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道家、方士与王朝政治【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吕锡琛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出版社
- ISBN:7543802317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391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1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道家、方士与王朝政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序 方克立1
前言1
绪论(上)——道家的治国之术1
一 《道德经》的社会管理思想2
(一)“圣人处无为之事”2
(二)“少私寡欲”,“知止知足”3
(三)“不以知治国,国之德”3
(四)“善用人者为之下”4
(五)“反者,道之动”5
二 新道家对早期道家政治主张的继承和发展7
(一)对于“道”这一范畴和朴素辩证法思想的继承8
(二)对于虚静无为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9
(三)对于道德刑法等问题的认识10
(四)对于节欲崇俭、柔弱不争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11
三 道教学者对道家政治理论的阐释和发挥13
(一)道教尊奉老子的原因13
(二)道士杜光庭对老子治国之术的阐发15
(三)诸道书对道家治国之术的继承和发展22
绪论(下)——方士、道士的神学思想及方术对王朝政治的影响27
一 方士、道士的神学思想和方术的主要内容及其渊源27
二 方士、道士的神学思想和方术对王朝政治的影响33
(一)封建统治者利用神权以维护其统治34
(二)神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37
(三)进步政治势力利用神学、方术与腐朽的当权者进行斗争42
三 方士、道士影响王朝政治的诸原因43
(一)方士、道士的神学理论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43
(二)方士、道士的理想追求适应了封建统治者的欲求45
(三)方士、道士的方术异能为其干政开辟道路46
(四)统治者之间的权力斗争促使其求助于方士、道士46
(五)统治者需要借助神灵以补偿自卑感或失落感47
(六)宗教氛围更助长着崇道之风的蔓延48
(七)“以神道设教”的传统思想促使道教渗入上层政治48
一 吕不韦与黄老新道家50
新道家的厄运与秦王朝的衰微50
二 仲父对秦王的规劝——《吕氏春秋》养生治国一理的思想53
(一)君主纵欲则身夭国亡54
(二)君主擅权用智则伤身危国55
(三)“精气郁”则身病,“国郁”则政危55
三 分权宣言——《吕氏春秋》对封建专制君主制度的抨击56
(一)贵公去私57
(二)君道“贵因”58
(三)罚过诛暴59
四 吕氏其人其书的厄运与秦王朝的衰微61
方士的活动与秦帝国的崩溃65
一 秦为水德——五德终始说与秦始皇严刑峻法国策的确立65
二 秦始皇的求仙活动70
四 道士与唐初统治者配合默契 (171
三 秦始皇对仙的渴求而导致对人的杀戮73
四 方士与亡秦风暴的掀起75
黄老之术与汉初政治79
一 崇尚黄老的社会诸原因79
二 黄老政治的积极作用83
(一)除烦去苛84
(二)轻徭薄赋85
(三)敦朴节俭86
(四)宽律驰禁86
三 黄老政治的消极影响87
(一)促使诸侯王势力膨胀87
(二)助长富商豪强横行88
汉武帝为何选择董仲舒——方士的思想与董仲舒的出台90
(一)儒家的《公羊春秋》理论保全了汉武帝的皇位91
一 汉武帝尊儒的社会历史背景91
(二)现实政治斗争的需要92
二 汉武帝策问贤良的主要目的及中心议题94
三 儒学能回答汉武帝所提的问题吗?96
四 言符命、灾祥是巫和方士的本行98
五 董仲舒从巫和方士的思想武库中搬来了武器100
六 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实质103
汉武帝对神仙方术的迷信及其对政治的影响107
一 效法秦皇,过而无不及——汉武帝的求仙活动108
(一)淮南王刘安谋反事件质疑113
二 由仙药和方士引起的悲剧——淮南冤狱起因试析113
(二)史籍中关于刘安谋反事件的记载破绽甚多114
(三)神仙信仰与方士的活动乃淮南之狱的导火线116
(四)淮南王谋反之罪证——“书节印图”考121
三 由迷信鬼神方术而引发的家国惨祸及其转机——巫蛊之祸及汉武帝的悔悟123
(一)巫蛊之祸及其政治背景124
(二)高寝郎托梦上言与汉武帝的悔悟130
谶纬的泛滥及其思想归属134
一 谶纬在汉代政治生活中的地位134
(一)纬书中真正与儒经相关的内容不多140
二 谶纬的思想归属140
(二)纬书的主要成份是占星术142
(三)纬书中的神仙鬼神信仰在道教史上具有承先启后的地位144
(四)纬书中的医学理论和人副天数思想来自方术147
三 谶纬依附儒经的原因149
(一)封建统治者推崇儒学149
(二)儒生需借助灾异说和谶纬以获宠或进行政治斗争152
(三)方士为求生存和发展需将谶纬依附于儒经154
谶语、道教与李唐王朝的崛起158
一 星占、谶箓与诛暴代隋政治势力的兴起160
二 谶语、道士与李渊集团的建功立业164
三 道士们积极助唐的原因168
贞观君臣对道家思想的运用及其社会效果176
一 慎动兵革179
二 轻徭简政181
三 抑情损欲184
四 谦退去智186
五 贞观君臣遵循道家治国之术的社会原因190
唐玄宗的崇道与唐王朝的盛衰195
一 唐玄宗崇道的社会历史原因196
(一)谨守柔道,安身避祸196
(二)符瑞、占术推动着李隆基发兵诛韦197
(三)占术与李隆基的登基199
二 崇道之策与开元、天宝盛世的到来203
(一)假托梦兆,起用姚、宋203
(二)对道家治国之术的崇尚204
(三)玄宗的以道治国206
三 崇道与唐王朝的衰微213
(一)崇信道术符瑞,神化老子215
(二)怠惰无为,纵情声色218
(三)崇道与安史之乱的爆发219
(四)依托道术,以度残生222
道家、方士与宋初政治224
(一)宋太祖对于方术、神学的利用225
一 方术、神学与宋太祖的登基和暴亡225
(二)宋太祖的“暴崩”与道士之言226
二 宋初统治者对道教的扶持与控制229
(一)黑杀将军下凡与道教的兴盛229
(二)宋初统治者对术士的控制230
三 道家治国之术在宋初的运用232
(一)道士与君主谈治国养生之术232
(二)宋初的无为之治235
宋真宗的崇道闹剧242
一 宋真宗对道教神学的利用和尊崇242
(一)天书事件始末242
(二)封禅大典246
(三)赵氏始祖下凡248
(四)宋真宗的其他崇道活动249
二 宋真宗君臣崇道平议251
(一)封禅等活动的客观历史作用252
(二)对崇道官员也应作具体分析254
(三)宋真宗对道家治国之术的崇尚与运用257
宋徽宗溺道的社会恶果262
一 宋徽宗对道教神学的溺信与利用262
(一)尊宠道士,倡导收集、编写和普及道经262
(二)大修道教宫观,封神祀神265
(三)利用道教神学稳定人心266
(四)集君权、神权、教权于一身269
(五)贬佛以从道270
二 溺信道教的恶果272
(一)蔡京父子利用道教获宠272
(二)因方士之言而引起的诸项劳民之役274
(三)溺信道教神学方术加速着靖康之祸的到来278
丘处机西行论道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283
一 一代天骄对“丘神仙”的召请284
二 丘处机万里应诏的目的290
(一)长生之道在于节欲292
(二)帝王修行应“外修阴德,内固精神”292
三 丘处机向成吉思汗论道的内容292
(三)建议选贤与能治理中原293
(四)推崇全真道,鼓吹道教诸经的神圣性和实用性294
四 丘处机西行论道的历史意义295
(一)丘处机的劝诫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成吉思汗的屠杀行为295
(二)对统一中国的事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297
(三)载誉东归的丘处机解救了部分沦为“驱口”的群众298
(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日后“汉法”的采用299
蒙元时期道教的浮沉及其政始背景301
一 道教各派的兴盛301
(一)全真道302
(二)太一道305
(三)天师道306
二 蒙元统治者对道教的打击308
(一)灾难的起因308
(二)统治者对道教的打击310
(三)抑道崇佛的政治原因314
道教方术与朱明王朝的开国定基320
一 以道教神学装点朱元璋320
二 道士曾为朱元璋效力322
三 刘基及其方术的辅佐之功324
四 朱元璋对道士的尊宠与控制332
五 朱元璋对道教神学的认识336
朱元璋与道家的治平之术340
一 “不嗜杀人”341
二 “行节俭”346
三 “与卿等同心共济”351
四 与民休息356
迷恋道教而国危身亡的明世宗361
一 明世宗对道教的崇尚361
二 明世宗崇道对政局的危害369
(一)方士恃道而干政369
(二)佞臣奉道以逞志372
(三)直士斥道而罹祸377
结束语384
后记389
热门推荐
- 1081368.html
- 1768117.html
- 2705819.html
- 1490492.html
- 1426328.html
- 1716245.html
- 1743544.html
- 2140860.html
- 2419784.html
- 21096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64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33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679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752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793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80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092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091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542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98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