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曲宗湖,顾渊彦丛书主编;顾渊彦执行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 ISBN:7500926146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18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40页
- 主题词:体育课-教学改革-研究-中小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第一章体育课程改革的理性审视1
第一节体育课程的文化审视1
一、由理念向操作化层次的转移2
二、分解、整合的操作思路4
三、课程内容的多元结构8
第二节体育课程的学科审视10
一、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性质11
二、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特征12
三、体育课程的个性化构建16
第三节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依据20
一、统一性与约束力的区别21
二、“统一性”的歧义及对体育课的影响23
三、约束力与灵活性的表现形式25
第二章惯性思维下的困惑29
第一节惯性思维从何而来29
一、克服痕迹性惯性思维31
二、克服迁移性惯性思维33
三、克服唯理性惯性思维35
第二节如何理解淡化竞技运动37
一、学科性质和价值取向并非是同一层次37
二、竞技定义与体育教师的困惑38
三、竞技结构及对体育课程的影响40
一、增加体育理论的时数是发展方向吗42
第三节如何实施新课程标准42
二、怎样提高技能教学的适应性44
三、经济欠发达地区怎样实施课程标准46
第四节应该教给学生些什么48
一、重新理解身体素质49
二、重新理解运动技术52
三、在身体练习中获得发展57
第三章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发展动态60
第一节课程综合化的动态思考60
第二节体育与健康课程相结合的模式64
一、新西兰的融合模式64
二、日本的交叉模式69
第三节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发展模式的思考74
一、融合课程是方向吗75
二、交叉课程如何开设76
三、健康教育到哪里去了77
四、健康教师由谁来担任79
第四章体育课程目标必须要有新导向81
第一节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81
一、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82
二、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85
三、课程价值的导向作用95
第二节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100
一、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100
二、课程目标的体系104
第三节 目标整合——课程改革的新导向113
一、目标整合的基本观点114
二、目标整合的理论依据116
三、目标整合的实施途径119
第五章课程内容构建必须要有新思路125
第一节内容构建的基本原理126
一、目标整合与内容构建同步推进、分步到位126
二、课程内容的替换和互补关系128
三、课程内容的递进和重复关系130
四、课程内容的选择、改造和组合138
一、内容构建的基本要求139
第二节 内容构建的案例分析139
二、一步到位的示例分析141
三、分步到位的示例分析144
第三节体育教材构建论148
一、日本对教材构建论的研究148
二、教材构建论的展开150
三、内容和素材的教材化152
第六章课程实施必须要有新突破154
第一节课程实施与目标整合154
一、分解思维转化为整合思维155
二、课程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158
第二节班级授课制的改善159
一、教学分组的基本原理160
二、教学分组的应用165
第三节体育课程中的教学单元170
一、单元的概念及特征170
二、单元的分类174
第四节实施方案的例举179
一、小学低中年级阶段的教材构建和单元设计179
二、初中的教材构建和单元设计182
三、高中的教材构建与单元设计185
第七章课程评价必须要有新起点194
第一节课程评价的目的及目标194
一、课程评价的理论195
二、课程评价的目的196
三、课程评价的目标导向198
第二节学生学习评价202
一、学生学习评价的目的203
二、评价的课程目标导向203
三、学生学习评价的分类205
四、学生学习评价的内容和标准205
五、学习评价的主体和方法210
第三节运动负荷评价210
一、健身运动负荷的分类211
二、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基本特征214
三、把运动处方引进体育课堂216
主要参考文献217
热门推荐
- 3722848.html
- 1361505.html
- 2354655.html
- 2001832.html
- 1827710.html
- 3280460.html
- 2125209.html
- 3283803.html
- 648980.html
- 17329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808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471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675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597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098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871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34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901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230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47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