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法学原理 第2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刑法学原理 第2版
  • 曲新久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411119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72页
  • 文件大小:100MB
  • 文件页数:39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刑法学原理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论1

第1章 刑法学的十大基本范畴3

1.1 五大基本概念5

1.1.1 刑罚5

1.1.2 保安处分7

1.1.3 犯罪9

1.1.4 犯罪人12

1.1.5 刑事责任13

1.2 五大基本原则14

1.2.1 罪刑法定16

1.2.2 罪刑相适应24

1.2.3 刑罚个别化27

1.2.4 刑罚人道主义28

1.2.5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0

1.3 小结——作为概念体系的刑法学32

第2章 刑法的规范本质及其分析工具34

2.1 刑法规范35

2.2 刑法的分类39

2.3 刑法的根据40

2.4 刑法的目的41

2.5 刑法的功能44

2.6 刑法的体系45

2.7 刑法的解释46

第3章 刑法的适用范围51

3.1 刑法对地域的效力53

3.1.1 领域的范围53

3.1.2 犯罪地的确定53

3.2 刑法对人的效力55

3.2.1 对我国公民的效力55

3.2.2 对外国人的效力56

3.2.3 对单位的效力57

3.2.4 外国刑事判决的效力57

3.3 刑法的溯及力58

3.3.1 刑法的具体规定58

3.3.2 既定判决的效力61

3.3.3 中间时法的效力61

3.3.4 刑事司法解释和立法解释的时间效力问题62

第4章 犯罪概述64

4.1 犯罪概念及其特征64

4.2 犯罪的分类70

4.3 犯罪的构成要件71

4.3.1 构成要件的概念71

4.3.2 构成要件的分类74

4.3.3 “犯罪构成”判断的整体性77

第5章 罪行78

5.1 实行行为78

5.1.1 实行行为的概念78

5.1.2 实行行为的分类80

5.2 行为对象81

5.3 犯罪结果:危害结果、危险结果、评价结果82

5.4 因果关系87

5.5 时间、地点和工具、方法89

5.6 主体身份89

5.7 单位犯罪90

第6章 罪过93

6.1 犯罪故意94

6.1.1 犯罪故意的概念94

6.1.2 故意的类型95

6.1.3 认识错误96

6.2 犯罪过失98

6.2.1 犯罪过失的概念98

6.2.2 过失的类型98

6.3 犯罪目的与动机101

6.3.1 犯罪目的101

6.3.2 犯罪动机101

6.4 无罪过事件102

6.4.1 不可抗力102

6.4.2 意外事件102

第7章 正当化事由104

7.1 正当防卫105

7.1.1 正当防卫的概念与性质105

7.1.2 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105

7.1.3 防卫过当的定性与处理110

7.2 紧急避险111

7.2.1 紧急避险的概念与性质111

7.2.2 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111

7.2.3 避险过当的定性与处理113

7.3 其他正当化事由113

7.3.1 依照法律的行为113

7.3.2 被害人同意113

7.3.3 自救行为114

7.3.4 自损行为114

第8章 罪责的阻却与减免116

8.1 刑事责任能力116

8.1.1 刑事责任年龄117

8.1.2 精神与生理状况122

8.2 违法性认识可能性124

8.2.1 法律认识错误124

8.2.2 违法性认识可能性缺乏124

8.3 期待可能性125

第9章 未完成罪127

9.1 未完成罪概述128

9.1.1 未完成罪的特征128

9.1.2 犯罪完成的标准129

9.1.3 未完成罪的处罚根据与范围132

9.2 犯罪预备134

9.2.1 犯罪预备的概念134

9.2.2 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的区别135

9.2.3 预备犯的处罚136

9.3 犯罪未遂136

9.3.1 犯罪未遂的概念136

9.3.2 犯罪未遂的种类138

9.3.3 犯罪未遂的处罚139

9.4 犯罪中止139

9.4.1 犯罪中止的概念139

9.4.2 犯罪中止的种类142

9.4.3 犯罪中止的处罚142

第10章 共同犯罪144

10.1 共同犯罪概述144

10.1.1 共同犯罪的概念145

10.1.2 共同犯罪的形式147

10.2 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149

10.2.1 共同犯罪人的分类标准149

10.2.2 共同犯罪人的作用分类149

10.2.3 共同犯罪人的分工分类151

第11章 罪数158

11.1 区分罪数的意义和标准158

11.1.1 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意义158

11.1.2 罪数的区分标准159

11.2 实质的一罪161

11.2.1 继续犯162

11.2.2 想象竞合犯163

11.3 法定的一罪165

11.3.1 转化犯165

11.3.2 结合犯166

11.3.3 惯犯167

11.4 处断的一罪167

11.4.1 连续犯168

11.4.2 吸收犯169

11.4.3 牵连犯170

第12章 刑罚概说173

12.1 刑罚的概念173

12.1.1 刑罚及其属性173

12.1.2 刑罚与其他法律制裁的区别174

12.2 刑罚的功能175

12.3 刑罚的目的176

第13章 刑罚的体系与种类181

13.1 主刑182

13.1.1 管制182

13.1.2 拘役183

13.1.3 有期徒刑183

13.1.4 无期徒刑184

13.1.5 死刑184

13.2 附加刑187

13.2.1 罚金187

13.2.2 剥夺政治权利188

13.2.3 没收财产189

13.2.4 驱逐出境190

13.3 非刑罚处理方法190

第14章 刑罚的裁量194

14.1 刑罚裁量的原则195

14.2 刑罚裁量的情节196

14.2.1 刑罚裁量情节的概念196

14.2.2 量刑情节的分类197

14.2.3 累犯199

14.2.4 自首200

14.2.5 坦白及其与自首的区别203

14.2.6 立功203

14.3 量刑制度204

14.3.1 从重、从轻、减轻与免除处罚204

14.3.2 数罪并罚206

14.3.3 缓刑210

第15章 刑罚执行214

15.1 缓刑的监督考察及其撤销215

15.1.1 缓刑的监督考察215

15.1.2 缓刑的撤销215

15.2 减刑216

15.2.1 减刑的概念216

15.2.2 减刑的适用条件217

15.2.3 减刑的限度与幅度218

15.3 假释218

15.3.1 假释的概念218

15.3.2 假释的适用条件219

15.3.3 假释的考验期、附加条件以及监督考察219

15.3.4 假释的撤销220

第16章 刑罚消灭222

16.1 时效223

16.1.1 时效的概念223

16.1.2 追诉时效的期限223

16.1.3 追诉期限的计算224

16.2 赦免226

16.2.1 赦免的概念226

16.2.2 我国特赦制度的特点226

分论229

第17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231

第18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235

18.1 公共安全的概念236

18.2 公共安全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237

18.3 破坏特定对象的危害公共安全罪239

18.4 恐怖性质的危害公共安全罪241

18.5 违反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管理规定的危害公共安全罪241

18.6 重大责任事故的危害公共安全罪243

第19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247

19.1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248

19.1.1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构成要素及其认定248

19.1.2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未完成形态249

19.1.3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其他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关系250

19.2 走私罪251

19.3 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254

19.4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257

19.4.1 妨害货币的犯罪258

19.4.2 危害金融机构正常活动的犯罪258

19.4.3 危害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及其监管秩序的犯罪259

19.5 金融诈骗罪260

19.5.1 金融诈骗罪与诈骗罪的关系260

19.5.2 如何认定金融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262

19.5.3 金融诈骗罪之一:信用卡诈骗罪263

19.6 危害税收征管罪266

19.6.1 从偷税罪到逃税罪:刑事政策的和缓化266

19.6.2 抗税罪268

19.6.3 逃避追缴欠税款罪268

19.6.4 骗取出口退税罪269

19.6.5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269

19.7 侵犯知识产权罪270

19.7.1 侵犯注册商标权的犯罪270

19.7.2 侵犯专利权的犯罪272

19.7.3 侵犯著作权的犯罪273

19.7.4 侵犯商业秘密罪274

19.8 扰乱市场秩序罪275

19.8.1 合同诈骗罪275

19.8.2 非法经营罪276

第20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279

20.1 侵犯生命、健康的犯罪279

20.1.1 故意杀人罪279

20.1.2 过失致人死亡罪282

20.1.3 故意伤害罪282

20.1.4 过失致人重伤罪284

20.2 侵犯妇女、儿童性权利和身心健康的犯罪285

20.2.1 强奸罪285

20.2.2 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288

20.2.3 猥亵儿童罪289

20.3 侵犯人身自由的犯罪289

20.3.1 非法拘禁罪289

20.3.2 绑架罪291

20.3.3 拐卖妇女、儿童罪292

20.3.4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293

20.3.5 诬告陷害罪294

20.3.6 刑讯逼供罪295

20.3.7 其他犯罪296

20.4 侵犯人格、名誉的犯罪297

20.4.1 侮辱罪297

20.4.2 诽谤罪297

20.5 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299

20.6 妨害婚姻、家庭及其他受特殊保护权利的犯罪300

第21章 侵犯财产罪303

21.1 强制占有型侵犯财产罪303

21.1.1 抢劫罪305

21.1.2 抢夺罪310

21.1.3 敲诈勒索罪312

21.1.4 聚众哄抢罪313

21.2 非强制占有型侵犯财产罪313

21.2.1 盗窃罪313

21.2.2 诈骗罪319

21.2.3 侵占罪321

21.2.4 职务侵占罪322

21.3 挪用型侵犯财产罪324

21.3.1 挪用资金罪324

21.3.2 挪用特定款物罪325

21.4 毁损型侵犯财产罪326

21.4.1 故意毁坏财物罪326

21.4.2 破坏生产经营罪326

21.4.3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327

第22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329

22.1 扰乱公共秩序罪329

22.2 妨害司法罪333

22.3 妨害国(边)境管理罪335

22.4 妨害文物管理罪336

22.5 危害公共卫生罪337

22.5.1 医疗事故罪337

22.5.2 非法行医罪338

22.5.3 非法进行节育手术罪339

22.6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339

22.6.1 从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到污染环境罪:刑事政策的严厉340

22.6.2 非法捕捞水产品罪341

22.6.3 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342

22.6.4 非法采矿罪342

22.7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343

22.7.1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343

22.7.2 非法持有毒品罪344

22.7.3 其他犯罪345

22.8 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345

22.8.1 组织卖淫罪345

22.8.2 强迫卖淫罪346

22.8.3 协助组织卖淫罪346

22.8.4 传播性病罪346

22.9 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347

22.9.1 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347

22.9.2 其他犯罪348

第23章 贪污贿赂罪350

23.1 贪污犯罪350

23.1.1 贪污罪350

23.1.2 挪用公款罪353

23.1.3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355

23.2 贿赂犯罪356

23.2.1 受贿罪356

23.2.2 行贿罪361

第24章 渎职罪366

24.1 滥用职权罪366

24.2 玩忽职守罪369

24.3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37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