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不对称和标记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沈家煊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112703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99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424页
- 主题词:汉语-语法-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不对称和标记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理论前提和方法1
1.1语言中的不对称现象1
1.2描写和解释6
1.3功能主义的语言观8
1.4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的结合18
1.5将汉语纳入世界语言的变异范围19
第二章 标记论23
2.1传统的标记理论23
2.2新的标记理论26
2.2.1“相对模式”和“关联模式”26
2.2.2标记模式和“蕴含通性”28
2.2.3标记模式和“语法等级”30
2.2.4标记模式和“典型范畴”32
2.3有标记项和无标记项的判别标准34
2.4标记模式形成的原因36
2.4.1语用原因36
2.4.2认知原因38
2.5语言的演变和标记模式40
第三章 肯定和否定的不对称45
3.1否定的有标记性45
3.2肯定句和否定句中名词宾语的所指52
3.3肯定范围和否定范围的不对称54
3.4信息流中的肯定句和否定句57
第四章 无标记否定和有标记否定62
4.1两种否定62
4.2适量准则67
4.3“衍推义”和“隐涵义”的否定70
4.4“预设义”的否定73
4.5语序和否定辖域79
第五章 “差不多”和“差点儿”82
5.1“差不多”和“差点儿”的异同82
5.2肯定和否定的不对称85
5.2.1“衍推”和“隐涵”85
5.2.2“背衬衍推”和“前突衍推”90
5.3“差点儿”的定向性96
第六章 极性词的肯定和否定100
6.1极性词在肯定句和否定句中的分布100
6.2“否定量域”和“适量准则”103
6.3“常规推理”和“正负颠倒”106
6.4非现实句和否定句的互通性113
6.5极性词的否定和词序118
6.6标记模式和“正常期待”121
第七章 肯定与否定对立的消失127
7.1心理期待的正负值127
7.1.1“一会儿”和“不一会儿”127
7.1.2“除非……”131
7.1.3“差点儿”和“差点儿没”132
7.2语用原则和“好不”136
7.2.1“礼貌原则”和褒贬词136
7.2.2反语的语用法141
7.2.3副词“好不”的语法化过程145
7.3“判断语词”和双重否定148
7.3.1双重否定和否定词移位的两种结果148
7.3.2“判断语词”的语义强度152
7.3.3交际策略上的解释160
第八章 反义词的标记模式164
8.1反义词的不对称164
8.2反义词的种类165
8.2.1“相反词”和“相对词”165
8.2.2三类“相对词”168
8.2.3反向词172
8.3反义词的标记模式173
8.3.1反义词的有标记项和无标记项173
8.3.2有标记和无标记的对立程度194
8.3.3反义词有无标记项的组配196
8.4常规和标记模式200
8.4.1逻辑上的肯定项和否定项200
8.4.2认知上的肯定项和否定项202
8.4.3评价上的肯定项和否定项209
8.4.4倾向常规214
第九章 主语和宾语的不对称220
9.1主宾语不对称现象220
9.2施事和受事的不对称222
9.2.1主宾语不对称跟语义有关222
9.2.2主宾不对称和施受不对称225
9.2.3施事和受事都是典型范畴234
9.2.4受事主语句的“关联标记模式”244
9.3话题和焦点的不对称246
9.3.1典型的主语是话题246
9.3.2宾语和自然焦点255
9.4汉语句子的主语262
9.5主宾语不对称的本质267
第十章 词类和句法成分的标记模式274
10.1汉语词类问题上的两难处境274
10.2词类和意义277
10.3词类的典型理论和连续统280
10.4词类和句法成分的标记模式284
10.4.1词类的语义特征284
10.4.2词类的语用功能285
10.4.3关联标记模式288
10.5标记模式的证据290
10.5.1名词做谓语、状语和定语290
10.5.2动词做状语、定语和主宾语302
10.5.3形容词做主宾语和状语318
第十一章 形容词句法功能的标记模式324
11.1形容词问题324
11.2“的”字的分合326
11.3形容词句法功能的标记模式333
11.4形容词跟相关名词之间的标记模式345
11.5结论348
第十二章 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对称和不对称352
12.1形义间的扭曲关系352
12.2语言演变和扭曲关系354
12.2.1轻重音和语义的扭曲关系354
12.2.2形式和意义演变的不同步359
12.3“象似性”和“元标记模式”363
12.4结束语:语言的对称与不对称367
参考文献374
术语索引389
热门推荐
- 3012762.html
- 2143916.html
- 1134408.html
- 1559754.html
- 500434.html
- 3021327.html
- 3429791.html
- 254063.html
- 1242494.html
- 35320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770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276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15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738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700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098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01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125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083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19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