51

第二节 控释肥的氮素释放速率及其对水稻生长发育的作用55

第三节 不同控释肥的水稻产量与环境效应58

第四节 有机无机肥配合的肥料氮转化与合理施用技术63

第五节 稻田区域氮素养分的动态与平衡72

第六节 稻田土壤供氮能力与氮肥施用技术77

第五章 红壤地区冬闲田利用技术83

第一节 冬季作物油菜的高产种植技术83

第二节 冬闲田亚麻引种与栽培技术85

第三节 冬闲田席草种植技术94

第四节 冬闲田冬季饲草种植技术97

第六章 红壤地区双季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101

第一节 筛选高产优质两系杂交稻品种101

第二节 早稻旱育稀播培育多蘖壮秧103

第三节 杂交稻的营养特性与合理施肥105

第四节 双季稻套种高产栽培技术108

第五节 粳稻品种的引进与农艺性状表现112

第七章 红壤旱地土壤水分特征与季节性干旱防御技术117

第一节 红壤持水特征及周年水分动态117

第二节 红壤地区主要土壤水分特征121

第三节 红壤丘陵区季节性干旱及防御技术124

第八章 红壤地区土壤镁素状况及镁肥施用技术129

第一节 红壤地区主要类型土壤镁素形态及含量129

第二节 红壤地区主要土壤对外源镁的固定与释放132

第三节 镁对作物生长的作用机理135

第四节 土壤施用钾镁肥对植株吸收养分的影响139

第五节 主要作物施镁的产量与品质效应142

第六节 镁肥有效的施用条件144

第九章 红壤旱地特性与作物高产技术149

第一节 红壤旱粮作物抗旱种植技术149

第二节 红壤丘陵茶园高产及抗干旱栽培技术151

第三节 红壤低产柑桔园的改良与高产栽培技术154

第四节 红壤丘陵区适宜落叶果树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158

第五节 红壤旱地黄花菜需肥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161

第十章 长期施肥红壤质量演变规律与复合调理技术167

第一节 长期施肥红壤有机质的演变规律167

第二节 长期施肥红壤氮素转化与演变规律169

第三节 长期施肥红壤磷素转化与演变规律175

第四节 长期施肥红壤钾素演变规律178

第五节 长期施肥红壤微量元素、pH值、交换性钙镁的变化180

第六节 长期施肥红壤微生物与酶活性的变化183

第七节 长期施肥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变化186

第八节 长期施肥红壤退化及修复190

第九节 红壤复合调理技术190

第十一章 红壤丘陵区牧草栽培与综合利用技术195

第一节 红壤丘陵区适宜牧草品种的筛选与评价195

第二节 当家牧草的季节性产量和品质变化208

第三节 红壤丘陵区牧草高产栽培技术210

第四节 牧草的品种搭配与加工利用技术217

第五节 红壤丘陵区草山草坡改良技术220

第六节 种植牧草的生态环境效应222

第十二章 红壤丘陵区草畜综合发展配套技术227

第一节 红壤丘陵区草食动物饲草资源现状与分析227

第二节 草食动物(肉牛)高效饲养技术232

第三节 饲草周年供应模式235

第四节 草食动物发展潜力预测238

参考文献2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