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时病论歌括新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时病论歌括新编
  • 周选堂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5200877
  • 出版时间:1987
  • 标注页数:124页
  • 文件大小:4MB
  • 文件页数:14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时病论歌括新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概述1

卷一1

(九)双甲搜邪法1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大意1

二、分述2

(一)春温2

(二)风温3

(三)温病3

(四)温毒4

(五)晚发6

按语6

三、拟用诸法8

(一)辛温解表法8

(二)凉解里热法8

(五)祛热宣窍法9

(四)却热熄风法9

(三)清热解毒法9

(六)辛凉解表法10

(七)清凉透邪法11

(八)清热保津法11

(九)清凉荡热祛12

(十)润下救津法12

(十一)清凉透斑法13

(十二)备用成方(计十方)13

卷二17

春伤于风大意17

一、概述17

二、分述18

(二)冒风18

(一)伤风18

(三)中风19

(四)风寒20

(五)风热20

(六)风湿21

(七)寒疫22

按语22

三、拟用诸法23

(一)解肌散表法23

(二)微辛轻解法23

(三)顺气搜风法24

(四)活血祛风法24

(八)清热保津法25

(六)辛温解表法25

(七)辛凉解表法25

(五)宣窍导痰法25

(九)两解太阳法26

四、备用成方(计十八方)26

卷三31

春伤于风夏生殓泄大意31

一、概述31

二、分述32

(一)殓泄32

(二)洞泄33

(三)寒泻34

(五)暑泻35

(四)火泻35

(七)痰泻36

(六)湿泻36

(八)食泻(附:饮泻)37

(九)风痢37

(十)寒痢38

(十一)热痢(附:暑痢)39

(十二)湿痢39

(十三)噤口痢40

(十四)水谷痢41

(十五)休息痢42

(十五)五色痢43

按语43

(二)补火生土法44

(一)培中泻木法44

三、拟用诸法44

(三)暖培卑监法45

(四)补中收脱法45

(五)通利州都法46

(六)清凉涤暑法46

(七)化痰顺气法47

(八)楂曲平胃法47

(九)增损胃苓法47

(十)清痢荡积法48

(十一)温化湿邪法48

(十二)调中开噤法49

(十三)调中畅气法49

四、备用成方(计十二方)50

一、概述53

卷四53

夏伤于暑大意53

二、分述54

(一)伤暑54

(二)冒暑55

(三)中暑(即中暍)55

(四)暑风56

(五)暑温57

(六)暑咳57

(七)暑瘵58

(八)霍乱58

(九)痧气59

(十)秽浊60

(十二)热病61

(十一)疰夏61

(十三)霉湿62

按语63

三、拟用诸法64

(一)辛热解表法64

(二)清凉涤暑法64

(三)祛暑解毒法64

(四)增损胃苓法64

(五)清暑开痰法65

(六)去暑调元法65

(七)清离定巽法65

(十)清宣金脏法66

(九)清热保津法66

(八)凉解里热法66

(十一)加味二陈法67

(十二)甘咸养阴法67

(十四)挽正回阳法68

(十五)芳香化浊法68

(十三)治乱保安法68

(十六)金水相生法69

(十七)二活同祛法69

四、备用成方(计二十三方)70

卷五76

夏伤于暑秋必痃疟大意76

一、概述76

(一)风疟77

二、分述77

(三)寒疟78

(二)暑疟78

(四)湿疟79

(五)温疟79

(六)瘴疟80

(七)痹疟80

(八)牝疟81

(九)痰疟81

(十)食疟82

(十一)疫疟82

<十二)虚疟83

(十三)劳疟83

(十五)三日疟84

(十四)疟母84

(十六)伏暑85

(十七)秋暑(附:秋凉)86

按语87

三、拟用诸法87

(一)清营捍疟法87

(二)辛散太阳法88

<三)宣透膜原法88

(四)和解兼攻法89

(五)甘寒生津法89

(六)宣阳透伏法89

(七)补气升阳法90

(八)营卫双调法90

(十)清宣温化法91

(十一)清凉透邪法92

(十二)清热保津法92

(十三)宣窍导痰法92

(十四)芳香化浊法92

(十五)化痰顺气法92

(十六)楂曲平胃法92

(十七)调中畅气法92

(十八)润下救津法93

(十九)辛温解表法93

(二十)清凉涤暑法93

(二十一)苦温平燥法93

四、备用成方(计十六方)93

一、概述97

卷六97

秋伤于湿大意97

二、分述98

(一)伤湿98

(附)倪松亭治湿总则99

(二)中湿99

(三)冒湿100

(四)湿热100

(五)寒湿101

(六)湿温101

(七)秋燥103

按语103

三、拟用诸法104

(一)宣疏表湿法104

(四)松柏通幽法105

(二)辛热燥湿法105

(三)苦温平燥法105

(五)辛散太阳法106

(六)清宣温化法106

(七)宣透膜原法106

(八)宣阳透伏法106

(九)通利州都法106

(十)增损胃苓法106

(十一)金水相生法107

(十二)祛热宣窍法107

(十三)润下救津法107

四、备用成方(十二方)107

(一)痰嗽111

二、分述111

卷七111

一、概述111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大意111

(二)干咳112

按语113

三、拟用诸法113

(一)加味二陈法113

(二)温润辛金法114

(三)清金宁络法114

(四)金水相生法115

四、备用成方(计七方)115

一、概述117

冬伤于寒大意117

卷八117

二、分述118

(一)伤寒118

(二)中寒118

(三)冒寒119

(四)冬温120

按语120

三、拟用诸法121

(一)辛散太阳法121

(二)甘热祛寒法122

(三)挽正回阳法122

四、备用成方(十八方)12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