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评价文体学=APPRAISAL STYLISTICS【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彭宣维著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103MB
- 文件页数:51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评价文体学=APPRAISAL STYLISTICS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绪论3
1 评价文体学概说3
1.1 引言3
1.2 相关背景4
1.3 何需评价文体学?关注范围?8
1.4 评价文体学的理论框架11
1.5 评价文体学的学科定位与本书概要16
二、评价文体学历史沿革23
2 亚里士多德的评价之路23
2.1 引言23
2.2 亚氏论述中涉及的‘情感’和‘鉴赏’意义24
2.3 亚氏论述中涉及的‘判断’意义30
2.4 亚氏论述中涉及的‘介入’和‘级差’意义36
2.5 评价范畴的多层次性及其价值41
2.6 总结43
3 西方修辞学与文艺美学的评价主旨45
3.1 引言45
3.2 赫尔摩吉尼斯论风格45
3.3 西方文艺批评的评价之路54
3.3.1 情感派55
3.3.2 判断派59
3.3.3 鉴赏派63
3.3.4 综合态度派与兼及介入和级差者67
3.4 总结71
4 先前文体学与叙事学的评价主旨72
4.1 引言72
4.2 相关理论的整体评价定位73
4.3 从概念相度看相关研究的评价主旨76
4.3.1 文体学关注的概念相度76
4.3.2 叙事学关注的概念相度79
4.4 从人际与语篇相度看相关研究和评价主旨89
4.4.1 与互动意义有关的评价性研究89
4.4.2 从语篇相度看相关研究及其评价主旨93
4.5 文化语境视角97
4.5.1 近似评价性的相关研究97
4.5.2 由权势关系引发评价主旨研究104
4.6 多角度的相关研究及其评价主旨108
4.6.1 功能文体学的相关分析108
4.6.2 认知语言学的应用分析112
4.6.3 叙事学多角度的研究文献114
4.7 总结115
三、评价文体学的理论范式119
5 评价文体学的理论范式119
5.1 引言119
5.2 ‘现在’的观念119
5.2.1 背景、研究问题和出发点123
5.2.2 对‘现在’的基本认识131
5.2.3 ‘现在’的基本特征及相关阐述138
5.2.4 小结148
5.3 操作平台——系统功能语言学150
5.3.1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本模型150
5.3.2 社交环境下语言过程的记忆加工157
5.4 总结163
6 评价文体学的学科前提164
6.1 引言164
6.2 ‘作者—文本—读者’一体化解读机制164
6.2.1 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方案165
6.2.2 文本解读的实质——所指重构及其制约167
6.2.3 所指重构的记忆加工原理172
6.2.4 记忆加工的社会文化特点与内容177
6.2.5 以互动性、主体间性与记忆为基础的解读差异机制180
6.2.6 小结182
6.3 评价文体学的操作原则与分析框架183
6.4 总结191
四、评价文体学模型建构195
7 文学话语中的前景化评价成分195
7.1 引言195
7.2 仅有(隐含)作者/或和叙述者出现的情况及其关系197
7.3 隐含作者、叙述者和叙述对象202
7.4 隐含作者、叙述者、叙述对象1和叙述对象2208
7.5 叙述角色——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关系213
7.6 隐性评价与隐含作者218
7.7 总结222
8 从前台走向背景225
8.1 引言225
8.2 前景化视角下评价意义的语词组织227
8.3 走向背景——评价意义成分的话语组织236
8.4 常见修辞格的非前景化整体评价主旨244
8.5 抒情性散文与小说中的整体评价主旨249
8.6 总结257
9 评价文体学的批评—审美观259
9.1 引言259
9.2 对立波动平衡——共时视角262
9.3 穿梭波动平衡——泛时/现在主义视角274
9.4 构成平衡关系的主要范畴281
9.5 总结286
五、《廊桥遗梦》文本分析291
10 整体中心—边缘成分的评价文体分布模式291
10.1 引言291
10.2 男女主人公为情感者的意愿成分293
10.2.1 以金凯为情感者的意愿成分294
10.2.2 以弗朗西丝卡为情感者的‘意愿性’成分297
10.3 以男女主人公为情感者的愉悦成分303
10.4 以男女主人公为情感者的满意和安全成分310
10.4.1 以男女主人公为情感者的满意成分310
10.4.2 以男女主人公为情感者的安全成分315
10.5 总结320
11 局部中心—边缘成分的评价文体分布模式(一)322
11.1 引言322
11.2 男女主人公为判断对象的能力性成分323
11.2.1 男女主人公对自己的积极能力评价323
11.2.2 弗朗西丝卡对金凯的积极能力评价327
11.2.3 有关二人的消极能力评价331
11.3 男女主人公为判断对象的可靠性成分335
11.3.1 男女主人公对自己的可靠性判断335
11.3.2 叙述者对男女主人公的可靠性判断338
11.3.3 弗朗西丝卡及他人对金凯的可靠性判断342
11.4 男女主人公为判断对象的其他成分346
11.5 以男女主人公和叙述者为判断者的恰当性成分355
11.6 总结358
12 局部中心—边缘成分的评价文体分布模式(二)359
12.1 引言359
12.2 以男女主人公为对象的反应性成分360
12.2.1 金凯及他人对弗朗西丝卡的反应性评价360
12.2.2 弗朗西丝卡及他人对金凯的反应性评价363
12.3 边缘性反应成分369
12.3.1 基于自然环境的反应特征369
12.3.2 反应类成分隐含的判断和情感特征373
12.4 其他边缘性成分:构成性与估值性378
12.4.1 构成性成分的文体价值378
12.4.2 估值性成分的文体价值382
12.5 总结390
13 叙事方式:单声乎?多声乎?391
13.1 引言391
13.2 ‘收缩’成分392
13.2.1 命题框架内的‘否认’成分的文体价值392
13.2.2 ‘公告’成分的文体价值402
13.3 ‘扩展’成分408
13.3.1 接纳成分与级差意义409
13.3.2 宣称介入——小成分之大视野418
13.4 总结424
14 叙事口吻:强耶?弱耶?426
14.1 引言426
14.2 数量级差成分的文体特征427
14.2.1 弗朗西丝卡对自己做出评价时的级差特征428
14.2.2 金凯对自己做出评价时的级差特征434
14.3 强度级差成分的文体特点438
14.3.1 针对两人情感意义的强度特征439
14.3.2 针对两人判断和鉴赏意义的强度特征446
14.4 聚焦成分的文体价值:现象举偶450
14.4.1 针对于男女主人公的一些典型聚焦成分451
14.4.2 从几个代表性聚焦成分看文体价值456
14.5 总结462
六、尾声467
15 结束语467
参考文献470
热门推荐
- 2119800.html
- 2878852.html
- 1487537.html
- 658092.html
- 223626.html
- 130565.html
- 332779.html
- 2963208.html
- 2828755.html
- 16190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616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074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696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313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802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620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255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34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39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