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应用放射性同位素安全防护与管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鲁滨,曹珍山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80245058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14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226页
- 主题词:放射性同位素-辐射防护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应用放射性同位素安全防护与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电离辐射防护基础知识1
1.1 引言1
1.2 基本概念2
1.2.1 原子结构2
1.2.2 原子核的组成3
1.2.3 核素、同位素和同质异能素3
1.2.4 放射性衰变3
1.2.5 稳定性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5
1.2.6 电离和激发5
1.2.7 电离辐射6
1.3 电离辐射的种类6
1.3.1 X、γ射线6
1.3.2 α射线6
1.3.3 电子和正电子6
1.3.4 质子6
1.3.5 中子7
1.3.6 重离子7
1.4 电离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7
1.4.1 相互作用程度的描述方法7
1.4.2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及其能量损失7
1.4.3 X射线和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8
1.4.4 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9
1.5 辐射剂量学的量和单位9
1.5.1 放射性的量和单位9
1.5.2 辐射学的量和单位10
1.5.3 相互作用系数10
1.5.4 剂量学的量和单位11
1.5.5 辐射防护中使用的量和单位11
1.5.6 防护监测中实用量的运用12
1.5.7 相关符号所代表的量12
第2章 电离辐射危害与防护原则及标准14
2.1 电离辐射的基本生物效应14
2.1.1 辐射效应的分类及影响因素14
2.1.2 辐射的确定性效应17
2.1.3 辐射的随机性效应23
2.1.4 放射性核素内照射的生物效应26
2.2 辐射防护的目的和范围26
2.2.1 辐射防护的目的和意义26
2.2.2 辐射防护的发展概况26
2.2.3 辐射防护的范围28
2.3 辐射防护的原则、措施和标准29
2.3.1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29
2.3.2 辐射防护法规及标准31
2.3.3 防护的措施和方法32
第3章 放射性核素的危害与医学处理33
3.1 放射性核素在体内的生物转运33
3.1.1 放射性核素在体内经膜转运34
3.1.2 放射性核素的吸收34
3.1.3 放射性核素在体内的分布42
3.1.4 放射性核素由体内的排除44
3.1.5 放射性核素的生物动力学46
3.2 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损伤效应51
3.2.1 放射性核素内照射作用的机理51
3.2.2 放射性核素内照射作用特点51
3.2.3 影响放射性核素作用的因素52
3.2.4 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损伤效应55
3.3 放射性核素内污染的医学处理61
3.3.1 内污染的医学处理原则61
3.3.2 减少吸收62
3.3.3 加速排除64
3.3.4 医学干预水平70
第4章 辐射监测与评价75
4.1 一般规定和要求75
4.1.1 辐射监测质量保证75
4.1.2 辐射监测机构和职责76
4.1.3 环境辐射监测大纲76
4.1.4 样品采集原则77
4.1.5 监测结果与报告78
4.2 辐射监测方法78
4.2.1 地表γ监测78
4.2.2 γ能谱分析79
4.2.3 α能谱分析81
4.2.4 氡浓度标准测量方法81
4.3 个人监测82
4.3.1 一般要求82
4.3.2 外照射82
4.3.3 内照射83
4.3.4 表面污染83
4.4 工作场所监测84
4.4.1 基本原则84
4.4.2 监测计划的制订84
4.4.3 放射性同位素使用场所的监测84
4.5 环境监测85
4.5.1 目的和内容85
4.5.2 样品的采集和处理86
4.5.3 核设施环境监测90
4.6 流出物监测92
4.6.1 流出物监测目的92
4.6.2 制定监测计划应注意的特殊问题92
4.7 摄入量估算与评价92
4.7.1 内照射的放射防护评价量92
4.7.2 内照射监测方法93
4.7.3 摄入量的估算93
4.7.4 剂量估算程序93
4.7.5 表示方式和测量方法94
4.7.6 结果评价94
第5章 开放型放射实验室的安全防护与管理96
5.1 剂量限值96
5.1.1 职业人员剂量限值96
5.1.2 徒工和学员的剂量限值96
5.1.3 特殊照射96
5.1.4 公众照射97
5.2 操作开放型放射性物质的规定97
5.2.1 减少照射的防护措施97
5.2.2 开放型放射性核素的安全操作97
5.2.3 个人防护97
5.2.4 辐射监测98
5.3 表面污染控制水平98
5.3.1 应用表面污染控制水平注意事项98
5.3.2 工作场所中设备与用品的表面污染控制水平99
5.4 辐射工作场所的分区99
5.4.1 控制区99
5.4.2 监督区99
5.5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的分级99
5.5.1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的分级99
5.5.2 放射性核素日等效操作量的计算99
5.6 常用放射性核素的毒性分组100
5.7 个人防护用具的配备与应用101
5.8 职业照射监测和评价101
5.8.1 个人监测和评价101
5.8.2 工作场所的监测和评价102
5.8.3 监测的质量保证102
5.9 开放型实验室辐射安全基本知识102
5.9.1 放射性核素的辐射危害102
5.9.2 辐射的来源102
5.9.3 外照射防护102
5.9.4 内照射防护104
5.9.5 其他管理控制104
5.9.6 污染监测105
5.9.7 事故应急105
5.9.8 体表污染去除108
5.9.9 常用核素的辐射特性及其防护措施105
5.9.10 医学常用放射性技术108
第6章 放射性探测设备及其应用110
6.1 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110
6.1.1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10
6.1.2 光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10
6.1.3 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11
6.2 辐射探测器111
6.3 核电子学基础112
6.4 常用辐射探测设备115
6.4.1 个人剂量计115
6.4.2 表面沾污仪116
6.4.3 多功能辐射仪118
6.4.4 便携γ谱仪122
6.4.5 MicroBeta液闪发光测定仪123
6.4.6 一体化便携式高纯锗核素甄别器124
6.4.7 半导体α谱仪127
6.4.8 栅网电离室α谱仪127
6.5 放射性测量设备应用128
6.5.1 原子核物理学128
6.5.2 核化学128
6.5.3 放射化学129
6.5.4 放射性同位素应用129
第7章 放射性污染的医学处理131
7.1 体表和伤口污染的处理131
7.1.1 通用程序131
7.1.2 弹片伤或放射性污染伤口的处理132
7.1.3 孔口(耳、鼻、嘴)的处理133
7.1.4 眼睛的处理133
7.1.5 毛发的处理133
7.1.6 局部皮肤的处理134
7.2 体内污染的医学处理134
7.3 核辐射应急洗消箱简介137
7.3.1 洗消液137
7.3.2 使用说明书139
7.3.3 放射性污染洗消程序140
7.3.4 清单140
第8章 放射性废物的管理、处理和处置141
8.1 放射性“三废”的特点141
8.2 放射性废物管理的目标和原则141
8.2.1 管理目标141
8.2.2 管理原则141
8.3 城市放射性废物管理办法142
8.4 放射性废物的分类142
8.5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处置143
8.5.1 放射性废气的处理、排放143
8.5.2 放射性废水(废液)的处理、排放144
8.5.3 固体放射性废物(低中水平)的处理、处置145
8.6 放射源的管理办法146
8.7 废放射源的处置147
8.7.1 液体放射源147
8.7.2 气态放射源147
8.7.3 α放射源147
8.7.4 β放射源147
8.7.5 γ放射源147
8.7.6 中子源147
8.7.7 废放射源的处置147
8.8 固体放射性废物的处理程序147
8.8.1 环保部门对产生放射性废物单位的要求147
8.8.2 环保部门处理程序148
第9章 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防护中值得重视的问题149
9.1 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应持证上岗149
9.2 从事放射性同位素实验要消除两个极端149
9.3 从事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前要了解所使用的放射性核素的属性149
9.4 放射性核素的失效问题149
9.5 充分利用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150
9.6 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卫生通过间和衣柜的作用150
9.7 怎样处理剩余的液体同位素150
9.8 为什么要建专门的放射性废物储存间150
9.9 排风的烟囱多高才符合国家标准151
9.10 几种常用放射性同位素的防护151
9.10.1 32P的防护151
9.10.2 3H的防护151
9.10.3 放射性碘的防护152
9.11 保存好放射源的标签152
9.12 动物尸体的处理152
9.13 做过放射性同位素的实验室可否再利用152
9.14 怎样理解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的污染问题153
9.15 从事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前应计算现有活度153
9.16 对放射性废物要分类154
9.17 处理放射性废源不要穿铅衣154
9.18 对屏蔽的误解154
9.19 科研经费的预算154
9.20 国外放射性同位素实验的管理体制154
9.21 放射性同位素安全审管部门的职责155
9.22 加强宣传,普及放射防护知识和有关法规、标准155
第10章 核与辐射安全管理的法规和标准体系156
10.1 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管理的法规和标准体系概况156
10.1.1 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管理法规和标准体系的层次及相互关系156
10.1.2 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管理法规和标准体系各层次的制定和发布途径157
1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157
10.2.1 放射性污染的定义157
10.2.2 适用范围158
10.2.3 环保部门的法律地位158
10.2.4 四级监管体制158
10.2.5 四级监管体制职责158
10.2.6 两级审批158
10.2.7 本法确定的十五项制度158
10.2.8 本法中几个重要法律责任160
10.3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安全和防护条例》(449号令)161
10.3.1 449号令主要特色162
10.3.2 有关部门的职责162
10.3.3 放射源与射线装置的分类管理163
10.3.4 许可证制度166
10.3.5 许可证分级管理167
10.3.6 放射性同位素转让管理167
10.3.7 放射源的编码167
10.3.8 从业人员资质管理168
10.3.9 辐射事故分级168
10.4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安全许可管理办法》168
10.4.1 许可证制度169
10.4.2 许可证的分级审批、颁发169
10.4.3 许可证的变更169
10.4.4 放射源转移到外省使用的备案170
10.4.5 废源的管理170
10.4.6 年度评估170
10.4.7 豁免管理170
附件1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171
附件2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179
附件3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189
附件4 放射性核素的毒性分组198
附件5 某单位《放射性同位素使用安全防护和管理暂行规定》201
附件6 某单位《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安全防护暂行规程》204
热门推荐
- 2620661.html
- 3242504.html
- 1860379.html
- 1932054.html
- 2413119.html
- 362327.html
- 369266.html
- 2562719.html
- 2299094.html
- 6077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01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653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053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810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443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644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38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064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977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88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