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仪器分析实用教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现代仪器分析实用教程
  • 冯玉红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13117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65页
  • 文件大小:153MB
  • 文件页数:477页
  • 主题词:仪器分析-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仪器分析实用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0.1 概述1

0.2 仪器分析实验内容的安排2

0.3 仪器分析实验的目的和基本要求2

0.3.1 仪器分析实验的目的2

0.3.2 仪器分析实验的基本要求3

第1篇 分离分析技术4

第1章 气相色谱分析法4

1.1 气相色谱分析概述4

1.1.1 气相色谱分析4

1.1.2 气相色谱分析的分类5

1.1.3 气相色谱分析的特点5

1.2 原理6

1.2.1 方法原理6

1.2.2 仪器结构与原理6

1.3 色谱的定性定量分析9

1.3.1 定性分析9

1.3.2 定量分析10

1.4 实验技术13

1.4.1 色谱柱的清洗13

1.4.2 担体处理及固定液涂渍13

1.4.3 色谱柱的填充和老化13

1.4.4 色谱仪的日常维护13

1.5 实验14

1.5.1 气相色谱的内标法定量分析14

1.5.2 程序升温毛细管柱色谱法分析中药小茴挥发油中的反式茴香醚16

第2章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18

2.1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概述18

2.1.1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18

2.1.2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的分类19

2.1.3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的特点20

2.2 原理20

2.2.1 方法原理20

2.2.2 仪器结构与原理21

2.3 实验技术24

2.3.1 色谱柱性能的测试24

2.3.2 从HPLC色谱柱上去除样品残余物24

2.3.3 梯度淋洗25

2.3.4 液相色谱仪的日常维护25

2.4 实验28

2.4.1 芳烃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28

2.4.2 高效液相色谱内标法定量分析30

第3章 离子色谱分析32

3.1 离子色谱分析概述32

3.1.1 离子色谱分析32

3.1.2 离子色谱分析的分类34

3.1.3 离子色谱分析的特点34

3.2 原理34

3.2.1 方法原理34

3.2.2 仪器结构与原理35

3.3 实验技术40

3.3.1 流动相的选择40

3.3.2 溶液的配制41

3.3.3 离子色谱样品预处理技术41

3.3.4 离子色谱分离方式和检测方式的选择45

3.4 实验46

3.4.1 离子色谱法测定蔬菜、水果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46

3.4.2 免试剂离子色谱法测定溶液中各类阴离子47

3.4.3 海水中阴离子的分析48

第4章 电泳分析51

4.1 电泳分析概述51

4.1.1 电泳分析51

4.1.2 电泳分析的特点51

4.1.3 电泳分析的分类52

4.2 原理52

4.2.1 方法原理52

4.2.2 仪器结构与原理53

4.3 实验技术61

4.3.1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61

4.3.2 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63

4.3.3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64

4.3.4 双向电泳66

4.3.5 毛细管区带电泳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75

4.4 实验77

4.4.1 血清蛋白的醋酸纤维薄膜电泳77

4.4.2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78

4.4.3 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80

4.4.4 小麦叶片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分析82

4.4.5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分析槟榔碱和槟榔次碱84

第2篇 化合物结构鉴定技术86

第5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86

5.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概述86

5.2 原理86

5.2.1 分子中电子跃迁和吸收谱带的类型87

5.2.2 吸收光谱图与紫外-可见分析常用术语88

5.2.3 定性分析88

5.2.4 定量分析89

5.2.5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89

5.3 实验技术93

5.3.1 样品的制备与要求93

5.3.2 参比液的使用94

5.3.3 吸收池的使用94

5.3.4 测试条件的选择94

5.3.5 不适当的实验技术引起的误差95

5.3.6 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95

5.3.7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化合物定性鉴定中的应用97

5.3.8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98

5.3.9 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100

5.3.10 单组分定量分析101

5.3.11 多组分混合物的测定102

5.4 实验102

5.4.1 可乐型饮料中咖啡因的测定102

5.4.2 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铝104

5.4.3 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双组分混合物105

5.4.4 紫外分光光度法106

第6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108

6.1 红外吸收光谱概述108

6.2 原理109

6.2.1 方法原理109

6.2.2 仪器结构与原理113

6.3 红外光谱的应用115

6.3.1 定性分析115

6.3.2 定量分析117

6.4 谱图分析120

6.5 实验技术121

6.5.1 固体样品的制备121

6.5.2 液体样品的制备技术123

6.5.3 气体样品的制备124

6.6 实验125

6.6.1 有机化合物红外光谱的测定和分析125

6.6.2 醛和酮的红外光谱127

6.6.3 红外光谱法定量测定青霉素G钠盐128

第7章 拉曼光谱分析技术130

7.1 拉曼光谱分析概述130

7.1.1 拉曼光谱分析130

7.1.2 拉曼光谱技术的分类130

7.2 原理130

7.2.1 方法原理130

7.2.2 拉曼光谱的量子理论131

7.2.3 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的关系132

7.2.4 仪器结构与原理133

7.3 实验技术133

7.4 实验133

7.4.1 有机酸拉曼光谱测定133

7.4.2 无机化合物拉曼光谱测定134

第8章 荧光和磷光分析技术136

8.1 荧光和磷光分析概述136

8.2 原理137

8.2.1 方法原理137

8.2.2 仪器结构与原理141

8.3 实验技术143

8.3.1 荧光和磷光分析技术143

8.3.2 荧光分析法的应用145

8.3.3 磷光分析法的应用145

8.4 分子发光分析法应用146

8.4.1 奎宁的荧光特性和含量测定146

8.4.2 荧光分析法测定乙酰水杨酸和水杨酸147

第9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150

9.1 核磁共振波谱法概述150

9.2 原理150

9.2.1 核磁共振的产生150

9.2.2 弛豫过程152

9.2.3 核磁共振参数152

9.2.4 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线157

9.2.5 谱仪的主要部件158

9.3 谱图解析160

9.4 实验技术164

9.4.1 样品的制备164

9.4.2 常规氢谱的操作165

9.4.3 常规碳谱的操作165

9.4.4 记录二维核磁共振谱165

9.4.5 多重共振166

9.5 实验167

第10章 质谱分析法170

10.1 质谱分析概述170

10.1.1 质谱分析170

10.1.2 质谱仪的分类171

10.1.3 质谱分析的特点171

10.2 原理171

10.2.1 进样系统172

10.2.2 离子源173

10.2.3 质量分析器177

10.2.4 检测器180

10.2.5 真空系统181

10.2.6 数据处理和应用181

10.3 质谱联用技术182

10.3.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182

10.3.2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184

10.3.3 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CE-MS)185

10.3.4 芯片-质谱联用(Chip-MS)186

10.3.5 超临界流体色谱-质谱联用(SFC-MS)186

10.3.6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质谱联用(ICP-MS)186

10.3.7 串联质谱(MS-MS)186

10.4 质谱的解析187

10.4.1 质谱图中的各种离子187

10.4.2 重要有机化合物的质谱分析190

10.4.3 分子质谱法的应用193

10.5 实验技术195

10.5.1 提高灵敏度可以考虑的手段195

10.5.2 直接进样技术196

10.5.3 GC-MS分析条件的选择196

10.5.4 GC-MS定量分析196

10.5.5 GC-MS灵敏度的测定197

10.5.6 LC-MS的灵敏度197

10.5.7 质谱技术的应用197

10.6 实验198

10.6.1 质谱直接进样法分析固体有机物198

10.6.2 质谱法测定化合物的结构199

10.6.3 有机混合物的GC-MS定性分析200

第11章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分析202

11.1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分析概述202

11.2 方法原理202

11.2.1 共振条件202

11.2.2 g因子203

11.2.3 仪器结构与原理204

11.3 实验技术205

11.3.1 样品制备205

11.3.2 仪器工作参数选择206

11.3.3 自由基实验技术207

11.4 实验208

第3篇 元素分析技术210

第12章 原子吸收光谱210

12.1 原子吸收光谱概述210

12.2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原理211

12.2.1 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211

12.2.2 原子吸收光谱与原子结构211

12.2.3 原子吸收光谱的轮廓211

12.2.4 原子吸收光谱的测量212

12.2.5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214

12.3 实验技术217

12.3.1 实验条件的选择217

12.3.2 干扰因索及消除方法219

12.3.3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分析技术221

12.3.4 定量分析223

12.4 实验224

12.4.1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自来水中的镁224

12.4.2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品中的铅226

12.4.3 水质中钙和镁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28

第13章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231

13.1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概述231

13.2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原理232

13.2.1 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原理232

13.2.2 HG-AFS法的分析性能与特点232

13.2.3 HG-AFS法的仪器装置234

13.2.4 HG-AFS法的实验技术与方法235

13.3 实验技术239

13.3.1 最佳氢化反应的条件239

13.3.2 用HG-AFS法测定氢化物元素的推荐分析条件239

13.3.3 提高测定灵敏度、降低检出限的方法240

13.3.4 提高测量精密度和准确度的方法241

13.3.5 扩大测量范围的方法244

13.3.6 HG-AFS分析方法的建立244

13.4 实验247

13.4.1 食品中汞的测定247

13.4.2 断续流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食品中的硒249

13.4.3 食品中砷的测定251

13.4.4 食品中铅的测定253

第14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技术255

14.1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概述255

14.2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基本理论256

14.2.1 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256

14.2.2 原子发射光谱仪260

14.3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技术271

14.3.1 定性分析271

14.3.2 半定量分析271

14.3.3 定量分析272

14.3.4 原子发射光谱的干扰与校正273

14.4 实验275

14.4.1 ICP光谱法测定饮用水总硅275

14.4.2 镍电解液中主要成分和微量成分的ICP光谱测定276

14.4.3 ICP-AES仪的操作步骤278

第15章 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技术280

15.1 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概述280

15.2 原理281

15.2.1 质谱仪工作原理281

15.2.2 ICP-MS的基本装置和工作原理282

15.2.3 ICP-MS仪器的组成和功能282

15.2.4 四极杆ICP-MS的数据采集方式287

15.3 实验技术288

15.3.1 定性定量分析288

15.3.2 ICP-MS分析的干扰及消除290

15.3.3 影响ICP-MS稳定性的因素293

15.3.4 等离子体质谱分析中的样品处理技术293

15.4 实验299

15.4.1 ICP-MS法同时测定生活饮用水中8种微量元素299

15.4.2 ICP-MS法同时测定金银花样品中的5种微量元素302

第16章 有机元素分析305

16.1 有机元素分析概述305

16.2 原理306

16.3 实验307

第4篇 微观形态形貌分析311

第17章 扫描电子显微镜311

17.1 扫描电子显微镜概述311

17.2 原理312

17.3 实验技术312

17.4 实验313

第18章 透射电子显微镜316

18.1 透射电子显微镜概述316

18.2 方法原理316

18.3 实验技术317

18.4 实验318

第19章 原子力显微镜322

19.1 原子力显微镜概述322

19.2 方法原理325

19.3 实验技术326

19.4 实验330

第20章 偏光显微镜332

20.1 偏光显微镜概述332

20.1.1 光学显微镜的发展332

20.1.2 光学显微镜的成像原理333

20.1.3 光学显微镜的物镜334

20.2 原理335

20.2.1 偏光显微镜基本原理335

20.2.2 偏光显微镜335

20.3 实验336

20.3.1 图像法测定颗粒大小及分布336

20.3.2 图像法测定固体材料的孔隙率339

第21章 X射线多晶体衍射分析341

21.1 X射线晶体衍射分析概述341

21.2 方法原理345

21.3 实验技术346

21.4 实验350

第22章 比表面积分析353

22.1 比表面积分析概述353

22.1.1 吸附研究353

22.1.2 基础知识354

22.2 原理356

22.3 实验358

22.3.1 活性炭比表面积的测定358

22.3.2 活性氧化铝孔径分布的测定360

第23章 激光粒度分析363

23.1 激光粒度分析概述363

23.1.1 粒度大小分类363

23.1.2 粒度分布363

23.1.3 粒度参数364

23.1.4 粒度分析方法364

23.2 原理366

23.2.1 激光粒度分析366

23.2.2 粒度分析仪368

23.3 实验370

第5篇 热分析技术374

第24章 差示扫描量热法375

24.1 差示扫描量热概述376

24.2 原理376

24.2.1 方法原理376

24.2.2 仪器结构与原理377

24.3 应用377

24.4 实验技术379

24.5 实验380

24.5.1 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阿司匹林的熔点380

24.5.2 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CuSO4·5H2O的结晶水381

第25章 热重分析技术383

25.1 热重分析概述383

25.2 原理383

25.2.1 方法原理383

25.2.2 基本结构384

25.2 应用386

25.3 实验技术388

25.4 实验389

25.4.1 草酸钙的热重分析389

25.4.2 热重(TG)-红外(IR)联用来研究阿司匹林的热氧降解过程390

第6篇 电化学分析技术393

第26章 电位分析技术398

26.1 电位分析概述398

26.2 原理398

26.2.1 参比电极398

26.2.2 指示电极400

26.2.3 电位法测量仪器404

26.3 实验技术405

26.3.1 直接电位法405

26.3.2 电位滴定法407

26.4 实验408

第27章 电导分析技术410

27.1 电导分析概述410

27.2 原理410

27.3 实验技术411

27.3.1 直接电导法411

27.3.2 电导滴定法412

27.4 实验413

第28章 电重量分析技术415

28.1 电重量分析概述415

28.2 原理415

28.3 实验技术416

28.3.1 恒电流电重量分析416

28.3.2 控制阴极电位电重量分析416

28.4 实验417

第29章 库仑分析法420

29.1 库仑分析法概述420

29.2 原理420

29.3 实验技术423

29.4 实验425

第30章 极谱分析法427

30.1 极谱分析法概述427

30.2 原理427

30.3 实验432

第7篇 前处理技术434

第31章 超临界流体萃取分析434

31.1 超临界流体萃取分析概述434

31.2 原理435

31.3 实验技术436

31.3.1 超临界流体萃取装置及原理436

31.3.2 萃取过程436

31.3.3 萃取装置436

31.4 实验437

第32章 固相萃取分析438

32.1 固相萃取分析概述438

32.2 原理439

32.3 实验技术441

32.4 实验441

第33章 微波萃取技术443

33.1 微波萃取技术概述443

33.2 原理443

33.3 特点、影响因素和应用444

33.3.1 微波萃取技术的特点444

33.3.2 影响微波萃取的主要因素444

33.3.3 微波萃取技术的应用444

33.4 前景和展望445

附录1 国际原子量表446

附录2 现代仪器分析常用仪器英文缩写447

附录3 常见官能团红外吸收特征频率表448

附录4 常见溶剂的化学位移462

参考文献4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