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信息经济学 第2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信息经济学 第2版
  • 靖继鹏,张向先,李北伟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198747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65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480页
  • 主题词:信息经济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信息经济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信息与信息经济1

1.1.1 信息的含义、特征和分类1

1.1.2 信息经济的含义和特征8

1.2 信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1

1.2.1 国外信息经济学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11

1.2.2 国内信息经济学发展的主要历程14

1.3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内容16

1.3.1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领域16

1.3.2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21

1.4 信息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4

1.4.1 信息经济学的学科体系24

1.4.2 信息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6

第2章 信息经济学基本原理29

2.1 信息不完全与非对称原理29

2.1.1 信息不完全与非对称原理的主要内容29

2.1.2 信息不完全与非对称原理的应用范围31

2.2 信息共享与再生原理31

2.2.1 信息共享与再生原理的主要内容31

2.2.2 信息共享与再生原理的应用范围33

2.3 信息公共物品原理33

2.3.1 信息公共物品原理的主要内容33

2.3.2 信息公共物品原理的应用范围35

2.4 信息商品原理35

2.4.1 信息商品原理的主要内容35

2.4.2 信息商品原理的应用范围40

2.5 信息产业边际收益递增原理41

2.5.1 信息产业边际收益递增原理的主要内容41

2.5.2 信息产业边际收益递增原理的应用范围44

第3章 信息与非合作博弈理论46

3.1 博弈论概述46

3.1.1 什么是博弈论46

3.1.2 博弈的分类48

3.1.3 博弈论的发展简述49

3.2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50

3.2.1 博弈的战略式表述50

3.2.2 纳什均衡51

3.2.3 理论应用:Gournot寡头竞争模型56

3.2.4 混合战略纳什均衡57

3.3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59

3.3.1 博弈的扩展式表述59

3.3.2 扩展式表述博弈的纳什均衡62

3.3.3 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63

3.3.4 理论应用——斯坦科尔伯格(Stackelberg)寡头竞争模型68

3.4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69

3.4.1 不完全信息博弈和贝叶斯纳什均衡70

3.4.2 应用举例77

3.5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79

3.5.1 精炼贝叶斯均衡80

3.5.2 信号博弈83

3.5.3 应用举例83

第4章 信息和不确定理论87

4.1 信息不确定与预期效用理论概述87

4.1.1 信息不确定87

4.1.2 信息不确定与预期90

4.1.3 信息不确定与预期效用理论93

4.2 信息不确定与实物期权理论99

4.2.1 风险99

4.2.2 信息不确定情况下的灵活决策102

4.2.3 实物期权理论104

第5章 信息与委托-代理关系111

5.1 委托-代理理论概述111

5.1.1 委托-代理关系111

5.1.2 委托-代理的基本模型113

5.1.3 委托-代理理论的应用:股东与经理117

5.2 信息对称及不对称情况下的最优激励合同118

5.2.1 合同模型的基本设定118

5.2.2 对称信息下的最优激励合同124

5.2.3 不对称信息下的最优激励合同125

5.3 道德风险与最优监督和团队问题126

5.3.1 道德风险126

5.3.2 不同工资条件下的最优监督问题127

5.3.3 团队的最优委托权安排128

5.4 逆向选择与信号传递130

5.4.1 非对称信息与逆向选择:一般性分析130

5.4.2 信贷市场上的逆向选择问题133

5.4.3 信号传递134

第6章 信息商品的供需及消费138

6.1 信息商品的需求138

6.1.1 信息需求概述138

6.1.2 信息需求影响因素141

6.1.3 信息的需求价格弹性142

6.2 信息商品的供给144

6.2.1 信息供给概述144

6.2.2 影响信息商品供给的因素145

6.2.3 信息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145

6.3 信息商品的供需均衡147

6.3.1 信息商品的供需函数148

6.3.2 影响信息供需均衡的因素148

6.4 信息商品的消费151

6.4.1 影响信息商品消费的因素151

6.4.2 信息商品的消费过程156

6.4.3 信息消费效益158

6.5 案例分析:信息消费的成功案例164

6.5.1 信息消费案例资料164

6.5.2 信息消费案例分析流程166

6.5.3 信息消费案例分析167

第7章 信息商品的价值与价格172

7.1 信息商品的成本172

7.1.1 信息商品成本的概念与类型172

7.1.2 信息商品成本的构成175

7.1.3 信息商品成本的变动规律178

7.1.4 信息商品成本的转嫁183

7.2 信息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186

7.2.1 信息商品的价值186

7.2.2 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190

7.3 信息商品的定价策略与定价方法193

7.3.1 信息市场竞争模式和影响定价的因素193

7.3.2 信息商品定价的理论基础197

7.3.3 信息商品的综合定价理论200

7.3.4 信息商品定价策略205

7.4 案例分析:微软公司的定价策略210

第8章 信息商品市场212

8.1 信息商品市场的内涵与特征212

8.1.1 信息商品市场的内涵212

8.1.2 信息商品市场的分类214

8.1.3 信息商品市场的结构与特征215

8.2 信息商品市场的功能与作用220

8.2.1 信息商品市场的功能220

8.2.2 信息商品市场的作用221

8.3 信息商品市场的运行机制及其关系222

8.3.1 信息商品市场的运行机制222

8.3.2 信息商品市场各机制之间的关系233

8.4 信息商品市场的管理236

8.4.1 信息商品市场管理的概念与内容236

8.4.2 信息商品市场管理的主要方法与手段239

8.5 案例分析:北京和君创业咨询公司的成功241

8.5.1 典型成功案例241

8.5.2 案例分析242

第9章 信息资源配置与评价244

9.1 信息资源概述244

9.1.1 信息资源的含义244

9.1.2 信息资源的类型246

9.1.3 信息资源的经济特性247

9.1.4 信息资源的经济功能248

9.2 信息资源配置的内容、目标及原则252

9.2.1 信息资源配置的含义与层次252

9.2.2 信息资源配置的目标与原则255

9.3 信息资源配置模式256

9.3.1 信息资源的市场配置256

9.3.2 信息资源的政府配置259

9.3.3 市场配置与政府配置的边界260

9.3.4 信息资源的产权配置261

9.4 信息资源配置的效益及评价265

9.4.1 信息资源配置的效益265

9.4.2 信息资源宏观配置的测度268

9.4.3 信息资源微观配置的评价272

9.5 案例分析:某公司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评价276

第10章 信息技术与经济增长279

10.1 信息技术概述279

10.1.1 信息技术的内涵279

10.1.2 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作用281

10.2 信息生产力284

10.2.1 生产力的概念284

10.2.2 信息在生产力系统中的作用285

10.2.3 信息生产力的特点287

10.3 信息技术与经济增长291

10.3.1 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的概念291

10.3.2 经济增长理论293

10.3.3 经济增长方式297

10.3.4 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299

10.4 案例分析:电子商务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应用303

第11章 信息系统的经济评价305

11.1 信息系统的功能和结构305

11.1.1 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305

11.1.2 信息系统的结构306

11.1.3 信息系统的结构分类307

11.1.4 信息系统结构的综合308

11.2 信息系统的成本测算309

11.2.1 信息系统的成本和效益309

11.2.2 信息系统的成本测算312

11.3 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315

11.3.1 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315

11.3.2 常用的信息系统评价指标315

11.3.3 信息系统评价方法318

11.4 案例分析:管理信息系统成本费用的测算320

第12章 信息产业323

12.1 信息产业概述323

12.1.1 信息产业的含义与特征323

12.1.2 信息产业的分类326

12.2 信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333

12.2.1 信息产业的形成机制333

12.2.2 信息产业形成的标志338

12.2.3 未来信息产业发展趋势339

12.3 信息产业的产业结构341

12.3.1 信息产业结构的含义341

12.3.2 信息产业的部门结构341

12.3.3 信息产业的产值结构343

12.3.4 信息产业的就业结构344

12.3.5 信息产业的其他结构345

12.4 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346

12.4.1 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346

12.4.2 信息产业对传统产业的影响和作用348

12.5 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351

12.5.1 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351

12.5.2 测度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模型354

12.6 案例分析:中国GDP与信息产业相关度359

第13章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362

13.1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362

13.1.1 马克卢普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体系363

13.1.2 波拉特信息经济测度理论的体系365

13.2 信息经济测度方法370

13.2.1 马克卢普信息经济测度方法370

13.2.2 波拉特信息经济测度方法372

13.2.3 IUP(信息利用潜力指数)模型374

13.2.4 厄斯的经济-信息活动相关分析方法374

13.2.5 综合信息产业力度法及改进374

13.3 信息经济宏观测度方法的评价380

13.3.1 马克卢普信息经济测度方法评价380

13.3.2 波拉特测度方法评价380

13.3.3 IUP模型方法评价382

13.3.4 厄斯的经济-信息活动相关分析方法382

13.3.5 综合信息产业力测度法的评价382

13.4 案例分析:综合信息产业力度法的应用383

13.4.1 指标量化383

13.4.2 综合信息产业力评估385

13.4.3 综合信息产业力预测385

第14章 信息化与经济发展387

14.1 信息化的概念、特征与类型387

14.1.1 信息化的概念387

14.1.2 信息化的特征390

14.1.3 信息化的类型392

14.1.4 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394

14.2 企业信息化及其评价397

14.2.1 企业信息化概念397

14.2.2 企业信息化的分类398

14.2.3 企业信息化评价399

14.2.4 中国企业信息化标杆企业推选方案411

14.3 国民经济信息化及其评价413

14.3.1 国民经济信息化413

14.3.2 国民经济信息化测度理论与方法413

14.4 案例分析:信息化水平测评426

14.4.1 综合评分分析法426

14.4.2 主成分分析法429

第15章 信息经济学的新发展431

15.1 知识经济431

15.1.1 知识经济概述431

15.1.2 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的区别434

15.1.3 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的联系436

15.2 网络经济学437

15.2.1 网络经济学的基本问题437

15.2.2 网络经济的内涵、特征、产生原因及作用441

15.3 电子商务经济学447

15.3.1 电子商务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447

15.3.2 电子商务经济学研究框架449

15.3.3 电子商务的经济特征451

15.4 信息生态学453

15.4.1 信息生态学产生的背景和理论基础454

15.4.2 信息生态学的内容组成455

15.4.3 信息生态系统结构460

15.4.4 信息生态理论的意义461

参考文献4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