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智能建筑综合布线标准实施手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刘国林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7112041252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427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3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智能建筑综合布线标准实施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1 英文缩略语1
1.1.2 常用名词1
第一篇 智能建筑概要1
第1章 智能建筑概要1
1.1 智能建筑常用名词1
1.1.3 信息传输技术基本概念11
1.2.1 智能建筑的兴起15
1.2 智能建筑的基本概念15
1.2.2 智能建筑的基本概念16
1.3.3 智能建筑与信息高速公路的关系17
1.3.2 综合布线17
1.3 智能化建筑的组成和功能17
1.3.1 系统集成中心17
1.3.4 智能建筑与综合布线的关系18
1.3.7 建筑物自动化系统19
1.3.6 通信自动化系统19
1.3.5 办公自动化系统19
1.4 智能建筑工程实施20
1.5.1 综合布线的发展过程22
1.5 综合布线22
1.5.2 综合布线的组成和功能23
1.5.3 综合布线的特点25
1.5.4 综合布线工程实施28
1.5.5 综合布线工程验收31
2.1.1 智能建筑标准概要35
2.1 智能建筑标准概要35
第二篇 智能建筑标准35
第2章 智能建筑标准实施要点35
2.1.2 综合布线标准概要36
2.1.3 设备间(机房)设计标准概要38
2.2 智能建筑标准展望39
2.3 智能建筑标准用词说明40
3.2.1 概述41
3.2 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41
第3章 设备间设计标准41
3.1 前言41
3.2.2 机心位置及设备布置42
3.2.3 环境条件43
3.2.4 建筑45
3.2.5 空气调节48
3.2.6 电气技术50
3.2.7 给排水56
3.2.8 消防与安全57
3.3.2 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58
3.3.1 概述58
3.3 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58
3.3.3 计算站场地测试方法62
3.3.4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65
3.4.1 电话站位置及设备布置67
3.4 电话站设计规范67
3.4.2 建筑69
3.4.3 电气技术71
3.5.1 监控中心75
3.5 建筑物自动化系统控制中心75
3.5.2 消防值班室与消防控制室77
3.5.3 有线广播控制室79
3.5.4 扩声控制室80
3.5.5 声像节目制作室81
4.2.1 功能结构83
4.2 综合布线的结构83
第三篇 国际综合布线标准83
第4章 建筑物综合布线83
4.1 前言83
4.2.2 总体结构85
4.2.4 综合布线接口86
4.2.3 配线架位置86
4.2.5 综合布线具体配置87
4.2.6 电磁兼容(性)88
4.2.7 接地及连接方法89
4.3.1 水平布线90
4.3 工程实施90
4.3.2 干线布线92
4.4 链路技术要求94
4.4.1 应用和链路分类95
4.4.2 平衡电缆布线链路96
4.4.3 光纤链路99
4.5 电缆技术要求100
4.5.1 100Ω和120Ω平衡电缆的一般要求101
4.5.2 150Ω平衡电缆的一般要求104
4.5.3 平衡电缆的附加串扰考虑106
4.6.1 一般要求107
4.6 连接件技术要求107
4.5.4 多模光纤107
4.5.5 单模光纤107
4.6.2 100Ω和120Ω电缆的连接件109
4.6.3 150Ω电缆的连接件112
4.6.4 光纤连接件114
4.7.2 接地116
4.7.1 电磁兼容(性)116
4.7 屏障116
4.9 测试程序117
4.8.4 文件117
4.8 管理117
4.8.1 管理范围117
4.8.2 标识符117
4.8.3 记录117
4.9.1 链路性能测试118
4.9.2 平衡电缆连接件传输性能测试122
4.9.3 测试插头和插座部件的端接程序及装置校验126
4.10.2 接触电阻130
4.10.1 概述130
4.10 平衡电缆连接接件的可靠性测试130
4.10.7 热冲击131
4.10.6 应力松驰度131
4.10.3 绝缘电阻131
4.10.4 耐用性131
4.10.5 振动131
4.10.9 腐蚀测试132
4.10.8 湿度/温度循环132
4.11.2 150Ω平衡软电缆附加的电气特性133
4.11.1 一般要求133
4.11 平衡软电缆的要求133
4.12.2 各种拓朴结构的构成134
4.12.1 常用拓扑结构134
4.12 拓朴结构134
4.12.3 各种拓朴结构的应用135
4.13 平衡电缆的缩略词136
4.14.1 平衡电缆传输137
4.14 链路性能指导137
4.14.2 光缆布线139
4.15 综合布线支持的各种应用141
4.16.1 概述143
4.16 光纤连通性设计指导143
4.16.3 信息插座的连通性选择144
4.16.2 一般建议144
4.16.4 配线架的连通性选择145
5.1.2 化学危险性146
5.1.1 概述146
第5章 光缆链路质量要求和安装指导146
5.1 光纤的安全性146
5.2.2 操作要求147
5.2.1 概述147
5.1.3 光纤的危险性147
5.1.4 光源的危害性147
5.2 光缆安装技术规范147
5.2.4 工作范围148
5.2.3 技术规范148
5.3.1 概述149
5.3 质量要求149
5.2.5 合同条款和条件149
5.2.6 安装技术规范的变更149
5.3.4 最终综合布线验收(二期)测试150
5.3.3 敷设的光缆验收(一期)测试150
5.3.2 光纤布线部件检查和测试150
5.4.2 光缆结构151
5.4.1 概述151
5.3.5 测试设备和测试导线的详细说明151
5.3.6 测试设备校准151
5.3.7 文件151
5.4 光缆和密封接线盒的选择151
5.4.4 光缆环境保护152
5.4.3 光缆抗拉强度152
5.5.1 概述153
5.5 光缆及密封接线盒的安装153
5.4.5 密封接线盒153
5.5.5 光缆验收测试154
5.5.4 路径设施154
5.5.2 预安装程序154
5.5.3 外部光缆通道154
5.5.10 密封接线盒内的光纤安装155
5.5.9 敷设光缆验收(一期)测试155
5.5.6 光缆安装程序155
5.5.7 安装光缆保护155
5.5.8 密封接线盒安装155
5.6.4 最终光缆验收(二期)测试156
5.6.3 密封接线盒内的光纤存放156
5.6 光纤拉续及端接156
5.6.1 概述156
5.6.2 光纤的端接156
5.8.1 概述157
5.8 光纤部件验收157
5.7 文件157
5.7.1 概述157
5.7.2 安装文件157
5.7.3 综合布线文件157
5.8.2 光缆158
5.8.5 光缆组件159
5.8.4 连接器和接续部件159
5.8.3 密封接线盒159
5.9.2 检查和测试160
5.9.1 概述160
5.8.6 非指配部件160
5.8.7 现场综合布线文件160
5.9 敷设光缆验收(一期)检查和测试160
5.10.3 光纤部件配合性能161
5.10.2 光纤链路衰减161
5.10 最终综合布线验收(二期)测试161
5.10.1 概述161
5.11.1 概述162
5.11 光纤和光纤链路测试方法162
5.10.4 光纤连续性测试162
5.11.7 末端接光纤的测试方法163
5.11.6 折射率匹配材料163
5.11.2 光源163
5.11.3 光时域反射计163
5.11.4 光功率计163
5.11.5 测试导线163
5.11.8 光纤链路的测试方法164
5.12.1 概述165
5.12 端接的光纤检验方法和验收标准165
5.12.3 连接器端面校验166
5.12.2 检验设备166
5.12.6 机械稳定性167
5.12.5 现场端接的光纤检验167
5.12.4 制造商端接的光纤检验167
6.1.3 综合布线结构169
6.1.2 标准的技术条件169
第四篇 美洲地区综合布线标准169
第6章 商业建筑物综合布线标准169
6.1 前言169
6.1.1 概述169
6.1.4 应用范围170
6.2.2 拓朴结构171
6.2.1 概述171
6.2 水平布线171
6.2.5 选择介质172
6.2.4 认可的电缆172
6.2.3 水平布线距离172
6.3.2 拓朴结构173
6.3.1 概述173
6.2.6 安装方法173
6.2.7 接地173
6.3 干线布线173
6.3.3 认可的电缆174
6.3.5 干线布线距离175
6.3.4 选择介质175
6.3.7 接地176
6.3.6 安装方法176
6.5.3 功能177
6.5.2 设计177
6.4 工作区177
6.5 配线间177
6.5.1 概述177
6.5.4 布线方法178
6.7.3 功能179
6.7.2 设计179
6.6 设备间179
6.6.1 概述179
6.6.2 设计179
6.6.3 功能179
6.6.4 布线方法179
6.7 引人设施179
6.7.1 概述179
6.8.2 水平非屏蔽双绞线电缆180
6.8.1 概述180
6.8 100Ω非屏蔽双绞线布线180
6.8.3 干线非屏蔽双绞线电缆184
6.8.4 非屏蔽双绞线连接件187
6.8.5 非屏蔽双绞线接插线和交叉连接跳线191
6.8.6 非屏蔽双绞线安装方法192
6.9.2 水平屏蔽双绞线电缆194
6.9.1 概述194
6.9 150Ω屏蔽双绞线布线194
6.9.4 屏蔽双绞线布线连接件198
6.9.3 干线屏蔽双绞线电缆198
6.9.5 屏蔽接插线200
6.10.1 概述202
6.10 光缆布线202
6.9.6 布线方法202
6.10.3 干线光缆203
6.10.2 水平光缆203
6.10.4 光缆布线连接件206
6.10.5 光纤接插线209
6.10.7 布线方法210
6.10.6 光纤接续210
6.11.2 地毯下电缆211
6.11.1 混合电缆211
6.11 混合电缆及地毯下电缆211
6.12.2 测试参数212
6.12.1 测试方法212
6.12 150Ω屏蔽双绞线布线连接件的传性能测试212
6.13.2 共用屏蔽护套准则218
6.13.1 概述218
6.13 大对数非屏蔽双绞线共用屏蔽护套准则218
6.14.2 通道219
6.14.1 概述219
6.14 非屏蔽双绞线通道性能219
6.14.4 通道性能参数220
6.14.3 应用220
6.15.2 移动通道221
6.15.1 概述221
6.15 光纤连接移动通道221
6.16.1 概述222
6.16 其他电缆技术要求222
6.16.2 水平布线223
6.17.2 链路段224
6.17.1 概述224
6.16.3 干线布线224
6.17 光纤链路性能测试224
6.17.3 链路段性能225
6.18.3 数字信号227
6.18.2 正弦信号227
6.18 频带条件227
6.18.1 概述227
6.18.4 非屏蔽双绞线通道性能228
6.19.1 一般准则229
6.19 集中式光纤布线准则229
6.19.2 连接件要求230
6.20.1 多用户信息插座231
6.20 大开间办公环境附加水平布线惯例231
6.20.2 转接点232
7.2.2 等级二234
7.2.1 等级一234
第7章 住宅布线标准234
7.1 前言234
7.2 布线等级234
7.3.1 单一住宅布线设计235
7.3 布线设计235
7.3.2 多层信宅及小区住宅布线设计236
7.4.3 光缆240
7.4.2 同轴电缆240
7.4 线缆和连接件240
7.4.1 双绞电缆240
8.1.2 目的242
8.1.1 概述242
第8章 商业建筑综合布线路径和空间标准242
8.1 前言242
8.1.4 布线基本部件243
8.1.3 应用范围243
8.2.2 地板下路径245
8.2.1 概述245
8.2 水平路径和相关空间245
8.2.3 活动地板254
8.2.4 金属管256
8.2.5 电缆托架及线槽258
8.2.7 周边路径259
8.2.6 吊顶路径259
8.2.8 其它路径262
8.3.1 概述264
8.3 干线路径及相关空间264
8.3.2 设计指导265
8.4.2 信息插座位置268
8.4.1 概述268
8.4 工作区268
8.4.3 家具路径和空间269
8.5.2 设计考虑272
8.5.1 概述272
8.4.4 控制中心、服务区和接收区272
8.5 配线间272
8.6.2 设计考虑275
8.6.1 概述275
8.6 设备间275
8.6.3 主端接间278
8.7.3 服务引入路径280
8.7.2 引入口定位280
8.7 引入设施280
8.7.1 概述280
8.7.4 引入点282
8.7.5 引入间和相关空间283
8.8.2 水平路径与电磁骚扰源的间距284
8.8.1 电梯通信284
8.8 电梯通信284
8.9.2 灭火285
8.9.1 概述285
8.9 消防285
8.9.4 消防系统的种类287
8.9.3 质量控制287
8.9.5 设计应注意的事项289
8.10.2 水平路径290
8.10.1 概述290
8.10 布线路径和空间相关资料290
8.10.4 设备搬运要求292
8.10.3 较小建筑的配线间292
8.11.1 概述293
8.11 建筑物群干线路径及相关空间293
8.10.5 接地及连接293
8.11.4 路径类型的一般考虑294
8.11.3 建筑物之间的引入路径294
8.11.2 建筑物的位置和引入口的考虑294
8.11.5 建筑物群路径设计考虑298
8.11.6 空间设计考虑301
9.1.2 范围304
9.1.1 概述304
第9章 商业建筑电信布线接地及连接要求304
9.1前言304
9.3.1 概述306
9.3 电信接地及连接结构的部件306
9.2 电信接地及连接结构概述306
9.2.1 概述306
9.2.2 电信接地及连接结构概述306
9.3.3 电信连接干线(TBB)307
9.3.2 电信连接导线307
9.3.4 电信主接地母线(TMGB)308
9.3.5 电信接地母线(TGB)309
9.3.7 耦合连接导线310
9.3.6 建筑物金属框架的连接310
9.4.3 与电信主接地母线和电信接地线母线连接的附加要求311
9.4.2 位置311
9.4 电信引入设施311
9.4.1 概述311
9.5.2 多根电信接地母线312
9.5.1 概述312
9.5.3 电信接地母线的位置312
9.5 配线间和设备间312
10.1.3 范围313
10.1.2 用途313
10.1.1 概述313
第10章 商业建筑电信布线基础设施管理标准313
10.1 前言313
10.1.4 标识符格式314
10.2.2 标识符315
10.2.3 记录315
10.2.1 概述315
10.2 管理设想315
10.2.6 信息介绍318
10.2.5 用户代码318
10.2.4 联结318
10.2.7 综述319
10.3 路径和空间管理320
10.3.1 概述320
10.3.3 记录321
10.3.2 标识符321
10.3.4 报告324
10.4.1 概述325
10.4 配线管理325
10.3.6 施工单325
10.3.5 图纸325
10.4.2 标识符326
10.4.3 记录327
10.4.4 报告334
10.4.5 图纸335
10.4.6 施工单335
10.5.2 标识符336
10.5.3 记录336
10.5.1 概述336
10.5 接地及连接管理336
10.5.5 图纸338
10.5.6 施工单338
10.5.4 报告338
10.6.2 标签339
10.6.1 概述339
10.6 颜色和色码339
10.6.3 端接字段颜色编码340
10.7 管理举例341
10.7.1 概述341
10.7.2 假设和规定条件342
10.7.3 路径和空间管理342
10.7.4 布线管理344
9.4.4 其它接地母线344
10.8.2 记录347
10.8.1 概述347
10.8 分支接头347
11.1.3 适应性349
11.1.2 目的及范围349
第11章 综合布线传输性能测试规范349
11.1 前言349
11.1.1 概述349
11.1.4 测试配置350
11.2.2 接线图351
11.2.1 概述351
11.2 测试参数351
11.2.4 衰减352
11.2.3 长度352
11.2.5 近端串扰损耗354
11.3.1 概述355
11.3 数据报告和精确度355
11.3.5 近端串扰损耗356
11.3.4 衰减356
11.3.2 接线图356
11.3.3 长度356
11.4.6 测试设备的连接器和连接线357
11.4.5 管理357
11.4 现场测量程序357
11.4.1 概述357
11.4.2 现场测试仪的一致性检查357
11.4.3 长度测量357
11.4.4 近端串扰测量357
11.5.1 精确度要求358
11.5 测试仪表358
11.4.7 用户连接线358
11.4.8 短链路/通道358
11.5.2 确定现场测试仪参数的程序359
11.5.3 误差模型361
11.6.1 概述362
11.6 基准测量程序362
11.5.4 顶环颠倒362
11.6.2 衰减和近端串扰测量所需的测试装置及测量仪器363
11.6.3 使用实验室设备的参考试验方法366
11.6.4 现场测试仪的基准测试367
11.7.1 解决测试失败的建议368
11.7 链路测试诊断信息368
11.8.2 时域反射计369
11.8.1 概述369
11.7.2 短连路/通道建议369
11.7.3 衰减诊断建议369
11.8 电气长度测量方法369
11.8.5 传播延迟370
11.8.4 校准额定传播速度370
11.8.3 影响长度测量精确度的因素370
12.1.1 电磁兼容基本概念372
12.1 前言372
第五篇 欧洲地区综合布线标准372
第12章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372
12.2.1 信息技术设备分级373
12.2 无线电骚扰限值373
12.1.2 电磁兼容标准概述373
12.1.3 应用范围373
12.2.2 无线电骚扰限值374
12.4.1 电源端子骚扰电压限值375
12.4 传导骚扰限值375
12.3 辐射骚扰限值375
12.5.1 受测设备的配置376
12.5 受测设备的工作条件376
12.4.2 电信端口的传导共模骚扰限值376
12.5.2 受测设备的工作状态386
12.6.2 测试天线387
12.6.1 测量接收机387
12.6 辐射骚扰测量方法387
12.6.3 测试场地388
12.6.5 测试记录389
12.6.4 受测设备的布置389
12.7.1 测量接收机390
12.7 传导骚扰测量方法390
12.6.6 大环境信号测量390
12.6.7 安装现场测量390
12.7.3 接地平板391
12.7.2 人工电源网络391
12.7.5 电信端口的骚扰测量392
12.7.4 受测设备的布置392
12.8 替换测试场地的衰减测量方法395
12.7.6 测试记录395
12.8.1 垂直极化396
12.8.2 水平极化397
12.9.1 共模测量配置399
12.9 共模测量方法399
12.10 峰值检波测量逻辑图401
12.9.2 共模阻抗测量401
13.2.2 具体要求403
13.2.1 一般要求403
第13章 信息技术设备的抗扰限值和测量方法403
13.1 前言403
13.2 抗扰度测试要求403
13.3.1 一般状态407
13.3 受测设备的状态407
13.2.3 适用性407
13.4 受测设备的性能准则408
13.3.2 特定状态408
13.5 无线电抗扰限值相关标准409
A.1 信息技术-建筑综合布线系统标准(EN 50173)414
附录A 欧洲地区综合布线标准简介414
附录414
A.2 水平布线电缆标准(EN 50167)417
A.3 工作区布线电缆标准(EN 50168)418
A.4 干线布线电缆标准(EN 50169)419
附录C 中华人民共和国原邮电部通信行业标准简介423
附录D 美国线缆规格424
附录E 综合布线常用图形符号425
主要参考标准和参考文献426
热门推荐
- 3221888.html
- 1295493.html
- 556000.html
- 2844085.html
- 3770616.html
- 2850863.html
- 3674242.html
- 1781397.html
- 2365849.html
- 6415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243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350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66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952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631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820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293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88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281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62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