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唐君毅全集 第27卷 中国古代哲学精神【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唐君毅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九州出版社
- ISBN:7510841033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566页
- 文件大小:78MB
- 文件页数:57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唐君毅全集 第27卷 中国古代哲学精神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中国原始哲学精神3
中国原始民族哲学心灵状态之形成3
中国原始民族哲学思想之特征14
一、宗教思想14
二、政治思想18
三、道德思想20
中国科学与宗教不发达之古代历史的原因24
中国古代民族之凝合意识54
一、导论54
二、宗教意识、道德意识与政治意识56
三、封建意识与宗法意识62
四、艺术意识与经济意识65
五、历史意识与文字意识67
六、结论71
论中国原始宗教信仰与儒家天道观之关系兼释中国哲学之起源76
一、问题之提出76
二、论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怀疑论无神论之思潮为非必须经过者79
三、原始天神观念与儒家天道观念之异同83
四、对天神之报恩意识为由天神观念至天道观念之转变关键85
五、普遍的道德精神之重视为完成天神观念至天道观念之转变者89
六、由天道观念至体天道法天道之道德精神与艺术精神92
七、论天神观念中之至善的形上实在信仰之保存于孔孟之天道观念中95
八、总论中国哲学史之发展途程与西方印度之不同100
第二编 孔子的地位与精神105
孔孟精神105
孔子诛少正卯问题重辩——兼答四近楼主附答仲简107
至圣先师孔子二千五百年纪念115
论孔学精神——“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章引义124
略释孔门言恕131
孔子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地位之形成138
一、导言138
二、先秦诸子之渊源于孔子、孔子弟子,及诸子对孔子之推崇与孔子在中国学术文化之原始地位139
三、晚周秦汉之儒学,汉代之纬学、史学,与孔子地位之进一步的形成144
四、魏晋玄学家之以孔子为圣人之标准,及孔子在佛道二教中之地位,与魏晋至隋唐之文学家对孔子之尊崇150
五、宋明儒者之民间兴起,以匡扶世运,及孔子之至圣先师地位之确定155
六、孔子在清代学术文化中之地位,及清末以来之贬抑孔子地位之说之衍成,与其说之谬误158
七、结论及余论:孔子与中国文化生命之一体性162
附录:《中国哲学原论·原教篇》附录部前言168
孔子在中国历史文化中之地位如何形成——在孔圣堂中小学、孔圣会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词170
重申“孔子在中国历史文化中之原始地位”174
孔子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的形成——在台湾师范大学演讲词179
第三编 先秦两汉中国哲学精神187
《易传》之哲学浅释187
孟子性善论新释194
《易经》经文所启示之哲学思想203
汉代哲学思想之特征214
一、元气,气216
二、宇宙之初之道219
三、玄221
四、阴阳222
五、五行225
六、五行系统、八卦系统及律历之融合227
七、调和孟荀之性论228
八、教刑之并重与三纲之确立229
九、自人之躯体论天人合一说230
论墨学与西方宗教精神232
略辨老庄言道之不同242
略谈先秦两汉思想的中心问题253
先秦253
两汉256
第四编 佛教与中国哲学精神261
佛学时代之来临261
略说中国佛教教理之发展269
一、导言269
二、空宗与僧肇270
三、法相唯识宗精神与中国佛学诸宗277
四、天台宗280
五、华严宗283
六、禅宗285
谈中国佛学中之判教问题(为中国文化学院哲学博士班及台湾大学哲学硕士班讲)290
一、佛学之入中国之因缘290
二、判教之价值294
三、吉藏、智?、法藏之判教296
四、《法华》《华严》二经之对比问题299
五、佛性有恶与否之问题302
六、圆教之标准及法性无明之即与不即问题304
第五编 宋明理学精神311
泛论阳明学之分流311
张横渠之心性论及其形上学之根据326
一、张横渠思想在宋明理学中之地位326
二、张横渠之论心与禅宗之人心观327
三、气之意义之现代的解释331
四、张横渠之虚气不二论333
五、心之性情之意义338
六、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340
七、结论344
《罗近溪之理学》按语345
王龙溪学述346
一、前言346
二、知识意之辨347
三、良知之前更无未发良知之后更无已发义348
四、自信凝翕与先天正心之学350
五、良知与无生死超生死及良知之范围三教353
六、结论356
略述明道之学及其与横渠之学之不同358
论性360
言仁364
定性367
略述伊川之学371
张横渠学述要379
一、天道与气379
二、象与神化382
三、性、命与心384
四、诚明至命与对天地之继志述事387
晚明理学论稿390
述江右王门学(聂双江与罗念庵)390
王塘南与王一庵394
晚明王学修正运动之起原399
顾宪成与高攀龙402
略述刘蕺山诚意之学412
白沙在明代理学之地位432
朱子与陆王思想中之一现代学术意义441
阳明学与朱子学448
略谈宋明儒学与佛学之关系460
略谈宋明清学术的共同问题469
第六编 总论中国哲学精神481
中国哲学精神价值观念之发展——参加夏威夷第三次东西方哲学家会议论文481
一、精神价值之释义481
二、儒家道德教训中之精神价值与“自我寻找”之主要观念484
三、(一)人性为善,(二)天,(三)心,(四)人人皆可成圣成贤489
四、道家之精神价值493
五、补足中国哲学之佛家观念498
六、宋明理学价值意识之新方向499
七、晚近三世纪之精神、社会与自然价值501
中国方法论中之个人与世界——参加夏威夷第四次东西方哲学家会议论文504
引言504
一、透过类名、指涉、时空定位与相关之思维而认知个人为客观存在并为世界之一部分504
二、视为自觉道德主体之个人与此一主体所视之世界508
三、在心之虚与容中与在明与神中所超越之个人与世界512
四、透过德性之知与见闻之知而彼此超越而又内在之个人与世界514
中国思想中对“言”“默”态度之变迁——新亚研究所第七十四次学术演讲讨论会讲词523
略谈中国思想中之自然观——参加一九七四年东京“世界文化交流会”第二次会议论文535
一、西方思想中之Naturc之三种意义535
二、中国之“自然”与“性”之字原的意义537
三、道家之顺自然之思想538
四、自然自生,与超自然与自然之合一539
五、超自然即由自然之自己超越而见,及其内在于人性540
六、儒家对“自然”“人性”与“文化”三者通贯观541
中国人文世界之礼让精神——在复礼兴仁学会第十六期学术演讲会讲词545
上下与天地同流——关于中国哲学研究与治学态度答问549
说中国人文中之报恩精神558
热门推荐
- 1406380.html
- 1637832.html
- 1055277.html
- 3752725.html
- 1790124.html
- 1291269.html
- 3681233.html
- 3816068.html
- 346580.html
- 24553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682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971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407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85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911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428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354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092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176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12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