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试验通信技术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试验通信技术 上
  • 边居廉,王慧连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711802287X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49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7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试验通信技术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论1

1.1 通信与通信系统1

1.1.1 通信的概念1

1.1.2 通信系统模型1

1.2 通信网及结构2

1.2.1 通信网的概念2

1.2.2 通信网的基本结构形式4

1.3 衡量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5

1.4 通信技术6

1.5 导弹、航天试验通信网6

1.5.2 试验任务对通信系统的要求9

1.5.1 导弹、航天试验通信网的任务和作用9

1.5.3 网络构成10

1.5.4 导弹、航天试验通信网的特点11

1.5.5 导弹、航天试验通信网的发展11

第二章 卫星通信13

2.1 概述13

2.1.1 卫星通信的特点13

2.1.2 卫星通信在导弹航天试验中的应用15

2.1.3 卫星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16

2.1.4 卫星通信使用的频段17

2.2 卫星通信电波传播特性及噪声干扰18

2.2.1 传播损耗19

2.2.2 天线方向跟踪误差损耗23

2.2.4 多径衰落24

2.2.3 极化误差损耗24

2.2.5 多普勒效应25

2.2.6 传播噪声和干扰25

2.2.7 传播时延28

2.3 卫星通信系统基本性能参数及计算方法28

2.3.1 卫星通信线路模型29

2.3.2 系统的基本性能参数及定义30

2.3.3 卫星线路计算基本方程36

2.4 卫星通信体制概述41

2.4.1 多址联接方式41

2.4.2 卫星信道分配体制51

2.4.3 基带信号处理及传输55

2.5.1 通信卫星的分类及其轨道60

2.5 通信卫星概述60

2.5.2 通信卫星的组成及主要性能参数61

2.5.3 静止通信卫星运动特性对卫星通信系统的影响62

2.6 卫星通信地球站63

2.6.1 地球站的分类及标准63

2.6.2 地球站的组成64

2.6.3 天线分系统65

2.6.4 射频发射与接收分系统70

2.6.5 信道设备75

2.6.6 地面接口设备76

2.6.7 地球站与地面网(或终端设备)的连续78

2.7 专用卫星通信系统总体设计79

2.7.1 设计原则79

2.7.2 总体设计主要内容80

2.8.1 入网验证测试85

2.8 地球站测试技术85

2.8.2 地球站开通测试技术90

2.9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91

2.9.1 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91

2.9.2 中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94

2.9.3 静止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95

2.10 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与展望98

2.10.1 开发和使用更高的工作频段98

2.10.2 数字化卫星电视广播技术99

2.10.3 VSAT卫星通信100

2.10.4 宽带卫星通信101

参考文献102

第三章 光纤通信103

3.1 概述103

3.1.1 光纤通信的主要特点103

3.1.3 光纤通信在导弹、航天测控中的作用、任务和地位104

3.2 光纤通信基本概念105

3.2.1 光波在光纤中的传输105

3.2.2 光纤106

3.2.3 光源113

3.2.4 光检测器116

3.2.5 光通信设备119

3.3 光纤数字通信系统121

3.3.1 数字终端设备122

3.3.2 数字收发光端机124

3.3.3 数字光纤通信常用线路码型124

3.3.4 PDH光纤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质量指标125

3.4 光纤模拟通信系统128

3.4.1 系统构成及特点129

3.4.2 调制体制129

3.4.3 模拟光纤通信中的复用技术130

3.4.4 光纤模拟通信系统的主要指标132

3.5 光同步数字系列传输网132

3.5.1 概述133

3.5.2 SDH速率等级及帧结构137

3.5.3 SDH设备映射复用结构138

3.1.2 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分类140

3.5.4 SDH传输网技术规范141

3.5.5 SDH自愈环网148

3.5.6 网络的同步153

3.6 光纤数字通信系统的测试技术154

3.6.1 概述154

3.6.2 光接口测试155

3.6.3 误码性能测试156

3.6.4 支路抖动容限测试157

3.6.5 SDH环形网保护倒换性能测试158

3.7 光纤通信新技术160

参考文献163

第四章 微波通信164

4.1 概述164

4.1.1 微波通信的频段范围和特点165

4.1.2 系统的构成及其工作原理167

4.1.3 数字微波通信的主要技术指标174

4.1.4 自适应均衡技术177

4.1.5 微波通信的发展与展望178

4.2 一点多址通信系统的构成180

4.3 系统的特点182

4.4 系统容量183

4.4.1 话音通道容量183

4.4.2 传输速率183

4.4.3 每套设备可安装的最大用户数184

4.4.4 每个外围站可安装的用户数184

4.4.5 系统容量的选择和确定184

4.5 系统的频率配置186

4.5.1 工作频段187

4.5.2 射频波道的配置187

4.6.1 多址技术189

4.6 多址技术及多址协议189

4.6.2 多址协议190

4.7 TDMA的帧结构及同步技术194

4.7.1 TDMA的帧结构194

4.7.2 TDMA的同步技术196

4.8 系统中设备配置及接口技术201

4.8.1 中心站、中断站、外围站设备构成201

4.8.2 接口技术205

4.9 系统进网时的全程损耗和传输性能207

4.9.1 假想参考电路与传输质量标准207

4.9.2 传输性能209

4.10 电波传播特性211

4.10.1 电波在自由空间的传播211

4.10.2 地形对电波传播的影响212

4.10.3 大气对电波传播的影响214

4.10.4 雨、雪引起的电波损耗216

4.11 路由选择的基本要求217

4.11.1 站距和站址的选择217

4.11.2 断面的要求217

4.11.3 余隙标准218

4.12 衰落和可靠性估算219

4.12.1 衰落产生的原因及分类219

4.12.2 系统可靠性估算220

4.12.3 天线高度的确定222

4.13 频率复用的可行性分析226

4.14 整机和系统性能测试227

4.14.1 收发信机性能测试227

4.14.2 系统误码性能测试229

4.15 不同频段的一点多址通信系统性能比较231

4.16 发展前景233

参考文献235

第五章 超短波通信236

5.1 概述236

5.2 超短波信道特性236

5.2.1 视距通信237

5.2.2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237

5.2.3 多径衰落238

5.2.4 电离层闪烁损耗242

5.2.5 天线方向跟踪误差损耗245

5.2.6 极化误差损耗245

5.3.1 通信线路计算模型246

5.3 超短波通信线路计算246

5.2.7 大气损耗246

5.3.2 下行线路计算247

5.3.3 上行线路计算248

5.4 超短波通信中的关键技术249

5.4.1 扩频技术249

5.4.2 分集接收技术254

5.4.3 多普勒频移抵消技术255

5.4.4 窄带调制解调技术256

5.5 地面超短波通信设备257

5.5.1 地面超短波通信设备组成及工作原理257

5.5.2 通信监控中心组成及工作原理270

5.6.1 发信机性能指标及测量方法271

5.6 超短波设备主要性能指标及测量方法271

5.6.2 接收机性能指标及测量方法273

5.6.3 天线的基本性能和测试方法275

参考文献280

第六章 短波通信281

6.1 概述281

6.1.1 短波通信的主要特点282

6.1.2 短波通信的技术发展现状282

6.2 短波传播的基本形式284

6.2.1 地波传播284

6.2.2 天波传播284

6.3.1 电离层的吸收286

6.3.2 衰落286

6.3 短波的传播特性286

6.3.3 多径时延287

6.3.4 多普勒效应289

6.4 短波路径基本几何参数的确定289

6.4.1 收发间的大圆距离和方位角289

6.4.2 反射点的位置确定290

6.4.3 电波最佳的辐射仰角确定291

6.4.4 太阳天顶角的计算291

6.5 链路使用频率的确定292

6.6 基本传输损耗的估算293

6.7 接收点所需最小信号电平的估算295

6.7.1 大气噪声的估算295

6.7.2 确定接收机输入端的最小信噪比295

6.8 短波收、发信设备的选择296

6.8.1 天线的选择296

6.7.3 接收点所需最小信号功率296

6.8.2 馈线系统选择297

6.8.3 额定最小发射功率的确定297

6.9 接收点的场强及线路可靠度估计298

6.9.1 接收点场强估计298

6.9.2 线路可靠度估算298

6.10 短波通信新技术298

6.10.1 实时选频与短波通信频率自适应技术301

6.10.2 短波高速数据传输技术323

6.10.3 自适应天线简述330

6.10.4 差错控制技术336

6.10.5 分集接收技术341

参考文献347

6.2.3 天波传播的路径(模式)48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