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世界佛教通史 第9卷 日本佛教 从佛教传入至公元20世纪【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世界佛教通史 第9卷 日本佛教 从佛教传入至公元20世纪
  • 魏道儒主编;王颂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70298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90页
  • 文件大小:81MB
  • 文件页数:511页
  • 主题词:佛教史-世界;佛教史-日本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世界佛教通史 第9卷 日本佛教 从佛教传入至公元20世纪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1

第一章 佛教传入日本的历史与背景27

第一节 佛教公传的年代29

一 壬申传法说29

二 戊午传法说32

第二节 佛教传入前的日本34

一 远古时代的日本人34

二 渡来人集团与佛教37

三 社会经济与宗教信仰38

第三节 上古时代的日本国家42

一 邪马台国与神权统治43

二 大和国与氏姓部民制44

第四节 佛教传入前日本所处的国际环境47

一 中日之间的朝贡册封体制48

二 大和国势力在朝鲜半岛的盛衰49

三 大陆国家对日本的文化输出51

第五节 中朝佛教与日本佛教的关系52

一 佛教的中国化53

二 朝鲜半岛佛教的起源54

三 公传与私传:佛教传入渠道的多样性55

第二章 佛教传入引起的政治宗教变革59

第一节 崇佛与排佛之争60

第二节 排佛的政治宗教背景64

一 政治背景:苏我氏与物部氏的政争65

二 宗教背景:神佛之争的本质66

第三节 苏我氏治下的佛教69

一 推古朝政权的性质69

二 佛教对外交流的扩大71

三 兴隆三宝与起塔造寺72

四 氏寺与氏族佛教75

第四节 圣德太子与佛教77

一 太子传略77

二 太子传记的批判分析79

三 三经义疏的作者和价值81

第五节 推古朝改革与佛教的关系84

第三章 国家佛教的初步建立88

第一节 大化改新前后政治形势的转变88

一 苏我氏的覆灭88

二 大化改新90

三 壬申之乱91

四 律令制度92

第二节 大化改新与佛教94

一 苏我氏把持佛教领导权94

二 舒明朝的皇室与佛教95

三 神权与天皇统治的关系96

四 改新后佛教领导权的转移98

五 留学僧登上历史舞台100

第三节 白凤时代佛教的发展101

一 大力襄助佛教发展101

二 法事与国家祭祀103

三 利用佛教作为政治工具106

第四节 僧尼寺院管理制度的确立107

一 僧官制度107

二 僧尼令109

第四章 奈良佛教与大陆文明的全面引进112

第一节 国内外政治的变迁113

一 平城京的建成与唐帝国113

二 专断君主和藤原氏的兴起114

三 国家的文化事业117

第二节 国家推动的佛教事业118

一 奈良朝写经和官办写经所118

二 国分寺制度120

三 东大寺大佛122

第三节 佛教管理与寺院经济124

一 奈良时代的重要寺院124

二 寺院和僧侣管理126

三 寺院经济的发展129

第四节 南都六宗:佛教义学的繁荣130

一 三论宗和成实宗132

二 法相宗和俱舍宗135

三 华严宗140

四 律宗142

第五节 留学僧对文化交流的贡献146

第六节 奈良佛教的阴影:僧人干政148

第七节 菩萨僧与民间佛教的萌芽150

第五章 平安时代佛教概观154

第一节 平安时代的政治背景154

一 藤原氏与摄关院政制度155

二 摄关制度的成因158

三 庄园经济与贵族封建制159

第二节 平安时代的佛教政策与制度160

一 光仁、桓武两朝的佛教政策160

二 仁明朝以后的佛教政策和制度165

第三节 佛教的新动向170

一 宗派佛教的兴起170

二 佛教的贵族化与世俗化172

三 末法思想的出现175

四 净土信仰的兴起177

五 秘法咒术的流行178

六 神佛习合思想的发展184

七 中日佛教交流的主导转向民间189

第六章 平安佛教的主要宗派199

第一节 最澄与天台宗199

一 最澄的生平199

二 最澄思想简析208

第二节 空海和真言宗215

一 空海的生平215

二 空海的思想223

三 空海之后的真言宗227

第三节 最澄以后的天台宗235

一 慈觉大师圆仁235

二 智证大师圆珍238

三 安然与台密的集大成240

四 平安中后期的天台宗243

第四节 净土信仰的兴起245

一 念佛与安魂送灵246

二 圆仁与五会念佛246

三 空也的念佛咒248

四 源信与《往生要集》249

五 源信与念佛三昧会252

六 觉运调和天台与净土252

七 南都和真言宗的净土信仰253

八 良忍和融通念佛254

九 贵族的净土信仰256

第七章 镰仓佛教概论258

第一节 镰仓佛教的历史背景和主要问题258

一 镰仓佛教的政治社会背景258

二 镰仓佛教面临的挑战263

三 新佛教与旧佛教的问题265

第二节 镰仓时代的佛教体制269

一 显密诸宗与“寺家”269

二 幕府与禅宗273

三 异端派别275

第八章 镰仓宗派:净土教系统280

第一节 法然与净土宗280

一 法然的生平281

二 法然的著作和思想284

三 法然的弟子及净土宗教团291

第二节 亲鸾和净土真宗293

一 亲鸾的生平293

二 亲鸾的著作和思想297

第三节 一遍与时宗306

一 “一遍偈”306

二 “游行”与“赋算”307

三 “时众”307

四 念佛与神道308

第九章 镰仓宗派:禅宗的全面引进310

第一节 禅宗传入之前的禅与日本310

一 早期禅与日本的渊源310

二 初传禅宗的第一人312

第二节 荣西与“兼修禅”314

一 兴禅护国314

二 荣西门下316

三 圆尔辨圆317

第三节 渡日僧与“纯粹禅”319

一 兰溪道隆319

二 兀庵普宁320

三 无学祖元321

四 一山一宁322

五 弘扬纯粹禅的日本禅师323

第四节 道元与曹洞宗325

一 道元的生平325

二 道元的著作和思想329

三 道元之后的教团334

第十章 镰仓宗派:日莲法华宗336

第一节 日莲的生平336

一 思想形成336

二 谏言幕府337

三 法华行者338

四 龙口法难339

五 隐居身延山340

第二节 日莲的著作和思想341

第三节 日莲思想的独特性343

一 “上行菩萨”与“日本第一法华经行者”344

二 “日本国”与“一向大乘国”344

三 折伏思想345

第十一章 镰仓宗派:旧佛教的复兴运动347

第一节 华严宗347

一 明惠348

二 宗性与凝然350

第二节 法相宗352

第三节 律宗354

一 北京律355

二 南京律356

第十二章 室町时代的佛教359

第一节 室町时代的宗派概观360

一 临济宗361

二 曹洞宗364

三 净土宗366

四 净土真宗367

五 日莲宗370

六 时宗373

第二节 织田信长对佛教异己势力的剪除376

一 石山本愿寺之战377

二 安土宗论379

第三节 佛教与基督教禁教380

第十三章 江户时代的佛教383

第一节 江户时代幕府与佛教383

一 对佛教的专制政策384

二 控制佛教的各项制度386

第二节 江户佛教与前近代社会390

一 寺院的商业化经营390

二 佛教与民俗392

第三节 江户时代的佛教教育与学术393

一 檀林的作用和地位393

二 学术方面的新动向395

三 结语399

第四节 宗派佛教的定型期399

一 净土宗与德川幕府400

二 净土真宗的分宗401

三 崇传与五山派402

四 白隐与妙心寺派403

五 良宽与曹洞宗404

六 天海与天台宗405

七 真言宗406

八 良忍与融通念佛宗406

九 隐元与新传的黄檗宗407

第五节 各界对佛教的批判409

一 吉田神道对本地垂迹思想的新解说409

二 朱子学对佛教的批判411

三 基于神道立场的批判413

四 国学者和水户学派排佛414

五 理性主义的批判414

第十四章 近代日本佛教416

第一节 明治初期的排佛政策417

一 神佛分离令417

二 废佛毁释运动419

三 大教院的设立421

第二节 护教运动与佛教改革422

一 跨宗派的护法运动422

二 启蒙派的政教分离运动423

第三节 佛学研究与佛教事业的开创426

一 “求新知于世界”与留学潮426

二 近现代佛教学的发轫427

三 现代大藏经的编纂出版430

四 “大乘非佛说”争论432

五 新兴的佛教社会事业434

第四节 明治佛教与社会思潮的互动437

一 理性化、入世化与社会改良派437

二 复古主义潮流440

三 佛教的哲学化诠释与改造443

四 内省主义、信仰主义潮流445

第五节 军国主义阴影下的佛教449

一 佛教迎合政府的举动450

二 国家神道与宗教自由的压制452

三 《教育敕语》与“不敬事件”453

四 侵略战争之下的佛教界455

五 佛教与社会主义运动456

六 佛教与法西斯主义458

主要参考文献465

后记&魏道儒48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