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智力资本论 新时期科技经济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智力资本论 新时期科技经济学
  • 葛家理,延吉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43058X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76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28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智力资本论 新时期科技经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智力资本论的研究目的、对象、内容和方法1

一、研究目的1

二、研究对象1

三、研究内容1

四、研究思路2

五、研究方法2

六、研究态度2

第一篇 智力资本的新时代3

第一章 世界将进入智力资本的新时代3

第一节 世界将进入开发智力资源、形成智力资本的新时代3

一、人类社会的三个资源开发阶段3

二、世界经济将经历“两种资本”的新时代4

第二节 智力资本时代引发的科技经济一体化的革命5

一、新时代的科技经济一体化革命5

二、新一代的经济技术革命将引起人类社会深刻的变革和飞跃发展7

第三节 科技经济一体化革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8

一、机遇8

二、挑战10

第二章 新时代经济理论与科技理论的变革与更新11

第一节 新时代科技经济的特征11

一、新时代科技经济的三个典型11

二、新时代的经济大趋势11

第二节 新时代发展要求科技学的更新13

一、功能全局性13

二、换代高速性14

三、社会互动性14

四、交叉拓展性14

五、聚焦突破性14

六、产业效益性14

七、经营风险性15

八、资源双重性15

第三节 新时代科技学的发展更新呼唤经济理论的变革15

一、传统经济机制正在过渡和转变15

二、科学技术的发展呼唤着新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18

第二篇 智力资本的基本理论20

第三章 智力资源论20

第一节 智力资源的基本概念20

一、什么是智力资源20

二、有关智力资源的基本概念20

第二节 智力资源的辨识原理22

一、资源过载辨识概念22

二、智力资源吸取技术和投放技术23

三、智力资源用户辨识原理23

第三节 智力资源形成与集成26

一、智力资源的形成26

二、智力集成理论26

第四节 现有智力资源挖掘的“知识发现仓库”原理31

第四章 智力劳动论33

第一节 劳动理论的深化是时代进步的需要33

一、劳动对象不同33

二、劳动性质不同33

三、研究目的不同33

四、研究范畴不同33

五、研究方法不同34

第二节 智力资本时代的劳动理论34

一、有关劳动的基本概念34

二、智力资本时代的劳动观35

第三节 智力劳动的特殊属性39

一、创造性39

二、突变性39

三、无形性39

四、时效性40

五、独立性40

六、生命与非生命双重性40

第四节 智力劳动的创造力原理40

一、基本概念40

二、创造力原理41

第五节 智力劳动的度量理论(智力劳动生产力的生命周期理论)43

一、研究目的43

二、基本模型43

三、模型参数的物理意义44

四、模型运算得到的各种指标量45

五、参数计算47

第六节 智力劳动生产力的概率模型47

第五章 智力价值论49

第一节 新经济的“价值理论”需要重新认识49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遗留下来的难题49

二、现代各学派对新经济“价值观”的不同认识50

三、劳动价值论需要再研究、再认识和再发展51

第二节 智力资本时代价值理论的特点52

一、时代性52

二、共存性52

三、兼容性53

四、互动性53

五、关联性53

六、协调性54

第三节 智力劳动的价值理论55

一、物力资本的原创价值规律55

二、智力资本的现代价值规律56

第六章 智力资本论59

第一节 智力资本的基本概念59

一、什么是“智力资本”59

二、智力资本的生长结构59

第二节 智力资本第一规律——流通规律60

一、货币资本流通模式及原创剩余价值形成规律60

二、智力资本流通模式及现代超值价值形成规律60

三、智力资本流通规律中得到的重要认知62

第三节 智力资本第二规律——扩张规律63

一、智力资本的周期性63

二、智力资本的变异性63

三、智力资本的扩张性63

四、智力资本的再生性63

五、智力资本的分叉性64

第四节 智力资本第三规律——集成规律(智力、物力双重资本的优化集成)64

一、单纯物力资本的C-D函数及其局限性64

二、双重资本作用的集成规律66

第五节 智力资本第四规律——分配规律71

一、智力资本回报的分配原则71

二、智力资本时代的分配模式71

三、我国智力资本分配机制改革探讨71

第七章 智力社会论75

第一节 物力资本社会存在着固有的深刻矛盾75

一、富人与穷人利益的矛盾75

二、富国与穷国不平等的矛盾75

三、人类与自然资源及生态争夺的矛盾75

四、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错位的矛盾76

五、人与社会制度的矛盾77

第二节 智力资本社会雏形显露出的新趋势77

一、智力资本社会雏形显露出来的新特点77

二、智力资本社会雏形显示出新的发展趋势79

三、智力资本社会雏形表现出的问题80

四、简短结论80

第三节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再认识81

一、现代资本主义是“垂死的”吗81

二、如何认识20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制度调整和改革试验82

三、私有制既不是改革的灵丹妙药,也并非一无是处84

第四节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化认识84

一、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85

二、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三个深层次问题85

第五节 智力资本社会的未来学展望与预测86

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智力资本社会的实践证明了我国的发展潜力86

二、智力资本社会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与预测88

第三篇 智力资本经济学91

第八章 智力技术论91

第一节 21世纪技术的发展将达到一个新阶段91

一、狭义物力技术论向广义智力技术论演化的新趋势91

二、智力技术形成了人体延伸技术新体系92

第二节 智力技术辨识原理95

一、智力技术的含义95

二、智力技术界定及分型95

三、智力技术与物力技术特征之比较96

四、智力技术的出现引起社会性的大变化、大更新97

第三节 智力技术的创新原理97

一、基本概念97

二、理论创新体系99

三、技术创新体系99

四、制度创新体系102

五、文化创新体系102

第四节 智力技术的商业化原理103

一、智力技术商业化过程链103

二、智力技术商业化过程漏斗模式103

三、智力技术商业化的集成作用104

第五节 智力技术的扩散传递原理105

一、智力技术的扩散形式105

二、智力技术的传递模型106

第六节 智力技术发展的跨越原理111

一、问题的提出111

二、世界各国跨越式发展的历史例证112

三、后发国家在智力资本时代能否跨越发展赶上发达国家112

四、中国能否以智力技术跨越来推动经济跨越发展114

五、我国如何实施跨越式发展119

第七节 智力技术的“创新预见学”原理123

一、智力技术“创新预见学”的基本概念123

二、智力技术“创新预见学”的基本理论124

三、智力技术“创新预见学”的基本方法128

四、智力技术创新预见的检验与评价130

第八节 智力技术的产权保护原理131

一、确保符合国际法规131

二、完善国内法制建设131

三、管理与发展知识产权领域的基础设施132

四、保护所有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避免不正当竞争132

五、完善保护知识产权的经济杠杆132

六、培养和形成社会意识132

第九章 智力产业论133

第一节 智力产业的基本概念133

一、产业的概念133

二、双重产业观念133

三、两种产业的转化过程133

四、两种产业的结构模式134

五、智力产业蓬勃发展的新趋势135

第二节 智力产业化原理136

一、智力高新科技产业136

二、智力产业化环链模式136

三、科技产业化的动力机制138

四、实现科技产业化需优先考虑的因素138

第三节 智力产业可靠性原理139

一、智力产业化的特点139

二、影响智力产业可靠性的因素141

三、高新智力产业生产的可靠性设计方法141

四、科技生产力的设计143

五、智力产业的经济可靠性设计144

第四节 智力产业孵化器原理147

一、基本概念147

二、智力产业孵化器的组织和结构147

三、孵化器理论的发展历程148

四、智力产业孵化器理论(智能集成优势孵化的三个规律)149

五、孵化器的扩张理论150

六、孵化器的管理理论151

第五节 智力产业经营中的机遇控制论152

一、基本概念152

二、基本原理153

三、机遇控制论的捕捉机遇模型(波浪理论)154

四、多重机遇控制的控制协调器原理(G原理)156

第六节 创新的智力文化产业158

一、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158

二、智力文化产业面临的矛盾和冲突158

三、建设文化与科技互补互融的产业体系160

第十章 智力商品论162

第一节 智力商品162

一、基本概念162

二、基本形式162

三、基本性质162

第二节 智力商品市场论164

一、智力资本时代出现两个平行市场是社会进步的标志164

二、影响智力商品市场运行的因素165

三、培育智力商品市场的基本法则165

第三节 智力商品的非等价交换理论166

一、智力商品的交换模式166

二、智力商品的非定常、非等价交换规律169

第四节 智力商品的价格发现理论和方法169

一、智力商品价格发现理论170

二、智力商品价格发现的模糊识别模式171

第五节 智力商品的超循环扩张规律174

一、智力商品的开循环流通图174

二、智力商品流通的循环模式及规律175

第十一章 智力社会的“人才-教育-科技-经济”互动发展论177

第一节 概述177

一、智力社会的TESTES互动发展论177

二、双重TES社会互动论的基本理论177

三、智力社会的协同作用原理178

第二节 21世纪面对一场世界性“重新就业”的文明革命180

一、世界性“21世纪劳动与重新就业的新文明革命”正在兴起180

二、新文明革命的三个冲击波180

第三节 智力教育学182

一、教育将走向一个新阶段182

二、智力教育学与创造力人才学182

三、当前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182

四、智力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83

五、智力教育内容创新与改革185

六、建立培养“有创造力人才”创新体系框架187

第四节 智力人才学188

一、人才的辨识原理189

二、人才的聚集原理190

三、人才再教育原理191

四、人才三位一体使用原理192

五、人才的激励共享原理192

第四篇 智力资本战略学194

第十二章 智力资本战略经济学194

第一节 概述194

一、基本概念194

二、战略态势194

三、战略环境194

第二节 智力资本战略经济学的基本理论195

一、突破跨越理论195

二、双赢互利理论196

三、模式安全理论199

四、风险控制理论206

第十三章 我国科技经济一体化战略应用220

第一节 我国智力科技战略取得的成就与传统特色220

一、震撼性220

二、针对性220

三、自主性220

四、有限性220

五、创新性221

第二节 我国高科技战略存在的问题221

一、我国发展高科技存在差距221

二、我国发展高科技存在的若干争议226

第三节 我国智力科技经济一体化战略设计227

一、战略框架227

二、战略设计228

第四节 我国发展高科技战略政策和管理改革建议233

一、总体思想233

二、领导管理方式改革233

三、科技战略改革的内容234

四、形成科学研究基地化和开放化的新模式234

第十四章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战略应用236

第一节 我国国有企业发展历程236

一、我国计划经济企业体制形成阶段236

二、我国企业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237

三、我国国有大型控股企业集团建立阶段237

四、我国国有企业向全球化、现代化迈进阶段238

第二节 我国大型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的几个问题238

一、“政控企业”与“市控企业”的性质定位问题238

二、政府行为与商业行为的执行矛盾240

三、改制企业中国家、集体与劳动者产权的分配问题241

四、国企改革“全球经营、跨国上市、积极入世”的战略问题242

五、改革速度与改革质量问题243

第三节 国有企业改革战略经济理论研究243

一、国有资产“民本结构产权论”243

二、改制企业的“弹性边界识别论”246

三、治理结构的“多元分离论”252

第四节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初获成效(以石油行业为案例)257

一、我国石油企业体制改革的历史与展望257

二、中国巨型石油公司进入国际市场的现状分析258

三、我国巨型石油企业全球化体制变革取得的成绩258

四、国企深化改革若干深层次问题有待再研究259

第五节 新时期我国国企深化改革展望263

一、形成网络管理,深化现代化机制改革263

二、促进风险整合,深化竞争战略经营改革266

三、不断组织再造,深化全球化企业体制改革272

参考文献27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