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基于CDIO国际工程教育理念的创新型IT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吴丽华主编;何书前,张学平,张仙锋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9787115373953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60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276页
- 主题词:IT产业-人才培养-培养模式-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基于CDIO国际工程教育理念的创新型IT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理念篇 创新教育与CDIO国际工程教育模式1
第1章 创新型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1
1.1创新教育的内涵1
1.1.1创新概念的阐释1
1.1.2创新教育的含义及本质2
1.1.3创新教育的目标定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3
1.1.4创新教育、创造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5
1.1.5高校实施创新教育的软硬件环境6
1.2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与培养模式8
1.2.1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9
1.2.2创新教育的核心理念9
1.2.3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10
1.2.4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12
1.3协同创新视角下的研究性学习14
1.3.1“协同创新”的概念15
1.3.2研究性学习的定义15
1.3.3研究性学习的特征16
1.3.4研究性学习的作用17
1.3.5研究性学习的学习形式18
1.3.6基于“计算思维”的网络自主学习模式21
1.4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改革25
1.4.1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25
1.4.2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分析26
1.4.3 “2011计划”总体目标及重大意义28
1.4.4 “2011计划”两项重点任务29
1.5典型案例分析31
案例1“在实践中学习”的教育计划(美国麻省理工学院)31
案例2“合作教育计划”(Co-Op Education)项目(加拿大滑铁卢大学)33
案例3“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计划)(清华大学)34
案例4“三三制”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南京大学)35
本章参考文献36
第2章 CDIO国际工程教育模式38
2.1产生国际背景38
2.2 CDIO含义及工程教育理念39
2.2.1 CDIO的含义39
2.2.2 CDIO模式的特点39
2.2.3 CDIO工程教育的理念40
2.3 CDIO培养大纲及标准41
2.3.1 CDIO的培养大纲41
2.3.2 CDIO的十二条评估标准41
2.4 CDIO办学机制:产学研合作43
2.4.1“产学研合作”的目标定位43
2.4.2“产学研合作”的模式44
2.4.3产学合作教育(Co-Op Education)45
2.5中国CDIO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发展46
2.5.1中国推进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重大意义46
2.5.2教育部《中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47
2.6典型案例分析50
案例1 EIP-CDIO培养模式(汕头大学工学院)50
案例2 “3+1”创新教育模式(江西理工大学)52
案例3 TOPCARES-CDIO“八大能力”的教育理念(大连东软信息学院)53
案例4“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自主研学”的三元教学模式(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53
本章参考文献57
第3章 创业教育和创业型大学58
3.1创业教育的内涵59
3.1.1创业概念的阐释59
3.1.2创业教育的概念60
3.1.3创业与创新之间的关系61
3.2创业型大学的内涵及特征61
3.2.1概念及产生背景61
3.2.2创业型大学的组织特征63
3.2.3创业型大学对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65
3.2.4美国创业型大学的历史演化及特征65
3.3国外创业教育的开展及启示68
3.3.1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以美国大学为例68
3.3.2新兴国家的创业教育:以印度和新加坡大学为例70
3.3.3国外创业教育对于我国的启示72
3.4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与实践73
3.4.1创业教育理念的认知和形成73
3.4.2百森(Babson)商学院的创业教育哲学73
3.4.3美国大学开展的创业教育课程74
3.5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75
3.5.1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75
3.5.2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77
3.5.3推进创业教育的主要措施78
3.6典型案例分析79
案例1创业教育创新实验区项目(清华大学)79
案例2基于CSSO的全程创业教育新模式(华东理工大学)81
案例3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融入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黑龙江大学)84
案例4“紫金模式”的校企深度合作教育联盟(福州大学)85
本章参考文献86
第4章 中国工程教育改革与“卓越工程师计划”87
4.1工程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分析87
4.2当代工程科技创新人才的特征分析88
4.3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现状分析及战略89
4.3.1工程教育的现状分析89
4.3.2工程教育改革的战略92
4.3.3面临的国际挑战和发展机遇93
4.3.4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建议94
4.4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计划”)96
4.4.1产生背景及实施意义97
4.4.2“卓越计划”目标定位及推进措施99
4.4.3“卓越计划”通用标准99
4.4.4“卓越计划”的组织实施要求101
4.5典型案例分析103
案例1“校企协同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哈尔滨理工大学)103
案例2“学界导师+业界导师”的“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海南大学)105
案例3“中法合作项目”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大连工业大学)106
案例4校企合作“预备工程师联合培养”项目(上海大众)108
本章参考文献110
探索篇 创新型IT人才培养模式研究111
第5章 电子商务与信息服务业人才培养111
5.1海南“信息服务业”创新发展模式与人才培养对接机制研究112
一、引言112
二、信息服务业及服务的内容112
三、国内外信息服务业的研究现状113
四、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趋势114
五、海南信息服务业的发展115
六、海南信息服务业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116
七、课题研究的意义116
5.2海南“旅游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与学科发展问题研究117
一、引言117
二、旅游电子商务及主要特征118
三、中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存在问题118
四、海南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119
五、海南旅游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研究内容120
六、课题研究的意义122
七、研究特色与价值123
5.3“产学研用”合作平台下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123
一、引言123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框架124
三、三大平台的功能定位与教学设计125
四、具体实施方案126
5.4网络技术革新与大学生创业之路126
一、引言126
二、网络技术创新环境127
三、应用案例展示128
四、创业项目的运行模式132
五、创业项目孵化的外围支持条件135
六、高校教育对策及案例分析137
本章参考文献139
第6章 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141
6.1软件工程专业特色定位与核心职业竞争力培养思考141
一、改革背景141
二、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特色142
三、师范院校软件工程专业特色定位143
四、学生核心职业竞争力的培养方式143
五、结束语144
6.2中国与西方国家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145
一、美国的软件行业培养模式145
二、欧美国家软件工程专业教育的特色145
三、中国软件工程专业的发展147
四、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式147
6.3基于CDIO理念的软件工程专业“三维”实践教学体系研究148
一、引言148
二、CDIO工程教育理念149
三、“三维”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150
四、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践151
五、结束语151
6.4软件测试领域中“云测试”及新理论方法探讨151
一、引言151
二、基于“云计算”的软件测试152
三、探索式软件测试153
四、结束语155
6.5软件工程专业“工作坊”式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学生在课堂“动”起来155
一、引言155
二、“工作坊”式实践教学156
三、软件工程专业课程“工作坊”式实践教学设计156
四、结束语159
6.6“嵌入式技术”课程分层次实验教学方法研究159
一、引言159
二、“分层次”实验教学160
三、“项目化”实验教学法的思想161
四、结束语162
6.7“项目为载体,工程化管理”CDIO工程教育的改革思路162
一、改革背景与存在的问题162
二、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163
三、教学改革的效果165
6.8工科专业“校企深度融合”开放式办学模式之探索166
一、引言166
二、具体的办学思路166
三、启动“政·户·学·研”联幼培养机制,优势互补167
四、校企互动,实现开放性的人才培养模式167
本章参考文献168
第7章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170
7.1计算机学科专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分析170
一、引言170
二、国际上的相关研究171
三、计算机学科的专业规范171
四、中国计算机教育的现状分析173
五、社会和人才市场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174
六、企业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要求175
七、认识与启示175
7.2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176
一、引言176
二、2006/2009级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历程177
三、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79
四、新一轮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理念与思路180
五、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及特色181
六、结束语185
7.3“卓越计划”背景下信息类专业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研究185
一、引言185
二、项目研究意义186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86
四、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187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188
六、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189
七、实施“五大创新实验模式”实践能力培养体系191
八、项目研究的特色191
7.4突破传统专业,打造移动互联网国际人才认证班192
一、引言192
二、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192
三、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Android系统工程师)专业介绍193
四、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网络工程师方向)介绍194
五、教学方法与特色194
本章参考文献195
第8章 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196
8.1泛在学习环境下“微课”教学设计方法之探讨196
一、引言196
二、泛在学习的概念197
三、泛在学习的本质特征197
四、“微课”的内涵、特点及组成内容198
五、“微课”的教学设计方法200
六、结束语201
8.2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探讨202
一、引言202
二、教育技术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202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203
四、结束语206
8.3教育技术专业教学现状分析与问题探析——基于海南师范大学“课程质量月”活动的调研206
一、引言206
二、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背景207
三、教学现状分析208
四、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特色209
8.4网络环境下高校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培训模式研究210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210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211
三、具体研究目标及内容212
四、实施方案和研究方法213
五、项目研究的特色214
本章参考文献214
展示篇 实践与解决方案216
第9章 实践教学与解决方案216
9.1大学生“网络创业实训与教学模拟中心”的规划与设计216
一、电子商务专业发展趋势217
二、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思想及功能定位217
三、实验室的建设方案218
四、实验室未来可开设的课程及实验219
9.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室总体规划与建设220
一、引言220
二、实验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20
三、实验室建设目标和思路221
四、实验室建设的功能定位221
五、实验室的建设规划222
六、实施的具体措施223
9.3“锐捷网络工程实践实训基地”建设及解决方案224
一、建设背景及意义224
二、实验室现状分析225
三、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226
四、实验室建设方案227
五、结束语229
9.4“网络与信息安全”课程实验教学研究与解决方案229
一、引言229
二、网络安全技术及实验教学现状分析230
三、实验教学解决方案230
四、总结233
9.5“嵌入式与移动互联网”课程实验教学研究与解决方案234
一、引言234
二、嵌入式系统及发展趋势234
三、实验室现状及存在问题235
四、实验室的解决方案235
五、结束语237
9.6软件工程实践能力“分层次、阶梯式”教学解决方案237
一、问题分析237
二、人才培养目标和指导思想238
三、实践能力层次培养模式238
四、实践能力层次培养方案239
五、具体实施措施240
9.7“软件工程实践中心”总体规划与建设241
一、实践中心现状241
二、实践中心建设目标241
三、实践中心建设方案241
9.8“软件系统开发”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242
9.9“软件测试”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244
9.10“软件项目管理”实验室建设规划245
一、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思想245
二、实验室建设方案246
9.11“嵌入式技术与开发”实验室发展建设规划247
一、嵌入式技术实验室现状247
二、嵌入式实验室建设规划247
三、实验室建设内容与思路248
四、实验室购买设备清单249
9.12“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思路及实验室规划方案250
一、引言250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250
三、专业建设定位251
四、专业建设思路251
五、实验室现状分析252
六、实验室建设目标及功能定位252
七、实验室建设内容253
9.13“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规划与设计255
一、实验教学总体情况255
二、实验教学改革的理念和目标255
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主要内容256
四、实验教学创新与特色258
五、教学效果与成果259
本章参考文献259
热门推荐
- 16843.html
- 2760426.html
- 1387275.html
- 3360655.html
- 163781.html
- 1843124.html
- 1766467.html
- 164023.html
- 1277140.html
- 28279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668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015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011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849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048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183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68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652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491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16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