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农村建设典例读本【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新农村建设典例读本
  • 王国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四川出版集团;成都:天地出版社
  • ISBN:978780726889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123页
  • 文件大小:3MB
  • 文件页数:139页
  • 主题词: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学习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农村建设典例读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生活宽裕篇3

第一章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3

一 恩格尔系数与农民食物消费3

1.恩格尔系数3

2.恩格尔系数的国际评价标准3

3.我国城镇和乡村的恩格尔系数4

二 农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总体现状和结构4

1.“十五”以来,全国农民消费增长出现了积极变化4

2.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的具体体现5

3.现金消费支出比重显著提高5

4.消费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5

5.消费能力呈现不均衡状态6

6.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仍在扩大6

三 农民食品消费需求变化的发展趋势和原因7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小康生活经历的阶段7

2.农民生活消费需求的变化7

3.农民生活消费需求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8

4.农民的食物消费和营养水平现状8

第二章 农民居住条件与村庄整治10

一 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标体系与全面小康社会对农民居住质量总的要求10

1.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标体系10

2.全面小康社会对农民居住质量总的要求11

二 我国农民居住条件现状12

1.住房条件明显改善12

2.各地区农村居民的生活普遍有所改善13

三 农民居住环境现状与存在的问题13

1.村庄村容村貌不断变化13

2.农民居住环境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4

四 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的目标和方向16

1.搞好居民点规划,加强村庄民房规划管理16

2.加强农民康居工程建设17

3.开展创建秀美村庄活动18

4.治理“空心村”18

五 发达地区农村村庄整治的探索和模式19

1.北京市农村村庄整治的特点和模式19

2.江苏吴中区农村村庄整治的特点和模式23

3.农村村庄整治模式的发展方向和需要注意的问题27

第三章 农村文化消费30

一 我国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历程与现状30

1.建设新农村,实现全面小康30

2.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现状30

3.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会急需加快农村文化的发展31

二 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原因33

1.存在的问题33

2.导致原因35

三 提升农民文化消费水平的对策36

1.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36

2.区分层次,因地制宜,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37

3.以多层次的教育方式加强农村文化主体的建设37

4.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文化载体,搞好阵地建设39

5.加强文化形式的丰富与创新39

典型示范篇43

第一章 学习借鉴43

一 明星村的示范意义43

1.市场经济下集体经济的优势43

2.落实土地村民集体所有制44

3.农民有发展权,农村就会人才辈出45

4.在新农村建设中扬弃和超越46

二 非典型性的明星村——元宝村47

1.今日元宝村48

2.含蓄的亿元村49

3.元宝村的崛起49

4.元宝村的发展50

三 妙手扮靓新农村——无锡52

1.阳光健康新农村53

2.思想认识是关键55

3.因地制宜找抓手56

4.反哺农业正当时58

四 因地制宜搞好新农村建设——苏南的做法59

1.杏虎村:规划先行从抓农民增收入手59

2.常兴村:始终紧抓精神文明60

3.五塘村:经济薄弱村首先要发展经济61

4.叶家港村:家家创业,新农村雏形已显62

五 广东城镇化建设的有益启示63

1.二、三产业突飞猛进,是城镇化提速的依托63

2.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是城镇化的内在驱动力65

3.“五个统筹”之首位——协调发展的重心66

4.十大优惠政策——工业反哺农业68

5.失地农民不失业——就业安置“大手笔”69

6.“反弹琵琶”城镇化,制度配套“弹钢琴”71

六 江苏老区新农村建设十大亮点74

1.亮点之一:启动实施农村建设“十大工程”,科学规划新农村建设75

2.亮点之二:“一免四补”惠农政策,促进粮食生产连续四年丰收75

3.亮点之三:“一村一品”,高效特色农业星罗棋布76

4.亮点之四: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提升了老区农业的经济优势和综合生产能力77

5.亮点之五:乡镇企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77

6.亮点之六:“五百万农民大转移”和百万农民培训,以就业促增收成效显著77

7.亮点之七:农村“五件实事”,切实改善老区民生78

8.亮点之八:“千村示范”“千村帮扶”和谐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79

9.亮点之九:乡村文化建设风采各异79

10.亮点之十:开展“双学”活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加强80

第二章 反思与奋起81

一 新农村建设:一个新的历史起点81

1.第三次大调整来临81

2.韩国“新村运动”的启示83

3.我国如何建设新农村85

二 村级集体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的作用87

1.华西式的股份合作制88

2.南山式的村企合一制89

3.小岗村的困惑90

4.大寨的今昔94

5.横店的共有共享99

6.几点启示103

三 新农村离我们有多远104

1.东部:离新农村目标最近的地方105

2.中部:崛起之路不平坦108

3.西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111

四 新农村建设应吸收国内外农村发展经验114

1.国内外农村发展的若干情况114

2.广东德庆破解新农村建设十大难题116

3.几点可供参考的经验118

参考资料12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