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制造业低碳取向发展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彭诗言,王西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571724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142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153页
- 主题词:制造工业-节能-产业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制造业低碳取向发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
1.1.1 研究背景1
1.1.2 研究意义5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6
1.2.1 相关概念的解读6
1.2.2 相关研究述评12
第2章 低碳取向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18
2.1 企业竞争力理论18
2.1.1 成本优势理论18
2.1.2 技术创新理论20
2.1.3 竞争优势理论21
2.1.4 制度创新优势理论21
2.2 循环经济理论22
2.2.1 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论述22
2.2.2 资源经济学的相关论述24
2.2.3 环境经济学的相关论述24
2.2.4 生态经济学的相关论述25
2.2.5 产业生态学的相关论述26
2.3 可持续发展理论27
2.3.1 资源稀缺论27
2.3.2 效率利用论28
2.3.3 生态承载力理论29
2.3.4 其他学者的观点29
2.4 低碳经济理论30
2.4.1 碳足迹理论30
2.4.2 碳排放脱钩理论31
2.4.3 “隧道效应”理论31
2.5 小结32
第3章 制造业低碳取向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33
3.1 国际竞争规则变化的贸易影响33
3.1.1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驱动33
3.1.2 碳关税政策的驱动34
3.1.3 碳足迹与碳信息披露制度的驱动35
3.2 政府环境监管趋严的制度影响37
3.2.1 政府环境监管的理论基础37
3.2.2 国外政府在制造业领域环境监管的制度推动38
3.2.3 中国政府在制造业方面环境监管的制度推动39
3.3 市场消费观念转变的需求影响40
3.3.1 消费者低碳意识逐渐提高41
3.3.2 消费者低碳消费能力逐渐增强41
3.3.3 低碳消费增长可以加快低碳生产方式的转变42
3.4 企业长远发展的利益影响42
3.4.1 提升企业成长力的需要43
3.4.2 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需要43
3.5 行业低碳取向发展的资源因素影响44
3.5.1 资源因素构成分析44
3.5.2 自然资源日渐枯竭趋势对制造企业发展的影响45
3.5.3 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下降对制造企业发展的影响48
3.5.4 经济资源劣势凸显对制造企业发展的影响51
3.5.5 社会资源约束力加强对制造企业发展的影响54
3.6 小结57
第4章 德国、美国制造业低碳取向发展的比较分析59
4.1 低碳经济背景下德国制造业的发展战略59
4.1.1 德国的低碳经济战略59
4.1.2 德国工业4.0发展战略60
4.2 低碳经济背景下美国制造业的发展战略61
4.2.1 美国的低碳经济战略61
4.2.2 美国制造业复兴战略62
4.3 德国、美国制造业的比较分析63
4.3.1 德国、美国重振制造业的共同点63
4.3.2 德国、美国重振制造业的不同点65
4.4 对中国制造业低碳取向发展的启示67
4.4.1 以智能化、服务化和低碳化作为制造业转型的基本方向67
4.4.2 以技术创新作为制造业转型的源动力68
4.4.3 以产业联盟作为制造业转型的基本路径68
4.4.4 以定制化生产作为制造业转型的基本生产方式69
4.5 小结69
第5章 中国制造业低碳取向发展的实践分析71
5.1 家电制造企业的低碳发展实践71
5.1.1 家电制造企业构建低碳竞争力的必要性72
5.1.2 海尔集团的低碳转型实践72
5.1.3 家电制造企业的低碳未来73
5.2 计算机、通信企业的低碳发展实践74
5.2.1 计算机、通信企业构建低碳竞争力的必要性74
5.2.2 联想集团的低碳转型实践75
5.2.3 计算机、通信企业的低碳未来76
5.3 汽车制造企业的低碳发展实践76
5.3.1 汽车制造企业构建低碳竞争力的必要性77
5.3.2 上海通用汽车的低碳转型实践77
5.3.3 汽车制造企业的低碳未来78
5.4 啤酒酿造企业的低碳发展实践79
5.4.1 啤酒酿造企业构建低碳竞争力的必要性79
5.4.2 青岛啤酒的低碳转型实践80
5.4.3 啤酒酿造企业的低碳未来81
5.5 小结82
第6章 制造业低碳取向发展的评价体系构建83
6.1 低碳取向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83
6.1.1 国外相关指数体系研究83
6.1.2 国内相关指数体系研究85
6.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比较分析90
6.2 制造业低碳取向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原则90
6.2.1 立足前瞻性和动态性原则91
6.2.2 遵循科学性和客观性原则91
6.2.3 兼顾整体性和导向性原则91
6.2.4 注重可操作性和普遍性原则92
6.3 制造业低碳取向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92
6.3.1 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选择93
6.3.2 指标解释94
6.3.3 各指标权重计算98
6.4 小结99
第7章 制造业低碳取向发展的培育路径101
7.1 培育价值最大化的低碳企业文化101
7.1.1 塑造反映低碳价值观的物质文化102
7.1.2 建立支撑低碳价值观的制度文化103
7.1.3 规范体现低碳价值观的行为文化104
7.1.4 培育以低碳价值观为核心的精神文化105
7.2 培育创新驱动的低碳技术体系106
7.2.1 低碳产品设计107
7.2.2 低碳生产108
7.2.3 低碳营销110
7.2.4 低碳回收111
7.3 培育全生命周期的低碳管理体系112
7.3.1 适应低碳管理的组织再造112
7.3.2 促进低碳管理的制度调整114
7.3.3 保障低碳管理的成本管理构建115
7.3.4 保障低碳管理的低碳预警机制构建116
7.4 培育利益相关者参与的低碳供应链117
7.4.1 低碳采购战略118
7.4.2 低碳营销战略119
7.4.3 低碳物流战略121
7.5 小结121
第8章 制造业低碳取向发展的外部保障123
8.1 促进制造业低碳取向发展的制度保障123
8.1.1 健全法律法规制度体系123
8.1.2 实施政策激励制度创新127
8.2 促进制造业低碳取向发展的技术保障129
8.2.1 搭建低碳技术创新平台130
8.2.2 参与国际低碳技术合作131
8.3 促进制造业低碳取向发展的人才保障132
8.3.1 培养高素质的低碳技能型人才132
8.3.2 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力度133
8.3.3 广泛培养低碳管理人才133
8.4 促进制造业低碳取向发展的信息保障133
8.4.1 规范制造企业信息的数据化标准134
8.4.2 加强信息平台的安全保护134
8.5 小结135
参考文献136
热门推荐
- 1640514.html
- 3770466.html
- 487649.html
- 380878.html
- 705522.html
- 1324932.html
- 839507.html
- 1151309.html
- 2679335.html
- 31764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771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524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13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932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28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669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120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740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643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36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