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 理论、方法与实务【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 理论、方法与实务
  • 龚曙明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ISBN:9787508470740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57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369页
  • 主题词:宏观经济-经济统计-统计分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 理论、方法与实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总论1

1.1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意义1

1.1.1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特点1

1.1.2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作用2

1.2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内容2

1.2.1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类别2

1.2.2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课题3

1.2.3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内容的界定6

1.3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方法7

1.3.1 定性分析方法7

1.3.2 定量分析方法8

1.4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程序8

1.4.1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程序8

1.4.2 统计分析报告写作过程10

1.4.3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要求11

问题研讨111

第2章 社会总供求均衡分析12

2.1 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关系12

2.1.1 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概念12

2.1.2 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关系13

2.2 社会总供给分析14

2.2.1 影响社会总供给的因素14

2.2.2 社会总供给分析16

2.2.3 国内总供给形成分析17

2.3 社会总需求分析21

2.3.1 影响社会总需求的因素21

2.3.2 社会总需求分析23

2.3.3 国内总需求分析24

2.4 社会总供求失衡的判别与治理28

2.4.1 社会供求总量失衡的判别28

2.4.2 社会供求结构失衡的判别31

2.4.3 社会总供求失衡的治理31

问题研讨232

第3章 国民收入分配分析33

3.1 国民收入分配流程和格局33

3.1.1 国民收入统计指标33

3.1.2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流程33

3.1.3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35

3.2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分析36

3.2.1 直接分配格局分析36

3.2.2 要素分配格局分析37

3.2.3 主体分配格局分析37

3.3 居民个人收入形成分析38

3.3.1 城镇居民个人收入形成分析38

3.3.2 农村居民个人收入形成分析41

3.4 居民个人收入分配差距分析42

3.4.1 居民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的测度42

3.4.2 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分析44

3.4.3 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分析45

3.4.4 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分析46

3.4.5 化解收入分配不公平的对策47

问题研讨348

第4章 消费需求分析49

4.1 消费的概念和计量49

4.1.1 消费需求的概念49

4.1.2 消费需求的计量指标49

4.1.3 消费需求分析的基本指标50

4.2 消费理论的实证分析51

4.2.1 消费理论的实证分析51

4.2.2 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59

4.3 消费规模与水平分析61

4.3.1 最终消费规模分析61

4.3.2 居民消费水平分析64

4.4 消费结构变动分析68

4.4.1 消费结构演变规律68

4.4.2 消费主体结构变动分析68

4.4.3 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分析69

4.4.4 农村居民家庭生活消费结构分析70

4.4.5 居民消费结构差异比较分析70

4.4.6 消费线性支出系统71

4.5 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关联分析72

4.5.1 消费需求的GDP弹性分析73

4.5.2 消费贡献率和消费拉动率74

4.5.3 最终消费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分析75

问题研讨477

第5章 投资需求分析78

5.1 投资的概念和计量78

5.1.1 投资的概念78

5.1.2 投资需求的决定因素78

5.1.3 投资统计的基本指标79

5.2 投资规模统计分析80

5.2.1 投资规模的基本分析80

5.2.2 投资规模的长期趋势分析83

5.3 投资结构统计分析84

5.3.1 固定资产投资的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84

5.3.2 固定资产投资的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86

5.3.3 固定资产投资的经济类型结构88

5.3.4 固定资产投资费用结构和建设性质结构88

5.3.5 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结构89

5.4 投资需求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决定90

5.4.1 经济增长对投资需求的动态决定90

5.4.2 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92

5.4.3 消费增长和投资增长的相互决定93

5.5 投资周期波动分析94

5.5.1 投资周期波动的含义94

5.5.2 投资周期波动的测定95

5.5.3 投资周期波动形成的机制95

5.6 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评价97

5.6.1 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概念97

5.6.2 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评价指标97

问题研讨599

第6章 进出口需求分析101

6.1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101

6.1.1 进出口贸易的基本概念101

6.1.2 进出口贸易的计量指标101

6.1.3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102

6.2 净出口总额分析104

6.2.1 货物和服务贸易总规模评价104

6.2.2 净出口需求形成的静态分析105

6.2.3 净出口需求形成的动态分析106

6.3 货物进出口规模分析108

6.3.1 影响货物进出口的因素108

6.3.2 货物进出口总规模分析109

6.3.3 货物进出口动态分析110

6.3.4 货物进出口差额形成分析114

6.4 货物进出口结构与聚类分析116

6.4.1 货物进出口结构分析116

6.4.2 货物进出口聚类分析118

问题研讨6120

第7章 国际收支分析121

7.1 国际收支的基本问题121

7.1.1 国际收支的基本概念121

7.1.2 国际收支平衡表121

7.2 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与识别123

7.2.1 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123

7.2.2 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的识别123

7.2.3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124

7.2.4 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125

7.2.5 国际收支调节的政策125

7.3 国际收支动态分析126

7.3.1 国际收支差额动态分析126

7.3.2 国际收支结构演变分析127

7.3.3 利用外资效果分析129

7.4 外汇储备分析131

7.4.1 外汇储备的形成分析131

7.4.2 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分析132

7.5 经济外向度的综合测度134

7.5.1 经济外向度测评的指标体系134

7.5.2 经济外向度综合测评的方法135

7.5.3 我国经济外向度的实证评价135

问题研讨7137

第8章 劳动力供求分析138

8.1 劳动力供给分析138

8.1.1 劳动力总资源的计量138

8.1.2 劳动力总资源的分布139

8.1.3 劳动力总供给的趋势分析139

8.1.4 劳动力总供给的形成分析141

8.2 劳动力需求分析145

8.2.1 劳动力总就业的计量145

8.2.2 劳动力的就业分布146

8.2.3 劳动力总需求的趋势分析146

8.2.4 劳动力总需求的形成分析147

8.3 产业劳动力需求分析151

8.3.1 产业劳动力需求的因素分析151

8.3.2 产业间劳动力需求的关联分析154

8.4 劳动力供求均衡分析155

8.4.1 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均衡的类型155

8.4.2 失业问题分析157

8.4.3 实现劳动力供求均衡的对策159

问题研讨8161

第9章 产品供求分析162

9.1 产品供求统计指标162

9.1.1 产品的概念和分类162

9.1.2 产品供求的统计指标163

9.2 产品供应分析165

9.2.1 影响产品供应的因素165

9.2.2 产品供应动态分析166

9.2.3 产品供应结构演变分析168

9.2.4 产品供应空间分布分析169

9.2.5 产品生产与经济发展关联分析170

9.3 产品需求分析171

9.3.1 影响产品需求的因素171

9.3.2 产品需求动态分析172

9.3.3 产品需求结构演变分析174

9.3.4 产品需求水平分析176

9.3.5 产品消费与经济发展关联分析177

9.4 产品供求关系分析177

9.4.1 产品供求失衡的判别177

9.4.2 产品供求模型的构建与应用179

9.4.3 产品供求失衡的治理180

问题研讨9181

第10章 财政收支分析182

10.1 财政收入的决定与结构分析182

10.1.1 财政收入的概念和范围182

10.1.2 财政收入总量的决定182

10.1.3 财政收入结构演变分析185

10.2 税收的形成与结构分析187

10.2.1 税收总量的形成187

10.2.2 税收结构演变分析190

10.3 财政支出的决定与结构分析191

10.3.1 财政支出的概念和范围191

10.3.2 财政支出的决定192

10.3.3 财政支出结构演变分析195

10.4 财政收支平衡分析198

10.4.1 财政收支平衡的概念198

10.4.2 财政收支均衡模型的构建199

10.4.3 财政赤字合理规模的判断199

10.4.4 财政赤字的弥补方法200

问题研讨10201

第11章 价格变动分析202

11.1 价格变动分析概述202

11.1.1 价格变动分析的任务202

11.1.2 价格传导机制的内容202

11.1.3 影响价格变动的基本因素203

11.2 价格变动趋势和波动分析204

11.2.1 常用的价格总指数204

11.2.2 价格变动趋势分析205

11.2.3 价格周期波动分析206

11.3 价格变动原因分析207

11.3.1 价格变动的外因分析207

11.3.2 价格变动的内因分析211

11.4 价格变动影响和传导分析212

11.4.1 价格变动影响分析212

11.4.2 价格变动传导分析213

问题研讨11217

第12章 货币供求分析218

12.1 货币供求分析的基本问题218

12.1.1 货币供应量的概念与度量218

12.1.2 货币需求的概念与分类219

12.1.3 影响货币供求均衡的因素219

12.2 货币供应分析222

12.2.1 货币供应变动趋势分析222

12.2.2 货币供应结构演变分析224

12.2.3 货币供应的自传递效应分析225

12.2.4 货币供应模型的构建与分析226

12.2.5 货币供应推动经济增长的分析229

12.3 货币需求分析230

12.3.1 货币需求理论简介230

12.3.2 货币需求模型的构建与分析231

12.4 货币供求均衡分析238

12.4.1 货币供求均衡的判别238

12.4.2 货币供求非均衡的治理239

问题研讨12241

第13章 通货膨胀分析242

13.1 通货膨胀的概念与度量242

13.1.1 通货膨胀的概念242

13.12 通货膨胀率测度的指数体系242

13.1.3 测度通货膨胀应注意的问题244

13.1.4 通货膨胀的分类245

13.2 通货膨胀成因分析246

13.2.1 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246

13.2.2 通货膨胀成因分析248

13.2.3 显性通胀与隐性通胀的相互关系250

13.3 通货膨胀效应分析251

13.3.1 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分析251

13.3.2 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调整效应分析252

13.3.3 通货膨胀的居民储蓄效应分析253

13.3.4 通货膨胀的货币供给结构调整效应分析254

13.3.5 通货膨胀的资产结构调整效应分析254

13.3.6 通货膨胀的消费结构调整效应分析255

13.4 通货膨胀的识别与治理256

13.4.1 通货膨胀类型的识别256

13.4.2 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258

问题研讨13259

第14章 经济周期分析260

14.1 经济周期理论260

14.1.1 经济周期的概念与分类260

14.1.2 经济周期的构成260

14.1.3 经济周期的基本理论261

14.2 经济周期的测度263

14.2.1 经济周期的描述263

14.2.2 经济周期测度的基本问题264

14.2.3 经济周期测度的方法265

14.3 我国经济增长周期的测度与分析268

14.3.1 经济增长周期的测度268

14.3.2 周期波动的自传导机制分析269

14.3.3 周期波动的外在冲击机制分析270

14.4 经济景气循环分析274

14.4.1 经济景气循环统计指标274

14.4.2 经济景气指数的计算274

14.4.3 我国经济景气指数的应用276

问题研讨14278

第15章 经济发展分析279

15.1 工业化的测度与分析279

15.1.1 工业化的内涵279

15.1.2 工业化的基本理论280

15.1.3 工业化的综合测度282

15.1.4 中国工业化的实证分析284

15.2 城镇化的测度与分析286

15.2.1 城市与城镇化的内涵286

15.2.2 城镇化的综合测度287

15.2.3 工业化与城镇化联动的测定288

15.2.4 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的测定289

15.2.5 工业化与城镇化聚类分析290

15.3 信息化的测度与分析291

15.3.1 信息化的内涵291

15.3.2 信息化的综合测度292

15.3.3 信息化推动工业化的效应分析293

15.4 农业贡献的测度分析295

15.4.1 农业发展的基本理论295

15.4.2 农业剩余贡献的测度296

问题研讨15297

第16章 经济增长分析299

16.1 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299

16.1.1 经济增长的概念299

16.1.2 经济增长理论299

16.2 经济增长均衡性分析302

16.2.1 经济增长均衡的概念302

16.2.2 经济均衡增长模型302

16.2.3 我国经济增长均衡性分析304

16.3 经济增长投入因素分析306

16.3.1 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306

16.3.2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307

16.3.3 我国经济增长投入因素分析308

16.4 经济增长产业因素分析310

16.4.1 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的关系310

16.4.2 经济增长的产业供给模型311

16.4.3 我国经济增长的产业供给因素分析312

16.5 经济增长需求因素分析316

16.5.1 经济增长需求因素分析的内容316

16.5.2 经济增长的需求函数316

16.5.3 我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因素分析317

问题研讨16322

第17章 宏观经济效益分析323

17.1 宏观经济效益分析的基本问题323

17.1.1 宏观经济效益的概念与特征323

17.1.2 宏观经济效益的决定因素324

17.1.3 宏观经济效益分析的内容325

17.2 宏观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325

17.2.1 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325

17.2.2 社会再生产过程经济效益评价体系326

17.2.3 投入产出要素经济效益评价体系326

17.3 宏观经济效益评价的方法329

17.3.1 宏观经济效益评价准则329

17.3.2 宏观经济效益评价的方法330

17.4 宏观经济效益因素分析333

17.4.1 宏观经济效益总变动因素分析333

17.4.2 效益评价指标变动因素分析334

问题研讨17339

第18章 宏观经济综合分析340

18.1 投入产出综合分析340

18.1.1 投入产出综合分析的概念340

18.1.2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结构340

18.1.3 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342

18.1.4 投入产出分析法的应用343

18.2 宏观经济运行综合分析345

18.2.1 宏观经济运行综合分析的任务345

18.2.2 宏观经济运行分析体系的构建346

18.2.3 宏观经济运行分析的方法346

18.3 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348

18.3.1 国际竞争力的的涵义348

18.3.2 国际竞争力的来源348

18.3.3 国际竞争力的分类348

18.3.4 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方法349

18.4 区域经济综合分析351

18.4.1 区域经济综合分析的任务351

18.4.2 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352

18.4.3 区域经济综合分析的内容与方法355

问题研讨18356

参考文献35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