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广州市志 1991-2000 第5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广州市志 1991-2000 第5册
  • 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州出版社
  • ISBN:978754620177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788页
  • 文件大小:77MB
  • 文件页数:820页
  • 主题词:广州市-地方志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广州市志 1991-2000 第5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卷十11

金融综述11

一、金融业发展状况11

(一)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市分行管理时期11

(二)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营业管理部管理时期13

二、管理与改革15

(一)银行业15

(二)信托投资业17

(三)保险业17

(四)证券业18

(五)典当业18

三、发展特点18

(一)实行宏观调控18

(二)应对亚洲金融危机19

(三)引入竞争机制19

(四)推行目标经营责任制20

(五)实施金融业务电子化20

(六)开展金融稽核与监察21

银 行志25

第一章 机构25

第一节 中央银行广州地区分支机构25

第二节 国家政策性银行广州地区分支机构26

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广东省分行、营业部26

二、国家开发银行广州分行27

三、中国进出口银行广州代表处27

第三节 商业银行28

一、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28

二、股份制商业银行30

三、外资银行33

第四节 其他金融机构35

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35

二、金融信托投资机构35

三、财务公司36

四、广州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36

五、广州市邮政储汇局37

第二章 银行业务38

第一节 负债业务38

一、企事业单位存款39

二、财政存款41

三、机关团体存款42

四、储蓄存款42

五、农业存款46

第二节 资产业务47

一、各项贷款47

二、信贷管理制度改革55

三、贷款质量分类管理56

第三节 中间业务及表外业务56

一、结算业务56

二、代理业务58

三、银行卡业务61

第四节 银行电子化和银联通业务65

一、银行业务电子化65

二、银联通业务66

三、电话银行、自助银行和网上银行67

第五节 外汇管理与外汇业务68

一、外汇管理68

二、外汇业务与外汇收支71

第六节 代理国库72

一、国库管理和核算73

二、代理国债74

第三章 金融管理76

第一节 货币流通管理76

一、货币发行管理76

二、防假反假78

三、现金管理78

四、金银管理79

第二节 信贷资金和利率管理82

一、再贷款管理82

二、再贴现管理83

三、利率管理84

四、存款准备金管理85

五、信贷政策与信贷管理85

六、信贷登记咨询管理87

第三节 金融市场管理87

一、票据市场管理87

二、拆借市场管理88

三、外汇市场管理88

四、债券市场管理91

第四节 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管理93

保险业志97

第一章 保险机构97

第一节 国有独资公司97

一、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广州市分公司97

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广州市分公司99

第二节 股份有限公司100

一、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广州分公司100

二、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广州分公司101

三、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102

四、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102

五、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102

第三节 外资保险公司及其驻广州机构103

一、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103

二、美亚保险公司广州分公司103

三、外资保险公司驻广州机构104

第四节 保险行业组织105

一、广州保险业公会105

二、广州保险学会108

第五节 保险监管108

一、监管机构108

二、监管的实施110

三、保险行业自律111

第二章 保险业务112

第一节 财产保险112

一、主要险种及附加险112

二、保险业务收入和支出115

第二节 人身保险119

一、主要险种119

二、保险业务收入和支出120

证券业志125

第一章 历史沿革125

第一节 证券期货市场发展历程125

一、早期证券市场125

二、改革开放后证券市场126

三、期货市场127

第二节 市场监管体制演变128

第二章 证券期货经营机构129

第一节 证券公司129

第二节 证券兼营机构131

第三节 期货经营机构134

第四节 证券期货交易结算机构135

第五节 证券中介服务机构137

第三章 上市公司142

第一节 企业上市情况142

一、企业境内上市142

二、企业境外上市142

三、上市公司资产重组143

第二节 广州市首批上市公司144

第三节 其他上市公司145

第四章 证券发行与交易149

第一节 股票发行149

一、新股发行149

二、配股157

第二节 基金发行158

第三节 证券交易方式和程序159

一、交易方式159

二、交易程序160

第四节 期货交易161

第五章 证券期货市场监管163

第一节 市场监管机构163

一、地方监管机构163

二、中国证监会驻广州监管机构164

三、广州市证券业协会165

第二节 证券发行公司监管165

一、拟上市公司监管165

二、上市公司监管166

第三节 证券经营机构监管167

一、经营活动监管167

二、从业人员监管167

三、基金运作监管168

第四节 期货经营机构监管168

一、经营活动监管168

二、从业人员监管168

第五节 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监管169

一、经营活动监管169

二、从业人员监管169

第六节 投诉举报处理与违规查处170

一、投诉举报处理170

二、案件调查与处罚170

附记:广州证券期货市场的清理整顿171

卷十一205

经济管理综述205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205

二、转变职能与经济管理改革210

(一)国民经济计划210

(二)统计211

(三)劳动与社会保障212

(四)工商行政管理213

(五)价格214

(六)质量技术监督215

(七)财政、税务216

(八)审计217

三、经济管理的主要特点217

(一)根据国内国际经济形势,适时做好经济调控217

(二)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发挥市场机制作用219

(三)注重政策引导,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20

(四)加强法制建设,发挥职能部门监督作用221

计划管理志227

第一章 管理职能与机构227

第一节 职能转变与主要工作227

一、管理职能转变227

二、“八五”时期主要工作232

三、“九五”时期主要工作233

第二节 计划管理机构235

第二章 计划编制与执行238

第一节 年度计划编制与执行238

一、年度计划编制238

二、资金筹措与管理238

第二节 第八个五年计划编制与执行241

一、“八五”计划编制241

二、“八五”计划执行结果和主要问题241

第三节 第九个五年计划编制与执行246

一、“九五”计划编制246

二、“九五”计划执行结果和主要问题247

第四节 重点项目建设250

第三章“十五”计划和中长期专项规划253

第一节“十五”计划编制253

第二节 中长期专项规划254

一、广州东南部开发总体规划纲要254

二、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协调发展总体规划研究254

三、广州21世纪议程255

四、广州海域开发利用总体规划255

五、广州市“菜篮子”工程“九五”发展总体规划256

六、广州市1998—2010年农业产业化总体规划256

七、广州市生态城市规划纲要256

第四章 调查研究与法规建设258

第一节 调查研究主要成果258

第二节 计划管理规章建设258

一、投资计划规章259

二、其他管理规章259

统 计志264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和综合统计264

第一节 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统计264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264

一、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的变化264

二、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行业分组变化265

三、月度国内生产总值测算和总值数据质量评估265

第三节 投入产出调查266

第四节 资金流量和资产负债核算267

一、资金流量核算267

二、资产负债核算267

第五节 企业专项调查267

一、企业景气调查268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统计调查268

三、企业集团统计269

四、专项调查269

第六节 基本单位普查270

第七节 第三产业普查270

第八节 国际比较项目统计调查272

第二章 工业和原材料、能源统计273

第一节 工业统计273

一、工业总产值计算方法的变化273

二、工业经济考核评价指标体系273

三、执行新的《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274

四、执行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74

五、工业发展速度计算方法的研究和改革274

六、小型工业企业年度抽样调查试点275

七、执行《企业登记注册类型》新规定275

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面调查和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275

九、高新技术产品统计方法制度研究276

十、电子信息产业统计报表制度276

第二节 原材料、能源统计276

一、原材料统计276

二、能源统计277

三、编制能源平衡表277

第三节 第三次工业普查278

第三章 农业统计279

第一节 农村综合统计279

一、执行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农业生产发展速度279

二、试行《农村统计一套表制度》和《农村综合统计报表制度》279

三、农业经济统计抽样调查280

第二节 第一次农业普查280

第四章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统计283

第一节 交通运输统计283

一、铁路运输统计283

二、公路运输统计283

三、水路运输统计284

四、民航运输统计284

五、港口统计285

六、管道运输统计285

第二节 邮电通信统计285

第五章 贸易、外经统计286

第一节 国内贸易统计286

一、商品购进、销售、库存统计286

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统计288

三、机构、网点及人员统计288

四、财务方面的统计289

五、社会商品购买力、居民货币收支及消费品生产、消费平衡的统计289

六、商品交易市场快速调查289

第二节 对外贸易统计289

一、海关统计289

二、外贸业务统计290

第三节 利用外资统计290

一、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情况统计290

二、利用外资情况统计291

第四节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统计292

第五节 涉外税收和银行结汇售汇统计292

第六章 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业、建筑业统计293

第一节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293

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表及指标调整293

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情况294

三、固定资产投资专项调查294

第二节 房地产业统计295

一、房地产统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295

二、房地产统计工作情况295

第三节 建筑业统计296

一、建筑业统计范围、统计指标的变化296

二、建筑业统计工作情况296

第七章 财政、金融统计298

第一节 财政统计298

第二节 金融统计299

一、银行统计299

二、保险业统计300

三、证券业统计300

第八章 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旅游服务业统计301

第一节 城市建设统计301

第二节 市政公用设施普查302

第三节 环境保护统计303

第四节 旅游服务业统计304

一、报表制度及统计内容变化304

二、统计指标及分组情况304

第九章 人口和社会统计305

第一节 人口统计305

一、户籍人口统计305

二、人口变动抽样调查306

三、计划生育统计306

第二节 人口普查306

一、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306

二、广州市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307

第三节 气象、土地统计308

第四节 教育、文化和广播电视统计309

一、教育统计309

二、文化统计310

三、广播电视统计311

第五节 卫生统计311

一、卫生事业基本情况统计311

二、医院工作统计311

三、妇幼卫生统计312

四、卫生防疫统计312

五、居民死亡统计312

六、专项调查312

第六节 科技、专利统计313

一、定期统计313

二、专项调查315

第七节 政法统计315

第八节 社情民意调查及社会统计咨询服务316

一、广州市城市万户居民调查316

二、向社会提供统计服务317

第十章 劳动工资、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和物价统计319

第一节 劳动工资统计319

一、统计内容及变化319

二、统计方式的变化320

三、劳动统计联审制度320

四、专项调查321

第二节 社会保障统计321

一、社会劳动保险统计321

二、职工福利统计321

三、企业富余人员和下岗职工统计321

四、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统计322

第三节 城市及农村住户调查322

一、城市住户调查322

二、农村住户调查324

第四节 物价统计325

一、消费和流通领域价格指数325

二、生产投资领域价格指数326

三、农村物价统计327

第十一章 统计资料汇编、统计分析和学术研究329

第一节 统计资料汇编329

第二节 广州统计年鉴330

第三节 统计分析和统计信息331

第四节 统计学术活动331

第五节 统计科研成果332

第十二章 统计管理体制和统计法规334

第一节 统计机构改革与机构设置334

一、广州市统计局机构改革334

二、区、县级市政府统计机构设置335

第二节 统计管理体制335

第三节 统计规范化管理337

第四节 统计法制337

一、统计立法337

二、统计普法338

三、统计执法338

第十三章 统计基础建设和统计教育培训340

第一节 统计自动化建设340

一、广州市统计信息网络化建设340

二、各区、县级市政府统计系统的自动化建设341

三、网上报送342

四、多媒体、光电技术应用342

五、统计系统计算机应用队伍建设342

第二节 统计教育培训343

一、统计人员岗位培训343

二、统计人员学历教育343

三、统计人员继续教育343

第三节 统计职称评定与考试344

工商行政管理志349

第一章 企业登记349

第一节 内资企业登记349

第二节 外商投资企业登记352

第三节 个体户私营企业登记358

第二章 企业监督管理363

第一节 内资企业管理363

第二节 外商投资企业管理364

第三节 个体户私营企业管理365

第三章 市场建设与管理368

第一节 市场建设368

一、消费品市场368

二、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市场369

三、名特专业市场370

四、商业出租市场371

第二节 市场管理372

第三节 查处经济违法活动373

一、查处走私贩私行为373

二、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375

三、查处非法传销活动376

四、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377

五、开展“扫黄打非”工作377

第四章 商标管理378

第一节 商标注册378

第二节 商标纠纷调解379

第三节 著名商标与驰名商标认定380

第四节 商标专用权保护380

第五节 商标协会382

第五章 广告管理383

第一节 广告经营单位登记383

第二节 户外广告管理385

第三节 传媒广告管理386

第四节 其他广告管理387

第五节 广告协会388

第六章 合同管理389

第一节 合同鉴证389

第二节 经济合同纠纷仲裁与调解389

第三节 查处合同违法行为390

第四节 企业动产抵押物登记390

第五节 重合同守信用活动391

第六节 合同法律法规宣传392

第七章 消费者权益保护393

第一节 保护机构393

第二节 保护措施394

一、调解投诉394

二、商品检测与提供消费信息395

第三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日397

第八章 机构设置与法制建设398

第一节 机构设置398

第二节 法制建设399

价 格志403

第一章 价格调控403

第一节 价格总水平调控403

一、价格总水平变化情况403

二、价格总水平变化的原因405

三、调控价格总水平的政策及措施407

第二节 调控物价目标责任制408

一、目标责任制的组织实施408

二、承担调控责任的部门及单位409

三、目标责任制的内容409

四、实施目标责任制的成效409

第三节 价格调节基金410

一、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410

二、化肥专项价格调节基金411

三、其他价格调节基金412

第二章 农产品价格413

第一节 粮食价格413

一、粮食价格变动情况413

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与粮食收购价415

第二节 生猪及其产品价格415

第三节 蔬菜价格417

第四节 水产品价格419

第五节 糖蔗及其他农产品价格420

第三章 工业品价格421

第一节 生产资料价格421

一、生产资料价格并轨421

二、工业生产资料价格422

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424

第二节 工业消费品价格426

一、金饰品价格426

二、食盐价格427

三、药品价格427

四、家用电器价格429

第四章 房地产价格430

第一节 土地价格430

第二节 商品房价格431

第三节 经济适用住房价格432

第四节 住房租金433

第五节 物业管理服务收费434

第五章 公用事业价格435

第一节 电价435

第二节 自来水价格436

第三节 燃气价格437

第四节 公共交通价格437

一、公共汽车票价437

二、出租小汽车租价438

三、轮渡票价439

四、地铁票价440

第六章 公益及其他服务价格441

第一节 教育价格441

一、中小学教育收费441

二、幼儿教育收费442

第二节 医疗服务价格444

第三节 信息业价格445

一、电话收费445

二、有线电视收费446

第四节 旅业价格446

第五节 餐饮业价格447

第六节 公园、旅游参观点门票价格448

第七节 环卫价格450

第七章 收费451

第一节 行政事业性收费451

第二节 保证金451

第三节 中介服务收费452

第四节 收费清理整顿452

第八章 价格服务454

第一节 价格调研454

一、建立市场经济价格机制的研究454

二、房地产价格专题研究454

三、“广州市场价格与世界贸易组织”专题研究455

第二节 价格成本调查455

一、农产品成本调查455

二、工业品及服务价格成本调查456

第三节 价格信息服务457

一、价格信息期刊457

二、价格信息网络458

三、价格咨询服务458

第四节 菜篮子报价459

第五节 价格认证460

第九章 价格法制建设、监督检查和管理461

第一节 价格法制建设461

第二节 价格监督检查462

第三节 物价管理机构463

质量技术监督志467

第一章 标准化监督管理467

第一节 企业标准化467

一、标准的宣传贯彻与标准信息服务467

二、企业产品标准制定、备案与执行标准登记468

三、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470

四、标准化水平考核471

五、推行产品条形码471

第二节 农业标准化472

第三节 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473

一、企业产品标准和强制性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473

二、水泥国家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474

三、食品标签、饲料标签、化妆品标签的监督检查474

四、能源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475

五、公共信息标志用图形符号实施的监督检查476

第四节 组织机构代码工作476

一、代码工作的管理与监督476

二、代码的应用478

第二章 计量监督管理479

第一节 推行法定计量单位479

第二节 量值溯源480

一、计量标准器的建立480

二、计量检定与计量授权485

第三节 计量器具产品质量的管理485

一、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制度485

二、计量器具新产品定型鉴定、样机试验与型式批准486

三、计量器具质量监督检查486

第四节 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的管理487

一、贸易结算用计量器具的管理487

二、安全防护用计量器具的管理490

三、医疗卫生用计量器具的管理490

四、环境监测用计量器具的管理490

第五节 企业计量管理491

一、企业计量管理的实施491

二、企业计量机构与人员491

三、企业计量工作水平评定492

第三章 质量监督管理493

第一节 质量监督检查493

一、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及专项检查493

二、国家(省)统一监督检查495

三、监督检验后处理497

四、商品报验498

第二节 质量监督服务499

一、开展质量监督信得过产品活动499

二、实施商品(鞋类、部分小家电)质量保证制度500

三、参加全国部分城市产品质量监督互认500

第三节 质量振兴与创名优产品501

第四章 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503

第一节 领导机构503

第二节“打假”法规的制定与宣传503

第三节“打假”工作504

第五章 管理与法规建设508

第一节 管理机构508

一、行政管理机构508

二、检验(定)机构510

第二节 质量技术监督法律 法规512

第三节 查处违反质量技术监督法规行为514

财 政志519

第一章 财政收入与支出519

第一节 预算执行情况519

第二节 财政收入521

第三节 财政支出524

第二章 财政管理体制528

第一节 省对市财政管理体制528

一、“递增上缴”体制528

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528

第二节 市对区、县级市财政管理体制529

一、“递增上缴”体制529

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529

三、分税制的进一步规范530

四、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530

第三节乡(镇)财政管理体制531

第三章 财政预算管理532

第一节 财政预算管理的实施532

一、预算编制532

二、决算编审533

第二节 国库管理与集中支付制度535

第三节 基本建设支出管理535

第四节 城市维护费536

第五节 专项收入管理537

一、排污费收入管理537

二、教育费附加管理537

三、交通建设附加管理538

四、城市公用事业附加管理538

第六节 专项资金管理538

一、地方财政周转金538

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准备金539

第四章 综合计划管理540

第一节 预算外资金管理540

一、预算外资金范围及管理方法540

二、行政性收费纳入预算管理540

三、“收支两条线”管理540

四、收费票据管理541

五、委托银行代收费款541

六、撤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收入过渡账户541

七、规范学校收费542

八、专项基金(资金)管理542

第二节 国债与国库券管理542

第五章 工交商贸财务管理544

第一节 促进企业扭亏增盈544

第二节 企业挖潜改造资金与科技三项费用545

一、挖潜改造资金545

二、科技三项费用545

第三节 政策性价格补贴546

一、粮油价差补贴546

二、蔬菜流通补贴546

三、居民肉食价格补贴547

四、民用煤价格补贴547

五、其他政策性补贴547

第四节 流动资金管理548

第五节 固定资产管理549

一、审核固定资产标准549

二、折旧与大修理基金的提取550

三、固定资产处置550

第六节 成本费用管理551

第七节 财务制度改革552

一、继续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552

二、执行《企业财务通则》规定的分配制度552

三、实施新企业财务制度的政策衔接553

四、所得税征收的改革553

第六章 行政文教财务管理555

第一节 文教科学事业费555

一、教育事业费类555

二、科学事业费类555

三、文化广播事业费类556

第二节 行政管理与公检法司支出556

一、行政管理费类556

二、武装警察部队支出556

三、公检法司支出557

第三节 其他支出和专项支出557

一、其他支出557

二、专项支出558

第四节 罚没收入管理558

第五节 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559

第七章 社会保障财务管理560

第一节 社会保障补助与社会保险基金统筹管理560

第二节 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金561

第三节 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562

第八章 农业财务管理563

第一节 农业税(公粮)563

第二节 农业特产税563

第三节 耕地占用税564

第四节 契税565

第五节 财政预算对农业的支出566

一、支援农村生产支出566

二、农业综合开发支出566

三、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566

第六节 防洪工程维护费和水利建设基金567

一、防洪工程维护费567

二、水利建设基金567

第七节 国有农口企业财务管理568

一、财务包干体制(1991—1995年)568

二、按企业所得税税法征管(1996—2000年)569

第九章 外经财务管理570

第一节 外商投资企业财务管理570

一、资料管理与财政登记570

二、财会制度与会计人员570

三、场地使用费571

第二节 外经合作企业财务管理571

第三节 境外企业财务管理572

一、财务会计报表572

二、上缴利润管理572

第四节 世界银行贷款等项管理573

一、贷款项目管理573

二、贷款项目财务会计管理573

三、转贷与还贷管理574

四、外国政府贷款业务管理574

第五节 非贸易非经营性用汇管理575

第十章 国有资产管理576

第一节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576

第二节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577

一、国有资产授权经营577

二、国有中小型企业产权制度改革577

三、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578

四、国有资本金管理578

第三节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578

一、考核指标578

二、考核办法579

第四节 国有资产收益收缴管理579

第五节 清产核资579

一、国有资产的清产核算579

二、城镇集体企业清产核资581

三、对不同隶属关系企业的清产核资581

第六节 产权登记582

一、企业单位产权登记582

二、行政事业单位产权登记582

第七节 资产评估582

一、资产评估机构评审资格的审核582

二、资产评估的管理583

三、评估机构脱钩改制和组建协会583

四、债权转股权的资产评估583

第八节 产权交易市场建设584

第十一章 财政监督585

第一节 财政监察585

第二节 清理检查预算外资金585

第三节 税收财务大检查586

第四节 专项检查586

一、对“农业四税”及支农基金、物资的检查586

二、对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的检查586

三、对社会审计机构的检查587

四、对救灾扶贫周转金的检查587

五、对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检查587

六、对企业委托中介机构审计年度会计报表的核查587

七、对财政部门内部财务的“四项检查”588

八、对广州颐年园建设项目的检查588

第五节 内部审计588

第六节 中央部属企业监管589

第十二章 会计管理590

第一节 会计法律法规590

第二节 会计基础工作管理590

一、规范会计凭证、账簿590

二、规范会计档案管理591

三、规范会计基础工作591

第三节 会计人员管理591

一、持证上岗制度591

二、会计职称评审和考试592

三、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592

第四节 会计电算化管理592

一、会计电算化操作员培训和统考593

二、以机代账单位的审核验收593

三、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593

第十三章 财政机构与管理595

第一节 财政机构设置595

第二节 财政政策法规管理597

一、地方性财税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管理597

二、行政执法责任制597

三、行政复议和行政处罚598

四、国家赔偿费用管理599

第三节 财政教育与科研599

一、财政教育599

二、财政科研599

税 务志604

第一章 税务机构分设前的税务管理604

第一节 税收管理体制改革604

一、机构设置604

二、工商税制改革605

三、税收征管改革605

第二节 各税的征收607

一、流转税类607

二、所得税类610

三、其他税类613

四、特种税类616

第三节 税务管理618

一、发票管理618

二、出口退税管理619

三、计划、会计、统计、票证管理620

第二章 税务机构分设后的国家税收管理622

第一节 机构设置与国税体制改革622

一、广州市国家税务机构622

二、税收征管体制改革622

第二节 国税征收624

一、流转税类624

二、所得税类627

第三节 税收管理629

一、流转税的征收管理629

二、中央企业所得税的管理630

三、涉外税收的征收和管理631

四、进出口税收管理633

五、发票管理634

六、税务登记与税务稽查635

七、税务行政复议636

八、税收信息化建设637

第三章 税务机构分设后的地方税收管理639

第一节 机构设置与地税体制改革639

一、广州市地方税务机构639

二、税收征管体制改革640

三、税收征管模式改革641

第二节 地税征收644

一、流转税类(营业税)644

二、所得税类645

三、资源税类648

四、特定目的税类648

五、财产、行为税类649

六、代征各项基金、费651

第三节 税收管理653

一、国内地方税收管理653

二、涉外税收管理655

三、个体私营业户税收管理656

四、发票管理657

五、税务行政复议和执法检查658

六、税收宣传和信息化建设660

审 计志667

第一章 审计管理667

第一节 审计机关667

一、政府审计部门和人员667

二、审计工作计划管理669

第二节 审计制度建设670

一、建立审计规章670

二、贯彻审计法规670

三、规范审计业务671

四、审计质量监控671

第二章 财政金融审计673

第一节 财政审计673

一、预算执行情况审计673

二、决算审计674

第二节 金融审计675

一、商业银行审计675

二、保险公司审计676

三、证券及信托投资公司审计676

第三章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678

第一节 财务收支审计678

第二节 行业收费和罚没收入审计679

第三节 规费和路桥收费审计681

第四章 专项资金审计683

第一节 财政性资金审计683

一、普教经费和资助教育经费审计683

二、城建资金审计683

三、水利资金审计684

四、农业投入资金审计684

第二节 筹集性资金审计685

一、社会保障资金和社会公益基金审计685

二、救灾款物审计687

三、社会福利有奖募捐资金审计687

四、其他专项资金审计688

第五章 基本建设项目审计689

第一节 在建工程项目审计689

第二节 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审计691

第三节 大型工程项目专项审计691

一、广州地铁一号线工程项目审计691

二、广州乙烯工程项目审计693

第六章 企业审计694

第一节 财务收支审计694

一、工交企业财务收支审计694

二、商、粮、贸企业财务收支审计696

三、基建企业财务收支审计698

四、驻香港、澳门地区企业审计700

五、其他企业财务收支审计700

第二节 资产负债损益审计701

一、工交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701

二、商贸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703

第七章 外资运用审计704

第一节 国外贷款援款项目审计704

一、世界银行贷款、援款项目审计704

二、欧洲经济共同体援助奶类发展项目审计705

三、联合国多边基金组织赠款环保项目审计706

四、外国政府贷款项目审计706

五、外债年检707

第二节 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审计707

第八章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708

第一节 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708

第二节 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710

第九章 审计调查711

第一节 财政金融调查711

第二节 专项资金和收费调查712

一、社会保险基金调查712

二、教育经费和收费调查712

第三节 企业调查713

一、企业改革调查713

二、房产物业公司调查715

三、农村集体资产调查715

四、驻香港、澳门地区及境外企业审计调查715

第四节 外资运用调查716

第十章 审计事务717

第一节 内部审计717

一、机构、人员717

二、指导管理718

三、内部审计业务718

第二节 审计师事务所720

一、机构、人员720

二、指导监督721

三、审计师事务所业务721

劳动管理志725

第一章 机构设置725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725

第二节 劳动保障事业机构727

第三节 综合协调组织及其办事机构728

第二章 劳动就业和劳动力市场730

第一节 就业制度改革730

第二节 城镇人员的就业与再就业731

一、失业与“下岗”731

二、再就业工程732

三、“城中村”改制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735

四、随军家属就业安置735

第三节 流动人员的就业管理735

第四节 劳动力市场737

第三章 工资分配739

第一节 工资制度改革739

第二节 工资结构变化740

第三节 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740

第四节 最低工资和最低生活费741

第五节 工资指导价位和宏观管理741

一、工资指导价位和人工成本741

二、工资宏观管理742

第四章 职业技能培训744

第一节 就业前培训和在职培训744

一、就业前培训744

二、企业职工培训744

三、技师考评和技师协会745

四、开展活动促进培训745

第二节 再就业培训746

一、实施“金钥匙计划”746

二、创业培训746

第三节 技工学校746

一、技工学校概况746

二、技工学校招生747

三、技工学校的规划和投资747

四、毕业生分配748

第四节 社会力量办学培训748

第五节 职业技能鉴定748

第五章 劳动关系750

第一节 固定工制度综合配套改革750

第二节 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751

一、劳动合同管理751

二、劳动合同鉴证751

三、集体合同752

第三节 劳动争议仲裁752

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752

二、劳动争议处理752

三、实施仲裁员、仲裁庭制度753

四、劳动仲裁三方机制和基层仲裁组织754

第六章 劳动监察755

第一节 机构和队伍建设755

第二节 执法检查755

一、常规(日常)检查755

二、举报检查756

三、专项检查756

第三节 劳动纠纷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757

第四节 劳动年审757

第五节 劳动信访758

第七章 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760

第一节 安全生产综合管理760

第二节 职业安全卫生监察760

第三节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检验761

第四节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劳动保护762

第五节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763

第六节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科研763

社会保障志767

第一章 养老保险767

第一节 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767

一、市属国营、集体企业养老保险767

二、区街集体企业养老保险767

三、非公有制单位养老保险768

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768

第二节 完善养老保险制度768

一、养老保险的缴费改革768

二、补充养老保险769

三、统一退休条件769

四、养老金计发办法调整769

五、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771

第二章 失业保险773

第三章 工伤保险与劳动能力 鉴定776

第一节 实施范围和征缴规定776

第二节 工伤保险待遇777

第三节 工伤预防与工伤康复777

第四节 劳动能力鉴定778

第四章 生育保险779

第五章 公费医疗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782

第一节 公费医疗管理782

第二节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783

第六章 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785

第七章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与服务78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