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隋唐儒学教育思想与论著选读 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隋唐儒学教育思想与论著选读 下
  • 冯克诚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武警出版社
  • ISBN:7801764676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12页
  • 文件大小:67MB
  • 文件页数:323页
  • 主题词:心学-教育思想-研究-中国-明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隋唐儒学教育思想与论著选读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儒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唐]柳宗元、刘禹锡1

唐顺宗永贞革新1

(一)永贞革新的背景1

(二)永贞革新的经过2

(三)永贞革新的影响3

(四)永贞革新的评价5

“永贞革新”与“元和中兴”6

“永贞革新”6

“元和中兴”7

柳宗元教育思想和教育论著选读12

柳宗元的生平和教育活动12

(一)生平12

(二)教育活动19

教育思想23

(一)“期以明道”的教育目的23

(二)“取道之原”的教育内容26

(三)“博极群书”的治学方法29

(四)“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教育主张33

(五)“交以为师”的师道观35

教育思想的评价43

(一)著名的教育家43

(二)在中国教育史上的贡献和地位46

(三)教育思想的局限性47

柳宗元教育文论选读48

封建论48

四维论57

守道论58

六逆论60

晋文公问守原议63

天说65

观八骏图说68

吊屈原文69

三戒并序73

谤誉75

柳州文宣王新修庙碑77

箕子碑79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81

师友箴并序83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83

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84

答韦珩示韩愈相推以文墨事书85

送易师杨君序85

天爵论86

忧箴87

送元秀才下第东归序87

送豆卢膺秀才南游序87

送崔子符罢举诗序88

与友人论为文书(节选)88

报崔黯秀才论为文书(节选)89

与李睦州论服气书(节选)90

与杨京兆凭书(节选)90

复杜温夫书91

与太学诸生喜诣阙留阳城司业书92

与友人论为文书93

辩《晏子春秋》94

报崔黯秀才论为文书94

送豆卢膺秀才南游序95

刘禹锡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98

刘禹锡的生活经历和著作98

(一)人生的起步98

(二)科举入仕100

(三)从幕僚到监察御史101

(四)参与永贞革新103

(五)贬官朗州105

(六)再贬后三任刺史107

(七)再回京师112

(八)外放上州刺史114

(九)退居洛阳117

刘禹锡的哲学思想120

(一)万物“乘气而生”的自然观120

(二)“天人交相胜”,“人诚务胜乎天”122

(三)“法弛”、“理昧”是天命论的根源123

(四)朴素辩证法思想124

刘禹锡教育文论选读126

子刘子自传126

陋室铭132

救沉志133

彭阳侯令狐氏先庙碑137

天论上144

天论中147

天论下149

机汲记151

讯氓154

观市157

奏记丞相府论学事159

国学新修五经壁记160

论书161

“道统”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唐]韩愈、李翱166

韩愈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166

生平活动166

韩愈的“道统论”173

性三品论与教育的作用177

论培养统治人才与其措施179

(一)用德礼而重学校180

(二)学校任务为训练官吏180

(三)整顿国学181

(四)恢复地方学校182

(五)在家庭教育中灌输“学而优则仕”的思想183

论道德修养184

论教学的内容与方法187

韩愈与《进学解》、《原道》及其他名作评析191

(一)生平191

(二)《进学解》193

《师说》写作的意义200

历史影响204

(一)推崇孔孟,强调道统204

(二)文以载道206

(三)提倡师道208

(四)教学经验210

《师说》解读211

(一)教师的任务213

(二)教师的作用214

(三)什么是师214

(四)师生关系214

《进学解》解读215

(一)论怎样学习215

(二)指导学生学习儒家经典215

(三)论人才216

(四)鼓励学生努力进取216

韩愈教育语录分类解读217

(一)关于人性论217

(二)关于教育目的与作用220

(三)关于学习和文学革新223

(四)关于论教师226

教育文论选读227

太学生何蕃传227

原道229

原性235

原毁238

原人240

原鬼240

省试颜子不贰过论242

省试学生代斋郎议243

进学解245

师说249

处州孔子庙碑251

送李愿归盘谷序254

送董生邵南序255

应科目时与人书256

祭十二郎文257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258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259

张中丞传后叙261

送孟东野序262

论佛骨表264

祭田横墓文265

送王秀才序266

毛颖传267

柳子厚墓志铭268

送王秀才序270

与崔群书271

答李翊书272

答崔立之书274

燕喜亭记276

上兵部李侍郎书277

答张籍书278

李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论著选读282

生平282

“复性”说与教育作用283

教育的目的和内容285

重实事的选才方法287

(一)关于选才标准287

(二)关于选才方法288

《复性书》解读288

教育语录选读294

行己箴294

寄从弟正辞书294

答朱载言书295

学可进297

从道篇297

复性书(上)298

复性书(中)299

复性书(下)301

原道306

原性308

原毁309

原人310

原鬼310

行难311

读荀31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