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粮食经济问题【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粮食经济问题
  • 李利英主编;李铜山,康涌泉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9787109208834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20页
  • 文件大小:148MB
  • 文件页数:436页
  • 主题词:粮食问题-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粮食经济问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粮食经济问题的相关概念1

一、粮食的概念1

二、粮食的特征6

三、粮食经济的概念及特征9

四、粮食经济问题的涵义及特征11

第二节 粮食经济问题的产生发展与高度关注14

一、粮食经济问题的产生、发展及展望14

二、粮食经济问题的高度关注21

第三节 粮食经济问题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26

一、粮食经济问题的研究对象26

二、粮食经济问题的研究内容26

第四节 粮食经济问题的研究方法和学科性质28

一、粮食经济问题的研究方法28

二、粮食经济问题的学科性质30

第一篇 粮食生产与粮食消费37

第二章 影响粮食生产与消费的主要因素37

第一节 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37

一、自生因素37

二、再生因素39

三、引导性因素43

四、规范性因素46

第二节 影响粮食消费的主要因素49

一、社会文化因素50

二、经济因素53

三、技术因素56

四、规范性因素58

第三章 中国粮食作物地理63

第一节 中国粮食作物的地区分布及其特点63

一、秦岭—淮河以南及青藏高原以东地区63

二、秦岭—淮河以北地区65

三、东北三省地区65

四、西部青藏高寒山区66

第二节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地理分布66

一、稻谷68

二、小麦72

三、玉米75

四、豆类77

五、薯类78

六、其他作物79

第三节 依据粮食作物地理划定的粮食区域79

一、商品粮基地79

二、粮食主产区87

三、粮食核心区95

第四章 粮食生产109

第一节 粮食生产基础知识109

一、粮食生产的涵义及特征109

二、粮食生产的方式111

三、粮食生产的基本条件113

第二节 中国的粮食生产115

一、中国粮食生产的发展阶段115

二、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布局117

三、中国粮食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19

第五章 粮食消费126

第一节 粮食消费的基本构成及消费变化126

一、粮食消费的基本构成126

二、粮食消费水平128

三、食物消费结构131

第二节 中国粮食消费构成分析131

一、口粮需求与粮食消费132

二、饲料粮发展与粮食消费133

三、工业用粮与粮食消费135

四、种子用粮与粮食消费136

五、粮食损耗与粮食消费136

六、贸易用粮与粮食消费137

第三节 中国粮食供求形势及其变化138

一、中国粮食供求形势变化138

二、中国粮食供求的区域及品种变化139

三、中国粮食供求分析141

第二篇 粮食市场与粮食贸易147

第六章 粮食市场147

第一节 粮食市场基础知识147

一、粮食市场的定义、功能与作用147

二、粮食市场的分类及管理149

第二节 粮食市场主体150

一、粮食生产者150

二、粮食中间商151

三、粮食加工企业152

四、国有粮食系统155

第三节 粮食市场的结构156

一、粮食市场结构的现状及问题156

二、完善粮食市场结构的举措157

第七章 粮食价格164

第一节 中国粮食价格体系及发展变化164

一、粮食价格形成164

二、粮食价格体系166

三、中国粮食价格的历史演变167

第二节 中国粮食成本和价格比较分析171

一、粮食成本的概念171

二、粮食成本的构成171

三、中国粮食价格和成本的比较172

第三节 中国粮食价格波动及影响175

一、粮食价格波动的表现和特征175

二、粮食价格波动的理论解释176

三、粮食价格波动的风险181

四、防止粮食价格过度波动的对策181

第八章 粮食进出口贸易188

第一节 中国粮食进口贸易188

一、中国粮食进口贸易188

二、加入WTO前后中国粮食进口贸易政策193

三、中国粮食进口的理论规模和安全线195

四、中国粮食进口风险及安全性分析197

五、采取适宜的粮食进口措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02

第二节 中国粮食出口贸易203

一、中国粮食出口状况及地位204

二、中国粮食产品的比较优势与国际竞争力206

三、加入WTO前后中国粮食出口贸易政策208

四、中国粮食出口贸易政策的调适210

第三篇 粮食流通与粮食期货215

第九章 粮食流通215

第一节 中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及演变215

一、粮食流通的内涵215

二、中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及演变217

第二节 粮食物流230

一、粮食物流的内涵230

二、中国粮食物流发展现状231

三、粮食物流模式234

四、粮食物流未来发展趋势235

第十章 中国粮食期货市场238

第一节 粮食期货市场的产生238

一、期货概述238

二、粮食期货市场产生背景241

三、早期粮食期货市场的建立242

四、现代规范粮食期货市场的诞生243

第二节 粮食期货市场的特性与功能244

一、粮食期货市场的特性245

二、粮食期货市场的功能246

第三节 中国粮食期货市场发展历程248

一、粮食期货市场的理论探索与现实试点阶段(1988—1989年)248

二、粮食期货市场的萌动发育与盲目发展阶段(1990—1993年)249

三、粮食期货市场的整顿阶段(1994—1999年)249

四、粮食期货市场的相对规范发展阶段(2000年以后)251

第四节 中国粮食期货市场发展现状与问题251

一、中国粮食期货市场发展现状252

二、中国粮食期货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53

三、规范完善我国粮食期货市场255

第四篇 粮食安全与粮食储备261

第十一章 粮食安全261

第一节 粮食安全的概念、机理及指标体系261

一、粮食安全的概念和机理261

二、粮食安全的评价标准264

三、粮食安全的指标体系267

第二节 粮食安全的等级和类型270

一、粮食安全的等级划分270

二、粮食安全的类型271

第三节 粮食安全的特征、成本和机制273

一、粮食安全的特征273

二、粮食安全的成本274

三、粮食安全机制276

第四节 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280

一、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新内涵280

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新变化281

第十二章 粮食储备284

第一节 粮食储备的基础知识284

一、粮食储备的基本概念284

二、粮食储备的类型287

第二节 中国粮食储备制度变迁288

一、粮食储备制度的初创阶段288

二、中央粮食储备制度的形成289

三、1990年以来中央粮食储备制度的新发展289

四、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成立后的新变化291

第三节 粮食储备的功能和布局292

一、粮食储备的功能292

二、我国粮食储备布局294

第四节 我国粮食专项储备295

一、粮食专项储备的目标和原则295

二、国家粮食专项储备管理的现行模式297

三、粮食专项储备的问题298

四、粮食专项储备的完善措施300

第五篇 粮食调控与粮食政策305

第十三章 中国粮食宏观调控305

第一节 中国粮食宏观调控内涵及目标305

一、中国粮食宏观调控内涵及特征305

二、中国粮食宏观调控目标分类及具体内容307

第二节 中国粮食宏观调控手段310

一、粮食宏观调控经济手段310

二、粮食宏观调控法律手段314

三、粮食宏观调控行政手段315

第三节 中国粮食宏观调控问题及对策措施317

一、中国粮食宏观调控成效317

二、中国粮食宏观调控问题与挑战319

三、中国粮食宏观调控对策措施328

第十四章 粮食政策339

第一节 中国粮食政策目标及选择339

一、粮食政策内涵339

二、粮食政策种类340

三、粮食政策目标及选择340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政策的历次调整343

一、逐步放宽粮食购销政策(1979—1984年)343

二、粮食商品化、经营市场化(1985—2002年)344

三、进一步完善粮食政策(2003年以后)348

第三节 中国主要粮食政策的历史沿革与发展348

一、耕地保护政策349

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354

三、粮食补贴政策357

第六篇 世界粮食经济问题概览363

第十五章 世界粮食组织363

第一节 联合国粮食组织363

一、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363

二、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365

三、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IFAD)366

第二节 世界“四大粮商”368

一、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368

二、邦吉(Bunge)369

三、嘉吉(Cargill)370

四、路易达孚(LouisDreyfus)371

第三节 跨国公司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372

一、跨国公司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路径372

二、跨国公司对中国粮食安全的消极影响378

第十六章 世界粮食生产与商贸流通380

第一节 世界粮食生产380

一、世界粮食的生产与分布380

二、世界粮食生产的特点382

第二节 世界粮食贸易384

一、粮食贸易量的变化384

二、世界粮食贸易的市场格局385

三、世界粮食贸易的商品结构389

四、粮食贸易特征391

第三节 典型国家粮食流通经验及启示391

一、美国的粮食流通体制391

二、欧盟的粮食流通体制393

三、国外粮食流通体制模式的启示396

第十七章 世界粮食安全与粮食储备398

第一节 世界粮食安全与供求变化398

一、世界粮食安全特征变化与动因分析398

二、世界粮食安全现状404

三、不同类型国家粮食供给的特征407

四、世界粮食供求形势变化408

第二节 发达国家粮食储备及经验借鉴410

一、美国的粮食储备410

二、澳大利亚的粮食储备413

三、日本的粮食储备415

四、发达国家粮食储备管理模式及其借鉴41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