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治经济学简明教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政治经济学简明教程
  • 蒋应铨,王维玲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 ISBN:7505000748
  • 出版时间:1987
  • 标注页数:551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57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政治经济学简明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 宋涛1

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1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2

一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

二 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生产关系及其变化的规律7

三 政治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科的关系10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12

一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12

二 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14

三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16

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20

第一节 商品20

一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20

二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23

三 商品的价值量24

四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27

第二节 货币28

一 货币的产生28

二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32

三 货币流通的规律35

第三节 价值规律36

一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36

二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37

三 价值规律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的作用38

第四节 商品拜物教40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42

一 货币向资本转化42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42

二 劳动力成为商品44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45

一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45

二 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47

三 剩余价值率48

第三节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50

一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50

二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51

三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三个阶段54

四 劳动力再生产的新条件和资本主义剥削形式的变化56

五 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59

第四节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59

一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59

二 资本主义工资的形式61

三 无产阶级为提高工资而斗争62

第四章 资本积累66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66

一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66

二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69

三 资本积累的实质70

第二节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相对人口过剩73

一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73

二 相对人口过剩75

第三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无产阶级贫困化78

一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78

二 无产阶级贫困化79

第四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82

一 原始积累82

二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84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86

一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86

第五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86

二 产业资本的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89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92

一 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92

二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94

三 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97

一 个别资本和社会总资本100

第六章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经济危机100

第一节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100

二 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103

三 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106

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112

一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112

二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116

三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后果120

一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125

第七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125

第一节 利润、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125

二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128

三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131

四 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133

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135

一 商业资本135

二 商业利润136

三 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138

一 借贷资本和利息139

第三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139

二 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142

三 股份资本和股息143

四 资本主义信用和证券交易所145

第四节 资本主义地租148

一 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148

二 资本主义地租的形式149

三 土地价格155

一 生产集中和垄断157

第八章 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157

第一节 国内垄断157

二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163

三 垄断和竞争166

第二节 国际垄断167

一 资本输出及其国际垄断同盟的产生167

二 金融资本从经济上和领土上分割世界171

第三节 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173

一 剩余价值规律和垄断高额利润173

二 垄断价格和价值规律176

第九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78

第一节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78

一 一般垄断转变为国家垄断的必然性178

二 一般垄断转变为国家垄断的条件182

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183

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态和实质187

一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态187

二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195

第三节 垄断资产阶级国家对社会经济调节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198

一 垄断资产阶级国家对社会经济调节的必要性199

二 垄断资产阶级国家调节经济的手段和方法200

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和局限性204

第十章 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208

第一节 帝国主义的寄生性或腐朽性208

一 寄生性或腐朽性是帝国主义的特性208

二 生产和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停滞趋势210

三 庞大食利者阶层和食利国的形成214

四 出现了多种危机并存的局面217

第二节 帝国主义的过渡性或垂死性220

一 过渡性或垂死性是帝国主义的特性220

二 帝国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客观的物质条件222

三 社会矛盾加深及社会主义胜利的主观条件逐步成熟224

四 帝国主义已进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226

第十一章 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229

第一节 凯恩斯经济学(凯恩斯主义)230

一 有效需求原理231

二 三大心理规律232

三 乘数论235

第二节 货币学派242

一 自由企业理论242

二 现代货币数量论243

三 通货膨胀论244

第三节 供应学派246

一 宣扬“供给会自行创造需求”的论点247

二 主张刺激“经济主体”以增加供给248

三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加强市场调节249

第四节 新制度学派252

一 “二元体系”学说253

二 改良资本主义的主张255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25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257

一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必然性257

二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道路258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261

一 社会主义条件下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必然性261

二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几种经济形式264

三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经济形式274

四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多种经济形式结构中的主体278

五 所有制进一步完善及其发展趋势279

第三节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282

一 从中国实际出发,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285

二 从中国实际出发,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290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29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290

一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客观必然性290

二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特点293

三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295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298

一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客观必然性298

二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统一30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和货币303

一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303

二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307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规律309

一 社会主义价值规律的内容、要求和特点310

二 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313

三 社会主义竞争316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和经济效益322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产过程322

一 社会主义的劳动过程322

二 社会主义的价值创造过程325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326

一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客观性326

二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内涵327

三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形式和实现程度的数量表现328

四 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与生产目的的关系329

第三节 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手段332

一 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332

二 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效益334

第四节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337

一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内容337

二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作用339

一 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和特征342

第一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和活力342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企业342

二 社会主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344

三 企业活力344

四 企业间的横向经济联系347

第二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运动350

一 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本质350

二 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循环352

三 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周转355

一 社会主义经济责任制的性质及产生的必然性363

第三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责任制363

二 社会主义经济责任制的基本原则366

三 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经济责任制的范围和形式368

第四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核算369

一 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核算制369

二 社会主义企业的成本371

三 社会主义企业的赢利37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379

一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特点和作用379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379

二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体制381

三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费用和商业利润383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货币流通385

一 社会主义货币流通的特点和渠道385

二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流通规律387

三 社会主义货币流通的有计划调节38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格391

一 社会主义价格形成的基础和生产价格391

二 价格在社会主义经济调节中的特点和作用393

三 社会主义价格体系394

第四节 社会主义信贷和银行396

一 社会主义信贷396

二 社会主义银行398

三 社会主义利息400

第五节 社会主义市场402

一 社会主义市场的性质和特点402

二 社会主义市场的作用403

三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404

四 社会主义市场的供求平衡406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分配40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及其分配409

一 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409

二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411

三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412

四 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416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财政419

一 社会主义财政的性质和作用419

二 社会主义国家的预算420

三 社会主义的税收421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422

一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423

二 按劳分配中的劳动形式424

三 必须实行两级按劳分配427

四 按劳分配的作用429

五 正确贯彻按劳分配原则431

六 实行按劳分配的基本形式434

七 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者个人分配的其他形式436

一 社会主义消费的性质和特点439

第十八章 社会主义消费439

第一节 社会主义消费的地位和作用439

二 社会主义消费的地位和作用442

第二节 社会主义消费结构446

一 社会主义消费结构的内容446

二 影响社会主义消费结构的因素448

三 合理的消费结构和我国消费结构发展的趋势450

第三节 社会主义消费方式和消费水平451

一 社会主义的消费方式451

二 社会主义的消费水平455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积累和社会资金再生产46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积累460

一 社会主义再生产460

二 社会主义积累462

三 积累资金的使用464

四 社会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和社会主义的人口规律468

第二节 社会资金的再生产471

一 社会资金471

三 社会资金再生产的主要比例关系475

二 社会资金的再生产475

一 建立自觉利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的必要性483

第三节 建立自觉利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483

二 自觉利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的基本内容485

三 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489

第二十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493

第一节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493

一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493

二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495

一 对外贸易497

第二节 对外经济关系的形式497

二 引进先进技术500

三 利用外资501

四 对外援助和劳务合作502

第三节 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503

一 建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的必要性会503

二 经济特区的性质和特点504

一 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必然性50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管理507

第二十一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507

二 社会主义国家管理国民经济的职能50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管理体制513

一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管理体制及其作用513

二 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517

三 充分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523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机构及手段524

一 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机构524

二 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手段525

第二十二章 共产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533

第一节 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533

一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533

二 社会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的联系和区别535

第二节 共产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538

一 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538

二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条件541

三 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544

后记54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