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碳酸盐岩微相 分析、解释及应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碳酸盐岩微相 分析、解释及应用
  • 马永生主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711605006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882页
  • 文件大小:217MB
  • 文件页数:909页
  • 主题词:碳酸盐岩-岩相分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碳酸盐岩微相 分析、解释及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碳酸盐岩微相研究新进展与展望1

1.1 碳酸盐岩微相的概念1

1.2 碳酸盐岩微相研究与应用的新进展1

2 碳酸盐岩沉积环境7

2.1 引言7

2.1.1 碳酸盐岩主要为内源而非外源沉积物7

2.1.2 “Sorby原理”:石灰岩主要由生物沉积物组成7

2.1.3 现代碳酸盐岩必读材料7

2.2 海陆碳酸盐岩沉积8

2.3 海洋沉积环境分区8

2.3.1 海洋环境划分界线9

2.3.2 海洋环境垂向和横向分区9

2.3.2.1 垂向分区9

2.3.2.2 横向分区9

2.4 现代碳酸盐岩沉积环境综述10

2.4.1 非海相碳酸盐岩形成环境10

2.4.1.1 土壤碳酸盐岩、古土壤、钙质壳/钙积层11

2.4.1.2 沼泽碳酸盐岩12

2.4.1.3 洞穴碳酸盐岩、洞穴沉淀物和喀斯特12

2.4.1.4 风成碳酸盐岩13

2.4.1.5 冰川碳酸盐岩13

2.4.1.6 淡水碳酸盐岩石灰华和钙质泉华13

2.4.1.7 湖泊碳酸盐岩15

2.4.1.8 河流碳酸盐岩19

2.4.2 滨岸和潮缘海陆过渡环境22

2.4.2.1 海滩(前滨)、障壁岛和滨岸潟湖22

2.4.2.2 潮缘环境22

2.4.3 浅海“浅水”和“深水”沉积环境23

2.4.3.1 陆缘海和陆表浅海23

2.4.3.2 碳酸盐岩陆架、缓坡和台地碳酸盐岩24

2.4.3.3 陆架边缘带26

2.4.3.4 礁27

2.4.4 热带和非热带地区碳酸盐岩组成、控制因素及其意义的差别28

2.4.4.1 热带和非热带碳酸盐岩纬度分带及识别标志28

2.4.4.2 热带和亚热带浅海碳酸盐岩33

2.4.4.3 非热带陆架碳酸盐岩和礁36

2.4.5 深海碳酸盐岩42

2.4.5.1 深海环境42

2.4.5.2 沉积作用过程42

2.4.5.3 深海沉积物43

2.4.5.4 深海再沉积物(“异地碳酸盐岩”)43

2.4.5.5 碳酸盐岩浮游生物和碳酸盐岩软泥44

2.4.5.6 碳酸盐岩保存和溶解深度界线44

2.4.5.7 碳酸盐岩陆坡、台地周围碳酸盐岩和碳酸盐岩裙44

2.4.6 冷泉口和热泉口碳酸盐岩46

微相分析49

3 研究方法49

3.1 野外工作及采样49

3.1.1 野外观察49

3.1.1.1 岩性、岩石构造和颜色49

3.1.1.2 层理和层、沉积构造和成岩特征51

3.1.1.3 化石和生物构造54

3.1.2 采样57

3.1.2.1 样品研究和统计57

3.1.2.2 采多少样?58

3.1.2.3 微相采样实用方案58

3.2 实验技术60

3.2.1 切片、揭片和薄片60

3.2.2 铸体、刻蚀和染色61

3.2.3 显微镜技术61

3.2.3.1 岩石学显微镜61

3.2.3.2 立体扫描电子显微镜61

3.2.3.3 荧光、阴极发光和流体包裹体显微镜62

3.2.4 矿物学和地球化学64

3.2.5 痕量元素和稳定同位素分析65

4 微相资料:基质和颗粒69

4.1 细粒的碳酸盐基质:泥晶(隐晶、灰泥)、微亮晶、粉砂屑69

4.1.1 泥晶70

4.1.2 泥晶和其他类型细粒基质的形成模式72

4.1.3 微亮晶86

4.1.4 粉屑灰岩88

4.1.5 描述和解释细粒灰岩的实用指南88

4.1.6 细粒碳酸盐岩的重要意义88

4.2 碳酸盐岩颗粒92

4.2.1 生物碎屑(骨粒)92

4.2.2 似球粒:仅仅是被忽视的术语?102

4.2.3 包(皮)粒——具有泥晶套的碳酸盐岩颗粒108

4.2.4 核形石和红藻石111

4.2.4.1 核形石114

4.2.4.2 红藻石和巨粒核形石126

4.2.5 鲕粒130

4.2.6 豆粒和渗流豆——简单的“大鲕粒”或独立的碳酸盐岩颗粒?140

4.2.7 集合颗粒:葡萄石,团块和其他复合颗粒149

4.2.8 再沉积物:内源的、外源的和岩石碎屑——内部的和外来的151

4.2.8.1 内碎屑:成因和相——成岩类型152

4.2.8.2 外碎屑:奇怪的外来者156

4.3 碳酸盐颗粒的形态学159

4.3.1 目的和方法160

4.3.2 碳酸盐颗粒形态学数据的重要性161

5 微相资料:组构164

5.1 沉积和成岩组构164

5.1.1 示顶底组构164

5.1.2 生物组构和晶粒定向168

5.1.3 层理与纹理组构169

5.1.4 生物潜穴和生物扰动组构172

5.1.5 鸟眼、窗格组构和平底晶洞176

5.1.5.1 鸟眼构造176

5.1.5.2 窗格组构177

5.1.5.3 平底晶洞178

5.1.5.4 鸟眼、窗格组构和平底晶洞的意义183

5.1.6 结核状组构184

5.2 不连续面:从微相到层序地层学189

5.2.1 不连续性面的分类189

5.2.2 不连续面的主要标志190

5.2.3 暴露面的微相标准和意义191

5.2.4 凝缩面和硬底的微相标准及意义192

5.2.4.1 硬底192

5.2.4.2 凝缩作用面和凝缩段197

5.2.5 不连续面和层序地层学201

5.3 同沉积期和沉积期后特征:裂隙、脉和角砾202

5.3.1 沉积物充填的裂隙:神秘的岩墙和裂隙的充填202

5.3.1.1 沉积裂隙的成因、发育和充填作用203

5.3.1.2 神秘岩墙的微相分析204

5.3.1.3 碳酸盐中神秘岩墙的研究实例207

5.3.1.4 充填沉积物的裂隙的重要意义208

5.3.2 微裂缝和脉(方解石矿脉)209

5.3.2.1 方解石脉的成因和分类209

5.3.2.2 方解石充填的微裂缝的描述标志210

5.3.2.3 碳酸盐岩中微裂缝的意义211

5.3.3 碳酸盐角砾岩和砾岩212

5.3.3.1 术语212

5.3.3.2 怎样描述碳酸盐角砾岩214

5.3.3.3 碳酸盐角砾岩的类型:成因、分类和标志218

5.3.3.4 碳酸盐岩砾岩224

5.3.3.5 碳酸盐岩角砾岩和砾岩的重要性224

6 定量微相分析228

6.1 粒度分析228

6.1.1 粒度分析:方法和目的229

6.1.1.1 粒度的测量和粒度分布的描述229

6.1.1.2 对粒度分析资料进行环境解释的方法231

6.1.1.3 薄片中的粒度分析232

6.1.2 现代和古代碳酸盐岩的粒度研究232

6.1.2.1 现代碳酸盐岩沉积物的粒度研究232

6.1.2.2 碳酸盐岩粒度分布的应用235

6.1.2.3 碳酸盐岩粒度研究的意义238

6.2 微相数据的频率分析238

6.2.1 频率分析的方法239

6.2.1.1 计数239

6.2.1.2 估计241

6.2.1.3 图像分析242

6.2.1.4 组分排列、多样性和成熟度243

6.2.1.5 礁碳酸盐岩的综合频率研究244

6.2.2 实用性的建议244

6.3 综合微相研究246

6.3.1 方法:成分间和样品间的变化246

6.3.2 综合研究的意义:组分分析是环境条件和沉积背景的一个线索249

7 成岩作用、孔隙度和白云石化作用251

7.1 碳酸盐岩矿物学和成岩过程251

7.1.1 现代碳酸盐矿物的沉积与古代碳酸盐岩251

7.1.2 常见的碳酸盐矿物252

7.1.3 成岩作用和控制因素255

7.1.4 从沉积物到岩石255

7.1.5 显生宙碳酸盐岩矿物的周期性脉动变化趋向256

7.1.5.1 长期的变化256

7.1.5.2 在古代低镁方解石灰岩中如何识别早期存在的文石和镁方解石矿物256

7.2 主要的成岩环境258

7.2.1 大气淡水、海底和埋藏成岩环境258

7.2.1.1 大气(淡)水成岩环境258

7.2.1.2 混合带和海水渗流环境260

7.2.1.3 海底成岩作用260

7.2.1.4 埋藏成岩作用260

7.2.2 早期成岩作用和晚期成岩作用261

7.3 碳酸盐岩的孔隙度262

7.3.1 孔隙分类、孔隙几何特征和孔隙的渗透率262

7.3.1.1 基本定义262

7.3.1.2 孔隙的几何特征和渗透率263

7.3.1.3 薄片中的孔隙度测量和孔隙类型263

7.3.2 孔隙的术语和分类266

7.3.3 石灰岩和白云岩中的孔隙270

7.4 孔隙充填过程:胶结作用271

7.4.1 碳酸盐岩胶结物的控制因素272

7.4.2 胶结物类型的形态和组构273

7.4.2.1 胶结物类型273

7.4.2.2 胶结物组构284

7.4.3 胶结物类型和成岩环境284

7.4.4 微相控制的成岩作用287

7.4.4.1 碳酸盐岩台地和缓坡287

7.4.4.2 礁288

7.4.4.3 温水和冷水成岩作用的对比288

7.4.5 成岩作用的路线及模式290

7.5 成岩结构291

7.5.1 机械压实作用:291

7.5.2 化学压实作用:压溶和缝合作用296

7.5.3 压实和压溶作用的意义302

7.6 新生变形作用:矿物转化和重结晶作用302

7.6.1 重结晶碳酸盐岩302

7.6.2 重结晶碳酸盐岩的分类303

7.7 亮晶:重结晶成因的或碳酸盐岩胶结物?303

7.8 白云石化和去白云石化作用304

7.8.1 白云岩组构特征及其描述性术语305

7.8.1.1 白云岩薄片特征及其分类命名305

7.8.1.2 白云石胶结物305

7.8.1.3 白云岩结构的意义306

7.8.2 几个重要的白云化作用模式306

7.8.2.1 与蒸发作用有关的白云岩309

7.8.2.2 混合水和海水白云化作用模式310

7.8.2.3 埋藏白云化模式312

7.8.3 去白云化作用314

7.8.3.1 去白云化标志314

7.8.3.2 去白云化方解石的成因315

7.8.3.3 去白云化作用的意义315

7.9 变质碳酸盐岩和大理岩315

8 碳酸盐岩分类——样品命名319

8.1 基本概念319

8.1.1 非结构分类与结构分类319

8.1.1.1 非结构分类319

8.1.1.2 结构分类320

8.1.2 描述性的分类与成因性的分类322

8.1.3 沉积作用、生物作用和成岩作用322

8.1.4 原地原生碳酸盐岩和异地异化碳酸盐岩322

8.2 礁灰岩和微生物碳酸盐岩(原地碳酸盐岩)322

8.3 基于沉积结构的分类方法326

8.3.1 基本原则(基本要求)326

8.3.2 邓哈姆的分类方案326

8.3.2.1 概念328

8.3.2.2 讨论328

8.3.3 福克的分类方案及补充334

8.3.3.1 概念334

8.3.3.2 讨论340

8.4 特殊分类340

8.4.1 沉积结构的成岩变化340

8.4.2 一些非海相的碳酸盐岩需要非常特殊的名称342

8.5 硅质碎屑-碳酸盐混合沉积的岩石分类344

8.6 命名实例:一些实用的建议346

9 石灰岩是生物沉积物350

9.1 微生物碳酸盐岩和风暴岩350

9.1.1 细菌对碳酸盐岩沉积的作用350

9.1.2 怎样识别微生物碳酸盐岩351

9.1.3 描述和划分深海微生物碳酸盐岩352

9.1.3.1 术语和描述标准352

9.1.3.2 深海微生物碳酸盐岩的分类353

9.1.4 叠层石是成层的微生物岩355

9.1.5 微生物岩和叠层石的形成和意义358

9.1.5.1 随时间形成358

9.1.5.2 微生物碳酸盐岩的古环境意义359

9.1.5.3 叠层石的经济意义359

9.2 生物成因结壳359

9.2.1 结壳生物的特征和环境条件361

9.2.2 显生宙结壳生物362

9.2.3 生物结壳方式在识别沉积环境和环境控制因素方面的意义362

9.3 生物侵蚀、钻孔和食草生物364

9.3.1 现代和古代微型钻孔生物367

9.3.2 现代和古代大型钻孔生物368

9.3.3 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小型和大型钻孔生物369

9.3.3.1 微型和大型钻孔生物群的定性变化371

9.3.3.2 珊瑚礁中大型造礁孔密度的定量变化371

9.3.4 微型钻孔生物是古水深的标度371

9.4 实际建议:如何描述Microbialities和叠层石、Biogenic Encrustations和生物钻孔?373

10 薄片中生物化石379

10.1 薄片中化石的特性379

10.1.1 如何确定薄片中的化石379

10.1.2 哪些化石出现在哪个时间间隔381

10.1.3 实际的建议383

10.2 薄片中化石的鉴定标准384

10.2.1 蓝藻细菌和钙质藻385

10.2.1.1 蓝藻细菌和钙质微生物389

10.2.1.2 珊瑚藻和耳壳藻红藻391

10.2.1.3 管孔藻科(Solenoporacean)红藻398

10.2.1.4 古红藻和存在问题的红藻402

10.2.1.5 钙扇藻绿藻和裸松藻402

10.2.1.6 叶枝藻407

10.2.1.7 粗枝藻绿藻408

10.2.1.8 轮藻植物:淡水和半咸水藻422

10.2.1.9 钙球与藻胞囊427

10.2.2 有孔虫与其他原生动物门生物430

10.2.2.1 有孔虫430

10.2.2.2 放射虫类459

10.2.2.3 Calpionellids462

10.2.3 海底固着生物465

10.2.3.1 海绵465

10.2.3.2 水螅虫482

10.2.3.3 珊瑚484

10.2.3.4 苔藓动物485

10.2.4 有壳动物492

10.2.4.1 腕足动物493

10.2.4.2 双壳类496

10.2.4.3 腹足类502

10.2.4.4 头足动物506

10.2.4.5 竹节石类和其他圆锥形壳类(Cricoconarida;Hyolithida)508

10.2.4.6 龙介虫属动物和其他蠕虫管514

10.2.4.7 甲壳类节肢动物515

10.2.4.8 三叶虫(Trilobites)520

10.2.4.9 棘皮动物520

10.2.5 少见的薄片化石528

10.2.6 可疑化石528

10.2.6.1 可疑化石的详细目录530

10.2.6.2 关于部分可疑化石的讨论534

10.3 台地生物带的薄片化石541

10.4 化石及微相类型的薄片出处543

微相解释548

11 微相标志概述:微相类型548

11.1 沉积微相类型的概念548

11.2 如何区分有意义的微相类型549

11.3 微相类型分析556

12 古环境条件的识别560

12.1 环境重建(恢复)的约束条件560

12.1.1 水动力控制作用561

12.1.1.1 水动力能量的级别561

12.1.1.2 低能和高能环境的分类563

12.1.1.3 古水流资料565

12.1.2 风暴566

12.1.2.1 在陆棚、缓坡和台地上的风暴沉积(风暴岩)566

12.1.2.2 热带风暴对生物礁的影响572

12.1.2.3 碳酸盐岩风暴沉积物的重要性577

12.1.3 海相碳酸盐岩底质577

12.1.3.1 碳酸盐岩底质类型和生物-沉积物的相互作用578

12.1.3.2 识别底质类型580

12.1.4 光582

12.1.4.1 光线条件和分带性583

12.1.4.2 透光带和无光带的识别583

12.1.5 氧584

12.1.5.1 术语和分类585

12.1.5.2 辨别古氧合作用585

12.1.5.3 研究实例:碳酸盐岩台地上发育黑色页岩586

12.1.6 海水温度587

12.1.6.1 海水温度:生物标志588

12.1.6.2 海水温度的地球化学标志588

12.1.7 盐度589

12.1.7.1 古盐度的生物标志和微相标志590

12.1.7.2 古盐度的地球化学标志591

12.1.7.3 超盐度和蒸发环境的微相标志591

12.1.8 产量和营养物质594

12.1.8.1 营养物质595

12.1.8.2 分析古营养物质的级别595

12.1.8.3 礁灰岩和台地灰岩营养物质过量的影响596

12.2 古气候条件评价:粒度组合分析597

12.2.1 概念597

12.2.2 操作建议,范例和当前的信息状况598

12.2.2.1 区分颗粒组合类型598

12.2.2.2 研究实例598

12.2.2.3 艺术发展状况599

12.3 估定(确定)水体深度604

12.3.1 古水深线索606

12.3.2 实例研究:碳酸盐岩斜坡水深的估计608

12.4 地震事件的寻找609

13 沉积微相综合分析612

13.1 非碳酸盐组分612

13.1.1 酸不溶残余物(IR):粘土矿物和碎屑石英612

13.1.2 自生矿物614

13.1.2.1 碳酸盐岩的硅化、自生长石和海绿石614

13.1.2.2 硫化物:黄铁矿615

13.1.2.3 硫酸盐:蒸发矿物616

13.1.2.4 磷酸盐619

13.2 地球化学标志621

13.2.1 微量元素621

13.2.2 锶和锰—相研究的利器621

13.2.3 微量元素在碳酸盐岩相研究中的意义622

13.2.4 稳定同位素624

13.3 碳酸盐岩内的有机物626

14 沉积模式、相带和标准微相628

14.1 沉积相模式628

14.1.1 概念性的、动力学的和定量的相模式628

14.1.1.1 概念模式628

14.1.1.2 动力学模式629

14.1.1.3 计算机数字化模式629

14.1.2 碳酸盐岩相模式的基本组成630

14.1.2.1 普通相带630

14.1.2.2 常见的沉积格架模式630

14.1.2.3 不同的沉积环境需要不同的相模式631

14.1.3 镶边碳酸盐岩台地的相带:威尔逊模式631

14.1.3.1 标准相带及经修正的Wilson模式631

14.1.3.2 讨论以及标准相带的应用635

14.1.4 碳酸盐岩缓坡模式635

14.1.5 无镶边陆棚和台地638

14.1.6 孤立台地和环礁639

14.1.7 陆表海台地模式639

14.1.8 陆表海缓坡模式640

14.2 生物区域类型643

14.2.1 概念和方法643

14.2.2 实例研究:晚三叠纪礁和台地中的有孔虫分布状况645

14.3 标准微相类型(SMF)652

14.3.1 修订后的标准微相类型653

14.3.2 标准微相类型之讨论653

14.3.3 地层微相类型688

14.3.4 碳酸盐岩缓坡的常见微相类型688

14.3.4.1 碳酸盐岩缓坡的微相标志688

14.3.4.2 碳酸盐岩缓坡的微相类型689

14.3.5 用微相类型追踪相带691

14.3.6 如何确定标准微相类型:一个实用的指导692

14.4 动力微相类型和环境变化695

15 盆地分析:沉积环境识别697

15.1 成壤碳酸盐岩697

15.1.1 古钙结壳的微相标志698

15.1.2 古钙结壳和古土壤的意义700

15.2 古喀斯特和古老的洞穴堆积物702

15.2.1 鉴别古喀斯特和古洞穴堆积物构造的标志702

15.2.2 古喀斯特和洞穴碳酸盐岩的意义706

15.3 钙华、钙质石灰华和钙质泉华707

15.4 湖相和湖壤化碳酸盐岩709

15.4.1 湖相碳酸盐岩微相分析709

15.4.1.1 微相判别标志709

15.4.1.2 湖相灰岩的微相类型710

15.4.1.3 湖泊灰岩微相的分布712

15.4.2 湖壤化碳酸盐岩712

15.5 潮缘碳酸盐岩714

15.5.1 潮缘灰岩的识别标志716

15.5.1.1 定义716

15.5.1.2 潮缘碳酸盐岩的主要相标志718

15.5.1.3 鉴别标志概要720

15.5.2 实例研究:波兰中泥盆世潮缘碳酸盐岩721

15.6 碳酸盐岩台地及缓坡724

15.6.1 台地和缓坡的生态控制因素725

15.6.2 碳酸盐岩台地对水侵的响应727

15.6.2.1 淹没史的微相信息728

15.6.2.2 研究实例:微相反映台地水侵728

15.6.3 研究实例:台地与缓坡碳酸盐岩738

15.6.3.1 钙质的阿尔卑斯山脉北部晚侏罗“巴哈马型”碳酸盐岩台地738

15.6.3.2 奥地利南部Graz中泥盆世碳酸盐岩缓坡台地738

15.6.3.3 德国巴伐利亚南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水下碳酸盐岩缓坡台地738

15.7 台地-斜坡-盆地相碳酸盐岩739

15.7.1 碳酸盐岩斜坡类型及微相739

15.7.2 斜坡和盆地相异地沉积物识别标志741

15.7.2.1 水下岩崩落石741

15.7.2.2 角砾岩和巨砾岩741

15.7.2.3 碎屑流沉积物742

15.7.2.4 颗粒流沉积物743

15.7.2.5 浊积岩743

15.7.2.6 滑动和滑塌749

15.7.3 斜坡碳酸盐岩微相研究实例749

15.7.3.1 西西里岛二叠系大型岩块和斜坡脚碳酸盐岩749

15.7.3.2 阿尔卑斯山脉南部三叠纪斜坡环境异地碳酸盐岩750

15.7.3.3 摩洛哥侏罗系台地-斜坡-盆地相碳酸盐岩750

15.7.3.4 阿尔卑斯山脉北部晚侏罗世碳酸盐浊积岩来源及沉积方式752

15.7.4 根据微相和岩石组构特征判断碳酸盐岩台地斜坡稳定性755

15.7.5 根据颗粒组成曲线识别台地-盆地过渡带地层755

15.7.5.1 概念与方法755

15.7.5.2 研究实例:奥地利Gosaukamm地区上三叠统灰岩757

15.8 远洋深海碳酸盐岩761

15.8.1 深海碳酸盐岩沉积背景、控制因素及其内生物群化石762

15.8.2 深海碳酸盐岩研究实例763

15.8.2.1 古生界盆地相碳酸盐岩微相763

15.8.2.2 中生界盆地相碳酸盐岩微相764

15.8.3 等深岩768

16 沉积作用因素及沉积作用过程的研究771

16.1 旋回性碳酸盐岩的微相与层序地层学771

16.1.1 旋回性碳酸盐岩771

16.1.1.1 旋回性碳酸盐岩的基本特征771

16.1.1.2 微相与旋回性碳酸盐岩773

16.1.1.3 实例研究:Lofer旋回和Latemar旋回(阿尔卑斯三叠系)776

16.1.2 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782

16.1.2.1 层序分析的基本要点783

16.1.2.2 用于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微相数据785

16.1.2.3 实例研究:由微相记载的海平面波动和体系域789

16.2 礁碳酸盐岩796

16.2.1 什么是礁?797

16.2.2 礁的种类797

16.2.3 礁中的化石798

16.2.3.1 礁生物群:其组成分子在地质时期中的变化798

16.2.3.2 礁生态集:生态学单位798

16.2.4 如何给礁碳酸盐岩分类?799

16.2.5 礁研究的微相方法800

16.2.5.1 礁和丘碳酸盐岩的基本组分801

16.2.5.2 描述礁碳酸盐岩:一个实用的指导801

16.2.6 一些古代礁的实例研究801

16.2.6.1 灰泥丘:摩洛哥南部安替亚特拉斯(Anti-Atlas)的早泥盆世“Kess Kess”丘806

16.2.6.2 Waulsortian灰泥丘:美国新墨西哥Sacramento山脉早石炭世(下密西西比统)Muleshoe丘807

16.2.6.3 礁:美国得克萨斯和新墨西哥州瓜达鲁普(Guadalupe)山脉二叠纪礁组合Capitan礁807

16.3 消失了的台地的“指纹”识别813

16.3.1 研究方法813

16.3.2 实例研究814

16.3.2.1 实例研究:从早石炭世砾岩的微相推断出台地相格局(西班牙南部)814

16.3.2.2 实例研究:根据微相资料数据恢复古悬崖814

16.4 辨认古代的冷水碳酸盐岩816

16.4.1 非热带的冷水陆棚和礁石灰岩的微相特征816

16.4.2 实例研究:早第三纪冷水珊瑚礁819

16.5 古代深海烟囱和冷泉碳酸盐岩的存在证据822

16.5.1 古代冷泉和海底烟囱碳酸盐岩的判断准则822

16.5.2 实例研究824

16.5.2.1 美国华盛顿州的晚始新世“Whiskey Creek”冷泉碳酸盐岩825

16.5.2.2 加拿大极区早白垩世冷泉碳酸盐岩825

16.6 混合的碳酸盐岩-硅质碎屑岩沉积环境和石灰岩/泥灰岩层序826

16.6.1 碳酸盐岩-硅质碎屑岩沉积环境826

16.6.1.1 现代的碳酸盐岩-硅质碎屑岩沉积环境827

16.6.1.2 古代混合的碳酸盐-硅质碎屑环境828

16.6.1.3 碳酸盐-硅质碎屑沉积物的描述:实用的建议830

16.6.2 石灰岩-泥灰岩层序:是原生成因,还是成岩成因,还是二者兼有?830

16.7 碳酸盐沉积物型式长期变化和微相特征的短期变化834

16.7.1 主要的碳酸盐岩沉积环境随时间的变化834

16.7.1.1 显生宙碳酸盐岩台地834

16.7.1.2 显生宙的礁模式836

16.7.1.3 远洋碳酸盐岩837

16.7.2 显生宙类底栖碳酸盐加工厂的差异838

16.7.3 非骨骼和骨骼组分的矿物成分随时间的变化840

16.7.4 微相标志的丰度和作用随时间而改变840

微相应用843

17 储层及储层岩系843

17.1 碳酸盐岩油气储层843

17.1.1 碳酸盐岩储层的地质年代分布844

17.1.2 碳酸盐岩储层的沉积背景和环境控制845

17.1.2.1 沉积背景845

17.1.2.2 环境控制847

17.1.3 碳酸盐岩储层的成岩控制847

17.1.3.1 储层性质847

17.1.3.2 储层性质的成岩控制848

17.1.4 方法849

17.1.4.1 地震解释849

17.1.4.2 测井响应849

17.1.4.3 岩心和岩屑850

17.1.4.4 与储层相关的露头剖面研究851

17.1.5 微相、岩相和储集岩类型851

17.1.5.1 储层的非均质性852

17.1.5.2 相关的微相数据资料854

17.1.5.3 储集岩类型和相特征855

17.2 以碳酸盐岩为宿主岩系的矿床沉积858

17.2.1 矿床沉积与碳酸盐岩背景858

17.2.2 微相与矿床859

18 碳酸盐岩资源、微相、风化作用与保护861

18.1 碳酸盐岩的工业用途861

18.2 碳酸盐岩的勘探和利用861

18.3 沉积相与碳酸盐岩的物理化学性质862

18.4 碳酸盐岩的风化、腐蚀与保护863

18.4.1 碳酸盐岩的风化863

18.4.2 保护865

19 碳酸盐岩微相分析与考古(学)869

19.1 问题与方法869

19.2 建筑石料869

19.2.1 建筑石料:研究方法870

19.2.2 建筑石料:实例870

19.3 马赛克材料870

19.3.1 马赛克材料:微相分析方法871

19.3.2 马赛克材料:实例872

19.4 工艺品873

19.4.1 工艺品:方法874

19.4.2 工艺品:实例874

19.5 陶瓷制品876

19.5.1 陶瓷制品:方法876

19.5.2 陶瓷制品:实例877

19.6 大理石研究879

19.7 安东尼和克利奥帕特拉爱情故事探秘87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