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简明中国宗教史读本【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牟钟鉴,张践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67229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603页
- 文件大小:104MB
- 文件页数:622页
- 主题词:宗教史-中国-通俗读物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简明中国宗教史读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原始宗教1
第一节 概述1
第二节 自然崇拜3
一 宗教观念的发生和自然崇拜的形成3
二 天象山川动植物崇拜5
三 农业祭祀7
四 自然崇拜与原始人的物质文化生活9
第三节 鬼神崇拜11
一 灵魂与鬼魂观念11
二 母系氏族社会的葬俗及其社会意义12
三 父系氏族社会的葬俗及其社会意义15
四 葬俗与原始文明17
第四节 图腾崇拜18
一 图腾崇拜是典型的氏族宗教18
二 考古学中的图腾资料19
三 文献学中的图腾资料20
四 民俗学中的图腾资料21
五 图腾崇拜的社会文化意义22
六 图腾崇拜与龙凤文化23
第五节 祖先崇拜26
一 生殖崇拜与祖先观念的产生26
二 女始祖崇拜与感生传说28
三 男始祖崇拜与英雄神话29
四 祖先崇拜与传统伦理31
第六节 原始祭祀、巫术、占卜33
一 祭坛、祭器33
二 巫术34
三 占卜35
第七节 中国原始宗教的历史特点36
第二章 夏、商、周宗法宗教的高度发展及其转化38
第一节 夏、商、周宗教综述38
第二节 古代宗教的形成时期——夏、商40
一 传说中的夏代宗教生活40
二 商人的“上帝”及其“帝廷”41
三 古代宗教与宗法血缘制度43
四 职业巫师及其社会作用45
第三节 古代宗教的鼎盛时期——西周47
一 商、周之际的社会变革和宗教变革47
二 “以德配天”的宗教伦理化50
三 周代祭祀制度及其社会作用52
四 周代政教合一的“明堂”制度56
第四节 古代宗教动摇与转化时期——春秋战国59
一 “礼崩乐坏”——宗教大厦的崩颓59
二 儒家“敬鬼神而远之”的宗教观61
三 墨子“明鬼”、“兼爱”的宗教观64
四 道家“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的宗教观66
五 法家的宗教观67
六 战国时期的“五帝”崇拜和神仙方术之学69
第三章 秦汉宗法宗教的法典化与佛教、道教的初兴72
第一节 概述72
第二节 秦王朝的宗教信仰73
一 秦的宗教祭祀73
二 秦朝的官方宗教信仰74
三 秦始皇的方仙崇拜75
第三节 汉代的国家宗教76
一 五帝和太一神崇拜76
二 国家宗教典制的修建与《三礼》中的宗教理论77
三 阴阳灾异说与谶纬的流行80
四 《白虎通》与宗法性宗教的法典化84
第四节 道教的孕育与产生85
一 道教的来源与产生的社会背景85
二 《太平经》与《周易参同契》87
三 太平道与五斗米道90
第五节 佛教的传入与初兴94
一 佛教的始传与流行94
二 佛经的传译95
三 《理惑论》与三教争论的肇始98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勃兴发展的宗教101
第一节 概述101
第二节 国家宗法宗教的整顿103
一 宗法宗教的神鬼系统103
二 宗庙祭祀系统105
三 宗法宗教的政治文化功能107
第三节 道教的成熟与定型108
一 道教主要流派的演变及道书大量涌现108
二 《黄庭经》的道教内养理论112
三 葛洪《抱朴子》中的长生修炼论115
四 寇谦之对北魏天师道的清整117
五 陆修静对南天师道的整顿119
六 陶弘景集南北朝道教之大成121
第四节 佛教的迅速传播和发展123
一 佛教迅速传播的社会文化背景123
二 道安与早期般若学上的“六家七宗”125
三 鸠摩罗什和僧肇的大乘空宗思想129
四 慧远的神不灭论和因果报应说132
五 道生的涅槃佛性说134
六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137
第五节 儒、释、道三教的冲突与融合141
一 三教的状况与相互关系141
二 儒、释、道三教几次大的理论冲突142
三 三教冲突的政治表现——限佛、灭佛与兴佛146
四 儒、释、道三教融合的理论与实践148
第五章 隋唐时期发达的多元宗教152
第一节 概述152
第二节 三教并奖政策与三教并习风气153
一 三教并奖政策的确立153
二 三教之间的斗争155
三 三教融合与三教兼修157
第三节 宗法性国家宗教祭礼的整饬159
一 宗教祭礼的规范化159
二 祭天仪制的讨论与修订161
三 祭祖仪制的讨论与修订163
四 其他宗教祭祀仪制的讨论与修订165
五 国家宗教与唐代文化167
第四节 佛教的繁荣与衰落168
一 君主的狂热崇佛与会昌灭佛168
二 佛教经籍的翻译与撰述172
三 隋代盛行的天台宗、三论宗和三阶教175
四 玄奘西行与唯识宗181
五 注重理论思辨的华严宗185
六 中国化的佛教流派——禅宗188
七 律宗、净土宗和密宗193
八 唐蕃和婚与藏传佛教前弘期199
九 佛教与隋唐文明201
第五节 道教的隆盛205
一 皇室崇道情况205
二 道教清修无为理论的发展208
三 外丹道的兴盛、危机与钟吕内丹道的兴起211
四 道教与隋唐文化214
第六节 西来新宗教的流行216
一 景教的流行216
二 伊斯兰教的初传218
三 祆教的流传220
四 摩尼教的流传221
五 西来宗教的流传与唐代文化223
第六章 辽、宋、金、西夏时期的宗教225
第一节 概述225
第二节 辽代的原始信仰及佛教的盛行227
一 民族传统信仰及其汉化倾向227
二 佛教的流行及其特点229
三 辽地佛教与社会文化233
第三节 宋朝诸教的融合与发展235
一 国家宗教祀典的修订235
二 佛教的禅教并重与佛儒合流241
三 道教的兴旺261
四 摩尼教、伊斯兰教、犹太教与祆教的状况270
第四节 西夏王朝以佛教为主的宗教信仰275
一 原始巫术与神灵崇拜275
二 佛教的传入与发展278
三 西夏文大藏经的产生与历史地位284
第五节 金朝宗教的兴盛285
一 女真宗教旧俗和国家宗教礼制的建立286
二 佛教的继续流行289
三 河北新道教的出现和发展293
四 西藏佛教的再弘传及宗派的形成304
第七章 元代繁荣发展的宗教312
第一节 概述312
第二节 官方宗教礼仪的建设与特点313
第三节 国家帝师制度与汉地佛教316
一 蒙古贵族的崇佛政策316
二 佛教的发展及其管理制度317
三 独特的帝师制度320
四 汉地佛教继续发展322
五 佛教与元代文明325
第四节 云南上座部佛教326
一 上座部佛教的传入327
二 理论与经典328
三 教派、僧阶与寺院制度329
四 上座部佛教与傣族社会文化332
第五节 全真道的繁荣与江南道教的流行334
一 丘处机与全真道的兴衰334
二 江南正一道339
三 江南净明道341
第六节 也里可温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的振兴344
一 也里可温教——基督教的第二次传入344
二 伊斯兰教的盛行346
三 犹太教士的增加350
第七节 白莲教的崛起与元末社会变革350
第八章 明代多元融合与民间化过程中的宗教353
第一节 宗法宗教祀典的后期发展与完备353
一 郊祀355
二 社稷、日月、先农、先蚕和高禖356
三 神祇坛和天上之神与地上之神357
四 历代帝王、圣贤、功臣之祀358
五 宗庙359
六 丧礼与丧服之制360
第二节 三教融合中的佛教360
一 宗教政策及管理制度361
二 宗喀巴的宗教改革363
三 禅宗两大派系及其代表人物366
四 其他诸宗372
五 明末佛教四大家374
第三节 道教的世俗化与符箓派的荣盛379
一 王室与道教379
二 两大教派及其思想382
三 《正统道藏》与《万历续道藏》386
第四节 基督教的再次传入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冲突388
一 传教士想方设法进入中国388
二 天主教的儒学化390
三 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第一次冲突392
四 明末传教事业的再度兴盛393
第五节 伊斯兰教的新发展和儒化倾向395
一 明王朝与伊斯兰教395
二 经堂教育的兴起398
三 汉文译著的出现399
第六节 民间宗教的活跃与发展401
一 民间宗教的兴旺与白莲教的演变401
二 罗教及其衍支东西大乘教与老官斋教403
三 黄天教和弘阳教406
四 三一教及其特点409
五 明代民间宗教的共性及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411
第九章 清前期的国家宗教政策与诸教的分化发展414
第一节 国家宗教祭祀与民间祖先崇拜414
一 清代《礼典》的修订与规格414
二 尊孔与祭孔416
三 满族宗教旧俗的保存和演化417
第二节 佛教的发展与转衰419
一 诸帝的崇佛活动及管理制度419
二 禅宗的派系及流衍422
三 其他各宗424
四 藏传佛教的发展及清廷的管理政策426
第三节 道教的延续与道教文化的扩散430
一 正一道的衰落430
二 全真道的中兴431
三 《道藏辑要》和新道书434
第四节 民间宗教在镇压中继续勃兴435
一 民间宗教发展概况与清廷的禁灭政策435
二 八卦教(含清水教、天理教)的兴衰437
三 其他教派的活动442
四 民间宗教的社会文化意义447
第五节 伊斯兰教的演进与磨难447
一 清廷对伊斯兰教的政策448
二 伊斯兰教中国教派和门宦的形成450
三 伊斯兰教汉文译著的活跃454
四 伊斯兰教与回民起义457
第六节 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碰撞及清廷的禁教459
一 清初基督教的顺利传播459
二 教会内部的礼仪之争与康熙政策的转变462
三 雍、乾、嘉三朝的禁教与教案464
四 东正教及基督教新教的传入466
第十章 清后期的宗教470
第一节 宗法性传统宗教的晚景471
一 国家宗教祀典的若干变动471
二 祭孔的升格和孔府的祭事472
三 民间祭天祭祖及其他宗教风俗473
四 宗法性传统宗教的终结与流延476
第二节 佛教僧团的衰落与佛学研究的勃兴477
一 清代后期佛教发展大势477
二 佛教宗派的苟延479
三 居士成为佛学的主流483
四 世俗学者的佛学研究485
第三节 道教的衰微与延续489
一 道光以后正一道天师状况489
二 晚清之全真道490
三 道教文化继续向社会扩散494
第四节 伊斯兰教的厄运和搏进497
一 穆斯林起义与清廷的高压政策498
二 伊斯兰教教派和门宦的流变500
三 伊斯兰经学与汉文译著的成就501
第五节 近代社会矛盾旋涡中的基督教504
一 鸦片战争前后传教士的作用504
二 基督教各派在华传布505
三 基督教与太平天国507
四 风起云涌的反洋教斗争和义和团运动509
五 教会对西方文化的传播512
第六节 民间宗教与秘密会社513
一 八卦教的后期演变及其与农民运动的关系513
二 天地会、哥老会与太平军、辛亥革命514
三 义和团运动与民间宗教信仰516
四 真空教、斋教、一贯道518
第十一章 民国时期的宗教521
第一节 概述521
第二节 佛教的“复兴”与改良运动522
一 开始向现代宗教形态过渡的佛教522
二 敦煌藏经洞的发现与敦煌学的兴起525
三 佛教大师的活动与思想527
四 著名学者卓有成效的佛学研究532
五 藏传佛教在诸多矛盾中艰难发展535
第三节 道教的衰微与复苏537
一 政治时运影响道教命运537
二 道教学者重建道教理论的努力538
三 近代教外道教学术研究的兴起541
第四节 伊斯兰教的新气象543
一 进入转折和动荡时期的中国穆斯林543
二 穆斯林宗教社会团体的产生与发展544
三 伊斯兰学术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545
四 著名中国穆斯林学者的活动和贡献547
五 新疆的伊斯兰教及杨增新的宗教政策550
第五节 民间宗教信仰概貌554
一 宗法性传统宗教的余波与散化554
二 民间秘密宗教的流衍与公开化556
第六节 基督教加速发展及其社会作用560
一 基督教顺利发展的内外条件560
二 基督教各派的流布562
三 基督教与民国政治567
四 基督教文化、福利事业的发展及其贡献571
第十二章 中国宗教史的简要回顾574
第一节 中国宗教史的发展阶段574
一 原始时期574
二 三代时期574
三 秦汉时期575
四 魏晋至宋元时期575
五 明清时期576
六 民国时期577
第二节 中国宗教的历史特点577
一 原生型宗教的连续存在和发展577
二 皇权始终支配教权578
三 多样性和包容性579
四 人文化和世俗化581
五 三重结构的衔接与脱节582
六 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有明显差异584
第三节 中国宗教的历史作用585
一 宗教与中国政治585
二 宗教与中国经济589
三 宗教与中国哲学590
四 宗教与中国道德593
五 宗教与中国文学艺术596
六 宗教与中国科学技术598
七 宗教与中国民俗600
八 宗教与内外文化交流601
热门推荐
- 450852.html
- 1644337.html
- 3741883.html
- 770923.html
- 3721928.html
- 2420836.html
- 2670245.html
- 1839589.html
- 3325804.html
- 36694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539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433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74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001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530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221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782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227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102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78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