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北京的长城与桥梁【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北京的长城与桥梁
  • 朱耀廷,崔学谙主编;张宝秀,朱祖希,马万昌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ISBN:7801458125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04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40页
  • 主题词:古典园林-简介-北京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北京的长城与桥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古代长城的缘起与发展1

第一节 长城的缘起与秦汉长城1

一、长城的缘起1

二、秦汉长城3

第二节 秦汉以后的长城4

一、秦汉以后至明代以前的长城4

二、明代长城6

第三节 长城的历史作用7

第二章 北京地区长城的演进9

第一节 长城的始建——燕长城9

第二节 长城格局的初步形成——北朝长城10

第三节 长城军事防御体系的最终完善——明长城12

第四节 清代对长城的利用16

第三章 戚继光督修蓟镇长城与明代长城军事防御体系的构成19

第一节 戚继光督修蓟镇长城与训练边军19

第二节 明长城的修造方法25

第三节 明代长城军事防御体系的构成28

第四章 历史上北京北部长城沿线的经济开发与民族迁徙37

第一节 春秋以前第一个农牧交替周期37

一、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农业开拓37

二、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农耕文明38

三、山戎与东胡族的游牧文明38

第二节 战国至十六国时期第二个农牧交替周期39

一、战国至西汉农牧界线的北移39

(一)战国后期燕国疆域的北拓和农业的初步开发39

(二)秦汉时期农业的继续发展40

二、东汉至十六国农牧界线的南移42

(一)东汉边界的南缩及南耕北牧形势的形成42

(二)魏晋时期南耕北牧形势的持续44

(三)十六国时期民族的频繁迁徙44

第三节 南北朝至五代中期第三个农牧交替周期44

一、北魏农牧界线的北移44

二、东魏至五代中期农牧界线的南移45

(一)东魏至北周北部行政治所的南移和长城的修筑45

(二)隋至五代中期的南耕北牧46

第四节 辽至明代第四个农牧交替周期48

一、辽金农牧界线的北移48

(一)辽代以农为主、农牧并存的形势48

(二)金代以农为主、农牧并存形势的持续52

二、元明农牧界线的南移53

(一)元代北部地区农业生产的衰退53

(二)明初的屯田和随后农牧界线的彻底南移54

第五节 清代以来农牧界线的不断北移59

一、清前期北部地区皇庄、围场、行宫为主全面开发阶段59

二、清后期农业缓慢发展与末期禁地放垦阶段60

三、民国经济曲折发展阶段61

第五章 北京长城重要关口上的战事62

第一节 居庸关战事62

第二节 古北口战事64

一、清代以前的战事64

二、民国时期战事66

(一)古北口抗战66

(二)古北口保卫战69

第六章 北京长城的分布与现状71

第一节 北京长城的总体分布与现状71

第二节 各区县明长城分布与现状73

一、平谷区明长城分布与现状73

二、密云县明长城分布与现状74

三、怀柔区明长城分布与现状78

四、延庆县明长城分布与现状80

五、昌平区明长城分布与现状81

六、门头沟区明长城分布与现状83

第三节 万里长城北京精品段84

一、八达岭长城84

二、慕田峪长城86

三、司马台长城88

四、金山岭长城90

五、箭扣长城91

六、居庸关92

七、古北口94

八、黄花城98

第七章 北京长城的旅游开发与保护100

第一节 北京长城的旅游开发100

第二节 北京长城的保护104

附:北京市长城保护管理办法105

第八章 历代北京长城诗咏111

第一节 宋金北京长城诗咏111

一、[宋]苏辙《奉使契丹绝句二首》和《过杨无敌庙》111

二、[宋]金德淑《望江南·赠汪水云》119

三、[宋]汪元量《出居庸关》120

四、[金]宇文虚中《过居庸关》122

五、[金]刘迎《晚到八达岭下达旦乃上》和《出八达岭》124

六、[金]赵秉文《古北口》127

第二节 元代北京长城诗咏130

一、[元]揭傒斯《居庸行》130

二、[元]黄溍《居庸关》132

三、[元]萨都剌《过居庸关》134

第三节 明代北京长城诗咏136

一、[明]杨士奇《岔道观猎》136

二、[明]李攀龙《寄元美》138

第四节 清代北京长城诗咏140

一、[清]爱新觉罗·玄烨《入居庸关》140

二、[清]徐兰《出居庸关》142

三、[清]爱新觉罗·弘历《望长城作》145

四、[清]图鞯布《长城》147

五、[清]赵翼《再出古北口》149

六、[清]康有为《登万里长城二首》和《过昌平城望居庸关》152

第五节 现代北京长城诗咏157

爱新觉罗·溥杰《登八达岭长城口占》157

第九章 北京的桥梁161

第一节 永定河上卢沟桥161

一、雄伟壮丽的卢沟石桥163

二、姿态各异的卢沟桥狮子165

三、坚固锋利的“斩龙剑”168

四、如诗似画的“卢沟晓月”169

五、元代的《卢沟运筏图》170

六、元大都的规划者刘秉忠墓175

第二节 昆明湖上十七孔桥和“西堤六桥”176

一、昆明湖的来历177

二、昆明湖上十七孔桥179

三、昆明湖上的“西堤六桥”181

第三节 高梁河与高梁桥183

第四节 从“金鳖玉暕桥”到北海大桥189

第五节 北京城中轴线上的重要标志——万宁桥(后门桥)194

第六节 前后海交界处的银锭桥198

第七节 什刹海东岸的金锭桥200

参考书目202

后记204

热门推荐