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苔藓植物生物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苔藓植物生物学
  • 吴鹏程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063775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357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8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苔藓植物生物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苔藓植物的研究简史1

一、 启蒙时期1

1. 我国古代对苔藓植物的认识1

序1

2. 古希腊以后国外对苔藓植物的认识2

二、 经典分类学发展时期3

三、 多学科系统研究阶段3

2. 国内外苔藓植物研究状况的比较4

1. 多学科研究的进展4

第二章 苔藓植物的分类及其系统排列9

一、 基本现状10

二、 苔藓植物的系统纲要10

1. Shiffner系统(1893-1895)11

7. Hattor(服部)i系统(1970)12

6. Shuster系统(1958-1963)12

5. Reimers系统(1954)12

4. Mueller系统(1951-1954)12

3. Evans系统(1939)12

2. Verdoorn系统(1932)12

三、 藓类植物的系统纲要13

1. Limpricht系统(1885-1903)13

2. Brotherus系统(1901-1909)13

3 .4. Fleischer 系统(1920-1924)和Brotherus系统(1924-1925)13

5. Dixon系统(1932)13

6 . Reimers系统(1954)13

7. 陈邦杰(Chen)系统(1963-1978)14

8. Crosby系统(1980)14

9. Vitt系统(1984)14

四、 苔藓植物科的新分类群及其意义16

第三章 苔藓植物配子体与孢子体的基本构造23

一、 苔藓植物的一般特征25

1. 原丝体28

2. 假根28

二、 配子体的基本形态构造28

3. 茎29

4. 枝31

5. 叶32

三、 孢子体的基本形态构造37

1. 雌雄生殖器官着生类型37

2. 雄苞38

3. 雌苞38

4. 配丝38

5. 精子器38

6. 颈卵器38

7. 孢子体38

11. 萌囊39

14. 萌柄39

12. 假萌萼39

13. 生殖托39

10. 茎鞘39

9. 脊部39

8. 萌萼39

15. 假萌柄40

16. 萌帽40

17. 孢萌40

18. 弹丝43

19. 孢子43

一、 研究进展概况48

第四章 苔藓植物的孢子形态48

二、 苔藓孢子的基本形态特征49

1. 孢子的极性49

2. 孢子的形状和大小49

3. 孢子的萌发孔50

4. 孢壁51

5. 纹饰53

6. 弹丝53

三、 苔藓孢子的演化及其在分类学上的意义54

1. 与其他高等植物孢粉形态的比较54

3. 苔藓孢子在植物分类学上的意义55

2. 苔藓孢子的演化趋势55

第五章 苔藓植物的染色体和细胞分类61

一、 简况61

二、 苔藓植物的染色体数目62

1. 研究概况和若干基本概念62

2. 角苔类植物64

3. 苔类植物64

4. 藓类植物66

2. 种内多倍化69

三、 多倍化69

1. 种间多倍化69

3. 多倍化的类型74

4. 多倍体的起源75

5. 多倍化和分布76

四、 非整倍体76

1. 苔类和角苔类植物77

2. 藓类植物77

五、 减数分裂的不规则现象78

3. 非整倍性的起源78

六、 小染色体和附属梁色体81

1. 苔类植物82

2. 藓类植物82

七、 性染色体86

1. 苔类植物的性染色体86

2. 藓类植物中的性染色体87

3. 关于苔藓植物的性染色体的评论88

八、 异染色体和Giemsa C带分析89

1. H和h染色体89

2. 结构异染色质与兼性异染色质90

3. Giemsa C带90

九、 核型分析92

1. 苔类植物的核型94

2. 藓类植物的核型95

十、 细胞分类学96

1. 细胞培养和组织培养102

一、 生理特性102

第六章 苔藓植物的生理生化102

2. 光事生理103

3. 无机化合物的吸收104

4. 生长调节活性105

二、 生化机制107

1. 二氧化碳固定107

2. 糖代谢108

3. 氮代谢111

三、 光合作用的进化116

第七章 苔藓植物的分子生物学122

一、 叶绿体的基因组122

1. rRNA基因124

2. tRNA基因124

3. RNA聚合酶基因124

4. 核糖体蛋白基因125

1. 叶绿体的基因含量126

二、 叶绿体基因组的分子进化126

6. 由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推测的基因126

5. 光合作用的基因126

2. 叶绿体内含子的进化127

3. 叶绿体基因进化速率128

第八章 苔藓植物的生理生态131

一、 光与温度对苔藓植物的影响133

1. 光与苔藓植物133

3. 极端温度对苔藓植物的影响134

2. 苔藓植物生活的温度界限134

4. 苔藓植物对温度的适应135

二、 苔藓植物的水分关系136

1. 苔藓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及导传136

2. 苔藓植物体内水分善及其对代谢的影响138

3. 植物的失水及其抗性139

4. 苔藓植物的耐旱性140

三、 苔藓植物的矿质养分141

1. 苔藓植物对矿质养分的需求及养分的来源141

2. 苔藓植物对矿质养分的吸收及转移141

3. 矿质养分的含量及其利用142

4. 苔藓植物作为生境养分状况的指示者143

第九章 苔藓植物的化学内含物148

一、 元素成分149

二、 糖类及糖醇149

三、 氨基酸及其衍生物149

四、 脂肪酸及其衍生物149

五、 脂族化合物150

六、 萜类化合物和甾醇151

1. 单萜类151

2. 倍半萜类151

3. 二萜类156

4. 三萜类165

5. 甾醇类170

七、 酚性化合物171

1. 酚醚类171

2. 酚醚类和酯类171

3. 1.2-二苯乙烷衍生物172

4. 1.3-二苯基丙烷衍生物175

5. 茚满衍生物175

6. 黄酮类化合物177

八、 生物碱类198

九、 生物活性物质198

十、 离体培养产生次生物质200

十一、 化学分粝苔藓植物方面的探讨200

第十章 苔藓植物的生殖生物特性210

一、 无性生殖211

1. 藓类的无性生殖211

2. 苔类和角苔类的无性生殖213

3. 各种器官的繁殖213

二、 有性生殖214

1. 藓类植物中产生孢子体的种类之比例214

2. 有性生殖与生殖系统之间的关系215

3. 阻碍有性生殖的因素216

5. 孢萌的产生和生殖系统及无性生殖之间的关系219

4. 孢子生殖与分布和变异之间的关系219

三、 孢子的散布和生活力220

1. 孢子的数目220

2. 孢子的活力221

四、 雌雄同株苔藓的生殖223

1. 雌雄同株的发生及其意义223

2. 雌雄同株分类群的性别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式样223

3. 雌雄同株的藓类植物的分布和变化224

五、 苔藓植物的基因流动和扩散225

1. 流动精子的运动225

2. 孢子的散布226

六、 苔藓植物生殖系统的进化228

第十一章 苔藓植物的组织培养233

一、 苔藓植物组织培养的对象233

二、 培养基的成分234

1. 微量元素235

2. 蔗糖类等235

三、 微量元素等对苔藓植物组织培养的影响235

3. 草酸钙236

4. 氨基酸236

5. 维生素等236

四、 苔藓植物的愈伤组织237

五、 苔藓植物的原生质体237

六、 环境因素的影响238

一、 苔藓植物种群242

1. 繁殖特征242

第十二章 苔藓植物的群落242

2. 定居243

3. 生活对策及生活期限243

4. 竞争244

二、 苔藓植物群落245

1. 组成群落的种的特征245

2. 演替245

3. 群落生产力246

4. 养分循环247

5. 能量流动249

三、 研究方法250

第十三章 南极洲苔藓植物的种类、群落及其分布255

一、 自然概况256

二、 南极洲苔藓植物的生态适应258

1. 苔藓植物在南极的生长特点258

2. 苔藓植物的生长类型259

三、 南极洲苔藓植物区系260

四、 南极洲的苔藓群落268

1. 矮藓丛及藓垫群系268

2. 高藓丛群系268

3. 苔藓毯和苔藓簇群系268

4. 藓丘群系269

5. 各群系的生长情况及其分布269

第十四章 苔藓植物的区系及其地理分布类型274

一、 基本的分布规律275

1. 分布区275

2. 苔藓植物属的分布中心275

1. 泛北极分布类型277

二、 苔藓植物的主要地理分布类型277

2. 欧洲分布类型278

3. 北美分布类型279

4. 东亚分布类型281

5. 南亚分布类型283

6. 大洋洲分布类型283

7. 中、南美洲分布类型285

8. 非洲分布类型286

9. 南极和北极分布类型286

1. 大陆板块的运动及其分布格局288

三、 影响苔藓植物分布的因素288

2. 对苔藓植物分布具影响的其他历史因素289

第十五章 苔藓植物的化石299

一、 古生代的化石300

1. 晚志留志世——泥盆纪——石炭纪的苔藓植物300

2. 石炭纪——二叠纪的藓类植物301

二、 中生代的化石302

1. 三叠纪至侏罗纪的苔类植物302

3. 三叠纪至侏罗纪的藓类植物304

2. 白垩纪的苔类和角苔类植物304

三、 第三纪的化石305

1. 早第三纪的苔藓植物306

2. 晚第三纪的苔藓植物307

四、 第四纪的化石309

1. 更新世的苔藓植物309

2. 全新世的苔藓植物310

五、 知大类苔藓植物出现的时间311

六、 研究苔藓植物化石的意义312

1. 提供划分时代的依据312

2. 对古生态学的指示312

3. 对环境的指示313

第十六章 苔藓植物对大气污染的指示318

一、 苔藓植物对大气污染反应的形态特性319

二、 对大气污染反应的生理病状320

1. 常见的大气污染物320

3. 常见有毒气体321

2. 苔藓植物出现的病状321

三、 利用苔藓植物测定大气污染的方法324

1. 移植比照法324

2. 忍耐指数测定324

3. 大气净度指数325

4. 苔藓测定仪325

5. 生态调查法326

6. 苔藓吊球技术326

一、 古代对苔藓植物的应用329

第十七章 人类与苔藓植物的关系329

二、 苔藓植物与森林的关系330

三、 泥炭藓与泥炭的利用331

1. 医用敷料方面的应用331

2. 泥炭燃料332

四、 五倍子蚜虫的冬寄生植物332

五、 大气污染的指示植物333

六、 园艺等方面的应用334

索引33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