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建筑智能化技术基础【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建筑智能化技术基础
  • 郭维钧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 ISBN:7502614176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92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51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建筑智能化技术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1

第一章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概述1

第一节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组成2

一、建筑设备运行、管理和控制子系统2

二、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子系统3

三、公共安全防范子系统3

四、中央监控系统3

第二节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的功能4

一、中央监控系统的功能4

二、建筑设备运行、管理和控制子系统的功能5

三、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功能7

四、公共安全防范系统功能7

第三节 BAS系统初步设计8

一、设计依据8

二、系统选择的原则8

三、机电设备及控制功能的确定9

四、系统工程预算与报价24

第四节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中的开放式标准26

一、LONMARK标准27

二、BACnet标准28

三、两种标准之间的关系29

第二章 几种典型产品介绍30

第一节 Excel 5000 BAS控制系统30

一、概述30

二、系统硬件31

三、系统特点32

四、最新发展33

五、工程实例33

第二节 美国安德沃公司的楼宇自控系统34

一、概述34

二、系统网络结构34

三、系统构成34

四、软件特性37

五、工程实例39

第三节 Inter OpˉTM BSA楼宇自动控制系统39

一、概述39

二、硬件产品41

三、软件产品42

四、系统主要优点42

五、上海科技城楼宇自控系统工程简介43

六、BACnel/ALC系统的新发展——WebCTRL44

第三章 空调自动化系统原理45

第一节 智能建筑与空调节能45

一、智能建筑中的空调节能举足轻重45

二、智能建筑工程实践的调查情况45

三、智能建筑空调运行问题的初步分析46

四、智能建筑需要精心设计精心施工48

第二节 空调和冷热源系统监控要求48

一、一次回风系统48

二、新风系统51

三、风机盘管系统52

四、热水交换器52

五、冷水机组53

六、热泵机组55

第三节 空调系统节能控制典型做法56

一、死区恒温器56

二、经济循环56

三、焓值经济循环56

四、夜间冷却57

五、VAV加热控制57

六、可变定风量(零能区)双管末端装置57

七、供热曲线控制装置59

八、热水系统的控制60

九、冷水机组的控制61

十、冷却塔和水冷冷凝器的控制64

第四节 变风量系统的应用65

一、国内外发展概况65

二、变风量空调系统原理65

三、变风量空调系统的优缺点66

四、变风量末端装置的分类68

五、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分类68

六、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设计要点70

七、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控制原理72

八、关于TRAV73

第五节 建筑能量分析方法76

一、建筑热过程的计算机模拟76

二、动态气象资料76

三、室内热平衡80

四、采暖空调负荷计算84

第四章 供配电照明自动化系统95

第一节 概述95

第二节 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95

一、负荷分级95

二、用电设备分类96

三、供电要求96

第三节 负荷计算96

一、负荷计算方法97

二、变压器的类型及总装机容量98

第四节 高压供电系统101

一、配电原则101

二、配电方式102

三、常用的配电系统图102

第五节 低压配电系统105

一、低压配电系统设计基本要求105

二、低压配电系统分类105

第六节 智能建筑UPS供电系统106

一、电能质量指标106

二、智能化设备电源质量要求107

三、智能化设备供电方式107

第七节 变配电所111

一、变配电所位置的选择111

二、变配电所的布置112

三、变配电所进出线方式113

四、变配电所对通风、给排水、土建的要求114

第八节 10kV变配电所综合自动化115

一、10kV变配电所监控要求115

二、电量变送器116

三、10kV变配电所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特点116

第九节 照明自动化控制117

第五章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消防联动控制120

第一节 绪论120

一、引言120

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基本组成及系统的基本形式120

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适用范围122

第二节 系统保护对象的分级及火灾探测器的设置部位124

一、系统保护对象的分级124

二、火灾探测器的设置部位124

第三节 报警区域和探测区域的划分127

一、报警区域的划分127

二、探测区域的划分128

第四节 系统设计128

一、一般要求128

二、系统形式的选择和设计要求129

第五节 消防控制室和消防联动控制132

一、一般规定132

二、对消防控制室的要求133

三、消防控制设备的功能133

第六节 火灾探测器的选择135

—、一般规定135

二、点型火灾探测器的选择135

三、线型火灾探测器的选择137

第七节 火灾探测器和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设置137

一、点型火灾探测器的设置数量和布置137

二、线型火灾探测器的设置140

三、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设置140

第八节 系统供电141

第九节 系统布线141

一、一般要求141

二、屋内布线141

第十节 智能型火灾报警系统142

一、模拟量探测器142

二、模拟量报警控制器146

第六章 公共安全防范系统149

第一节 概述149

一、保安系统的应用范围149

二、智能大厦保安系统的基本框架149

三、保安系统智能化150

四、保安系统的基本任务和设计原则151

第二节 传感器与报警装置151

一、传感器简介152

二、晶闸管报警装置161

三、干簧管报警装置161

四、感光报警装置162

五、红外报警装置163

第三节 自动门与出入口控制164

一、自动门的类型与应用165

二、自动门的安装166

三、智能卡技术与应用166

四、出入口控制系统的计算机管理169

第四节 保安报警监视系统169

一、巡更保安系统169

二、闭路闯入报警系统170

三、可视、对讲、电锁门保安系统171

四、闭路电视监控系统172

第七章 用LONWORKS技术开发的新一代楼宇自动化监控系统177

第一节 概述177

第二节 LONWORKS技术的核心Netnon芯片及其他硬件设备177

一、神经元芯片177

二、LONWORKS收发器179

三、网络连接部件180

四、智能节点181

五、通信节点181

第三节 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Neuron C183

一、Neuron C基本概念183

二、Neuron C与ANSIC的区别183

第四节 开放式通讯协议LonTALK协议184

一、LonTalk协议184

二、LonTaLK协议诞生的意义190

第五节 LONWORKS开发和维护工具191

一、LONWORKS开发系统191

二、IONW0RKS网络接口部件193

三、LONW0RKS软件开发平台194

第六节 用LONWORKS技术开发控制产品198

一、用NEURON C开发一个简单节点198

二、采用PLUG-IN技术开发节点201

第七节 LONWORKS技术及产品在国内智能建筑系统工程中的应用215

一、BAS—V2000楼宇自控系统及应用215

二、HW—BA5000楼宇自动化系统及应用218

三、用无线电扩频技术实现LONWORKS控制网络的互联219

四、通用的LONW0RKS系统工具软件OnLon和Visual/Lon222

五、适合我国国情的开放Lonworks系列产品223

六、Sea Change暖通空调控制系统224

第二篇 办公自动化系统226

第一章 办公自动化系统226

第一节 办公自动化概述226

一、办公自动化的概念226

二、办公自动化系统226

三、办公自动化的功能228

第二节 办公自动化的硬件环境229

一、办公自动化设备229

二、系统构成模式229

第三节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软件环境230

一、系统软件231

二、办公室环境软件231

第二章 决策支持系统235

第一节 概述235

一、形成235

二、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及应用235

三、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概念236

第二节 DSS的构成237

一、数据库系统237

二、模型库239

二、方法库241

四、知识库及推理机241

五、人机交互界面244

第三节 DSS的开发与设计246

一、概述246

二、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方法247

三、智能大厦的决策支持系统设计248

第三章 办公自动化系统分析与设计254

第一节 办公自动化系统分类254

—、事务型办公自动化系统254

二、管理型办公自动化系统254

三、决策型办公自动化系统255

四、集成一体化办公自动化系统256

第二节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设计256

一、系统分析256

二、系统设计256

三、系统实施与系统评价257

四、系统评价257

第三节 设计实例257

一、酒店管理系统的设计257

二、行政机关的办公自动化设计263

第三篇 智能建筑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267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267

第一节 计算机网络系统概论267

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定义267

二、联网带来的好处267

三、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分类267

四、网络的拓扑结构268

五、常用的通信技术与术语269

六、计算机网络的硬件组成271

七、网络操作系统及分类272

第二节 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277

一、标准化组织277

二、1S0/OSI参考模型简介278

三、TCP/IP模型279

四、局域网协议280

第三节 局域网的基本概念281

一、局域网的特点281

二、介质访问技术281

三、常用的局域网介绍284

第四节 高速局域网技术289

一、发展高速局域网的原因289

二、高速局域网技术290

第五节 广域网299

一、什么是广域网299

二、广域网技术300

三、Internet网305

第六节 网络互联技术308

一、网络的互联设备308

二、网络互联的应用310

第七节 网络管理314

一、网络管理的需求315

二、网络管理的发展过程和现状316

三、网络管理的功能模型317

四、网络管理的系统构成318

五、网络管理的标准化319

六、网络管理的未来319

第二章 智能大厦中的计算机网络321

第一节 智能大厦计算机网络的组成321

一、主干网321

二、楼层局域网321

三、对外互联网321

四、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计算机监控网322

第二节 智能大厦中的网络设计322

—、网络设计的目标与原则322

二、用户需求分析322

第三节 智能大厦网络设计步骤323

一、主干网设计323

二、楼层局域网323

三、系统互联平台324

四、对外互联324

五、设计网管324

六、设计出网络方案324

七、选择网络设备、列出设备清单及报价324

第四节 智能大厦计算机网络工程实例(一)324

一、方案概述324

二、网络管理327

第五节 智能建筑计算机网络工程实例(二)329

一、情况概述329

二、总体技术方案329

第三章 综合布线系统336

第—节 综合布线系统的概念336

一、系统介绍336

二、综合布线的标准化344

第二节 综合布线系统的工程设计348

一、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主要规则348

二、设计351

三、设计中应该考虑的其他要点355

四、安装361

五、检验简介363

六、网络组合构形364

七、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一览表369

八、综合布线系统的检测370

第四篇 通信系统377

第一章 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377

第—节 通信系统概述377

—、通信系统的种类和界定377

二、通信网络的种类379

第二节 通信技术的展望381

一、关系通信技术发展的主要技术381

二、通信技术的发展展望381

第二章 有线通信383

第一节 有线通信的种类及界定383

一、概述383

二、智能建筑物通信系统的界定383

第二节 数据通信简介384

一、数据通信系统概念384

二、数据通信特点384

三、数据交换385

第三节 光纤通信385

一、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385

二、同步光网络/同步数字系列387

第四节 宽带IP城域网391

一、发展宽带IP城域网已经是当务之极391

二、在光网上直接架构吉位以太网正在成为城域网主流392

三、弹性分组环多业务供应平台MSSP394

四、核心网提供多业务第二层连接路由器设在边缘394

第五节 接入网395

一、建设接入网的重要性与必要性395

二、接入网基础397

三、宽带接入网407

四、宽带IP接入网技术进展420

第六节 建筑物通信系统工程范围436

第三章 无线通信439

第一节 无线通信系统的分类439

一、无线接入系统439

二、移动通信系统439

三、无线本地环路系统440

四、无绳电话系统440

五、移动卫星接人系统440

六、无线局域网441

第二节 无线本地环路442

—、无线本地环路443

二、无线本地环路与传统用户线比较443

三、无线本地环路采用的技术443

四、无线本地环路的系统结构444

五、无线本地环路的发展前景445

六、DECT应用于无线本地环路445

七、PACS应用于无线本地环路445

第三节 移动通信技术445

一、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445

二、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446

三、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448

四、从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平滑过渡到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技术450

第四节 卫星接入系统452

第五节 地下通信452

第四章 有线电视系统454

第一节 有线电视的基本概念454

一、有线电视的发展和意义454

二、有线电视的作用和功能454

三、有线电视系统的组成454

第二节 有线电视传输方式及指标456

一、有线电视系统传输方式456

二、有线电视系统技术参数457

第三节 光缆CATV462

一、概述462

二、光缆CATV462

第四节 微波多路分配系统(MMDS)传输技术463

一、概述463

二、设备原理464

第五节 卫星电视467

一、卫星主要参数467

二、站址的选择468

第六节 图文电视469

一、概述469

二、图文电视广播的基本工作原理470

三、中文代码制图文电视广播(CCST)制式471

四、图文电视节目编制系统473

五、图文电视播出系统473

六、图文电视接收系统474

第七节 交互电视474

一、概述474

二、交互电视系统组成与运行方式478

三、传输分配网络480

四、交换局482

第八节 CATV工程上常用的同轴电缆特性参数482

一、CATV工程对同轴电缆的要求483

二、同轴电缆传输线的种类483

第九节 电视上网的发展484

一、电视上网的几种方式484

二、电视上网的可行性485

三、电视上网的制约因素485

四、信息家电与PC486

考考文献48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