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赤岸 邓小平在晋冀鲁豫 长篇纪实文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赤岸 邓小平在晋冀鲁豫 长篇纪实文学
  • 李春雷,李亮著 著
  • 出版社: 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
  • ISBN:780673497X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05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322页
  • 主题词:报告文学-中国-当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赤岸 邓小平在晋冀鲁豫 长篇纪实文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序章 狼烟3

第一章 赤红对苍黄的探问10

129师政委张浩病重,刘伯承向毛泽东推荐了一个人。11

毛泽东说:“对,就让小平去129师当政委!”11

那一年,邓小平34岁,刘伯承46岁,两人都是四川人,都曾留学苏联,都属龙,“蜀龙”。两条“蜀龙”闹太行!15

毛泽东在给刘邓的电报中说:太行山,就全交给你们了,由你们来当山大王。16

山大王,好当吗?16

处在三方夹缝中的阎锡山,是一只清醒又谨慎的狐狸。19

真假阎锡山。19

亲日又抗日,拥蒋又拒蒋,反共又联共。19

薄一波等人来了,牺盟会的工作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22

一时间,山西全省的抗日浪潮响彻云霄,每个小村都发出了抗日的怒吼。22

倾斜的小城,在腥风血雨中颤抖着……24

盗墓人成了小城的统治者。24

孙殿英大声说:“八路军兄弟,我昨天晚上就知道你们要来,一大早就让他们准备了水果。”24

129师工作团进驻涉县。27

孙殿英大声说:“八路军兄弟,我昨天晚上就知道你们要来,一大早就让他们准备了水果。”八路军必须融进这片方言,融进这片土地!27

鬼子来了。31

小城哀叹着,闭上了眼……31

恐怖的苦霜弥散在太行山的沟沟坎坎里31

寂寞的大山有了红色的响声,沉默的石头开始唱起自己的歌32

八路军的请帖发出去了。32

邓小平向冀南拍发了第一道指令,命令陈再道大量收编地方武装……34

3月19日,再派宋任穷进军冀南!34

邓小平的任务,不仅仅是协助刘伯承打仗。37

没有根据地,八路军何以发展,共产党何以壮大?37

山雀满天飞。37

第二章 石山与人山40

邯长线已成为日军在太行山南部重要的交通线,必须斩断这条线!41

邓小平说:“师长,要吃肉,还找不到杀猪的地方吗?”41

于是,神头岭上响起了稠密的枪声41

瘦弱、寡言的徐向前,导演了一场擒虎屠狼的响堂铺伏击战。48

深深的河沟变成了日本人绝望的坟场。48

180多辆汽车,哭喊着被烧成了铁泥。48

八路军收复县城,理应任命县长。53

一群头缠毛巾的乡下汉子,敲锣打鼓,拥进了县城,吸引了全城人的眼球。53

邓小平下令:撤出县衙,相忍为国!53

共产党是靠山起家的。但在平原上打游击,还是第一次。55

如果把农民发动起来,平原上的每一个村庄、每一个集镇,不就是一座座无形的大山吗?人山!55

邓小平匆匆赶往冀南,他要在鹿钟麟上任之前,完成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62

老班长、老排长变成了新连长、新营长。62

美国驻华海军武官卡尔逊上校与邓小平进行了一次有趣的谈话。65

他对邓的印象是:沉着,自信,满怀信心。65

冀南,终于有了共产党控制的、国民党默认的合法政府——冀南行政主任公署。68

正是有了杨秀峰,邓小平才谋出了一个大胆的思路。68

磨擦的种子,悄悄发芽了。70

鹿钟麟尴尬地看着这片沸腾的土地,哭笑不得。70

阎锡山猛地发现,浸透了他二十多年心血的三晋大地,除了染满日本人的杏黄色之外,还朦朦胧胧地飘浮着醒目的赤红色72

第三章 孵化的梦想76

“人山”在日日增高,鹿钟麟一肚子苦水,只好暗暗含着。77

这位曾把末代皇帝溥仪赶出紫禁城的民国名将,却无法从冀南赶走一个小小的杨秀峰了。77

冀南争锋,八方震惊。79

八路军主力赶到冀南。79

邓小平对石友三说:“我们有十几年不见面了吧。”79

陈赓的眼前浮起一个幻影:三块高低不平的沙滩相互伸出了长臂,慢慢地围成了一个硕大的椭圆。香城固战役打响了。许世友站在土坡岗子上,哈哈大笑85

活埋不了的,是一颗颗饱满的民族心,那是一颗颗日夜膨胀的复仇的种子。90

24岁的抗日县长,主动跳进了日本人活埋他的黄土坑……90

三方不讨好,四面遭责骂,鹿钟麟身心俱疲。93

共产党呼吁由朱德兼理冀政。93

一伙孤立的日军窜到了漳河南岸。96

刘邓命令皮定钧冒雨奇袭。96

日军哀嚎着,一个个全跳进了咆哮的河里96

邓小平恋爱了。98

婚宴在延安杨家岭毛泽东的窑洞前举行。98

巧得很,卓琳比邓小平小12岁,也属龙。98

从此,涉县县城成为太行山红色根据地的首府和腹心。102

孙殿英无可奈何地退了出去。102

八路军欲进先退,导演了一出好戏。102

阎锡山召集高级军官开会,说:“我今天给你们开一个追悼会。”105

“十二月事变”,阎锡山变脸。105

石友三欲把八路军逐出太行山,反共气焰十分嚣张。108

10个月后,濮阳成了他的坟地。108

刚做新郎,又当红娘。114

蔡树藩喜出望外,一抡独臂:“全靠政委了!”114

这是邓小平一生中惟一的一次做媒。114

朱怀冰气势汹汹,可转眼间,他的小老婆就当了俘虏。116

晋冀鲁豫边区的雏形,已经呼之欲出。116

邓小平一见聂荣臻,说:“我的救命恩人到了。”116

第四章 炼石126

赤岸,赤岸,刘邓为什么要选这个小山村作司令部呢?129

一个新生的政权就要在这里着床了。129

这个沉默的小村,此时还没有感应到,你的名字在历史里将不会再寂寞了。129

地盘多了,队伍大了,人心稳了。132

邓小平最早提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议案。132

1941年9月1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正式成立。132

彭德怀是个苦行僧,他已经习惯了艰苦的战争生活。135

此时,军神正倚在窗下,酝酿着一个大计划。135

百团大战打了两个多月。138

彭德怀郁积多日的怒火,终于冲顶!138

关家垴,一场罕见的恶仗!140

好钢是烈火炼成的。140

减租减息,既减轻穷人的负担,又团结地主抗日。146

乡村的热情,一天天地高涨起来了……146

贫穷的山坳里,处处是饱满的军粮。146

演员们用歌声、用感情、用热血点燃着群山。150

于是,大山感动了,大山沸腾了,大山属于八路军了,大山跟着共产党走了150

市场上花花绿绿的钞票几十种,没有一张是八路军的。153

发行本地货币,把握经济命脉。153

1939年10月,冀钞诞生了。153

红红的炉火旁,一批批来自乡间的铁匠、木匠、锡匠在悄悄向产业工人蜕变。158

一支支步枪、一颗颗子弹、一枚枚手榴弹脱胎了……158

民间手工业的奇迹。158

一个小护士红着脸哭着跑过来,原来一个刚做了截肢手术的重伤员憋尿了,小腹肿胀,就是不排尿。玉琴拿起一个带长嘴的夜壶就跑了过去……这有什么害臊的呢?她已经习惯了。162

歌声、口号、喊杀声,队列、投弹加冲锋,民兵们每天把村里搞得热火朝天。老百姓的热情也鼓动起来了,每当训练时,连老太太也出来围观,树上的孩子们也合着声音喊,仿佛整个小村都在喊165

邓小平每天洗澡,刘伯承每天洗眼。168

刘伯承失明的右眼时时发炎,需用清水、蒸馏水擦洗,他只能用仅有的一只眼看书、看报、看地图、看地形,观察时局。看着漳河滔滔的水流,邓小平想,能不能修个小型发电站呢?168

1941年9月18日,赤岸村外的河滩上,举行了一场规模盛大的体育运动会。《新华日报》评论:“不仅在八路军是一次创举,而且在全国、全世界,在人类历史上都是空前罕有的!”邓小平为什么会有这样奇异的举动呢?171

第五章 红五月177

日军情报人员手中都有一张署名邓小平的照片。180

5月18日夜里,邓小平刚睡下,接到紧急敌情,马上转移。180

果然,第二天早上,日军就包围了小村。180

接到左权战死的电报,毛泽东的眼睛潮湿了,泪花簌簌而下182

十字岭成了彭德怀的伤心岭。182

八路军犯了经验主义。孰不知日本多山,日军善攀。182

日军紧追不舍,师部深夜转移。187

杨秀峰、蔡树藩等人掉了队,掉队的还有:邓小平夫人卓琳、刘伯承夫人汪荣华、杨秀峰夫人孙文淑……望着黑黝黝的大山,刘伯承的眼里涌出了晶莹的泪花。187

杨秀峰找出茶缸,把黄黄的尿液接住,一饮而尽。190

蔡树藩也忙拿来一只茶缸:“还有吗?给我也撒点儿吧。”190

小孩子夹住双腿,两手捂住小鸡鸡,说:“没有了,没有了。”190

80麻袋钞票和金银器,全托给了一个小脚妇人。191

洞里的人屏住呼吸,生怕弄出一丝儿声响。突然,“哇”地一声,怀中的孩子哭了,她一把捂住孩子的嘴。孩子的四肢拼命挣扎着,她的手更紧了191

五月大“扫荡”,疯狂的日军裸露了十足的兽性。196

太行山,刻下了一笔笔惨绝人寰的记录。196

稀稀的米汤里落满了星星,还有月亮,全吞进了肚里,仍是感觉到什么也没有,饥辘辘的,空荡荡的199

山坡上,找几块石头,支起锅,捧几捧沟水,折几杈干枝,开始做饭。199

全边区自上而下展开了全面的反维持,反汉奸斗争。紧接着,反贪污、减租清债运动也全面展开。斗争恶霸地主,清算旧债文约,揭发滔天罪恶,痛诉血泪事实。拳头如林,吼声如雷201

阴历十月初八,是青塔村村民第一次选举村长的日子。一大早,散落在方圆15里的山窝窝里的村民们都来了。选票发下来了,竟是一颗红豇豆。豆选!204

看着日军家信,邓小平眼前绽开了一片片粉红色的樱花……207

日军过来了,埋伏的八路军战士抬着受重伤的日本战俘,放到路中心。日军看着远远离开的八路军,第一次没有开枪……日俘的待遇与刘邓一样,都是月津贴5元钱。207

美军飞行员一直记挂着这个小山村。215

一次执行任务时,特意在赤岸村上空环绕了一圈,投下了一个用手绢制成的小型降落伞。伞下是一包美国糖块,还有一句话:“八路军,美国的朋友。”215

邓小平抽着烟,陷入到愁思中,简直比打一仗还难。最后决定猜一猜:“师长,你看16日这一天怎么样?我看是个黄道吉日。”刘伯承淡淡一笑:“既然中央让过(生日),哪一天都行。”其实,刘伯承的生日是12月4日。217

第六章 太行山根基224

日军在根据地周围各城镇公开处死了129名与根据地有贸易往来的商人,人头装在鸟笼里,挂在通往太行山的大路旁……太行山,正在变成恶浪滔滔中的一座孤岛!225

数以亿万计的蝗虫,大如谷穗,小如豇豆,飞起来如飓风暴雨,遮天蔽日……千年不遇的大灾,交织在一起,疑是人类灭亡的天象了。不少人饿死了,一些家里炕上躺着两三个死人,连埋葬的力气和心情也没有了。227

漫山遍野,都是采野菜的人。村外采完了,远途采;山腰采完了,山顶采。边采边吃,双手被染绿了,嘴唇被染绿了。当人们捣烂蝗虫脑袋时,嘴里也在咒骂着:狗日的蝗虫!狗日的皇军!230

一次,邓小平约杨秀峰、戎子和、李一清开会,谈着谈着,戎、李二人肚内无食,精力不济,竟睡着了。邓看了看,对杨秀峰说:“咱俩也躺着说话吧。”说着说着,俩人也睡着了。234

边区政府机关548人,129师师直机关更多达2627人……237

精兵简政,势在必行!237

邓小平说:“如果再不改,简直就是自杀!”237

卓琳看出了山民的心思,傍晚的时候,便挎上篮子,每家送上两个西红柿,顺便还送了一包种子。第二年夏天,漳河边的菜地里,便挂满了红红的小灯笼……“姓资”?“姓社”?缠绕在太行山的争议。240

能不能凿一条大渠,把河水引上太行山呢?这是山里人千年的梦想,但仅仅是梦想。这条渠开通后,刘邓和八路军的形象彻底与太行山融为一体,成为山民们相依为命的靠山!244

大男人席地而坐,纺花织布,这无论如何是让人耻笑的。但更乐村村民赵九洲,却迷上了这一行。不长时间,他靠纺织挣来的小米,除自家温饱外,还买了5亩地248

老汉要走了,邓小平让警卫员送来20斤小米,并告诉刘全保,放他5天假,把老爹送回家252

第二天清早,王胜地一睁眼,发觉自己一个人横躺在炕上。民事委员和他的女人还有两个孩子睡在门口的一捆谷草上。地方太狭窄了,民事委员的一只腿搭在灶台上,一只手已经伸到了屋门外254

劳动英雄的画像与毛泽东、朱德的画像挂在了一起,每人都得到了500至3000元的奖金和奖品……129师的不少战士有了存款,成了千元户。邓小平的经济改革思路,萌生在太行山上!258

这些歪歪斜斜的文字,原汁原味地记录了那段历史,是任何作家也杜撰不出来的。阅读这些文字,可以隐隐约约地谛听到当年冀南大地胜利悄悄到来时的脚步声261

第七章 淬火266

窗外到处是欢腾的场面,青年学生们烧被子,烧扫帚,鞭炮声响彻日夜……268

的确,无论如何狂欢也是不过分的。268

但对政治家来说,最高兴的时候最需要冷静!268

收到来自苏联的电报,毛泽东勃然大怒。270

蒋介石明白,不能再给共产党机会了。270

阎锡山匆匆忙忙地打响了第一枪。270

一次空前绝后的冒险飞行!272

刘伯承、邓小平、林彪、陈毅和十几员战将,一起登上了一架美军老式货运飞机,向太行山飞去272

军委:集中兵力,首先消灭阎伪进入长治部队。276

邓小平:建议太行攻屯留,太岳攻长子,冀南攻潞城,三城攻克后集中队伍会攻长治。276

战云密布,电报频传。276

背后插一把刀子,后患无穷。281

长治的谎言,无意中帮了八路军大忙。281

阎锡山有句名言:烧红的铁不能用手去抓。283

上党是太行根据地的腹心,是刘邓和全体军民用八年的抗日烽火燃烧得通红的一块铁,而老于世故的阎锡山却违反了自己的哲学,伸出毛茸茸的手来抓,结果被烫得血淋淋的283

邓小平端着一支点燃的蜡烛,照着刘伯承手指的地方,当刘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时,他手中的蜡烛也随着慢慢移动。印在地图上的地名,在烛光的飘忽中,蚂蚁一样爬动,刘看不清楚,邓就轻轻地念出来288

两军大战,一触即发。290

刘邓却犹豫了。290

不是犹豫,是等待;等待一个巨大的转机。290

郁闷的高树勋试探着发出了一封信。292

邓小平立即筹措30万法币,交给王定南,让他尽力做高树勋身边人的工作。292

一个秘密使者,徒步来到了刘邓司令部。292

杨得志见馒头上带着血迹,问:“你负伤了?”294

“没有啊。”邓存伦站起来,看了着手中的血馒头,说,“我从地上捡的。”说着,继续啃。294

邓小平看了看李达:“你马上去一趟,代表刘司令员和我去看望高树勋。”296

第二天下午,高树勋起义。296

毛泽东在延安说:“我看叫‘民主建国军’吧。”296

邓小平越走越远。299

邓小平越来越忙。299

后来,他成了这个国家最忙的人。299

最终,“他”又回到了赤岸村,与129师的伙计们重聚在这里。299

每天散步、下棋、谈笑……永远,永远。299

山风是他们的絮语,松涛是他们的笑声299

后记3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