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公共科目考试应试辅导 法律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刘剑文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 ISBN:7801365127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63页
- 文件大小:5MB
- 文件页数:27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公共科目考试应试辅导 法律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基本概念1
一、法及其基本特征1
目录第十章 法学基础理论1
二、权利和义务2
(一)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2
(二)权利和义务的关系3
(三)权利和义务的分类3
三、法律关系4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4
(二)法律关系的分类5
(三)法律关系的构成5
(四)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7
(一)法的历史分类8
(二)法的一般分类8
一、法的分类8
第二节 我国当代法的体系8
(三)法的其他特殊分类9
二、部门法体系9
(一)部门法体系的概念9
(二)我国的部门法体系10
(三)法的效力等级体系11
第三节 法的制定12
一、立法及立法权12
二、立法体制12
(一)中央一级 13
(二)地方一级 13
(一)立法程序的概念 14
(二)我国现行的立法程序 14
三、立法程序14
四、立法技术15
第四节 法的实施15
一、法的实施的含义及意义15
二、法的适用15
(一)法的适用的概念与特点15
(二)法的适用原则16
三、法的效力17
(一)法的时间效力17
(二)法的空间效力18
(三)法对人的效力18
四、法律解释19
(一)法律解释的分类19
(二)法律解释的意义19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与特征 20
(三)我国现行的法律解释体制20
五、法律责任20
(二)法律责任的种类21
(三)产生法律责任的主要原因——违法行为21
(四)法律责任的构成22
(五)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22
(六)法律责任的认定和归结23
六、法律监督24
(一)法律监督的概念及意义24
(二)法律监督的分类25
(三)法律监督的构成25
(四)法律监督的原则25
(五)我国现行的法律监督体系26
一、法治与人治27
(一)法治的概念27
第五节 依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27
(二)法治与人治28
(三)法治与人权28
二、依法治国及其主体、对象和目标28
(一)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法治28
(二)依法治国的主体、对象29
(三)依法治国的目标29
三、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0
(一)民主政治的内涵30
(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0
(三)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关系31
关键词表32
(一)关于法律规范33
(二)关于法的基本特征33
重点提示33
(三)关于权利和义务35
(四)关于法的历史分类36
(五)关于立法体制38
(六)关于我国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38
(七)关于法的实施39
(八)关于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39
(九)关于法治与法制 40
(十)党的十五大报告对“依法治国”理论的论述 41
(十一)当代中国与西方国家在人权理论上的主要区别 42
(十二)法治的几种不同含义42
第十一章 宪法44
第一节 宪法概述44
一、宪法的概念44
(一)宪法规定的内容和调整的社会关系不同于其他法律44
二、宪法的本质45
(二)宪法的效力高于其他法律 45
(三)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不同于其他法律45
三、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46
(一)宪法的指导思想 46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46
四、宪法的作用46
(一)宪法对统治权的作用46
(二)宪法对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的作用47
(三)宪法对社会经济的作用47
(四)宪法对政治制度的作用47
(五)宪法对法制的作用47
五、宪法解释47
六、宪法监督48
二、我国的国家形式49
(一)国家政权组织形式49
第二节 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形式和基本制度49
一、我国的国家性质49
七、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49
(二)国家的结构形式50
(三)国旗、国徽、国歌和首都50
三、我国的基本制度51
(一)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51
(二)我国的基本文化制度53
(三)选举制度54
(四)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56
第三节 我国的国家机构56
一、国家机构概述56
(一)国家机构的特征56
(二)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57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58
二、中央国家机关58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59
(三)国家主席59
(四)国务院60
(五)中央军事委员会60
三、地方国家机关60
(一)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60
(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61
(三)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62
(四)“一国两制”与特别行政区62
四、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63
(一)人民法院63
(二)人民检察院64
一、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概述65
五、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65
第四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65
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66
(一)平等权 66
(二)政治权利与自由66
(三)宗教信仰自由66
(四)人身自由67
(五)批评建议权,申诉、控告、检举权,受损索赔权67
(六)社会经济权利67
(七)文化教育权 67
(八)特定主体权利的保护68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68
四、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68
(一)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69
二、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与构成要件69
一、国家赔偿的概念与意义69
第五节 国家赔偿制度69
(二)国家赔偿的构成要件70
三、国家赔偿的范围70
(一)行政赔偿范围70
(二)刑事赔偿范围71
(三)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赔偿范围 71
四、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71
(一)行政赔偿请求人与行政赔偿义务机关 71
(二)刑事赔偿请求人与刑事赔偿义务机关72
五、国家赔偿程序72
(一)行政赔偿程序 72
(二)刑事赔偿程序73
关键词表74
(二)国家赔偿的计算标准 74
(一)国家赔偿的方式74
六、国家赔偿的方式与计算标准74
重点提示75
(一)宪法的概念与特征75
(二)宪法监督 76
(三)现行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76
(四)我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78
(五)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79
(六)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80
(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81
(八)“一国两制”与特别行政区82
(九)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83
(十)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83
(十一)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84
(二)行政法的特征85
(一)行政法的概念 85
第一节 行政法85
第十二章 有关部门法85
一、行政法的概念和特征85
二、行政法的基本原则86
(一)合法行政原则86
(二)合理行政原则86
三、行政法律关系86
(一)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86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与变动86
四、行政组织、行政主体与国家公务员87
(一)行政组织与行政组织法 87
(二)行政主体 87
(三)国家公务员87
五、行政行为87
(一)行政行为的概念与特征87
(四)行政行为有效成立的要件88
六、行政立法88
(二)行政行为的分类88
(三)行政行为的效力88
七、行政许可89
(一)行政许可的概念与特点89
(二)行政许可程序89
八、行政处罚89
(一)行政处罚的概念和特点89
(二)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89
(三)行政处罚的种类90
(四)行政处罚的设定90
(五)行政处罚程序90
九、行政强制90
(一)行政强制措施90
(二)行政复议的原则91
(一)行政复议的概念与特征91
(二)行政强制执行91
十、行政复议91
(三)行政复议的范围92
(四)行政复议的管辖92
(五)行政复议的程序93
十一、行政法制监督94
第二节 民法94
一、民法概述94
(一)民法的概念94
(二)民法的调整对象94
(三)民法的基本原则95
(四)民法的适用范围95
(五)民事法律关系95
二、民事主体95
(一)公民(自然人)96
(二)法人97
三、民事法律行为98
(一)概念与特征98
(二)分类98
(三)有效要件98
(四)无效民事行为98
(五)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99
(六)民事行为被确认无效和被撤销的后果99
(七)附条件、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99
四、代理99
(一)概念与特征99
(六)代理关系的终止100
(五)表见代理100
(四)无权代理100
(二)种类100
(三)滥用代理权100
五、物权101
(一)概念及特征101
(二)分类101
(三)物权法的基本原则101
六、财产所有权102
(一)概念及特征102
(二)财产所有权的权能102
(三)财产所有权的取得102
(四)善意取得制度102
(五)财产所有权的移转102
(六)财产所有权的民法保护102
(一)合同的概念与特征103
(三)合同的分类103
(二)合同法的基本原则103
(八)相邻关系103
七、合同103
(七)共有103
(四)合同成立的要件104
(五)要约与承诺104
(六)合同的内容104
(七)合同的形式104
(八)合同的效力104
(九)无效合同105
(十)可撤销的合同105
(十一)合同履行的原则105
(十二)合同的变更105
(十三)合同的转让105
(十七)有名合同106
(十六)缔约过失责任106
(十四)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106
(十五)违约责任106
八、担保107
(一)债的担保107
(二)保证107
(三)抵押107
(四)质押107
(五)留置108
(六)定金108
九、人格权108
(一)生命权108
(二)健康权108
(三)身体权108
(四)名誉权108
十、知识产权109
(二)著作权109
(一)概述109
(五)肖像权109
(八)隐私权109
(七)名称权109
(六)姓名权109
(三)商标权110
(四)专利权111
十一、民事责任112
(一)概念与特征112
(二)民事责任的分类112
(三)侵权的民事责任112
(一)公司法113
一、企业法律制度113
(四)民事责任的承担113
第三节 经济法113
(二)合伙企业法116
(三)个人独资企业法117
(四)外商投资企业法117
二、市场监管法律制度119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119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19
(三)产品质量法120
三、金融法律制度121
(一)银行法121
(二)证券法122
四、财税法律制度123
(一)财政法123
(二)税法123
(一)对外贸易法125
五、对外贸易与国际商贸法律制度125
(二)国际商贸法律制度127
第四节 社会法128
一、劳动法128
(一)劳动法的概念及内容128
(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128
(三)我国劳动法的适用范围129
(四)劳动者129
(五)劳动合同130
(六)集体合同130
(七)劳动争议130
二、社会保障法130
(一)概述130
(五)社会优抚法律制度131
(四)社会福利法律制度131
(二)社会保险法律制度131
(三)社会救助法律制度131
第五节 环境法132
一、自然资源法132
(一)概念132
(二)调整对象132
(三)立法体系132
(四)基本原则132
二、环境保护法132
(一)基本概念132
(二)基本原则133
(三)环境保护法律制度133
(一)刑法的概念134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134
第六节 刑法134
一、刑法及其特有原则134
(四)环境法律责任134
二、犯罪及犯罪构成135
(一)犯罪的概念135
(二)犯罪的基本特征135
(三)犯罪构成136
(四)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136
三、共同犯罪和单位犯罪138
(一)共同犯罪138
(二)单位犯罪138
四、刑罚的体系和种类139
(一)主刑139
(三)非刑罚处罚方法140
(二)附加刑140
五、我国刑法分则中犯罪分类141
(一)危害国家安全罪141
(二)危害公共安全罪141
(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141
(四)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141
(五)侵犯财产罪142
(六)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142
(七)危害国防利益罪142
(八)贪污贿赂罪142
六、与国家公务人员职务有关的犯罪143
(一)贪污罪143
(十)军人违反职责罪143
(九)渎职罪143
(二)挪用公款罪144
(三)受贿罪144
(四)行贿罪145
(五)玩忽职守罪145
(六)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145
(七)徇私枉法罪145
(八)枉法裁判罪146
第七节 诉讼程序法146
一、刑事诉讼法146
(一)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146
(二)管辖146
(三)回避制度147
(四)辩护147
(七)刑事诉讼程序148
(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148
(五)证据148
二、民事诉讼法149
(一)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149
(二)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149
(三)第一审普通程序150
(四)简易程序150
(五)第二审程序151
(六)特别程序的适用范围151
(七)审判监督程序151
(八)督促程序151
(九)公示催告程序152
(十)破产程序152
(十一)执行程序152
(三)行政诉讼被告153
(四)举证责任规则153
三、行政诉讼法153
(二)行政诉讼范围153
(一)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153
(五)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154
(六)行政诉讼的判决(一审)154
(七)行政诉讼的裁定、决定154
(八)行政附带民事诉讼154
四、仲裁法155
(一)仲裁的性质155
(二)仲裁范围155
(三)仲裁的基本原则155
关键词表156
(二)行政法的基本原则159
(三)行政行为的概念、特征与有效成立要件159
(一)行政法的概念与特征159
重点提示159
(四)行政处罚的种类、设定与程序160
(五)行政复议的概念、特征与复议决定的种类160
(六)民法的调整对象161
(七)民事权利及其分类162
(八)公民与法人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比较162
(九)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163
(十)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163
(十一)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与无效民事行为的区别164
(十二)代理与委托、行纪、居间等相近概念的区别164
(十三)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165
(十四)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166
(十五)物权法的基本原则166
(十六)定金与相关概念的区别167
(十七)合同法的基本原则168
(十八)知识产权的特点169
(十九)公司的概念与特征169
(二十)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170
(二十一)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区别170
(二十二)欺骗性交易行为171
(二十三)商业贿赂行为171
(二十四)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171
(二十五)低价倾销行为的除外规定171
(二十六)税收的概念及特征172
(二十七)汇票、本票和支票172
(二十八)刑法及其特有原则172
(二十九)犯罪及犯罪构成172
(三十)共同犯罪和单位犯罪173
(三十三)与国家公务人员职务有关的犯罪174
(三十二)我国刑法分则中犯罪分类174
(三十一)刑罚的体系和种类174
(三十四)刑事诉讼法的几个基本原则176
(三十五)刑事诉讼的管辖177
(三十六)刑事诉讼的回避177
(三十七)刑事诉讼的证据178
(三十八)刑事诉讼的辩护178
(三十九)刑事诉讼程序178
(四十)民事诉讼法178
(四十一)行政诉讼法180
(四十二)仲裁法181
关键词音序索引183
考核测试188
十、法学基础理论188
考核测试题188
参考答案203
考核测试题210
十一、宪法210
参考答案217
十二、有关部门法226
(一)行政法226
考核测试题226
参考答案228
(二)民法、经济法、社会法、环境法230
考核测试题230
参考答案241
(三)刑法245
考核测试题245
参考答案249
(四)诉讼程序法253
考核测试题253
参考答案260
热门推荐
- 2835543.html
- 3741764.html
- 3547361.html
- 3345242.html
- 2150416.html
- 1150016.html
- 2440480.html
- 2288949.html
- 3188549.html
- 23326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576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345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680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910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164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449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930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635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085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24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