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贵州 民族关系的构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杨昌儒,孙兆霞,金燕著 著
- 出版社: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ISBN:7221090122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64页
- 文件大小:219MB
- 文件页数:496页
- 主题词:民族关系-民族历史-研究-贵州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贵州 民族关系的构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课题定位1
二、课题中几个关键概念的梳理及论证5
三、视野与方法14
四、田野点的选择23
五、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31
六、社会转型时期贵州民族关系、民族问题的回顾与前瞻32
第一章 贵州建省对民族分布格局的重组37
第一节 明代以前的民族地理分布以及“夷汉”关系37
一、贵州境内各民族的概况37
二、明代以前贵州民族的地理分布41
三、明代以前汉人入黔及其“夷化”44
第二节 建省目的及其屯堡的设立49
一、建省政治、军事目的的“外在性”49
二、设立卫所的战略举措57
三、屯堡设立对贵州的影响64
第三节 以“通道”建构为中轴线的民族地理分布格局之形成72
一、建省前民族分布格局的主要特点72
二、建省以“通道”为标识,民族分布格局发生了重大变迁76
三、建省后至清末民族人口结构和民族分布格局的定格83
四、民族地理分布格局的结构性差距90
图1:贵州省地貌区划图94
图2:明代贵州卫所分布示意图95
图3:明代安顺屯堡分布示意图96
图4:明代贵州东西驿道卫所分布图97
图5:黄平县民族分布示意图98
图6:黎平县民族分布示意图99
图7:贞丰县民族分布示意图100
图8:册亨县民族分布示意图101
图9: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民族分布示意图102
第二章 改土归流与民族关系格局的重建103
第一节 明代以前贵州的土司状况103
一、元代的土司制度104
二、土司制度与羁縻制度的区别106
三、元代贵州土司的分布109
第二节 对贵州民族地区逐步推行的改土归流113
一、明代的改土归流113
二、清代的改土归流120
三、明清以来中央对贵州改土归流地方的经营127
第三节 明清时期贵州改土归流的比较132
一、明清两代改土归流的特点132
二、几个田野点的对比137
三、改土归流以后贵州各族文化及教育的交融150
四、关于改土归流问题的思考155
图10:元明清贵州长官司分布图167
第三章 民族经济结构变迁及特点168
第一节 外源型开发及新的民族经济关系的形成169
一、“外源型开发”的社会历史基础169
二、明清时期贵州民族经济关系的主体建构172
第二节 民族—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182
一、贵州城镇的出现及特征183
二、集(场)镇与民族187
三、几点相关讨论200
第三节 平面垦殖及影响203
一、贵州喀斯特环境对农耕经济的约束203
二、平面垦殖技术路线在贵州的展开207
三、平面垦殖对贵州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影响213
第四节 非耕地开发及矿产资源利用的民族视野分析218
一、“斯密型动力”经济扩展的限制218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当地民族社会生活的背离221
图11:明清时期贵州主要集镇分布图229
图12:贵州省集镇分布密度示意图230
图13:安顺屯堡区市场分布图231
图14:德江县及周边地区集镇分布示意图(局部)232
图15:黔东南地区集镇分布示意图(局部)233
第四章 “民族—喀斯特区域类型”的凸显234
第一节 “彝族——黔西北”:经济社会的异质性变迁236
一、自然和社会历史背景236
二、明清时期的变迁241
三、思考与讨论249
第二节 “布依族——黔西南”:经济社会的内部裂变253
一、自然与历史背景253
二、具体的差异比较255
三、思考与讨论266
第三节 “土家族——黔东北”:面向长江流域的变迁267
一、明代之前的自然历史背景267
二、明清时期的变迁271
三、思考与讨论275
第四节 “苗侗民族——黔东南”:走向近现代化的多种探索279
一、明清时期清水江流域林业兴起概况280
二、清水江流域林业开发体系形成的条件与机制考察285
三、清末至民国清水江林业开发体系的制度变迁及现代性反思292
四、启示300
第五章 战争:错位的代价302
第一节 明清时期贵州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302
一、明代贵州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303
二、清代贵州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307
第二节 明清时期阶级矛盾的深化311
一、明代贵州各族人民反抗斗争的特点311
二、清代贵州各族人民反抗斗争的特点315
三、小结320
第三节 利益错位322
一、封建统治阶级依仗国家之权侵占土地323
二、封建统治阶级假借国家之名进行贪污329
三、封建租佃制经济的发展332
图16:明代贵州各族人民反抗斗争首发地分布图337
图17:清代贵州各族人民反抗斗争首发地分布图338
第六章 “现代国家”形成的历史回应339
第一节 民国时期贵州民族社会的发展状况340
一、民国时期贵州民族社会的经济状况340
二、民主革命思想在贵州的播布345
三、小结348
第二节 从阶级意识到现代国家的洗礼351
一、红军长征在贵州351
二、抗战大后方地位与现代国家有机组成部分362
三、结论374
图18:红军长征在黔路线图376
第七章 新纪元:民族关系的构建377
第一节 新型民族关系的形成378
一、概述378
二、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探索民族工作之路380
三、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改善民族关系387
四、民族政策执行情况大检查,巩固业已形成的民族关系39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民族工作403
一、概述403
二、由正确走向错误405
三、认识的偏差与工作失误409
四、调整与理顺411
第八章 重建到和谐423
第一节 断裂与重建423
一、民族关系失衡与破坏423
二、民族关系的重建426
三、民族关系在改革中发展428
第二节 交融与互动433
一、斗里乡民族关系的历史与经济文化背景433
二、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434
三、思考与讨论441
第三节 发展与走向443
一、改革开放以来贵州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概述444
二、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对贵州民族关系的负面影响445
三、当前贵州民族关系发展的主要特点及表现447
四、21世纪贵州民族关系发展的基点与保障448
参考文献451
史志类文献451
研究专著456
研究论文459
后记462
热门推荐
- 1109032.html
- 573672.html
- 1170308.html
- 2777356.html
- 2535442.html
- 698200.html
- 1566821.html
- 3517938.html
- 336616.html
- 26467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761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100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2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284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613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425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346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404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557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39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