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周恩来与创建新中国【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寿春,金鑫著;江苏省周恩来研究会组织编写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7335675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13页
- 文件大小:87MB
- 文件页数:432页
- 主题词:周恩来(1898~1976)-人物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周恩来与创建新中国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深化研究周恩来与创建新中国的关系1
一、深化本课题研究的必要与可能1
二、深化本课题研究的视角及内涵4
三、深化本课题研究的关键和特色10
第一编 周恩来与重新开国的缘由及演变23
第一章 代表中共与国民党商谈建立联合政府23
一、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遭国民党拒绝24
(一)民主联合政府主张适时提出24
(二)国共两党谈判存在根本分歧27
(三)美国以“调处”为名扶蒋反共29
二、力争通过和平途径实现中国社会政治改革31
(一)国共两党重开谈判的原因31
(二)重庆谈判的争论及签订协定34
三、出席政治协商会议谋求合作建国38
(一)双方达成停止军事冲突的协议38
(二)协商解决重大国事的原则分歧39
(三)两党对五项协议持有不同态度42
第二章 受命邀请民主党派共商建国大计47
一、全力挑起中共与民主党派协商建国的历史重担47
(一)改提与民主党派建立联合政府47
(二)全权负责与各民主党派的联系51
二、适度掌握出席新政协人员的政治标准54
(一)最初规定参会人员的严格标准54
(二)适当放宽民主人士的参会条件54
三、精心安排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当面商谈55
(一)热诚邀请各民主党派共商建国大计55
(二)周密部署护送民主人士到达解放区56
(三)一再邀请民主首领宋庆龄北上参会60
四、反复协商为多党合作建国形成共识62
(一)主动提出并达成召开新政协会议协议62
(二)科学界定民主党派并确立合作建国方针63
(三)力求对重大政治原则问题达成共识64
第三章 圆满完成多党协商建国使命67
一、继续做好筹建新中国中央政权的组织工作68
(一)主持召开新政协筹备会议68
(二)代表人选既严格把关又照顾各方70
(三)协商建国的胜利实现71
二、亲自起草符合中国国情的建国大纲74
(一)《共同纲领》侧重点的演变74
(二)《共同纲领》的创造性贡献75
(三)《共同纲领》成为临时宪法80
三、周密组织多党合作共事的首届内阁83
(一)政务院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地位83
(二)诚邀民主人士担任内阁领导职务85
第二编 周恩来与开国任务的目标及实施93
第四章 彻底铲除国民党残余军事力量93
一、继续完成解放全中国的历史使命93
(一)及时部署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93
(二)武力解放湖南、广东和广西94
(三)解放闽西及华东沿海岛屿95
(四)实现新疆和平解放96
(五)解放贵州、云南、西康和四川97
(六)极力促成西藏和平解放协议98
二、进行大规模的剿匪斗争100
(一)根除匪患是巩固政权的重要措施100
(二)正确制定剿匪斗争的方针政策101
(三)剿匪斗争取得显著成效102
三、粉碎国民党残余武装的袭扰103
(一)早有预见并作出反袭扰部署103
(二)粉碎国民党军渡海登陆的袭扰105
(三)阻止国民党军对云南边境的袭扰105
(四)痛击国民党军对海上的封锁和袭扰106
(五)挫败国民党军来自空中的袭扰106
第五章 精心构建名副其实的人民政府108
一、政府机构设置要与形势任务相适应108
(一)军事管制委员会是新解放区过渡性的人民政权108
(二)地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人民代表大会的雏形109
(三)确定实行“四实三虚”的政权结构体系113
二、努力建设节约行政成本的廉价政府116
(一)自觉遵循“廉价政府”的马克思主义原则116
(二)从严控制政府用房117
(三)力求精简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118
(四)干部工资不宜高于企事业单位水平120
三、牢固树立为人民掌权用权的指导思想121
(一)执政为民是人民政府全部工作的根本指针121
(二)廉明清正是人民政府政治职能的本质属性122
(三)廉洁奉公是人民政府办事原则的应有准绳124
四、从严建设勤政高效的干部队伍125
(一)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决不能做“循吏”125
(二)严谨精细作风是做好工作的必要条件126
(三)反对“文山”“会海”以提高工作效率127
第六章 建立人民政权的坚实经济基础130
一、没收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官僚资本130
(一)没收官僚资本为巩固人民政权的奠基之举130
(二)严格执行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区别对待政策131
(三)没收官僚资本和恢复发展生产同时奏效133
二、夺回国民党政府在香港的经济机构及其资产135
(一)及时部署赴香港接收事宜135
(二)策动“两航”起义成功136
(三)组织招商局海轮返回祖国139
(四)接收资源委员会在香港的贸易机构140
(五)接收国民党政府在香港的金融机构141
(六)顺利接管香港九龙海关等三处机构141
三、收回被帝国主义控制的海关主权143
(一)旧中国海关沦为帝国主义的侵略工具143
(二)收回海关是维护主权的当务之急144
(三)建立并完善人民海关的组织机构145
(四)强调海关工作必须依法办事147
四、区别对待帝国主义国家的在华财产148
(一)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经济特权148
(二)加强对美英在华企业的管制和征用149
(三)切断教会和文教领域与国外的经济联系153
第七章 努力创造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155
一、开展稳定金融和平抑物价的激烈斗争155
(一)建国初期财经状况十分困难155
(二)出现物价猛涨的多种原因157
(三)平抑物价制止了通货膨胀159
二、实行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统一管理165
(一)统一管理全国财经工作十分必要165
(二)坚决贯彻统一财经管理重大决策166
三、合理调整工商业的公私关系169
(一)对公私工商业进行调整很有必要169
(二)适时作出合理调整工商业的决策170
(三)调整工商业取得明显效果171
第八章 艰辛开拓平等互利的对外经贸关系176
一、实行对外贸易统制和保护本国经济利益176
(一)旧中国外贸被帝国主义操纵的恶果176
(二)及时制定独立自主的外贸统制政策177
二、继续利用香港特殊地位开展转口贸易179
(一)建国初期没有收回香港的战略思考179
(二)香港具备发展中外贸易的优越条件182
(三)保持与香港贸易往来的积极效应184
三、重点发展同苏联及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经济往来186
(一)中苏双方都需要密切经济合作186
(二)发展中苏贸易取得显著成效187
(三)苏联提供低息贷款及援建项目的重大作用189
(四)开办中苏合股公司产生显著效应189
(五)与东欧国家的经贸往来获得双赢190
四、积极争取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经贸关系191
(一)一度低落的中英经贸往来逐渐恢复191
(二)“以民促官”的中日贸易逐渐展开194
第九章 在外事实践基础上形成新中国外交方针202
一、及早争取国际友好力量对中国革命的支持202
(一)抗日战争初期积极开展的对外交往202
(二)抗日战争中期卓有成效的国民外交205
(三)抗日战争后期开始半独立性的外交210
二、独立自主开展外交活动的重要实践217
(一)抗战胜利前夕与美国外事交往的尝试217
(二)重庆谈判期间与美国政府代表的交往220
(三)全面内战爆发后对外交方针的重新审视221
三、参与制定新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225
(一)共同确定中共三大外交方针225
(二)准确规定新中国的外交政策228
第十章 独立自主地全面开展外交活动231
一、尽快将首份外交公函送达各国政府232
(一)对收件人以“先生”相称的双重效应232
(二)派人骑自行车争分夺秒送达公函232
(三)容许以明码电报飞速转达公函233
二、同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兄弟般的友谊234
(一)率先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建立外交关系234
(二)同人民民主国家积极开展建交活动236
(三)参与谈判和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定237
三、同亚洲民族独立国家外交关系的建立242
(一)与缅甸建交及处理国民党残余部队逃缅问题242
(二)与印度建交及在西藏问题上的斗争243
(三)与印尼建交及其三届内阁的不同对华政策244
(四)与亚洲其他民族独立国家的建交245
四、灵活处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多种建交程序和方式245
(一)与西欧北欧五国建立外交关系245
(二)与英国和荷兰建立半外交关系250
(三)对美国外交试探作出的回应252
第十一章 及时构建加强国防的军事体系259
一、军队正规化和加强国防建设极为迫切259
(一)统一建制是适应战争形势的必然要求259
(二)巩固国防是抵御外敌入侵的重要保障261
二、从单一陆军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发展262
(一)率先建立人民空军262
(二)积极发展人民海军264
(三)陆续组建特殊兵种266
三、把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放到战略地位267
(一)狠抓正规化军事院校的新建和改建267
(二)搞好文化教育和军事为主的正规化训练269
四、为实现武器装备现代化拓展最佳途径272
(一)从购买入手尽快缩短武器装备形成新战斗力的周期272
(二)从仿制起步尽力缩小与西方军事强国的差距273
五、聘请苏联军事人员帮助进行培训工作275
(一)军队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提高掌握新式武器装备的能力275
(二)苏联军事顾问和专家对帮助军队提高素质作出重要贡献275
第十二章 勇于应对头号军事强国的战争挑衅279
一、高度警惕外部敌人的入侵279
(一)朝鲜内战的由来及其对我国的重大影响279
(二)严厉谴责美国对朝鲜和我国台湾的侵略282
(三)主持组建东北边防军以防战火蔓延境内284
二、肩负抗美援朝战略谋划和具体指导的重任286
(一)协同毛泽东作出派兵抗美援朝重大决策286
(二)受命指挥朝鲜境内中朝苏部队协同作战291
(三)由协助毛泽东到全权指导志愿军的作战293
三、切实做好志愿军出国作战的后勤保障工作295
(一)及早确定后勤保障立足于国内供应295
(二)不断改革并尽快完善后勤保障体制297
(三)精心安排切合实战需要的物资保障298
第十三章 力争公平合理地以谈判结束朝鲜战争302
一、审时度势开展朝鲜停战谈判302
(一)派特使在联合国呼吁和平解决朝鲜问题302
(二)果断拒绝美国争取喘息时间的停战建议304
(三)抓住有利时机同意举行朝鲜停战谈判308
二、精心指导朝鲜停战谈判的斗争309
(一)主持制定朝中方面参加停战谈判的谋略309
(二)坚持停战谈判兼有军事与政治双重性质311
(三)坚持以实际接触线作为军事分界线依据313
三、周密制定谈判遣返战俘问题的方案314
(一)坚持战俘全部遣返的根本原则314
(二)对遣返时间和方法作适当让步317
四、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意义319
(一)迫使美韩签订朝鲜停战协定319
(二)保卫新中国安全的历史丰碑320
第十四章 高度重视人才是立国兴邦的必要条件323
一、人才短缺是制约新中国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323
(一)各个方面建设都离不开人才的有力支持323
(二)长治久安需要有学识会管理的专门人才324
二、大力争取一切有用人才为新中国服务325
(一)解放前夕发生在资源委员会的人才争夺战325
(二)科教文卫各界广泛开展争夺人才的机智斗争329
三、合理使用现有的各类人才332
(一)给知名专家学者委以重任332
(二)对原有公教人员量才录用335
四、人才培养有赖大力兴办教育事业337
(一)发展教育事业是加快人才培养的主渠道337
(二)发展教育事业必须与教育改革结合进行338
(三)发展教育事业是一项艰巨复杂系统工程338
(四)发展教育事业需着眼全面提高人才素质341
第三编 周恩来与开国任务的完成及经验347
第十五章 巩固执政地位必须切实造福于民347
一、全面构建赖以执政的权力体系347
(一)执政地位要有恰当的执政方式347
(二)作出确立执政地位的组织决策348
(三)民主党派均表示接受中共领导349
二、奠定支持执政的广泛群众基础351
(一)完成土改巩固了工农联盟351
(二)安排就业稳住了阶级队伍351
(三)抗洪救灾密切了党群关系352
(四)防疫治病更加赢得了民心355
三、大力创造有利执政的外部环境358
(一)外交活动打破了美国孤立新中国的阴谋358
(二)军事斗争粉碎了美国扼杀新中国的野心359
第十六章 发展国民经济必须遵循客观规律362
一、旧中国留下的国民经济衰败不堪362
(一)工业落后结构畸形362
(二)以农立国仍难温饱364
(三)交通运输严重破坏364
二、国民经济在改组中全面恢复和发展365
(一)工交农业达到历史高峰365
(二)财经状况得到根本好转368
(三)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368
(四)生产构成起了很大变化369
(五)人民生活有了初步改善369
三、贯彻执行《共同纲领》实现科学发展的成功经验370
(一)进行破旧立新务必抓准中心任务370
(二)处理社会矛盾务必分清主次缓急373
(三)实施社会改革务必有利发展生产385
第十七章 抓好干部队伍必须从严惩治腐败390
一、清醒预见“可能腐败”的极大危险390
(一)胜利前夕敲响警钟390
(二)中央领导带头弘扬正气391
二、着力提高“不想腐败”的思想素质393
(一)狠抓根本搞好党性教育393
(二)学习理论增强拒腐能力394
三、着力营造“不敢腐败”的威慑氛围396
(一)处理昏官促使全党警觉396
(二)开展整党进行全面清理398
(三)严惩贪官制止腐败蔓延401
四、着力形成“不能腐败”的约束机制402
(一)建立机构加强纪检工作402
(二)党政共管两套机构合作403
(三)依靠群众搞好舆论监督405
(四)总结经验不断健全制度407
主要参考书目410
热门推荐
- 399257.html
- 3394260.html
- 2324460.html
- 2592746.html
- 376018.html
- 1953615.html
- 964486.html
- 1073514.html
- 3189200.html
- 34534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09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036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742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131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533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75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886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740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485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14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